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到了,在沅澧大地上,人們除了劃龍舟競渡與吃粽子等紀念屈原活動外,還要懸掛艾葉、菖蒲與紫蘇等芳香草類植物于門旁,或燃燒艾葉、蒼術(shù)以驅(qū)蚊殺蟲,其實這些都源于古代盛行于常德沅澧流域的芷蘭香草文化。
“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在《九歌·湘夫人》詩句中,用沅澧兩岸的香草,來比喻人的品德高潔,透發(fā)岀詩人忠貞愛國的高尚情操,詩歌語言具有濃厚醇香的地方特色,已成為常德地區(qū)人民2000多年來爭相傳誦的絕唱。
芷與蘭這兩種植物,在沅澧大地上廣泛分布,或野生或人工栽培。芷,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夏天開白色小花,根可入藥,即現(xiàn)代的中藥白芷,有芳香辟穢、驅(qū)風止痛的功效。蘭,俗稱蘭花,常綠草本植物,春季開花,氣味清香幽遠,令人愉悅,素來有“香祖”之稱?,F(xiàn)代稱之為蘭花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草蘭、建蘭、墨蘭、蕙蘭等,是人們最喜愛的觀賞植物之一,大多都有栽培。許多學者如李時珍認為“近世所謂蘭花,非古之蘭草”,而蘭屬植物的常用中藥澤蘭與佩蘭,才是屈原所指的蘭。
芷蘭香草自古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古時包括士大夫在內(nèi),人們都喜愛佩戴散發(fā)著香氣的蘭草或佩戴裝有芳香植物粉末的香囊,或?qū)⑴逄m配艾葉煎水洗浴,以芳香辟穢、解毒止癢。這些習俗一直延續(xù)至今,現(xiàn)代的各種香囊、香水,以至花露水、風油精等,無不都是佩戴香草習俗的延伸、進步與發(fā)展。還有,人們在為女孩出生后取名時,大多喜歡用“芷、蘭”或“蕙”等,以賦予芬芳美貌、品行高潔的美好愿望。
當今,常德地區(qū)也有一些地方街道單位與學校取名“芷”“蘭”或“芷蘭”。如澧水在澧縣城東南一段,就叫蘭江。又如常德城東的原芷園賓館,以芷為名。常德芷蘭實驗學校也在芷蘭命名的清香中得到長足的發(fā)展。常德武陵區(qū)有“芷蘭街道”,有“芷蘭居”小區(qū),這些透發(fā)著幽香的名稱,讓常德人民享受著富裕、文明、健康、幸福的生活。(摘自《常德日報》朱湘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