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曹雪芹“十七間半”家宅位于崇文門外大街路西考*

2022-06-14 01:37:34胡鐵巖
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曹家全圖南城

胡鐵巖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310012,杭州)

關于《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在北京的居所遺跡,北京民間各種傳說很多,學界主張亦不少。然見之于可靠檔案文獻的只有“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1982年,張書才先生代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公布了館藏清代內務府檔案中的一件雍正七年的刑部移會,檔案題目為《為知會王大人等原任江寧織造曹寅得過趙世顯銀兩著落伊子曹頫名下追繳曹頫京城江省家產人口俱賞給隋赫德事》,其中一段話即為曹家“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的出處和依據:

曹頫之京城家產人口及江省家產人口,俱奉旨賞給隋赫德。后因隋赫德見曹寅之妻孀婦無力,不能度日,將賞伊之家產人口內,于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家仆三對,給與曹寅之妻孀婦度命。[1]

曹雪芹家在雍正五年被抄家之前,京中有多處住房與店鋪,抄家之后,其京中所有房產與其江寧房產一樣,都被一總賜給繼任的江寧織造隋赫德?!俺缥拈T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是文獻明確記載隋赫德歸還給曹家的唯一房產。

據相關文獻記載,該處房產位置的條件有三: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因此,根據這三項條件,尋找和定位曹家這處房產在“蒜市口地方”的具體位置,就成為學界一直以來的關注焦點和努力方向。張書才先生以《乾隆京城全圖》上“蒜市口街”的書寫位置位于崇文門外大街南端偏東處為依據,參之田野調查,認為曹家“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房產在崇文門外大街南口路東的一小段橫街上,具體范圍為:

《乾隆京城全圖》有蒜市口街,標于崇文門外大街南端東側,是一條東西走向的小街道:路北西起崇文門外大街南端東側,東至抽分廠南口,路南西起磁器口北口,東至石板胡同北口,長約二百米。[2]

學界一致認同這件刑部移會的可靠性以及發(fā)現這件刑部移會的重要價值,但對張書才先生對曹家這處“十七間半”房產具體位置的認定,卻一直未能達成一致意見。自2014年以來,這種不同聲音越來越多。先后有蘭良永、黃一農、楊泠、樊志斌、劉天地等五位先生等先后撰文提出質疑,歸納起來,主要看法為:1)張書才先生在《乾隆京城全圖》崇文門外大街南端東側橫街并沒有找到其所主張的符合“十七間半”條件的房產;2)因為清代地圖上地名書寫位置并不規(guī)范,所以用《乾隆京城全圖》中“蒜市口街”地名書寫位置來認定其所在位置并不可靠;3)對“蒜市口地方”一詞的理解偏于狹窄;4)其認定崇文門外大街南段東側小橫街為蒜市口的主張缺乏認定依據。

近期,筆者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查得與“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相關的兩件內務府官房租庫的公文。下面,筆者就依據新發(fā)現的這兩件內務府官房租庫的公文,結合清代京城三級市政區(qū)域管理制度及劃分,對曹家該處房產的具體位置加以考察,希望能為進一步明確“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的確切位置提供幫助。

1 新發(fā)現的兩件清代有關曹家“十七間半”房產的公文

筆者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查到的這兩件有關曹家“十七間半”房產的公文,寫作主體為內務府官房租庫?,F將這兩份公文抄錄標點如下:

嘉慶元年八月二十七日:為呈請?zhí)た毙蘩沓缥拈T外大街路西鋪面官房墻垣等項事。

官房租庫呈為修理官房事

據正黃旗常福佐領下報稱:本佐領下收管崇文門外大街路西鋪面房十七間半,內南房二間坍塌,前西房四間半坍塌,過道門房半間瓦片脫落,山檐墻倒壞,二門房一間瓦片脫落,席箔糟爛,北房二間瓦片脫落,席箔糟爛,后西房四間半,大木沉,瓦片脫落,席箔糟爛,當中照欄三間,大木沉,望版糟爛,瓦片脫落,等因保結前來。據此,職庫隨派庫掌人等前往崇文門外大街路西查看,得鋪面官房十七間半,與該佐領下所報無異,相應呈明,移文營造司作速踏勘照依舊式修理整齊,以便征租。伏侯堂臺批準,遵照辦理可也。為此具呈。 嘉慶元年八月二十七日[3]

