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銀
[摘 ? ?要]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應注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文化意識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譯林版小學《英語》Culture time板塊作為英語文化知識教學的主要板塊,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塑造學生的文化品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應把握單元內(nèi)各板塊的聯(lián)系,滲透文化知識;開展實踐活動,強化文化體驗;通過有效延伸,拓寬文化視野,由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關(guān)鍵詞]文化意識;文化知識;文化體驗;文化視野
一、引言
義務教育教科書譯林版《英語》(以下簡稱譯林版《英語》)五、六年級四冊教材共32個單元,其中24個單元中有Culture time板塊,該板塊通過圖片和簡單的文字介紹,呈現(xiàn)中外文化的異同,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加深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認識和熱愛。
隨著《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頒布,越來越多的初高中教師開始積極探索滲透文化教學的有效途徑。相比之下,小學教師對文化滲透的關(guān)注和實踐還有所欠缺,對于教材中Culture time的教學存在不少誤區(qū)。筆者在充分了解文化板塊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通過對譯林版《英語》Culture time教學實例的解析,闡釋如何優(yōu)化 Culture time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在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提高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的同時,能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
二、小學英語教材Culture time教學誤區(qū)
《新課標》指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zhì)和學習能力。從課標中不難看出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對小學生而言,教材中的Culture time板塊是他們接觸文化知識的最直接的途徑,兩個年級二十四個單元的文化板塊包括了節(jié)日飲食、自然地理、風俗習慣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為小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提供了初步的階梯。教師可以把Culture time作為學生認識世界的一個窗口,讓英語國家的文化在課堂上得以呈現(xiàn),同時讓學生深入認識中華文化,具備一定的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能力。然而,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大部分教師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處理存在疑惑,有以下幾種現(xiàn)象:
(一)輕描淡寫
Culture time不是考試的重點,在監(jiān)測試題中最多只出現(xiàn)一個選擇題,部分教師從應試的角度出發(fā),不愿在這一部分多花時間,所以經(jīng)常是走走過場、一帶而過,沒有認識到文化對語言學習的重要作用。
(二)用力過度
部分教師對Culture time的要求是必須背熟、記牢。但其中確實有一些生詞較多、難以記憶的內(nèi)容,如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4的攝氏度和華氏度的區(qū)別,六年級下冊Unit6和Unit7的8個世界著名景點等。如果教師不重視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只是讓學生生硬地進行背誦記憶,Culture time就成了學生的記憶負擔,導致惡性循環(huán),學生產(chǎn)生畏難情緒,學習效果得不到保證。
(三)孤立教學
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充分考慮文化板塊與單元其他板塊之間的聯(lián)系,忽視了單元的整體設計,將文化板塊孤立開來,使文化教學不能很好地滲透在語言知識的學習之中,學生缺少情境體驗和感悟,Culture time的教學枯燥乏味、形式單一。
(四)考查單一
大多數(shù)教師課后采用背誦默寫的形式考查學生對Culture time板塊的掌握情況。這樣的考查形式單一、內(nèi)容單薄,僅從文化知識的層面考查學生,忽視了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
三、 小學英語教材Culture time 教學方法初探
(一)把握板塊聯(lián)系,滲透文化知識
教師要想讓學生自然地懂得文化、接受文化,而不是背誦文化,就不能在教學中簡單孤立地教學Culture time,而要讓文化現(xiàn)象自然巧妙地融合在單元主題教學中,做好與其他板塊的銜接整合,提升學生的文化體驗。譯林版教材的文化板塊內(nèi)容大多與單元主題語境一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思考怎樣把文化學習與語言學習有機結(jié)合起來,在情境中自然地滲透文化知識。
1.結(jié)合Story time進行文化教學
