張萍,魏佳佳,楊永建,劉池,蘇漢林,張珍明
(1.連云港職業(yè)技術學院科技產(chǎn)業(yè)處,江蘇 連云港 222006;2.江蘇海洋大學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江蘇 連云港 222005;3.南通市愛灸堂保健用品有限公司,江蘇 南通 226000)
艾草是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植株有清冽芳香氣味,具有抗菌、抗炎癥、抗衰老等功效。艾草在傳統(tǒng)中醫(yī)藥防疫中的應用歷史十分悠久,艾葉熏蒸的防疫應用十分廣泛[1]。艾草提取物已經(jīng)被現(xiàn)代醫(yī)學的藥理研究證明,其抗菌譜較寬,能夠有效抑制甚至殺死很多細菌和病毒,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生[2]。國內(nèi)外學者對艾草各部位的化學成分進行了較為廣泛的研究,發(fā)現(xiàn)艾草中主要活性成分可依據(jù)沸點不同分為揮發(fā)性化合物:精油、萜類,非揮發(fā)性化合物:黃酮、酚酸和多糖類[3]。不同種屬、產(chǎn)地、提取方式的艾草的化學成分之間存在較大差別。艾草提取物還對糖尿病和癌癥疾病有治療和預防的作用,可抑制細胞炎癥和凋亡的發(fā)生,抗血小板的生成,同時促進血管的舒張[4]。艾草作為綠色、純天然、可食用的野生中草藥,在中國分布廣泛,開發(fā)其營養(yǎng)、藥用和商用價值的前景十分廣闊。艾葉是艾草的干葉,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是有機酸、揮發(fā)油和黃酮類化合物,艾葉中有機酸的生物活性主要是抗病毒、清除自由基等。艾葉油的生物活性是抗菌、抗氧化等。目前艾葉精油的常用提取方法一般包括水蒸氣蒸餾法、溶劑提取法、超臨CO2萃取法、微波輔助萃取法等[5-6]。
筆者以石油醚為溶劑,采用索氏萃取法提取出艾葉精油,并與傳統(tǒng)的水蒸氣蒸餾法做對比。通過氣質(zhì)聯(lián)用色譜,結(jié)合指紋圖譜,確定精油的成分及含量,并通過抑菌實驗探討艾葉精油的抑菌活性。
索氏提取儀YSXT-06(上海熙楊有限公司),水蒸氣蒸餾儀HB-101A(慈溪市宏邦電器有限公司),電子天平Y(jié)P 1201N(上海精密儀器有限公司),循環(huán)水式真空泵RE-52A(南京金正儀器教學有限公司),旋轉(zhuǎn)蒸發(fā)器RE-32(上海亞榮生化儀器),破壁攪拌機800Y(永康市鉑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氣相色譜質(zhì)譜聯(lián)用儀BD9-GC-4003A(北京中西遠大科技有限公司),色譜柱HP-5MS(30 m×0.25 mm,0.25 μm)。
艾草樣品采于江蘇南通,石油醚(30~60℃),供試菌株為金黃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白色念球菌病原菌,由江蘇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與水產(chǎn)學院微生物實驗室提供;供室培養(yǎng)基為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用于金黃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PDA培養(yǎng)基(用于白色念球菌)。
2.1.1 索氏萃取法
將艾葉洗凈,瀝干,切碎,取出50 g,用200 mL石油醚浸泡2 h,轉(zhuǎn)移至索氏提取儀中提取,艾葉碎用濾膜包住放入萃取管中,加熱回流至萃取管中溶液顏色較淺,待恰好完成一次虹吸時停止萃取,減壓蒸餾,得淺黃色有特殊清香氣味的液體2.135g,收率4.27%。
2.1.2 水蒸氣蒸餾法
將100g切碎的艾葉,加入200mL蒸餾水,浸泡2h,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中揮發(fā)油測定法甲法測定艾葉揮發(fā)油[7]203-204。浸泡完畢后倒入圓底燒瓶中,煮沸后保持微沸狀態(tài),待餾出液沒有油產(chǎn)生時關閉水蒸氣發(fā)生裝置,得藍綠色液體0.14g,收率0.14%。
2.2.1 供試品溶液制備
分別取兩種不同方法制取的艾草精油20mg,精密稱定,分別置于2mL容量瓶中,加正己烷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搖勻,即得供試品溶液。
2.2.2 GC-MS檢測