嘉慶四年二月十七日:為呈明交納正黃旗常福佐領下崇文門外路西坍塌官房木植事等(節(jié)選)。

官房租庫呈為呈明交納房間木植事

坍塌房九間半維修所需木植清單:…據正黃旗常福佐領下報稱:本佐領下收管崇文門外路西空房十七間半內,坍塌房九間半,等因保結前來,相應照依該佐領保結,將坍塌房九間半木植等項開寫粘單,呈明移文營造司照數交納,以備官用。職庫應將此項房間照例開除并移付提督衙門司務廳轉交該地面章京,以便出運。為此具呈。

嘉慶四年月日[4]

內務府官房租庫是內務府負責官房租賃和維修的專職部門。從這兩份公文看,文中出現了四個衙門:正黃旗佐領、內務府官房租庫、內務府營造司、提督衙門司務廳及地面章京。其相互關系是:該處“十七間半”房產為正黃旗常福佐領所有;由內務府官房租庫負責出租、維修;內務府營造司負責提供房屋維修材料;提督衙門司務廳及地面章京負責具體維修管理。出現需要維修的出租官房,由房產所有者正黃旗佐領提出,由內務府官房租庫實地調查核實,將所需維修的房產損壞情況向內務府呈文報批,經內務府批準后,由內務府營造司提供維修材料,再由房產所在地的提督衙門司務廳交由地面章京負責維修。這兩份公文是由內務府官房租庫直接經辦人所寫,屬于十分具體的第一手資料,因為是報修官房的公文,涉及需求維修材料的數量,故所寫內容十分詳細具體,其可靠性毋庸置疑。這兩件檔案提供的主要信息是:

1)該檔案的時間,一件是嘉慶元年,一件是嘉慶四年,前后相差四年,說明辦事效率不高。

2)這兩件檔案的時間,距離雍正七年刑部移會的時間已相隔近70年。清代普通居民住房的使用壽命一般只有幾十年的時間,故該處十七間半是否為雍正年間所建,還需要進一步舉證。

3)該所房產的房間數量為十七間半,位于崇文門外大街,與隋赫德還給曹家的位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數目完全相同,地點重合,符合“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三個條件中的兩個。只有與“蒜市口地方”的關系尚需進一步證明。

4)該房產隸屬于內務府正黃旗,屬于內務府正黃旗包衣第五參領第三旗鼓佐領。《欽定八旗通志》卷五:“…延強調隸正白旗,以佐領常福管理?!盵5]如果證實該房產確系隋赫德還給曹家的“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就與現行對曹雪芹旗籍的認定產生了矛盾?!笆唛g半”本是曹家私產,被雍正皇帝賜給隋赫德后,就變成了隋赫德的私產。雍正七年,隋赫德又還給了曹家,就又變成了曹家的私產,而不是官房。那么,曹家這所房產后來又怎么變成了內務府正黃旗佐領的官房?私房變官房,在當時主要有三種可能:一是曹家孀婦死后無嗣,私房被所在旗佐領接收,這在八旗是有相關規(guī)定的;但先有曹雪芹在,后有曹雪芹子嗣在,這種可能性并不存在;二是因為某種緣故再次被沒收;三是因為欠債抵債。不知曹家這回失去“十七間半”,是屬于哪一種情況?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入官房產都是入在本人所隸旗籍佐領下,這就涉及到曹雪芹的旗籍問題,難道曹家旗籍后來已經改隸正黃旗了嗎?

5)“照依舊式”,也就是依照原樣,此事發(fā)生在嘉慶元年到嘉慶四年,說明該房產經過修繕后,在嘉慶年間及嘉慶之后的一段時間內,應仍一直繼續(xù)保持著“十七間半”的原有建筑格局。

6)該“十七間半”房產的坐落朝向和具體間數全都有詳細記載,無一遺漏:朝向坐西朝東,二進院落,是典型的店面房格局,并非常規(guī)的居住用宅院;臨街鋪面房為西正房四間半,過道門半間;中間是“照欄”三間,二門房一間;二門房之內,北房與南房各兩間,西正房四間半,合計正好十七間半。這就為從《乾隆京師全圖》上尋找目標提供了極為可靠的依據。

7)“照欄”一詞,筆者沒有查到確切的解釋,但可以確定是一種房屋類型,不然不會將其算在十七間半房間數中,其使用功能似有別于一般住房。

8)具體負責維修這處房產的是“地面章京”,這個“地面章京”也就是負責“十七間半”房產所在地的地面管理官員,就其為章京品級而言,不管是不是指管理“蒜市口地方”的官員,但至少可以確定,以“地面章京”的級別,其管轄范圍應該較大,而不止一條小街。

綜合以上信息,把新發(fā)現的“十七間半”房產與雍正七年刑部移會中的提到的“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相對比,完全符合“崇文門外”和“十七間半”兩個條件,只是還需要證明是否在“蒜市口地方”范圍之內。

