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碧
所謂幼小銜接是指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由于兩者屬于不同性質的教育階段,特別是在作息方面存有較大差異,這種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幼兒剛步入小學階段,上課遲到、做事拖拉和無先后順序等時間觀念意識。因此,將在幼小銜接階段,正確引導幼兒感知時間的長度,并幫助幼兒充分意識時間的意義,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問題,進而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一、幼小銜接階段培養(yǎng)幼兒時間觀念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幼兒的適應能力
現(xiàn)今,大部分幼兒都是在家長的安排下成長的,特別是幼兒園時期,家長都是根據(jù)幼兒的意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再者幼兒園的作息時間相對小學來說比較松散,安排不緊密,從而使幼兒在步入小學階段時,很難適應小學階段的學校生活。而在幼小銜接階段,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包含不早退、不遲到、遵守紀律、勤洗手等行為習慣,不僅能讓幼兒更快、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提高幼兒的適應能力,同時,還會對幼兒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幫助。
(二)有助于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
小學階段的教育是屬于學生剛剛接觸國家基礎教育的起始階段,而幼兒園教育則是作為幼兒的啟蒙教育,雖然看似兩者都屬于教育階段中的核心,但不論從教育方式還是教學目的等方面展開分析,都存有其本質性的區(qū)別。若是幼兒沒能在幼兒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就會促使幼兒在過渡到小學階段的時間偏長,并且在過渡期間,除了需要掌握和學習更多知識以外,還需要重新培養(yǎng)幼兒的時間觀念,不僅浪費了大量有效時間,極大程度上會降低幼兒自信心,進而影響幼兒對學習產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當前幼小銜接過程中幼兒時間觀念薄弱的體現(xiàn)
第一,在幼兒園中,幼兒一直都生活在相對寬松且自由的環(huán)境中,在自主、自由的氛圍下,極易忽視時間概念。如做某些事情的時候,習慣拖拉,也不注重先后順序,缺少自律性。如早晨經(jīng)常會遲到。在集教活動中也極易受到外界干擾,做一些和活動沒有關系的事情。在整理玩具,或者是結束戶外活動,教室在組織幼兒集合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幼兒沒有認識到游戲時間已經(jīng)結束了,還在和其他小朋友玩鬧。在開展繪畫活動時,一邊畫一邊玩的現(xiàn)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很多幼兒都難以在教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畫作。午餐時間,有的幼兒總是喜歡在盥洗室內玩耍,吃飯過程中也會和同伴講話,午餐時間結束時,總有一些仍沒有用完餐的幼兒。第二,通過和幼兒家長的溝通可以了解到,很多家長也沒有對幼兒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給予足夠重視,認為孩子無法理解,所以,干脆就放棄了。還有一些家長片面地認為,幼兒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其實就是要讓其認識時鐘、看懂日歷,而沒有對該怎樣從行為上加強培養(yǎng)給予充分考慮,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包辦代替的情況。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長大之后就會有時間觀念了,不需要刻意地培養(yǎng)。由此可見,幼兒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是非常必要的,若能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不論是對現(xiàn)階段的學習成長,還是幼兒今后進入小學后能盡快適應小學學習、休息時間,養(yǎng)成良好的守時習慣,更加珍惜時間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在幼小銜接階段,不論是幼師還是幼兒家長都要對幼兒良好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給予足夠重視。除了在幼兒園期間,通過不同路徑來巧妙滲透實踐觀念的培養(yǎng),還要重視家園合作,將家庭方面的積極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教師一定要重視對幼兒家長的引導,從整體上提升家長對幼兒時間觀念培養(yǎng)的重視,為之后的家園共育奠定良好基礎。
三、幼小銜接階段幼兒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對策
(一)引導幼兒感受時間
