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萍
親近自然,既是兒童的需求,又是兒童的權利。我園借著幼兒園異地新建的時機,確立了以自然為核心的建設理念,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打造合適的、匹配的、友好的童年成長環(huán)境——百草園,讓兒童感受自然賦予的生命變化,習得對自然的熱愛,在四季更替中理解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關系。
我園以“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為基本理念,將兒童個體視為一粒種子,在百草園里自由自然地生長。百草園營造的是自由舒適、充滿趣味、可感可觸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追求自然而然的學習和游戲。在百草園里,兒童種養(yǎng)發(fā)現課程由此生發(fā),有著濃濃的青草味和泥土味。課程聚焦兒童在百草園中如何探索和發(fā)現、百草園里存在怎樣的兒童游戲精神等方面,促使兒童積極深入探究,實現身心的健康和諧發(fā)展。
自然指自然界的現象及其普遍意義上的生命,展現了事物的本然狀態(tài)。自然提供了美、多樣性、生存、循環(huán)及其相互聯(lián)系,給我們帶來了驚喜和挑戰(zhàn)[1]。
(一)空間布局:既平鋪舒展,又立體呈現
園舍建筑采用了退臺式設計風格,外墻為活潑跳躍的亮黃色,18個班級猶如一個個打開的小抽屜,孩子們親切地稱之為“抽屜屋”?!俺閷衔荨惫菜膶?,每班露天陽臺上填土而建了8平方米的U型花壇,形成了層層疊疊的“空中花園”。由草地、山坡、廊架、地壟、池塘、圍網、樹木等構成的戶外自然體驗場,圍繞在“抽屜屋”四周,充滿了大自然的美意,環(huán)境中的風、水、土、草、木皆是教育資源。
百草園是立體錯落的,從地面到陽臺上的“空中花園”層層疊疊;百草園又是貼近自然、貼近生活、貼近幼兒的,兒童從“抽屜屋”的任何一個地方抬腳,便可來到陽光下,近距離親近自然。
(二)構成要素:既豐富多樣,又適度留白
豐富是建立在有選擇基礎上的一種有意義的“多”[2]。越是多樣化的自然環(huán)境,越能滿足不同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需求,激發(fā)兒童體驗和探索自然的興趣。
百草園里有一百種樹木,一百朵花,一百粒種子,一百只蟲鳥,一百種探索和愛的方式。一方面,我們盡可能實現動植物種類的多樣化,在可利用的空間里架構一個自然的世界;另一方面,我們盡可能實現同類自然物的多樣化,如栽種不同葉形、不同粗細高矮的樹……
百草園里還留有許多空白。留白是為了生成,一方面是為兒童生成的。如與相鄰小學作為隔斷的64個圍網、班級陽臺的小花田,一開始都是留白狀態(tài),當兒童進入其中,就被賦予了更多獨立自主的意義,他們親力親為地探索,讓留白之處生長出草木故事。另一方面是為自然生成的。留出幾塊荒地,不做利用,不加呵護,慢慢地,這里野草搖曳,蟲兒忙碌,充滿未知,等待著兒童探索和發(fā)現。
(三)價值定位:既開放共享,又野趣盎然
對兒童來說,每日接觸的事物、身處的環(huán)境,都是一種學習和游戲的方式,影響著他們對世界的認知。百草園營造的自然環(huán)境,吸引著兒童自由進入,實現兒童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在百草園中,我們尊重兒童的思維方式,支持兒童的探索行為,各年齡段兒童都可以通過觀察、實踐、合作,分享心中的快樂花園。
兒童具有“親生物性”,越是貼近真實自然的環(huán)境,越能激發(fā)兒童的自然本能。對孩子而言,長滿野花、雜草的草地,更有吸引力,更具有探索的價值。為此,我們堅持不過多雕琢和修飾百草園,讓花草樹木盡可能地貼近真實自然的樣態(tài),自由呼吸,肆意生長。
杜威認為,游戲是兒童主要的活動形式,對于兒童來說,游戲就是他們的生活。百草園為兒童提供了多樣化、持續(xù)性的課程資源,讓他們的游戲活動豐富又靈動。我們強調“兒童主體”,即兒童是活動的主體,游戲中他們自由自主,富有想象和創(chuàng)造,持續(xù)積累由探究而生發(fā)的新經驗。
(一)“一百次”的驚奇與發(fā)現