2 崇文門外大街南段路西確實有一處“十七間半”房產

根據新發(fā)現的兩件檔案文獻提供的“崇文門外大街路西”的方位,筆者在國家圖書館所藏《乾隆京師全圖》上進行了查尋。[6]《乾隆京城全圖》繪成于乾隆十五年,共分十七排,每排若干幅,是唯一一套直接畫出京城房產具體位置、院落朝向、具體結構和房間數的地圖,其所具有的價值為其他地圖所無法比擬,為根據新發(fā)現的內務府官房租庫的兩件公文提供的“十七間半”房產的相關信息,尋找其具體位置,提供了可靠依據。《乾隆京城全圖》的缺點是圖上標注的地名較少。還需要輔之以其他時期的地圖。

崇文門外大街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大街。北起崇文門城關,南止“蒜市口街”?!肚【┏侨珗D》上與崇文門外大街相關的地圖有兩幅:一幅是崇文門外大街北段,從崇文門城關到茶食胡同,見之于《乾隆京城全圖》第十二排第三張;另一幅是崇文門外大街南段,從茶食胡同到蒜市口,見之于《乾隆京城全圖》第十三排第三張。

在《乾隆京城全圖》崇文門外大街北段路西,沒有找到符合坐西朝東、兩進院落、十七間半條件的房產,而在崇文門外大街南段路西,則找到了一處完全符合條件的房產,就在該圖崇文門外大街南段路西第二家:坐西朝東,兩進院落,房間數為十七間半。這也是整個崇文門外大街及蒜市口周邊相關區(qū)域唯一一處完全符合刑部移會所言三個條件的房產。

圖1為道光五年《京城全圖》(局部),[7]是崇文門外大街路西從崇文門城關到蒜市口的街區(qū)情況。崇文門外大街北段路西從崇文門外大街城關到到茶食胡同,其間有三條小橫街。依次為巾帽胡同、喜鵲胡同、大木廠胡同。崇文門外大街南段路西從茶食胡同到蒜市口街,其間沒有橫街。其西面并行的胡同為香串胡同。

圖2為《乾隆京城全圖》崇文門外大街南段路西“十七間半”所在位置圖。該段街道北端為茶食胡同,南端即蒜市口。崇文門外大街西側的這段街道上沒有東西走向的橫街,一貫到底。其院落后墻即香串胡同,故崇文門外大街南段路西亦可稱之為崇文門外大街香串胡同段。

圖3為崇文門外大街南段路西路西第2家十七間半的放大圖,從圖上看,該處房產坐西朝東,兩進院落。臨街的店面房為五間,符合檔案上所說“臨街鋪面房為西正房四間半,過道門半間”;二進房四間,符合“中間是照欄三間,二門房一間”;二進內南北各兩間,符合“二門房內北、南各兩間”;圖上所繪最西是正西房為等距五間,與檔案所說“西正房四間半”似有半間出入,但實際上圖上所繪并非五間,而是四間半。圖上的這五間正西房的北邊明確畫有半間房大小的一塊空地,二者相加,與臨街五間房的南北長度完全相等,所以該所房產二進里面的正西房實際是四間半,只是畫得不規(guī)范而已。

圖1 道光五年《京城 全圖》(局部)

圖2 《乾隆京城全圖》(局部)

圖3 《乾隆京城全圖》(局部)

這說明,該處房產與新發(fā)現的兩份內務府官房租庫的公文記載完全吻合。在《乾隆京城全圖》上崇文門外大街路西找到與官房租庫公文記載完全相同“十七間半”房產,其價值在于:

1)新發(fā)現的公文檔案與地圖相互印證,證明該處房產確實存在,而且是至少在乾隆十五年以前就有的房產;

2)與雍正七年刑部移會所說的房間數完全吻合;

3)確定了該十七間半房產的具體位置:崇文門外大街南段路西第2家。

4)康熙五十四年七月十六日,曹頫在《江寧織造曹頫覆奏家務家產折》中稱:“惟京中住房二所”。[8]據此可知,曹家雖長期在江寧擔任織造,但在京中是有現成住房的。這兩處住房在雍正五年抄家時與曹家其他家產一起,被雍正皇帝賜給了繼任織造隋赫德。這所十七間半房產,是典型的前店后倉儲居住式的街邊商鋪建造格局。曹家在京中已有兩處住房的情況下,又在外城崇文門外大街購買這處“十七間半”商鋪格局的房產,其目的應該不是再用來作住宅。隋赫德明知道外任官員及家屬,特別是犯官家屬回京,必須回到原隸旗屬佐領轄區(qū)內居住,卻沒有把現成的京中兩處住房中的一處給曹家,反而將外城南城商鋪房給曹家做居住房,顯然違反常規(guī)常理,這不能不讓人感到困惑。

