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春 張娟 趙嫩芳
校園安全關系到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大局,近年來,三門峽市教育局積極推進校園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充分發(fā)揮“標桿學校(幼兒園)”的示范作用,收到良好效果。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全部完成了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在全省居于領先水平。
一、構建雙重預防體系的意義
雙重預防體系,具體來說,就是建立起兩道安全防線。第一道防線即在源頭管治風險。以風險分類、辨識、研判、管控為基礎,從源頭上辨識不同風險、逐級管控,爭取把風險降低、管控在可接受范圍。第二道防線即查治重大隱患。以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為抓手,排查安全漏洞、隱患源頭,最終消滅隱患。
構建校園雙重預防體系,就是針對實際存在的“認不清、想不到、管不好”等問題,明確各相關崗位責任分工和日常巡檢監(jiān)督義務,將各種校園安全隱患的治理關口前移,將精力投入到防患未然,從而將損失降到最低,確保師生安全。
為此,三門峽市教育局先后印發(fā)相關文件,積極穩(wěn)妥推進校園雙重預防體系試點建設,并把三門峽市外國語中學、實驗小學、第二實驗幼兒園作為全市雙重預防體系“標桿學校(幼兒園)”,以點帶面,推進校園雙重預防體系建設。
二、如何科學構建雙重預防體系
三門峽市教育局把建設雙重預防體系列為年度教育重點項目,以成立專家組、申報課題為途徑來推進項目實施。
一是課題組邊調研、邊研究、邊總結,通過評選“標桿學校(幼兒園)”,發(fā)揮其輻射引領作用,歸納出可操作、可復制、可學習的成熟經驗,帶動全市學校積極推進雙重預防體系的建設。
二是落實體系建設責任,發(fā)動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積極參與這項工作,對各類風險點開展拉網式排查、辨識、治理,并將巡檢和掃碼等工作逐項量化成相關考核指標,考核結果與績效掛鉤。
三是不斷完善各類監(jiān)管制度,如分級動態(tài)管控評估制度、教育宣傳培訓制度等,使雙重預防體系運行更加安全流暢。
四是實施校園風險清單量化管理制度和校園風險分類告知,對校園風險點對應的分級管控主體責任、措施等信息及時進行匯總,定期更新,實行動態(tài)管理,并設置明顯警示標志。
在構建過程中遵循四個原則:組織有力,制度保障;分級負責,全員參與;注重實際,自主建設;強化督導,嚴格考核。
三、雙重預防體系構建的基本程序
第一,成立組織機構。學校成立以黨政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以正式文件形式明確以下責任:學校黨政主要領導全面負責雙重預防體系管理工作,其他班子成員分工負責,各級管理人員全面負責職責范圍內的雙重預防體系建設維護和正常運行。
第二,策劃與準備。1.編制學習手冊——雙重預防體系建設學習手冊。2.設置四個制度清單——安全防范風險點工作清單、安全風險源辨識及管控臺賬、隱患排查與治理職責清單、重大安全隱患排查及整治臺賬制度。3.建立三個責任制度——安全工作實施四級管理制度、安全風險辨識分級管控制度、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度。4.組織安全培訓,包含學校所有在職在崗人員,實現全員覆蓋。
第三,風險管理。1.風險點劃分。將風險點劃分為靜態(tài)風險點和動態(tài)風險點。2.危險源辨識。結合學校實際,選擇各種有效、可行的評估檢測方法進行各種危險源辨識、風險評估。3.風險分析。將校園風險評估分解為火災、爆炸、泄漏、自然災害、倒塌、擁擠或踩踏、交通、溺水、食品衛(wèi)生、傳染病、觸電、灼燙、高處物體墜落、機械意外傷害、物體碰撞打擊、校園欺凌事件及其他人身傷害風險等。
第四,風險分級。根據風險矩陣法(LS)或者教學條件危險性分析法(LEC),將風險算出相應得分;根據分值,將風險等級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風險、較大風險、一般風險和低風險,分別用紅、橙、黃、藍四種顏色標示。
第五,分層分級管控。紅色風險:由黨政第一負責人管控。橙色風險:業(yè)務主管部門進行管控。黃色風險:由部門進行管控。藍色風險:由崗位責任人管控。
四、階段性成果
目前,三門峽市近千所學校已經完成了體系建設任務。一是學校安全信息管理平臺如期運行。二是精干高效的基層安全管理隊伍正在形成。三是考評工作逐漸完善。市教育局組織考評組,依照考評標準,定期逐項檢查評估,推動各校提升工作水平,確保校園安全。
(本文系2020年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立項課題“校園安全防范智慧化建設——以三門峽市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JCJYB20aq1249)
(責 編 清 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