雪后清晨,小花園里,一棵小桑樹光禿禿的,葉子不見了蹤影。孩子們紛紛圍攏過來,一起尋找桑葉。薄薄的雪覆蓋在地面的桑葉上,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把桑葉撿拾起來,擦干凈。有孩子提出疑問:“桑葉有幾片呢?”于是孩子們把桑葉鋪散在地上,開始數了起來?!坝?4片”“不對,是29片”“是28片”……當結果不一致時,玲玲提出“把桑葉排好隊數一數”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于是,孩子們把撿拾起來的桑葉排好隊,數一數,最后他們高興地喊道:“老師,是34片。”這是兒童自發(fā)的一次探索活動。
自然是最好的老師,它提供了無數個神奇的時刻,以一種與兒童緊密相連的方式創(chuàng)造著教育機會。幾個中班的孩子,在尋找桑葉、排序數數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并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獲得自主學習的體驗。他們興趣濃厚,積極專注,與同伴展開合作,從一開始對自然的驚奇和關心,逐步拓展到對不同領域的共同關注。在兒童自發(fā)的游戲中,教師始終扮演著觀察者、記錄者、思考者的角色,了解兒童的興趣需要,關注兒童獲得的新經驗,為兒童的持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
(二)“一百次”的挑戰(zhàn)與堅持
九月,陽臺上的毛豆到了收獲季,兩個男孩子今天的任務是拔毛豆,他們鎖定了一株毛豆。這株毛豆的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為了確定根的位置,一男孩扒開葉子探頭到根部觀察。一開始兩人把毛豆稈壓低,用鏟子鏟除一些覆蓋在根部的土,嘗試拔出毛豆,發(fā)現使不上勁之后,兩人一起站到了花壇上,開始鏟土、向上拔、再鏟土、再拔……嘗試中他們不停地調整著姿勢和方向,最后站到同一側一起使勁。經過十分鐘的堅持和努力,他們終于順利地拔出了這株毛豆。盡管鞋子、手套、褲腿甚至臉上都沾滿了泥土,但兩人相視一笑,開心不已。
自然是開放的課堂。在與一株毛豆的較量中,幼兒目標明確,分工合作,分析判斷,調整方法,反復嘗試。觀察發(fā)現,兩個孩子始終沒有氣餒,面對問題冷靜思考、智慧應對,最終獲得成功。在百草園里,孩子們內心強大,潛力無限,喜歡挑戰(zhàn),勇氣、毅力、堅韌、合作的個性品質熠熠生輝。教師始終扮演著觀察者和記錄者的角色,在兒童專心致志“做事”時,不干預、不介入,相信每個兒童都能成功。11FF891D-0339-4D4E-A0E0-E5D1B55F7275
(三)“一百次”的創(chuàng)造與希望
與小學校區(qū)作為隔斷的64個圍網,一開始是冷清的,無生命的。然而,這些圍網又是一個天然的植物爬架,等待著孩子們去創(chuàng)造生機。大二班的孩子開始了種植行動:他們先討論“圍網下的荒地能種些什么”“準備種什么爬藤植物”“爬藤植物的種子從哪里來”“用什么方法種植”等問題,隨后開始認領圍網,做數字標記,設計班牌,收集種子,自主分組開展種植,觀察與記錄種植過程,忙得不亦樂乎。
自然是親密的朋友。圍網種植是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孩子們通過調查研究、圍網編號、設計班牌、合作種植、日常照料等,建構起與大自然的友好互動。圍網種植也是一個生長希望的過程,拔草、施肥、觀察、測量、捉蟲,孩子們持續(xù)不斷地進行探索與學習?;顒又?,教師持續(xù)觀察和記錄孩子們的探索故事,關注兒童與環(huán)境、材料的互動,解讀兒童的游戲行為和經驗獲得,助推兒童經驗不斷深化和拓展,積累課程實施經驗。在百草園里,沒有專業(yè)的園藝師,孩子們就是最好的管理者和創(chuàng)造者。
(四)“一百次”的愛與責任
孩子們聽聞兩只孔雀要來百草園安家,于是找來木板、磚塊、稻草、樹樁等材料,為孔雀搭建了溫暖的小窩。第二天,孩子們?yōu)閮芍豢兹钙鹆诵旅?,并為他們的屋舍分別制作了兩塊標牌,上面記錄著孔雀的名字、到新家的日子和具體的時間以及各自的性別等信息。接下來,圍繞著如何照顧孔雀的問題,孩子們自發(fā)地查找孔雀的生活習性和喂養(yǎng)方法,了解之后自主制訂飼養(yǎng)員值日表,開始輪流喂食和清掃園舍。在接下來的時光里,孔雀長出了漂亮的羽毛,第一次開屏,下了很多的蛋……這些趣事成了孩子們生活的一部分,也為他們提供了持續(xù)探索的動力。