3 “蒜市口地方”的含義和范圍

以上,我們依據兩件新發(fā)現的檔案文獻,證明在崇文門外大街路西有一處“十七間半”房產。那么,這所房產是否在“蒜市口地方”范圍之內呢?要想證明這個問題,就必須搞清楚“蒜市口地方”的確切含義和范圍。

要認定“十七間半”的具體位置,首先要辨明“蒜市口地方”究竟是指一條具體街道,還是指一個更大的空間。張書才先生認為是崇文門外大街路東的一條小街,然亦有一些學者認為“蒜市口”不限于崇文門外大街路東的一條小街,筆者認同后一種意見。

“蒜市口”作為一個地名,本身并沒有什么難以理解的,但與其他詞語組合使用時所構成“蒜市口+某處”的詞語結構時,其在具體使用語境中的含義就有了顯著的差異,需要具體辨析了。與“十七間半”問題相關的“蒜市口+”的詞語構成有兩種情況,一是“蒜市口”加地方,二是“蒜市口”再加某一其他具體地名。

3.1 “蒜市口+地方”

“地方”一詞,含義十分廣泛。但作為城市中的地名,根據《欽定大清會典則例》等文獻記載,其含義主要是指某一級市政管理的轄區(qū)。《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一百四十九:

凡城內地方,分隸五城者,或憑以墻垣屋址,或憑以胡同曲折,猶可細按基址,劃明界限,至城外鄉(xiāng)村與州縣接壤者,地勢遼闊,雖有四址冊可稽,但未建立界牌,難為憑據。一遇命案事件,往往互相推諉。令五城將城內所轄地方,舊有基址界限者,再行清理,按界分管,其所轄城外鄉(xiāng)村與州縣接壤之處,按舊造四址清冊,公同勘定,建立界碑。[9]

同卷在記載東城朝陽坊地界各鋪時,亦多次使用“地方”一詞:

第三鋪系東便門地方。東至二牐與大興縣交界,南至運糧河與崇南坊交界,西至大市街路西與中城交界,北至新橋與北城交界。第四鋪系朝陽門地方。東至大王莊與大興縣交界,南至皇姑庵與三鋪交界,西至朝陽門外城墻止,北至朝陽庵南墻與五鋪交界。第五鋪系東直門地方。東至二里莊,與大興縣交界,南至朝陽庵北墻,與四鋪交界,西至東直門外城墻止,北至東直門大街,與崇南坊交界。[10]

十分明確,這里的“地方”一詞不是指單一的具體街道。第一段中的“城內地方”和“五城所轄地方”指城一級的管轄范圍。再第二段中的“地方”一詞,是指“鋪”一級的管轄范圍。

3.2 “蒜市口+某具體地名”

見諸各種地方志類文獻。近些年來,先后有蘭良永、黃一農、楊泠、樊志斌、劉天地等五位先生等撰文舉例證明,“蒜市口”并不僅限于張書才先生所主張的崇文門外大街南端東側橫街上。所舉例子主要有四個:

例1:《欽定大清會典則例》(乾隆)卷一百四十九:

東城糶米官房二所:一設崇文門外小市口東,指揮管理;一設朝陽門外會芳樓之東,副指揮管理。南城糶米官房二所,一設崇文門外蒜市口香串胡同內,指揮管理;一設廣渠門內欖桿市街,副指揮管理。[11]

例2:《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嘉慶)卷一千三十五:

都察院,五城,飯場:“東城飯場二:一設朝陽門外海會寺,副指揮使散給;一設崇文門外蒜市口西利市營興隆寺,吏目散給。南城飯場二:一設廣渠門外積善寺,副指揮使散給;一設三里河安國寺,吏目散給?!盵12]

例3:吳長元輯《宸垣識略》卷九:

關帝廟在蒜市口。[13]

例4:吳長元輯《宸垣識略》卷九:

泰山行宮在蒜市口。[14]

這里涉及四個地名:香串胡同、西利市營、關帝廟、泰山行宮。根據相關地方志和地圖,四處距離相隔很遠,涉及范圍較大,且都不與崇文門外大街南端東側橫街發(fā)生交集。筆者再補充一個例子,也是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新發(fā)現的:

乾隆十四年十二月:為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何認買崇文門外蒜市口黃國才入官房間不敷銀兩于乾隆十五年四月內赴庫交納事致總管內務府為交納房價事。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內準總管內務府文開,據欽天監(jiān)咨稱:管理本監(jiān)事務工部左侍郎何□前在增修時憲算書館總裁任內,指伊弟中官正何國宸之俸,認買崇文門外蒜市口所有黃國才入官房六十四間半,價銀壹仟壹佰肆拾兩。自乾隆六年春季至乾隆十三年秋季,將伊每季正俸銀陸拾兩已經咨呈戶部坐扣八年,共扣過銀□百陸拾兩,尚不敷銀壹佰捌拾兩,理應限內完結。但管理本監(jiān)監(jiān)正事務工部侍郎何現在革職留任,未領俸銀,相應咨呈總管內務府轉交庫銀展限一年,于乾隆十四年內交納內庫,完結換照,等因前來。查得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何從前承買官房,價銀已由戶部坐扣完結,尚余剩不敷銀壹佰捌拾兩理應于原限內完結交納,但該監(jiān)咨稱何現革職留任,未領俸銀,請展限一年完結交納等語,即照該監(jiān)所請,咨行該監(jiān)將此項銀兩務于次年內如數追催交送內庫等因在案。查管理本監(jiān)監(jiān)正事工部左侍郎何所有承買官房不敷銀壹佰捌拾兩,理應本年如數交納,但革職留任之案尚未開復,仍未關領俸銀,今先湊辦銀壹佰兩赴庫交納,相應咨呈。 總管內務府兌收。其余不敷銀捌拾兩,統(tǒng)于明年四月內赴部交納完結,換照可也。須至咨呈者,右咨呈總管內務府 乾隆十四年十二月 日[15]

這件檔案文獻的時間為乾隆十三年,比繪成于乾隆十五年的《乾隆京師全圖》還早兩年。這件檔案中所說的“蒜市口六十四間半”,在張書才先生所說的崇文門外大街南端東側橫街上沒有找到,在其周邊更大范圍也沒有找到,這進一步說明,蒜市口不可能局限于一條小街,其所涉及的是一個較大的地域。

在以上這五例中,最有價值的例子當屬例1:“南城糶米官房二所,一設崇文門外蒜市口香串胡同內”,只這一句就足以證明,新發(fā)現的位于崇文門外大街路西香串胡同段的“十七間半”房產,確實屬于“蒜市口地方”管轄范圍,完全符合雍正七年刑部移會中“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的三個條件。

4 蒜市口在崇文門外大街路西

“蒜市口+某地”這種前后兩詞都是地名的詞語結構,前后兩詞的含義是前主后從的隸屬關系。從例1“崇文門外蒜市口香串胡同”、例2“崇文門外蒜市口西利市營興隆寺”的語句表達關系看,香串胡同與西利市營均隸屬于蒜市口。蒜市口是比香串胡同、西利市營級別更高的市政管理機構。

查清代北京外城的市政管理體制,共分三級:第一級為東、西、南、北、中五城,每城下面各轄兩坊,《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一百五十:

雍正七年奏準:各城一司兩坊,每坊額設巡役十有二名。地闊人稠,巡查不及,準于每坊增設捕役十有二名。[16]

每坊下面又各隸若干鋪,每鋪下面各管若干具體的巷(胡同)。雖然目前難以確定“蒜市口+某具體地名”中的蒜市口究竟是指哪一級市政管理機構,但可以確定不是鋪一級,因為鋪是最基層的市政管理組織,所轄只是相鄰的幾個巷(胡同),且無專設的辦公機構。而從前面的舉例看,蒜市口的轄區(qū)范圍很大,已經遠遠超出一個具體“鋪”的轄區(qū)范圍,故只能在城、坊兩級中尋找。

在北京外城的五城中,與崇文門外大街相關的城,是東城與南城。東城有坊二:崇南坊與朝陽坊,與崇文門外大街毗鄰的是崇南坊。南城有坊二:正東坊與東南坊,與崇文門外大街毗鄰的是正東坊。所以,尋找蒜市口,就應該以這四個市政管理機構所在地為尋找對象。然查遍北京地方志及相關文獻資料,無論是東城還是南城,無論是東城崇南坊,還是南城正東坊,這四個市政管理機構,均無以“蒜市口”或“蒜市口地方”稱謂其衙署的記載。排除“蒜市口”或“蒜市口地方”是某一衙署正式官方名稱后,另外一種可能就只能是,“蒜市口地方”或“蒜市口+”中的“蒜市口”是對某一衙署的民間俗稱。

