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芳
摘要:課程改革步伐不斷加快,這對小學語文教學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口語教學儼然成了基本的教學構成,其教學的有效性也應當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有效性
提高口語理解能力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關鍵因素,也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核心因素。核心的關鍵是要求學生不僅要有良好的基本口語規(guī)范,還要在不同的語境和不同的場合提供不同的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的構建著眼于口語理解和詞匯理解的有效提高。
一、營造環(huán)境
1.鼓勵多說。小學生在生活中的話并不少,下課后樂于與同學交流,不斷交談是常態(tài)。但他們回到課堂上,卻又往往表現(xiàn)得膽怯,不敢表達,不僅是對教師的交流膽怯,與同學間的交流也是如此。原因有兩個,一是教師日常課堂管理過于嚴肅、刻板,學生有心理壓力,怕表達時機不對而受到教師的批評;二是小學生表達能力弱,經(jīng)常出現(xiàn)表達不當?shù)膯栴},擔心得到教師的負面評價。因而,學生為了避免受到批評或負面評價,在課上的心態(tài)通常是“能少說就少說,最好不說”,而解決這個問題的對策需要教師改變課堂管理策略,允許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自由表達,只要與課堂內容相關,學生不僅被允許與同學“交頭接耳”,甚至可以適當打斷教師講授內容而提出問題和觀點。另外,教師應認識到學生在口語表達中出現(xiàn)錯誤是正常的現(xiàn)象,當學生出現(xiàn)表達錯誤時,教師盡量少批評,對學生多鼓勵,多發(fā)現(xiàn)亮點,表揚其優(yōu)點,贊揚學生勇于表達的行為。
2.師生互動。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即便教師給他們提供了表達的時間和空間,練習的效果有時得不到提升,經(jīng)常出現(xiàn)學生不知道表達什么內容而“戛然而止”的現(xiàn)象。所以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流時,可采用師生互動的方式,教師應牽頭,引出話題、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流,師生間進行語言的交際練習。師生互動的優(yōu)點,除了能起到組織、發(fā)動作用外,還有兩個優(yōu)點:一是教師可以實時發(fā)現(xiàn)學生口語表達上的問題,對其進行指導、糾正,能夠邊交流、邊教學;二是與其他教學內容整合,不用抽專項口語訓練時間,不影響教學進度。
二、創(chuàng)設情境
1.游戲情境。訓練口語表達能力的游戲情境不是指組織學生游戲,而是以童話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游戲般的體驗。游戲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利用教材中本來就有的童話、寓言情節(jié),也可以由教師進行獨立設計,但都需要注意最終目的是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那么,情境中應有大量的語言交流內容,而表演性的情節(jié)則可少一些。比如,《亡羊補牢》這一課,主要是敘事,對話內容并不多,且對話是文言,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對之進行改編。例如,旁白:“從前,有個人養(yǎng)了幾只羊。一天早晨……”甲生:“啊,我養(yǎng)的羊少了一只,這是怎么回事?”乙生:“你看,羊圈破了個大洞,估計是夜里有狼從這里鉆進去把羊叼走了。趕緊修一修,把這個洞補上吧!”甲生:“這還有什么用呢?羊已經(jīng)丟了??!”旁白:“第二天早上……”教師把一些情節(jié)描述變?yōu)閷υ?,將學生分成小組,并給其分派角色,讓他們進行課本劇表演,可以有效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此類有童話味的情景劇表演,不僅是訓練了口語表達能力,而且也讓學生通過對比,掌握書面語與口語之間的差異。
2.生活情境。生活情境,就是在課堂上模擬一個生活中的交際場景,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中進行口語表達訓練——與生活中的真實交際不同,以訓練口語表達為目標的生活情境具有幾個特點:第一,語言是經(jīng)過設計和編輯的,比較規(guī)范,與日常交際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語病有較大區(qū)別;第二,學生可以在情境對話練習中得到教師的評價和指導,比生活實際交流更具有教學意義。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需要注意一點,就是情境應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避免成人化,一方面,成人化的情境影響學生參與的情感,會使其處于消極狀態(tài);另一方面,這與小學生實際聯(lián)系不緊密,對小學生的口語運用與實踐沒有太大幫助,情境在實際生活中沒有應用機會。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生活需求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創(chuàng)設一個購物的場景,用多媒體展示一個超市的場景圖片,將講臺布置成售貨臺的樣子,在桌上擺列一些“商品”。然后讓學生輪流上臺來扮演售貨員和消費者,完成購物對話。甲生:“你好。我想買一把尺子,你這里有嗎?”乙生:“有,在那個貨架上,有好幾種。你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甲生:“謝謝……這把尺子多少錢?”……為了避免學生輪流套用同樣的語句,而產(chǎn)生參與的厭倦感和無趣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對話的獨立設計,比一比哪個小組所編的對話流暢、正確、文明、合理——這又牽出了另一個策略,即讀、說、寫結合。
三、結合讀寫
1.與閱讀結合。閱讀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的作用已不言而喻,所有教師都會將組織學生閱讀作為教學的工作重心。但這其中存在一個漏洞,即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閱讀,通常教育重心放在詞句積累、寫作技法學習、思想情感等方面,而很少有教師會針對口語表達對學生進行指導。因為閱讀的對象是書面語。其實,閱讀對于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規(guī)范化、標準化具有重要價值。閱讀對象中有些是可以用來對口語進行專項學習的。比如,演講類的文章,還有故事、散文、小說類文體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對話情節(jié),教師可以合理利用來指導學生學習口語表達。
2.與寫作結合??谡Z訓練與寫作結合能強化口語表達培養(yǎng)效果的作用。教師可組織學生撰寫書信、演講稿,或編寫情境劇本。這些文體雖然以文字形式呈現(xiàn),但語言風格卻是偏向口語。讓學生練習這些口語風格文體的寫作,在日常生活的交際中,學生由于組織語言的能力較弱,缺少精心設計和組織語言的時間,因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錯誤的表達。但寫作則給了學生充足組織設計語言、反復推敲文字的時間,他們可以靜下心來仔細研究、推敲口語的規(guī)范、正確表達。經(jīng)過這樣的寫作練習,學生的口語表達質量和能力會得較明顯的提升。
總之,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的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yǎng),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因此,教師應重視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規(guī)范口語表達,更好地提升個人能力和個人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鄧貴珍.新常態(tài)下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有效性教學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32).
[2]楊小梅.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優(yōu)化的有效性研究[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