部分單元的Culture time與Story time的情景有著一脈相承的關(guān)系。因此,在學習Story time時,教師可以將與此相關(guān)的文化板塊的知識交叉呈現(xiàn),讓學生既學到英語知識,又了解到英語文化,拓寬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8 Birthdays的文化板塊的內(nèi)容是西方人收禮物的習俗。本單元的話題是談論生日,Story time板塊主要介紹了中國學生Su Hai、 Su Yang以及外國學生Mike的生日和他們在生日那天所做的事情。從課文所選的人物就可以看出其中包含著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對比的任務。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中西方人過生日做些什么,通常吃什么,跟誰一起慶祝生日。而本單元的Culture time介紹的是西方人接受禮物的風俗習慣,過生日就會收到禮物,所以這一文化內(nèi)容和Story time的情景是一致的,可以自然地融入其中。當學生整理完Who? When? What?這三個主要信息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比較中西方人過生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學生關(guān)注比較多的是食物方面的不同,此時,教師可以順勢引出文化板塊的內(nèi)容:“We get some presents from our family and friends. People in the west usually open their presents as soon as they receive them.But people in China usually open their presents after the party.西方人以這樣的方式來表達對送禮物的人的尊重和對禮物的喜歡, 而中國人認為當面打開禮物是不禮貌的做法,往往是在客人離開后打開?!苯處熥寣W生通過討論體會到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造成了表達方式的差異。這樣的處理方式不顯得突兀,使文化意識與語言學習有機融合在了一起,在課文情境中學文化、用文化。
2.與單元內(nèi)其他板塊融合進行文化教學
英語的學習應該在完整的情景、真實的語言實踐中,文化的學習也不例外。所以,當Culture time與Story time沒有明顯的聯(lián)系時,教師可以采用板塊串聯(lián)法的方式,將其與其他板塊融合在一起,以實現(xiàn)英語學習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7 Summer holiday plans的文化板塊介紹了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和加拿大的四個著名景點,這和單元的話題“暑假計劃”有很大關(guān)聯(lián)。通過Story time的學習,學生了解了Yang Ling、Mike、Liu Tao和Su Hai的暑假計劃,并學會了用一般將來時表達自己的計劃。Culture time介紹了四個國家著名的旅游景點,還配有美麗的圖片,雖然有許多生詞,但是學生還是非常感興趣。考慮到其內(nèi)容與Story time沒有很直接的聯(lián)系,強行加入會顯得突兀,于是教師教學時在第三課時進行了板塊串聯(lián)設計,將文化板塊與動畫板塊串聯(lián)起來教學。
Culture time在教材中不是一個孤立的板塊,它和單元內(nèi)其他板塊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備課時,教師要努力尋找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根據(jù)單元主題,靈活處理文化板塊的教學時機,讓學生在自然語境中習得語言、運用語言。
(二) 開展實踐活動,強化文化體驗
《新課標》指出文化內(nèi)容的學習不僅是知識的積累,而且要從知識的層面拓展,通過有層次的多種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理解文化內(nèi)涵,豐富文化體驗,感悟優(yōu)秀文化。
1.課內(nèi)實踐活動
新課程倡導體驗、實踐、參與與合作的學習方式。盡管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但是也不能把文化板塊單純處理為讓學生記住書上所講的幾句話,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情境、設計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內(nèi)活動,讓學生不僅能學習語言、運用語言,還能了解文化、體驗文化,從而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在教學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3 A healthy diet文化板塊中,中國和西方在早餐文化上的區(qū)別時,就可以采用實踐體驗的方式。對于中西方飲食文化的差異,在五六年級的文化板塊中多次出現(xiàn),教師可以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搜集、整理資料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匯報。課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以“中西方飲食差異”為話題,分工合作收集資料。課堂上,學生進行了精彩的匯報。有的小組講到了五年級文化板塊所介紹的Coffee is popular in Western countries.Tea is popular in China.Chinese food is famous all over the world. 并從網(wǎng)上找到了很多中西方代表性食物的圖片,向全班展示;有的小組介紹了中西方餐具的差異,并帶來了盤子、刀和叉,現(xiàn)場表演如何正確使用刀和叉,以及刀叉的不同擺放位置代表什么不同含義;有的小組介紹了西方人一日三餐分別吃哪些食物。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更好地理解所獲得的文化知識。
2.課外實踐活動
課堂是文化教學的主陣地,課外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和延伸。只靠教材和課堂教學是無法全面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還必須要積極開發(fā)課外教學資源,將英語教學延伸到課外實踐活動中。