前面已經證明,新發(fā)現的的“十七間半”的具體位置是在崇文門外大街路西香串胡同段,那么,香串胡同究竟是隸屬于東城還是隸屬于南城?究竟是隸屬于東城崇南坊,還是隸屬于南城正東坊呢?查《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一千三十二:

南城外城…第三鋪:東至崇文門大街中分瓜市,與東城崇南坊交界;南至石板胡同與東城崇南坊交界,西至磁家口,與二鋪交界;北至五老胡同,與二鋪交界。[17]

很明確,香串胡同是在南城。再查《京師坊巷志稿》,香串胡同隸屬于外城南城正東坊,具體隸屬于正東坊第三鋪:

外城南城。城冊:外城地址隸南城者。正東坊:…三鋪:東至崇文門大街,南至石板胡同,均與東城界;西至磁器口,北至五老胡同。[18]

以上是兩個文獻關于南城正東坊第三鋪“四至”的記載。兩相比較,其“四至”是一致的,關于第三鋪的東面,《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說得更具體,是“東至崇文門大街中分瓜市”,而《京城坊巷志稿》則是“東至崇文門大街”。據正東坊第三鋪“四至”的范圍,對照道光五年《京城全圖》(見圖4),香串胡同正是在南城正東坊第三鋪的管轄范圍之內。

圖4為道光五年《京城全圖》崇文門外大街路西香串胡同周邊相關胡同。前面所舉“例1”“南城糶米官房二所,一設崇文門外蒜市口香串胡同內”已經說明,香串胡同隸屬于蒜市口,而新發(fā)現的“十七間半”也在香串胡同范圍內。至此,新發(fā)現的“十七間半”已經與雍正七年刑部移會所言“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的三項要素條件完全吻合。

圖4 道光五年《京城全圖》(局部)

鑒于在《乾隆京城全圖》崇文門外大街范圍內(包括張書才先生所認定的崇文門外大街南端東側橫街),只有這一處符合“十七間半條件”的房產,所以可以確定,這一處“十七間半”是曹家“蒜市口地方十七間半”房產的唯一選項。

當然,問題討論到此還不能算完全結束,還需要找到“蒜市口”的具體位置所在,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鞏固對曹家“十七間半”具體位置的判定。那么,“蒜市口”的具體所在位置在哪里呢?

5 “蒜市口”在崇文門外大街路西

要確認“蒜市口”的具體所在位置。其途徑有二:一是以地圖上“蒜市口”的書寫位置為依據,二是以相關地方志及相關文獻為依據。

從現存北京地圖來看,從乾隆至光緒,除《乾隆京城全圖》將“蒜市口街”書寫在崇文門外大街南端偏東處外,其他京城地圖都是將其書寫在崇文門外大街南端路西橫街內,而將“蒜市口”一名書寫在崇文門外大街東側橫街內的則一個都沒有。在清代乾隆以降不同時期的京城地圖中,“蒜市口”一名的書寫位置幾乎都是不同的。這肯定不是因為“蒜市口”在這一期間不斷搬來搬去,只能說明是地圖上的地名書寫位置比較隨意、并不規(guī)范而已。故僅靠地圖上“蒜市口”地名的書寫位置來定位“蒜市口”的具體位置顯然是不可靠的。

既然只依靠地圖上“蒜市口”書寫位置難以準確認定蒜市口的實際具體位置,那么就需要找到另外一種定位方法。在檢索相關北京地方志資料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北京當時外城五城的城、坊、鋪三級市政管理資料十分豐富詳細,直接相關的就有乾隆時期的《欽定大清會典則例》《欽定日下舊聞考》,嘉慶時期的《欽定大清會典事例》,晚清時期的《宸垣識略》《京師坊巷志稿》等。外五城三級市政管理資料在這些文獻中都有詳略不等的記載。因此,筆者嘗試從外五城三級市政管理轄區(qū)的角度來界定“蒜市口”的具體位置,經過資料檢索,發(fā)現是可行的。

前面說過,與崇文外大街相關的是南城與東城。而南城與東城的分界線就是崇文門外大街?!毒煼幌镏靖濉穼Υ苏f的十分明確:

崇文門大街,俗稱哈達門大街,東屬東城,西屬南城。[19]

顯然,東城在崇文門外大街東側,南城在崇文門外大街西側,崇文門外大街中分線是東城與南城的分界線。東城與南城的這條分界線,對于認定蒜市口的具體位置十分重要?!八馐锌凇被蛘咴跂|城,或者在南城,二者必居其一。那么,“蒜市口”究竟在東城還是南城呢?《京師坊巷志稿》中有明確無誤的記載,是在南城三里河:

