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淇
司馬遷所著《史記》中共十二本紀,本紀是為帝王所著之傳,然卻為二人例外,一人是項羽,一人是呂后呂雉,呂后呂雉更是本紀中唯一的女性,本文對呂后評價問題所陳述的只為己見,不當之處,望批評指正。
一、如何正確視角評價呂后
如何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我們首先應當廣泛研究現(xiàn)有的資料,除研究人物活動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及產(chǎn)生影響外,還要根據(jù)人物所處的時代聯(lián)系具體的背景特征,抓住時代主要矛盾,結(jié)合史書中及史書撰寫者的意圖等來進行全面的分析考慮。
二、“野心家”背后的無奈
對于呂后的評價往往受江青影響,對呂后持以批評態(tài)度的人往往評價其為篡國奪權的野心家,要搞清楚呂后是否是篡權者,首先要談一下篡權的概念。
我們今天所說的篡權,同封建社會所說的篡權,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政治概念。我們今天所說的竄權,實際是復辟倒退的行為,我們常說袁世凱是篡權者,因為這種篡權標志的著社會制度和政權性質(zhì)的根本變化。而封建社會里所說的篡權往往并非如此。所以,我們不應該把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同現(xiàn)實政治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簡單輕率地畫上等號。
“歷史的類比是很危險的。在不同的歷史基礎上,不可能出現(xiàn)性質(zhì)相同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币压属宀澫壬倪@段話,直到今天還是值得我們牢記的。
呂后是有能對大漢江山產(chǎn)生威脅的能力的,《史記》中司馬遷這樣記載:“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呂后兄二人,皆為將。長兄周呂侯死事,封其子呂臺為酈侯,子產(chǎn)為交侯;次兄呂釋之為建成侯?!笨梢娝抉R遷對于呂后的評價是極高的,一個具有剛毅品格的女子,為夫的政治道路所起的作用是可圈可點的,且呂氏外戚家族“佐高祖平定天下”。其權術高深,從其幫助劉邦剪除異性諸侯王中便可見一般,我們在這里不去詳談,在后面會談到。
然其是否為篡國?是否奪權?是否是一個野心家?我們需設身處地的站在當時來看待。
對于漢惠帝劉盈并非是實際掌權者,呂后才是當時實際手握權力者,司馬遷也是予以默認的,為什么這樣說,不難發(fā)現(xiàn)史記的本紀中是沒有漢惠帝劉盈的,甚至要在呂太后本紀中去找尋這位皇帝的痕跡。為何如此,漢惠帝劉盈在政治上鮮有作為甚至說鮮理朝政是為世人所知的,是否是呂氏把持朝政所導致這種現(xiàn)象顯得尤為重要。
史記中為漢惠帝劉盈荒廢朝政的理由表述的是由于呂后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嚇壞了劉盈,呂后讓惠帝去看人彘,從呂后的主觀出發(fā)自然不是為了去嚇壞兒子以便奪權,自然是對戚夫人的報復。且漢惠帝劉盈性格軟弱也是真實的,歷史記載中劉邦想要立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的理由除了因為寵愛戚夫人之外,還有趙王如意性格像劉邦,而劉盈性格與劉邦相差甚遠。兒子無力統(tǒng)治,掌權的背后,何嘗不是一個喪夫的妻子,一個母親的無奈呢。
如果呂后想要篡國奪權難嗎?我認為是不難的,歷史記載后期呂后的地位有多高,當她廢小皇帝時,說小皇帝無力再統(tǒng)治時,群臣的反應是這樣的:“群臣皆頓首言:“皇太后爲天下齊民計所以安宗廟社稷甚深,群臣頓首奉詔?!痹囅肴绻麉魏蠓Q帝,群臣頓首齊呼也不難。因此,將呂后扣上一個篡國奪權野心家的帽子,在我看來實是不公。
三、淺談呂后歷史上功與過
縱觀呂后一生,其大的過失其實只一件,殺功臣。我們今天常常把人彘事件加到呂后的“歷史過失”也有些牽強,然這其實并未對歷史發(fā)展產(chǎn)生什么巨大的不良影響。因此我只談殺功臣。
對于誅殺韓信、彭越、英布等三位開國重臣的態(tài)度上,劉邦是很猶豫的,而呂后則不然,絲毫所謂的婦人之仁,表現(xiàn)果斷、堅決。此三人在楚漢戰(zhàn)爭中起著關鍵作用,所謂“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雖說誅殺功臣難免讓人以為“應盡弓藏,兔死狗亨”。但這對漢初政權的鞏固是非常重要的。當時西漢政權剛剛誕生,存在著中央大一統(tǒng)和地方分封兩種勢力,進行激列較最,地方做大必然威脅中央,甚至可能取而代之,所以消滅異姓王在客觀上對大一統(tǒng)社會是有利的。燕王盧綰曾對其臣子說道:“往年春,漢族淮陰,夏,誅彭越,皆呂后計。今上病,屬任呂后。呂后婦人,專欲以事誅異姓王者及大功臣?!比舨贿@樣,劉邦去世之后,惠帝如何壓制功臣集團。故呂后誅殺異姓王,大多也是得到了劉邦的默許。
呂后政治的出色表現(xiàn)是為后世所知的,具體是一個什么樣的程度。司馬遷在《史記》寫到“孝意皇帝、高后之時,黎民得離戰(zhàn)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稿,衣食滋殖?!?/p>
班固在《高后紀》中的贊幾乎照搬司馬遷的原話,其評價道:“孝惠、高后之時,海內(nèi)得離戰(zhàn)國之苦,君臣俱欲無為,故惠帝拱己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闥,而天下晏然,刑罰罕用,民務稼穡,衣食滋殖?!?/p>
在中國古代封建時期,呂后能得到兩份幾乎一致的高度的評價,是不易的,我們也可從中窺見呂后的執(zhí)政十五年,對漢代社會發(fā)展是達到一位“準皇帝”百姓心中的準則的。我們不可否認呂后被民間所詬病的一大原因是她性格上的缺失,但我們不可忘記這個人物對歷史發(fā)展是有其正面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