第一,閱讀實踐活動。閱讀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材的Culture time,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的讀物,讓學生直觀地體驗文化。如:五年級上冊和六年級下冊的Culture time分別介紹了中國神話故事《西游記》《哪吒傳奇》和成語故事,西方的《格林童話》《伊索寓言》,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開展主題閱讀活動,引導學生讀其中的故事,了解中西方文化,并以小組為單位制作讀書卡,記下本組的讀書收獲,進行閱讀心得交流活動。
第二,主題實踐活動。舉辦主題活動是進行文化體驗的有效手段。節(jié)日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西方國家有很多節(jié)日,不同的節(jié)日有不同的慶?;顒印=處熆梢宰寣W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文化,成為文化活動的參與者,從而更好地體驗文化,形成正確的文化認知和文化價值判斷。
(三)通過有效延伸,拓展文化視野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外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使他們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譯林版《英語》中的Culture time大多是簡短的一兩句話,為教師留有較大的拓展空間,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的前后聯(lián)系、學生的知識水平等進行適當?shù)匮由?,以此來增長學生的見識,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更好地領(lǐng)略文化的魅力。
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8 Chinese New Year圍繞“春節(jié)”這一話題,展示了香港女孩Anna一家春節(jié)的活動計劃,以幾個時間節(jié)點Before Chinese New Year,On Chinese New Years Eve, On Chinese New Years Day, On the second day of Chinese New Year用一般將來時來介紹春節(jié)的活動。Culture time除了春節(jié)以外,還介紹了其他西方節(jié)日。通過課文學習學生對春節(jié)風俗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但對于其他西方節(jié)日比較陌生。學完課文后,筆者進行了話題內(nèi)容的拓展,要求學生課后搜集關(guān)于圣誕節(jié)和感恩節(jié)的資料,同時,還通過微課給學生補充介紹了Halloween, Easter這兩個西方的重要節(jié)日。這樣一來,學生所了解的就不僅僅是Story time所介紹的春節(jié),還在Story time的主題拓展活動中了解了西方Christmas, Thanksgiving Day, Halloween, Easter等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練習了be going to句型。這樣的文化板塊學習形式,學生很感興趣,既復習了語法,操練了句型,又有效拓展了文化知識。
除了鏈接本單元不同板塊的知識外,教師還可以結(jié)合Culture time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將其他單元的文化板塊內(nèi)容有機整合、適當拓展,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認識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進一步培養(yǎng)文化意識。 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5 Signs的文化板塊提到了地鐵在英國和美國的不同表達,針對這一內(nèi)容,筆者進行了兩方面的拓展。一是圍繞“地鐵”,拓展了部分國家和地區(qū)對地鐵的不同稱呼,如新加坡稱為MRT、香港稱為MTR、倫敦稱為Tube;最早的地鐵出現(xiàn)在英國倫敦;地鐵的不同標志及其含義等。二是引導學生總結(jié)目前為止,英語書Culture time中所出現(xiàn)的關(guān)于同一事物在英美國家的不同表達。學生找出了另外兩條文化板塊的內(nèi)容并布置學生課后繼續(xù)去尋找這樣的例子。第二天的英語課上,學生帶來了很多精彩的分享:如taxi/cab,football/soccer,autumn/fall, rubber/eraser等。學生還說出了一些單詞英式和美式英語中發(fā)音的區(qū)別。
四、結(jié)語
Culture time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合理利用這一板塊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形成大有裨益。英語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文化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平時多學習、多積累,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在教學中將英語教學與文化教學統(tǒng)一起來,同時積極探索和實踐Culture time教學的策略,讓學生充分享受到文化板塊學習的快樂,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識,拓寬文化視野,使他們能正確地理解語言、得體地使用語言,從而真正地掌握英語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李磊.小學英語教材Culture time板塊分析及其對教學的啟示[J].小學教學設計,2017(12):7.
[4]陸坊慶.多舉并重,讓Culture time板塊教學更具生命力[J].小學教學設計,2017(12):14.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