三里河,詳水道。有橋曰三里河橋。西隸中城,東隸南城。井一。有三官廟。迤東為東柳樹井,井一;又東為蒜市,井一;瓜市,井一,南有泰山行宮,祀碧霞元君,明天順間建?!即笞谒馐须s記序:蒜市在京師海岱門南二里。[20]

這條記載給出的信息是:

1)三里河“西隸中城,東隸南城”,與東城無涉;

2)“蒜市口”的西面是東柳樹井,東面為瓜市。東柳樹井在地圖上有標注,瓜市雖然在地圖上沒有標注,但是在前面提到的記載南城正東坊第三鋪的“四至”中有提到,東柳樹井與瓜市均屬南城管轄。

關于三里河的四至,《京師坊巷志稿》中有明確的界定:

右在永定門大街東,東珠市大街南,天壇北,東與東城界,西北與中城界。[21]

“右”是承上指三里河的以上轄區(qū)。很明確,三里河不屬于東城。

以上,通過對“蒜市口”所屬市政管轄區(qū)域的界定,可以十分確定的證明:“蒜市口”的在南城,而不在東城,其具體位置在南城三里河一帶。

6 “蒜市口地方”或為外城南城指揮署的民間俗稱

至此,關于“蒜市口”曹家“十七間半”房產的具體定位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還剩一個“蒜市口地方”的地名稱謂問題,筆者在本文第4章節(jié)曾提出 “蒜市口”可能是對該區(qū)域某一級市政管理機構的民間稱謂,雖然沒有找到確鑿直接證據,但筆者還是認為這種可能性最大。

在本文第4章節(jié)的考證中,筆者指出與崇文門外大街相關的市政管理機構有四個:東城指揮署衙署,東城崇南坊衙署,南城指揮衙署,南城正東坊衙署。在證明“蒜市口”位于南城三里河、排除了“蒜市口”在崇文門外大街東側的可能性后,可選擇對象就只剩南城指揮署和南城正東坊衙署兩個可選擇對象了。尋找以“蒜市口”為民間俗稱的衙署可能對象,必須符合三個條件:一是必須在南城,二是必須要在崇文門外大街西側,三是必須與“蒜市口”在同一地方。姑且稱為三個“必須”吧。

6.1 先從地圖角度來看

比較嘉慶五年、道光五年兩幅京城地圖,看看符合以上三個“必須”條件的是哪個衙署?

圖5為《嘉慶五年京師城內外首善全圖》崇文門外大街南口橫街蒜市口;圖6為道光五年《京城全圖》崇文門外大街南口橫街蒜市口。[22]

圖5 《嘉慶五年京師城內外首善全圖》(局部)

圖6 道光五年《京城全圖》(局部)

在以上兩幅地圖中,“蒜市口”的書寫位置均有不同,但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都位于崇文門外大街南端西側的橫街,二是“蒜市口”字樣的書寫位置盡管有不同,但都緊鄰清化寺街和位于清化寺街的南城正指揮署(地圖上書寫為南城指揮或南城司)。

在嘉慶五年《京師城內外首善全圖》上,“蒜市”的書寫位置位于清化寺街的西北角,清化寺街南為南城指揮署(圖上書寫名稱為南城指揮);在道光五年《京城全圖》上,“蒜市口”的書寫位置在清化寺街的東北角,而南城指揮署的位置則與清化寺街顛倒了一下,位于清化寺街北邊(圖上書寫名稱為南城司)。除南城指揮署外,在崇文門外大街南端西側橫街“蒜市口”附近,再無其他官府衙署。鑒于“蒜市口”在地圖上有時書寫在清化寺街東北角,有時書寫在清化寺街西北角,故可以確定,“蒜市口”就在清化寺街的某一段。

6.2 再從地方志等文獻角度來看

根據相關地方志等文獻記載,外城五城,每城均分為一司兩坊。南城的一司即南城正指揮署,地圖上簡稱南城司或南城指揮;兩坊即東南坊與正東坊。一司與兩坊雖然是兩級不同的管理機構,但在管理上卻沒有分為各自獨立的兩級管理機構,而是由南城指揮署的正指揮、副指揮、吏目分任。南城正指揮負責南城事務,南城副指揮負責東南坊事務;南城吏目負責正東坊事務。《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一百四十九:

又定:五城兵馬司職司稽察。京城奸宄人命案件,以指揮管理,逃盜等件,以副指揮、吏目分地管理。中城副指揮管理中西坊,吏目管理中東坊。東城副指揮管理崇南坊,吏目管理朝陽坊。南城副指揮管理東南坊,吏目管理正東坊。[23]