自然是自發(fā)的責任。在與孔雀共處的日子里,孩子們用包容和愛,接納孔雀不動聽的叫聲,每日細心照料,入園后大聲呼喚孔雀的名字,表達如家人般的親密感情。最初的小心試探,之后的細心照顧,共處的滿心歡喜,孩子們帶著愛與責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展現出了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與自然建立了聯(lián)系和美好的情感。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提及:大自然是偉大的老師,既能培養(yǎng)孩子的美感,又能啟發(fā)孩子的悟性;既可以向孩子展示事物的規(guī)律,又可以讓孩子的身心得到休整安寧;既可以給每個孩子以品質、性格方面的典范,又可以讓每個孩子的心靈得到升華[3]。百草園中的每一個兒童,在探索、學習和游戲中持續(xù)積淀著獨特的精神品質。
(一)會創(chuàng)造
在百草園里,孩子們的玩具是泥土、種子、石頭、落葉、昆蟲、鏟子等,這些低結構材料需要他們運用想象和動作賦予不同的含義。春天里的油菜花與稻草人,夏天里滾了一地的西瓜,秋天里用落葉串成的草裙,冬日里高高抬起腦袋的一壟壟甘蔗,孩子們用想象和創(chuàng)造讓百草園的四季千變萬化。
(二)愛生命
百草園向兒童傳遞著這樣一種教育理念——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友好的。不同的生命擁有自己獨特的成長密碼,召喚著孩子們去一一破解。每一次勞動、觀察和記錄,都是孩子們出于本性的熱愛,從了解一棵植物由種子到種子的生命循環(huán)規(guī)律,從發(fā)現土壤里不為人知的可愛蟲子到學會熱愛自然、關愛動植物、尊重和敬畏生命。
(三)識野趣
在百草園里,狗尾巴草輕輕劃過面頰時輕微的瘙癢,蝴蝶停在窗臺展開翅膀時的美麗色彩,泥土里的山芋上留下了一排排細密的牙印,這些都能引發(fā)孩子們一連串的探索行動。雨過之后,草尖、地面、窗臺和木板上隨處可見的蝸牛,陽臺花壇角落里突然冒出來的一棵小草,這些有趣的故事被兒童不斷地發(fā)現和捕捉。他們充滿好奇,萌生問題,積極探索,發(fā)展認知,愉悅身心。
(四)有故事
喂一把小米,你在欄桿上看我游戲,這是一群麻雀和一群兒童的故事。大一班陽臺花園里的空心菜順勢而下,垂掛到中一班,這幾株開著白花的植物讓不同年齡段的兩個班級有了互動和對話,這是“瘋長”的空心菜故事。層層疊疊的百草園,為兒童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關心動植物的機會,每日都在生發(fā)的日常問候意味著兒童正在建立與自然的關系。有草木故事的童年生活,注定是美好而深刻的。
[1][美]Ruth Wilson.幼兒園戶外探索與學習[M].鄒海瑞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20.
[2]何鋒.兒童在自然中:重建兒童與自然的聯(lián)系——空間視角[J].早期教育,2020(11):32-37.
[3][英]赫伯特·斯賓塞.斯賓塞的快樂教育[M].甘慧娟,譯.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
兒童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兒童的生活應是自然而多彩的。從2017年開始,乘航幼兒園用兩年時間完成了“抽屜屋”和“百草園”的初步構想和建設。2019年8月,隨著兒童正式入駐百草園,人、土壤、動植物、陽光、空氣和流水共同組成了一個自然生態(tài)社區(qū),所有成員相互依賴、相互尊重、相互愛護。在“百草園”種養(yǎng)發(fā)現課程的實踐研究中,我們開啟了一場與兒童發(fā)現自然的快樂之旅。百草園屬于兒童,每一次的探索和發(fā)現,都是兒童的游戲活動、審美活動,張揚的是兒童與自然的互動,體現的是兒童的自由獨立、審美愉悅和創(chuàng)造精神。11FF891D-0339-4D4E-A0E0-E5D1B55F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