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月健,尹旻臻,2,劉鶴齡,楊正陽,倪味詠,彭華勝,2*
1.安徽中醫(yī)藥大學 藥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2.中國中醫(yī)科學院 中藥資源中心,北京 100700;3.安徽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祁門管理站,安徽 黃山 245617
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處石臺、祁門兩縣交界處,總面積6 713.3 hm2,最高峰牯牛降海拔1 727.6 m,屬黃山西脈向西延伸的主體,是一處以保護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珍稀動植物為主的綜合型自然保護區(qū)[1-2]。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屬中亞熱帶溫暖濕潤的季風氣候區(qū)。該區(qū)氣候優(yōu)越、雨量充沛、地形復雜,植被水平地帶性突出,垂直分布十分明顯,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生物資源豐富,具有一定的天然原始性,被譽為“華東物種基因庫”[2-3]。
近年來,在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中發(fā)現(xiàn)了毛茛科植物新種牯牛鐵線蓮Clematis guniuensisW.Y.Ni,R.B.Wang &S.B.Zhou[4],也陸續(xù)發(fā)現(xiàn)一些植物新記錄種,如紫金??浦参镙廊~紫金牛Ardisia violacea(T.Suzuki)W.Z.Fang et K.Yao、茜草科植物茜樹Aidia cochinchinensisLour.、蘭科植物小沼蘭Oberonioides microtatantha(Schlechter)Szlachetko、象鼻蘭Phalaenopsis zhejiangensis(Z.H.Tsi)Schuit.[5-8]。在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過程中,安徽省石臺縣中藥資源普查隊通過對牯牛降地區(qū)的野外調查,發(fā)現(xiàn)了4 種安徽省蘭科植物新記錄,分別為無距蝦脊蘭Calanthe tsoongianaT.Tang et F.T.Wang、異鉤距蝦脊蘭Calanthe gracilifloraf.jiangxiensis B.Li、長葉山蘭Oreorchis fargesiiFinet 和見血青Liparis nervosa(Thunb.ex A.Murray)Lindl.,其中山蘭屬為安徽省新記錄屬[9]。這些新記錄的發(fā)現(xiàn),反映了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植物資源的多樣性。本文在上述基礎上,新發(fā)現(xiàn)了安徽省植物新記錄1 個新記錄屬、3 個新記錄種和1 個新記錄變種,隸屬4 科4 屬。其中,白花苦燈籠Tarenna mollissima(Hook.et Arn.)Robins.隸屬的烏口樹屬(TarennaGaertn.),為安徽省新記錄屬。憑證標本保存于安徽中醫(yī)藥大學臘葉標本館(ACM)。
烏口樹屬(TarennaGaertn.,F(xiàn)ruct.Sem.Pl.1:139.1788.)屬于茜草科梔子族。本屬約370種,分布于亞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大洋洲和非洲熱帶地區(qū)[10-11]。我國有18種,產于西南部至東部[11]。安徽省此前尚未有分布記錄。該屬植物為灌木或喬木。葉對生,干時常呈黑褐色;托葉常脫落。常為傘房狀的聚傘花序;花冠漏斗狀或高腳碟狀;雄蕊與花冠裂片同數;花盤環(huán)狀;子房2 室,胚珠每室數顆至多顆,生于肉質的中軸胎座上。漿果革質或肉質,2室,具1至多數種子[10]。
白花苦燈籠Tarenna mollissima(Hooker&Arnott)B.L.Robinson,Proc.Amer.Acad.Arts 45:405.1910.中國植物志,71(1):376.1999;Flora of China,19:343.2011.
灌木,全株密被褐色短柔毛,老枝上的毛漸漸脫落。葉紙質,披針形、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干后變黃褐色;托葉卵狀三角形或披針形,頂端尖。傘房狀的聚傘花序頂生,多花;苞片和小苞片線形。果近球形,直徑2~5 mm,被柔毛?;ㄆ?—7 月,果期5月至翌年2月(圖1A~B)。
采集信息:中國安徽省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海拔400 m,N30°1′17.2″,E117°31′43.3″,生于溝谷常綠闊葉林下,2020-10-17,倪味詠、彭華勝、張振宇,標本號:GN201017040。
分布:中國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湖南、江西、云南和浙江;越南也有分布[10]。
本種與長葉烏口樹T.wangiiChun et How ex W.C.Chen 形態(tài)相近,但前者葉片密被褐色短柔毛;后者葉片上面無毛,下面在中脈和側脈上被緊貼的短柔毛,兩者易于區(qū)別[10]。
藥用價值:根和葉可入藥,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的功效[12]。
Chrysosplenium pilosopetiolatum Z.P.Jien,Acta Phytotax.Sin.8:339.1963.Chrysosplenium pilosumvar.pilosopetiolatum(Z.P.Jien)J.T.Pan,Acta Phytotax.Sin.24:206.1986.中國植物志,34(2):273.1992;Flora of China,8:94.2001.