氣相色譜條件:進樣口溫度240℃;載氣(He)流量:1mL/min;分流比:20:1;進樣量:1μL;溶液延遲:6.5 min。程序升溫過程如下:初始溫度50℃,以3℃/min速率升溫至75℃,保持溫度15 min,以10℃/min的速率升溫至175℃,保持3 min,以20℃/min的速率升溫至240℃,保持3 min,260℃后運行3 min。
質(zhì)譜條件:電離方式EI離子源;電離電壓70eV;離子源溫度230℃;四極桿溫度150℃;接口溫度250℃;質(zhì)量范圍60~300 m/z。
2.3.1 含藥平板制備
按配方制備培養(yǎng)基,過濾分裝至錐形瓶中,加塞包扎,0.1 MPa壓力滅菌20min,擱置斜面,做無菌檢測后將其倒入內(nèi)徑一致、事先放置平面的培養(yǎng)皿中,凝固后干燥,以平板中沒有可見水滴為基準。
2.3.2 指示菌菌懸液涂布
按稀釋涂布平板法,將各菌種用移液槍準確量取1mL,放入盛有9mL的試管中,振搖約20min,使細菌分散,用一支1mL無菌吸管吸取1mL稀釋菌液,加入盛有9mL無菌水的試管中并充分混勻,此為10-1稀釋液,以此類推制成10-2、10-3、10-4稀釋度的菌液。用無菌管分別從10-2、10-3、10-4稀釋度的菌液中吸取0.2 mL對號放入已寫好稀釋度的平板中央位置,用無菌玻璃涂棒在培養(yǎng)基表面輕輕涂布均勻,并用鑷子將無菌的牛津杯輕輕放入培養(yǎng)皿中,每個培養(yǎng)皿按標記好的位置均勻放置牛津杯。吸取一定濃度的艾草精油0.2 mL至標記好的牛津杯中。將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對應的牛肉膏蛋白胨培養(yǎng)基放置無菌溫室中28℃培養(yǎng)2d,白色念球菌對應的PDA培養(yǎng)基放置無菌溫室中28℃培養(yǎng)3d。
索氏萃取法收率4.27%,顯著高于水蒸氣蒸餾法0.14%的收率。水蒸氣蒸餾裝置由水蒸氣發(fā)生裝置、蒸餾裝置、冷凝裝置和接收裝置4個部分組成,在提取揮發(fā)油時,收集油相后再進行二次回流提取,仍能收集到少量揮發(fā)油,并不能一次有效地將水溶性較強的揮發(fā)油充分提取,故水蒸氣蒸餾法提取艾葉揮發(fā)油得率較低[8]。但水蒸氣蒸餾法工藝簡單、操作簡便、環(huán)保、生產(chǎn)成本低。有機溶劑萃取法所需設備簡單、投資小,精油提取率高,但是此法提取的植物精油純度較低,產(chǎn)品中殘留溶劑難以除去[9]。
根據(jù)GC-MS譜圖,對照NIST 14指紋標準圖譜庫,CAS號查詢確認化合物歸屬,總離子流圖峰面積歸一法測定各化合物的相對質(zhì)量分數(shù),結(jié)果見表1。索氏法提取艾葉精油中約含35種不同的物質(zhì),水蒸氣蒸餾法提取艾葉精油中含47種不同的物質(zhì)。
表1 GC-MS檢測分析艾葉精油成分及含量
續(xù)表1
續(xù)表1
其中桉油精、β-石竹烯、氧化石竹烯、α-松油醇、β-側(cè)柏酮、順-4-側(cè)柏醇、1,7,7-三甲基-二環(huán)[2.2.1]庚-2-醇、α-雪松烯、葉綠醇、(-)-藍桉醇和淚柏醚等11種成分是兩種提取方法共有的,分別占索氏法和水蒸氣法提取精油總量的54.35%和26.77%。艾葉精油的主要有效成分,桉油精又稱1,8-桉葉油素,被廣泛應用于醫(yī)藥、配制牙膏香精或調(diào)味品中,具有抗菌、抗炎、殺蟲、鎮(zhèn)痛、促進透皮吸收等作用,是《中國藥典》中艾葉含量測定的指標成分。β-石竹烯具有局部麻醉作用和治療結(jié)腸炎作用[10]。α-松油醇有刺激胰島素的能力,能降低血糖,能促進肌酸的吸收,常作為肌酸產(chǎn)品添加劑。索氏法和水蒸氣法提取精油中的桉油精、β-石竹烯和α-松油醇分別占揮發(fā)油總量的13.86%、5.97%、6.20%和5.57%、3.93%、1.39%。索氏法提取的艾葉揮發(fā)油中3種有效成分的含量均高于水蒸氣蒸餾法。
依次量取艾草精油,考察對3種菌種的抑制效果,透明圈直徑見表2。
表2 艾葉精油對不同菌種的抑菌直徑
根據(jù)抑菌圈直徑,索氏法提取精油對金黃葡萄球菌的抑菌直徑為11.2 mm,處于10mm<d<14 mm,對金黃葡萄球菌有中敏感度,對大腸桿菌抑菌直徑為19.3mm,d>14 mm,對大腸桿菌有高敏感度,對白色念球菌的抑菌直徑d<10 mm,對白色念球菌有低敏感度;水蒸氣蒸餾法提取精油對金黃葡萄球菌的抑菌直徑d<10 mm,對金黃葡萄球菌有低敏感度,對大腸桿菌抑菌直徑d<10 mm,對大腸桿菌有低敏感度,對白色念球菌沒有抑菌作用。索氏萃取法對三個菌種的抑菌作用高于水蒸氣蒸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