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媧
山水畫中的點景人物有點綴裝飾之用,有時細小如豆,有時寥寥數(shù)筆,卻都是畫面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豐富、活躍山水畫面的同時,點景人物涵蓋了畫家的主觀情思、理想寄托、現(xiàn)實生活、社會狀況和文化風俗等多方面要素,對作品意境的營造也具有重要作用。對點景人物題材的熱衷,還顯示出中國人對待自然“樂山樂水”的態(tài)度,是傳統(tǒng)“天人合一”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代表了極高的美學追求。
有點景人物的山水畫大多有明確的主題或故事情節(jié),雖以山水樹石成畫,但畫眼卻在人物。從人物身份、穿著打扮和人物活動,即可看出整幅畫的主題。
《陸羽烹茶圖》(局部)元·趙原 紙本水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趙原的《陸羽烹茶圖》,將茶茗活動與山水相結(jié)合,描繪了唐代學者陸羽隱居閑適、烹茶著書的生活狀態(tài)。畫中遠山起伏,水面遼闊,臨溪水處筑有草閣,叢樹掩映;閣內(nèi),陸羽安坐于榻上,旁邊一童子正擁爐烹茶。畫中人物的茶事活動,是與茶文化相關(guān)的符號象征,與畫面悠閑靜謐、叢山茂林的隱居氣息互為映襯,凸顯了畫面主題。明代蔣崧的《漁舟讀書圖》,畫中巨石懸?guī)r,山勢險峻,巖下溪流水平如鏡,一人搖櫓行舟,一人坐于船頭讀書,似乎沉浸于書中世界。兩個點景人物的形象明確點出主題,使作品更加雅致,意境悠遠。
丘園、泉石、飛鳥、煙霞仙境等,都是人們所向往的,然而因各種繁雜瑣事,常常難以身居其中。山水畫使人仿佛親臨泉水溝壑,耳聞猿聲鳥語,目睹山光水色。故而,觀賞畫面、游走于虛擬的山水之間,是一種精神的游歷和滿足。
點景人物在山水畫中的活動十分廣泛,如行旅、春游、尋幽、山居、訪道、會友等。這些活動一方面可以襯托出作品的主題,另一方面也可增添畫面的意趣和活力,營造“可游可居”的藝術(shù)效果。
《漁舟讀書圖》 明·蔣嵩 絹本設(shè)色 171cm×107.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從元代開始,“文人化”的山水畫成為畫壇主流。由于中國文化中的隱逸思想傳統(tǒng),加之文人士大夫?qū)L畫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所以山水畫中的“漁樵耕讀”題材尤受青睞。山水畫因為有山而秀麗多姿,因為有亭榭而工巧精細,因為漁釣而具有隱逸情懷。畫家常用作品中的人物自喻,將情感和愿望投射到畫中人身上。如元代吳鎮(zhèn)喜歡以漁父為題材,“漁父”象征了其孤高的人格及放浪形骸的文人風度,傳遞了隱逸江湖、擺脫塵世混濁、親近自然的返璞歸真的思想。
《陶潛詩意圖冊》是清代石濤以詩入畫的古典詩意山水作品,充滿平淡寧靜的田園歸隱氣息。圖冊中,石濤把陶淵明作為點景人物融入田園山水之間,表現(xiàn)出其自然樸實、超然世外的人生境界?!短諠撛娨鈭D冊之十一》中,描繪了茂密松林中的一間茅屋內(nèi),陶淵明與一撫琴操弦的隱士對坐。畫中人物著白色長衫,呈盤坐狀態(tài),寥寥數(shù)筆,便形象地表現(xiàn)出文人隱士的尋常生活,從中流露出畫家晚年對陶淵明式隱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陶潛詩意圖冊之十一》清·石濤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歷代山水畫中,點景人物的形式、內(nèi)容和畫法都有相應的變化,與時代特點息息相關(guān)。點景人物的形象就是畫家的化身和情感的載體,反映了現(xiàn)實生活和畫家的審美觀念。點景人物與山水景色的有機結(jié)合,營造出一種情與景、物與我相互交融的山水畫意境,并饒有趣味地記錄和表達了人與自然的親密關(guān)系,使山水畫成為人文精神的一種獨特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