幼兒教師需要根據(jù)幼兒對時間順利認識的能力,以及幼兒的成長規(guī)律,在幼兒早期認識短時間能力的基礎上,如今天、昨天和前天,拓展幼兒對長時間等時間概念的理解,如年、月、周等。同時,幼兒教師還需要把對幼兒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融入日?;顒樱柚M織開展日?;顒拥姆绞剑由钣變簩r間順序和其他相關特性的了解,進而創(chuàng)新幼兒原有的思維模式,最終針對時間概念有全新且正確的認識。除此之外,還可以把培養(yǎng)幼兒時間觀念融入生活,從而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感受時間,并了解時間的重要性,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時間觀念?;诖?,為了能讓幼兒充分感受時間的概念,首先,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出問題:“一分鐘能有多長啊”等問題,在吸引幼兒興趣之后,告訴幼兒“一分鐘等于60秒,也就是從數(shù)字1開始數(shù),一直數(shù)到60就是一分鐘”。然后向幼兒提出問題:“在一分鐘內你可以做些什么啊?什么事情能在一分鐘內完成呢?”以此來加深幼兒對時間的認識。還可以制作一個時間剛好是一分鐘的沙漏。其次為大幼兒準備夾豆豆的游戲,讓大家在一分鐘之內完成,當沙漏里面的沙全部都流向另一邊時,游戲就結束。然后讓幼兒數(shù)一數(shù)自己一共夾了多少豆豆。最后,讓大家思考,為什么有的小朋友夾的豆豆多,有的小朋友夾的豆豆少。這樣既可以讓幼兒通過親身體驗來感知一分鐘到底有多長,也能明白若能抓緊時間認真做,可以做得更好、更快,以此來增強幼兒的時間意識。
(二)培養(yǎng)幼兒珍惜時間的意識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對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針對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階段的幼兒而言,不僅需要充分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還需要培養(yǎng)幼兒珍惜時間的意識。比如,教師應給幼兒組織開展有關生活方面的主題活動,并讓幼兒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或力所能及的事情,當幼兒初次參與教師所設計的主題活動中,時常會出現(xiàn)手忙腳亂、無法完成任務等情況,甚至還有幼兒在上課期間,受身邊同伴的影響,導致自己無法專心聽講教師講解的內容,浪費大量時間。對此,為了引導更多幼兒充分認識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就設計了讓大家在一分鐘內做一件事情的活動。幼兒都按照自己習慣去做某件事情,在此過程中,很多幼兒都難以將事情做完,感覺一分鐘的時間太短了。之后,教師為大家展示了自己在一分鐘之內做了哪些事情,以及其他小朋友在一分鐘之內做事的速度展示給大家。尤其是之前提出一分鐘時間太短的幼兒,在看到小伙伴在一分鐘之內跳繩可以達到80個時,非常驚訝,也恍然大悟,其實一分鐘之內可以完成的事情有很多,不能將任這些時間白白浪費掉。又或者是在大班幼兒教學活動設計中,可以結合小學生日后的學習情況,適當模擬一些小學生生活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嘗試之前從未接觸過的學習任務,或者是對時間有要求的事情。在首次嘗試的時候,很多幼兒都容易出現(xiàn)不知該從何入手,或者是難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的情況。出現(xiàn)這一情況后,教師不要指責幼兒,要耐心引導幼兒思考為何其他的小朋友可以完成,而自己沒有完成。如在上課的時候,有的幼兒也可能會不自覺地被周圍事物吸引,難以做到全神貫注地聽講,導致時間的浪費。以此來引導幼兒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認真完成各項任務。又或者是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來將每一時間段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清晰標注出來,并搭配上簡單的文字。這樣既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幼兒的時間觀念,也能讓幼兒對每天,以及每一個時間段需要完成的任務有準確把握,能了解自己在什么時間需要開展哪些活動。這樣既可以為幼兒之后能順利度過幼小銜接奠定良好基礎,也能為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引用一些形象的故事來讓幼兒充分認識到時間的寶貴,發(fā)自內心地懂得要珍惜時間。以《金老爺買種》這一繪本為例,可以組織大家一起去閱讀,讓大家在閱讀中慢慢地理解時間一直都在不停流逝的。又或者是為大家講解《等明天》等故事、欣賞《明日歌》等兒歌,讓幼兒在傾聽、欣賞中充分認識到今天的事情一定要在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流逝了的時間也不會再回來。除此之外,還可以選擇一些經(jīng)典的名人珍惜時間的小故事,激勵幼兒向名人學習,更加珍惜時間。657DF0DD-B6FA-4AF4-B9A0-D7EC965C37B8
(三)班級中投放鐘表
為了可以幫助更多幼兒更好地掌握時間,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可以在班級的墻壁上掛一個時鐘。然后,在就餐前的準備,或者是午休結束的時候等時間段,引導幼兒認識時鐘??梢韵韧ㄟ^一個《時鐘》的順口溜來幫助幼兒認識時鐘。在他們都認識后,再在游戲、教學,或者是進餐等諸多環(huán)節(jié),有意無意地與大家提起時間。又或者是在布置任務的時候,告訴幼兒需要在分針走到哪的時候完成等。在平時做活動的時候,也要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隨時看時間的習慣,以此來強化幼兒的時間觀念。還可以在班級的區(qū)域游戲中引導大家進一步認識時間。如可以在各個區(qū)域投放一些玩具時鐘。又或者是一些印有不同時間的卡片,大家在抽到某一張時間卡片的時候,要按照卡片上的時間來對鐘面上的指針做出調整,使其與卡片上的時間一致。