其各自衙署的駐地,《欽定日下舊聞考》卷六十三亦有明確記載:

南城正指揮署在清化街,副指揮署在永定門外,吏目署在東打磨廠。[24]

從文獻記載看,“副指揮署在永定門外,吏目署在東打磨廠”,均與“蒜市口”所在位置距離甚遠,只有位于清化寺街的南城正指揮署與蒜市口緊鄰,這與地圖上的書寫位置是吻合的。所以,在目前所能見到的資料中,能以“蒜市口”為民間俗稱的衙署對象只有一個,那就是位于清化寺街的南城指揮署。

關于“蒜市口”與香串胡同的位置關系,前面說過,香串胡同位于崇文門外大街西側南段,隸屬于南城正東坊,而“蒜市口”亦在崇文門外大街西側,具體位置緊鄰南城三里河清化寺街,亦隸屬于南城正東坊?!稓J定日下舊聞考》卷五十八:

原清化寺在正東坊,有敕建碑。明《順天府志》。補:清化寺在三里河陽?!嫉戎敯矗呵寤陆翊嫫浣?,即以是得名。[25]

《宸垣識略》卷九:

南城正指揮署在清化寺街。[26]

《京師坊巷志稿》卷下:

清化寺街,有崇善暖廠。南城正指揮在北,詳衙署。清化寺故保安寺基也,詳寺觀。舊志:寺在正東坊,有敕建碑。[27]

所以,南城正指揮署位于清化寺街,隸屬于南城正東坊,與新發(fā)現的位于崇文門外大街西側香串胡同段的“十七間半”同屬南城,同屬正東坊,毋庸置疑。

雖經文獻檢索,然尚未找到“蒜市口地方”一詞是南城正指揮署的民間俗稱的直接證據,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蒜市口地方”是南城指揮署民間俗稱的可能性。南城正指揮署是五城兵馬司南城指揮署的簡稱,地圖上書寫的“南城司”“南城指揮”等均為南城正指揮署的簡稱。南城正指揮署的主要職責類似于今天的派出所,但比派出所的職能更寬泛。不僅負責所轄地面上的治安,還要負責所轄地面的消防,是與所轄地面的老百姓接觸最多、最密切的市政管理機構。北京民間以地名為俗稱,自古迄今,一直存在,如以菜市口代稱刑場,以中南海代稱國家黨政領導機關所在地等。所以,盡管尚未找到證明“蒜市口地方”是南城指揮署民間俗稱的直接證據,但要符合前述三個“必須”條件,可選擇對象只能是南城正指揮署。

綜上,新發(fā)現的兩件檔案文獻中提到的“十七間半”,其具體位置在崇文門外大街南段路西香串胡同一帶,隸屬于外城南城正東坊第三鋪;“蒜市口”的具體位置在南城三里河清化寺街,亦隸屬于南城正東坊;“蒜市口地方”一名或為位于清化寺街的南城正指揮署的民間俗稱。經兩份新發(fā)現的檔案文獻與北京清代地圖比對,新發(fā)現的位于崇文門外大街南段路西的“十七間半”,與雍正七年刑部移會中所說“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的三個要素條件完全吻合。張書才先生所主張崇文門外大街路東“十七間半”和路西香串胡同之間,雖然相距不到一里,但卻屬于南城和東城兩個不同的市政管轄區(qū)。

以上筆者是對新發(fā)現的兩件檔案文獻中記載的“十七間半”與雍正七年刑部移會中提到的曹家“十七間半”關系的初步意見,是否成立,還望學界方家批評指正。

猜你喜歡
曹家全圖南城
斗油
居家抗疫作品東莞市南城中心小學才藝專輯
《大清一統(tǒng)輿圖·陜西全圖》初探
斗油
南城秋意
赤水源(2018年6期)2018-12-06 08:38:10
圖畫捉迷藏
淺析太谷曹家興起的五大原因
圖畫捉迷藏
圖畫捉迷藏
怪少女
飛言情B(2015年1期)2015-05-14 10:34:28
舒城县| 吕梁市| 嘉荫县| 吉安市| 邢台县| 南宁市| 本溪市| 大港区| 汝阳县| 左贡县| 宝坻区| 灯塔市| 浏阳市| 尼玛县| 泊头市| 抚松县| 通榆县| 长子县| 文化| 大港区| 故城县| 花莲县| 高碑店市| 奇台县| 名山县| 南昌县| 临汾市| 佛学| 信宜市| 安吉县| 宽城| 泰安市| 应用必备| 汝城县| 太仓市| 湖北省| 澄江县| 榆林市| 彭山县| 江永县| 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