多年生小草本,高4~15 cm。莖肉質,有柔毛。葉對生,有柄;葉片近扇形,長3~10 mm,寬4~14 mm,邊緣有波狀淺圓齒,疏生短伏毛。不孕枝上部密生柔毛,頂端葉稍密集,兩面均有稀疏短柔毛,基部楔形;能育枝上的葉片僅上面有毛,下面無毛。聚傘花序頂生;苞片葉狀;花萼白色;心皮2,子房上位,1室。蒴果2裂,不等大。種子卵球形(圖1C)。
圖1 4種安徽省植物新記錄的形態(tài)特征
采集信息:中國安徽省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海拔700 m,E117°34′2.76″,N30°04′51.26″,生于山谷溪邊,2021-06-01,倪味詠,標本號:GN21060101。
分布:中國廣東、湖南、浙江[13-14]。
本種系我國植物分類學前輩簡焯坡先生于1963年發(fā)表,但后來一直未被相關學者所正確認識,曾被錯誤地降級為毛金腰Chrysosplenium pilosumMaxim.的變種,即Chrysosplenium pilosumMaxim.var.pilosopetiolatum(Jien)J.T.Pan[15-16]。毛金腰花萼黃色,分布于我國西北、華北至東北。2020年,浙江學者陳鋒等發(fā)現(xiàn)了這一錯誤處理,遂將其恢復為種級[13-14]。本種與安徽省分布的同屬物種柔毛金腰Chrysosplenium pilosumvar.valdepilosumOhwi形態(tài)上相似,但前者能育枝上的葉片僅上面有毛,不孕枝上的葉片兩面均有稀疏短柔毛;后者葉片上面無毛,背面和邊緣具褐色柔毛,兩者易于區(qū)別[13]。
藥用價值:該種尚未見藥用記載,但金腰屬植物主要以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生肌收斂的功效[17]。
Meliosma rigidaSiebold &Zuccarini,Abh.Math.-Phys.Cl.K?nigl.Bayer.Akad.Wiss.4(2):153.1845.中國植物志,47(1):117.1985;Flora of China,12:38-39.2007.
喬木;芽、幼枝、葉柄和葉背中脈密被銹色絨毛。單葉互生,葉革質,倒披針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0~30 cm,寬2~5 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邊緣有數個尖鋸齒,葉片上面除中脈及側脈被短柔毛外余無毛,葉背被銹色柔毛,中脈在腹面凹下;側脈每邊8~11 條;圓錐花序頂生?;ㄆ谙募?,果期9—10月(圖1D~E)。
采集信息:中國安徽省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海拔350 m,E117°32′9.09″,N30°0′47.59″,生于闊葉林下,2020-09-12,倪味詠,標本號:GN20091202。
分布:中國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河南、湖北、湖南、江西、臺灣、云南、浙江;日本也有分布[18]。
本種與安徽省分布的同屬物種多花泡花樹M.myrianthaSieb.et Zucc.形態(tài)相近,但前者芽、幼枝、葉柄和葉背中脈密被銹色絨毛;后者幼枝及葉柄被褐色平伏柔毛,葉片基部至頂端有側脈伸出的刺狀鋸齒,兩者易于區(qū)別[18]。
藥用價值:果實入藥,具有解表、止咳的功效[19]。
Sedum drymarioidesHance var.saxifragiformeX.F.Jin et H.W.Zhang in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9(3):166-167.2010.
1 年生草本。植株被腺毛,莖多分枝,高12~20 cm。葉二型,基生葉蓮座狀,卵形或圓形,無毛,莖生葉互生,匙形、倒卵形或倒披針狀卵形,被腺毛,長2.0~4.5 cm,寬0.5~2.0 cm,基部寬楔形并下延成柄,葉柄長1~3 cm。疏圓錐狀花序;花多數,兩性;花瓣5,白色,長圓形至披針狀長圓形;心皮5,略叉開?;ㄆ?—4 月,果期8 月(圖1F~H)。
采集信息:中國安徽省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雙河口,海拔152 m,N30°05′52.64″,E117°29′39.21″,生于石壁上,2021-03-06,彭華勝、錢慧敏,標本號:GN210306028。
分布:中國浙江[20]。
本變種與安徽省分布的同屬物種大葉火焰草S.drymarioidesHance 形態(tài)相近,但前者葉二型,基生葉蓮座狀,無毛,莖生葉倒披針形至倒披針狀卵形,被腺毛;后者植株全體被腺毛,基生葉對生或四葉輪生,葉卵形至寬卵形,花序分枝少,兩者易于區(qū)別[20-21]。
藥用價值:該變種尚未見藥用記載,但景天屬植物主要以全草入藥,其原變種大葉火焰草S.drymarioidesHance具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功效[22]。
烏口樹屬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海南、湖南、江西、云南和浙江[10]。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處于中亞熱帶氣候帶北緣,為其在中國分布區(qū)的北緣。該發(fā)現(xiàn)不僅豐富安徽省生物多樣性,同時拓寬了烏口樹屬在中國的分布范圍。
此前,虎耳草狀景天在我國僅有浙江臨安昌化分布的報道。本次發(fā)現(xiàn)其在安徽省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有分布,說明安徽省和浙江省毗鄰地區(qū)的植物地理分布具有連續(xù)性。本研究對安徽省毗鄰地區(qū)植物地理分布和資源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4 種新記錄植物在安徽省分布點的居群規(guī)模較小。這些新記錄的發(fā)現(xiàn),不僅豐富了安徽省植物區(qū)系資料,還表明牯牛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中植物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值得進一步深入調查研究,以揭示其植物本底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