這樣在豐富區(qū)域活動內容與形式的同時,幼兒也能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另外,為了進一步增強幼兒的時間觀念,可以將其和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讓幼兒獲得可以深入感知的具體內容。比如,入園、區(qū)域活動,或者是集教活動、午睡和離園等一些有著固定時間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去了解這些環(huán)節(jié)都是在哪一時間開展的,之后,鼓勵大家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來將對應的活動內容生動、形象地呈現(xiàn)出來。同時,還要將鐘表的時間畫出來,將每個環(huán)節(jié)具體開展的內容、具體在什么時間開展清晰呈現(xiàn)出來。再配上簡單的文字,按照一定的順序來進行排列。這樣幼兒既可以對自身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參加的活動有更清晰的認識,也能慢慢懂得自己在什么時間需要完成什么事情,以此來強化良好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在此背景下,幼兒會在幼兒園期間就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為之后更快、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四)家園共育,培養(yǎng)幼兒時間觀念
處于幼兒園階段的幼兒,雖然會認識有關鐘表方面的內容,但是從幼兒的入園時間來看,早一點或晚一點不會有大礙,但是針對步入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則是需要完全根據(jù)小學作息時間執(zhí)行,也就是說,幼兒不僅需要起得早,還需要預留出吃早餐、上學路程的時間,所以,家長可以給孩子配備一個手表便于計時,并給幼兒講解從家到幼兒園需要花費多長時間,以此來幫助幼兒充分了解和掌握時間的長度。與此同時,幼兒家長還需要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持久且專注做一件事情的能力。因為幼兒在進入小學之后,每節(jié)課都有四十分鐘的時間需要集中注意力學習,這對活潑好動的幼兒來講,在最初適應起來一定會具有一定難度。對此,教師可以及時與家長溝通,讓家長在家里鼓勵孩子嘗試著創(chuàng)作內容較為豐富的畫,或者是為家人講解一些比較長的故事來強化幼兒長時間專注力的培養(yǎng),以此來為之后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基礎。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幼兒每天都有午休時間,時間在一個半到兩個小時左右,但在進入小學之后,其午休時間大多都少于兩個小時。對此,教師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在進入小學之前,不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里,都要逐漸幫助幼兒調整午休時間。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逐漸認識到什么時間要做什么事情,強化毅力、耐心的培養(yǎng)。同時指導幼兒逐漸學會控制自身行為、愿望,從整體上提升幼兒的自我約束力,強化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引導幼兒堅持按時上學、按時睡覺等。也只有引導幼兒真正做到每天都有規(guī)律地生活,才可以以更好的狀態(tài)、充沛的精力去面對即將要到來的小學生活。又或者是進行《家園聯(lián)系手冊》的制作,以此來確保家長和幼兒協(xié)調好時間安排,共同助力幼兒成長。
在以往的教育培養(yǎng)中,經(jīng)常會遇到在幼兒園幼兒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按時完成各項任務,但一到周末便會回到家里寬松、自由的生活環(huán)境,完全忘記了教師的囑咐。而松散的家庭生活,不僅會導致幼兒生活作息沒有規(guī)律,每天都將看電視、玩玩具視為主要內容,極易形成懶散的生活方式,這不論是為教師之后的教學引導,還是幼兒之后適應小學學習生活都增加了很大難度。對此,幼兒園可以進行《家園聯(lián)系手冊》的制作,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一日作息時間表的制作,明確規(guī)定幼兒每天要幾點起床,每天的活動內容有哪些等。在假期時間,家長要結合孩子每天的表現(xiàn)來作出評價。等到假期結束后,再組織幼兒分享交流,將自己在假期中按照作息時間都完成了哪些任務介紹給其他幼兒。這樣既可以強化幼兒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也能為家園真正做到同步建立時間意識提供一定保障,為幼兒之后更好、更快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四、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并且不能和學校和家庭等環(huán)境相脫離?;诖?,幼小銜接階段的幼兒時間觀念培養(yǎng),除了需要根據(jù)幼兒之間存在的差異實現(xiàn)因材施教以外,還需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途徑,以及家園共育等方式,引導幼兒感受時間、培養(yǎng)幼兒珍惜時間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等,使幼兒能順利地從幼兒園逐漸過渡到小學中,進一步為幼兒以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左毓紅)657DF0DD-B6FA-4AF4-B9A0-D7EC965C37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