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晗
培智學校的教育對象以智力落后學生為主,但腦癱、孤獨癥等其他特殊兒童也大多就讀于此,學生的障礙類別不同,障礙程度也不同,認知風格不一,生活經驗差異較大,所以教學中很難做到統(tǒng)一要求、統(tǒng)一進度,因此教師必須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層教學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qū)別對待,使得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shù)姆謱硬呗院拖嗷プ饔弥械玫阶詈玫陌l(fā)展和提高。
一、觀察了解學生,進行合理分層
在培智學校中,一般將學生分為A、B、C三類:A類學生是指智力落后水平較輕,各方面綜合能力相對較強的學生;B類學生是指一些中度智力障礙程度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可能在語言、動作、認知、理解和情感等某維度發(fā)展水平較低;C類學生則是指障礙程度嚴重,往往伴隨著多重殘疾,各方面發(fā)展水平都較低的學生。
培智學校語文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聽、說、讀、寫技能,為其社會生活奠定基礎。結合此目的與平時教學實踐中的觀察,筆者認為,在培智語文課堂中,可以將A、B、C三類學生按聽、說、讀、寫這四個維度進行分層:一類是適合四方面綜合提高的學生,也就是上述的A類生;二類是適合聽、說、讀訓練的學生,常見于一些腦癱或有肢體殘疾的學生;三類是適合聽、說訓練的學生,常見于一些中度智力障礙的學生,這類學生常表現(xiàn)為在日常交流中能聽會說,但是在讀、寫方面的學習非常困難;四類是只適合進行聽這方面訓練的學生,也就是一些重度障礙程度的學生。
二、課題內容分析,細分教學目標
課題內容的分析,主要是指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材料”的分析,由于培智學校的教材來源比較雜,所以要求教師對教材來源、教材內容進行一些篩選,選擇適合學生的內容來進行教學設計。在此過程中,培智學校語文教師應將國家或地方行政部門頒布的培智學校的課程標準作為參考,熟悉培智學校語文課程總目標、階段目標等,并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層次學生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
以部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下冊《課程表》一課為例,對于上述能力較差的三、四類學生,可以設置“能跟讀課文”和“能描紅偏旁氵”等教學目標;對于上述二類學生可以設置“能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能讀懂日常生活中課程表內容”等教學目標;在為能力較好的一類學生制訂其教學目標時,增加以“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自己抄寫課程表”和“能自己對照課程表整理書包”等拓展類目標,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在其最近發(fā)展區(qū)內得到充分鍛煉和提高,培養(yǎng)學生對課堂學習的信心與興趣。
三、不同課堂情境,實施分層教學
(一)從課堂提問角度實施分層教學
提問是課堂上常見的教學手段,從提問角度進行分層教學,就是要求教師要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提問,避免所提問題超過學生的實際能力,學生答不上來,既無法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浪費有限的教學時間。以部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下冊《課程表》一課為例,“貝貝星期二上午有哪些課”“貝貝星期二下午有哪些課”等問題,可以找上述一、二類學生來回答;對于三類學生,則可以提問“你在學校都有哪些課”等類似難度的問題;而對于四類學生,則可以將問題難度進一步減弱,變?yōu)槭腔蚍耦惖膯栴},比如“現(xiàn)在是語文課嗎”等。
(二)從課堂訓練角度實施分層教學
課堂訓練作為對教學內容的鞏固手段之一,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理解與掌握。在課堂訓練角度實施分層教學,需要教師根據課前對學生分層的情況,設計不同的訓練方式或內容,也可以是大家各盡其能地團結協(xié)作共同完成某個任務,這樣既增加了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氛圍,也使得每位學生得到合適的鍛煉。以部編教材三年級語文下冊《課程表》一課為例,在幫助學生理解課程表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邀請全班學生共同完成一張自己班的圖文課程表,首先可以邀請三、四類的學生,聽老師的指令,找到對應課程的照片,在二類學生的幫助下貼到對應位置,并要求一類學生在圖片下方寫上對應課程名稱。
(三)從課后作業(yè)角度實施分層教學
課后作業(yè)是每節(jié)課堂的延伸,這部分內容在培智語文課堂上最常見的就是書寫這方面的作業(yè)。在這方面,對于三、四類學生可以通過描紅來代替,甚至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有些設計是描寫整個字,有些只是描寫其中的某個筆畫或是部首;對于二類學生可以在判斷其是否適合描寫的基礎上,增加口頭作業(yè),比如朗讀、組詞、造句等;對于一類學生則是既要求自己書寫,也要增加口頭或書面的組詞、造句等內容。
四、根據教學內容,分層布置語文作業(yè)
同一階段的學生也具有差異性,在語文學習上這種差異性也非常明顯。有些學生智力水平發(fā)展更快,就更容易學好;有些學生基礎打得好,或者從小有接觸到語文;而有的學生語言學習能力較差,不能很好地適應語文的學習。這是在語文學科甚至是其他學科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屬于正?,F(xiàn)象。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要注意分析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首先可以通過檢測摸清學生的學習能力,接著將學生按照不同的情況劃分成幾個類別,在布置課外作業(yè)時要有層次感,對于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難度可以適當高一點,讓學生墊墊腳就可以完成;對于中等學生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就要同時注意數(shù)量不能太少,還要保證學生完成的質量;對于學困生,課外作業(yè)就要以簡單為主,讓學生能夠輕易完成,體驗成就感,后面再逐步加大難度,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業(yè)分為三個維度:基礎性作業(yè)、拓展延伸作業(yè)、探究式作業(yè)?;A性作業(yè)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完成,其他兩項讓學生根據自身能力自由選擇完成,達到分層的目的。我們還增加了作業(yè)設計的形式,打破書面作業(yè)的局限,將聽、說、讀、寫等方式融入作業(yè)設計中,再結合五育并舉的要求,在語文作業(yè)設計中融入德、智、體、美、勞的理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設置作業(yè)時,教師要區(qū)別“質”和“量”,改變錯誤的觀念。作業(yè)設計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所以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對于能力不同的學生要求不同,作業(yè)設計體現(xiàn)層次性,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能力范圍的作業(yè)來完成。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后,首先這一單元由《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一)》《牛郎織女(二)》三篇課文組成。三篇文章體現(xiàn)了兩個典型的、具有奇幻色彩的民間故事,單元目標知識是要讓學生了解民間故事的特點,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習作要求是讓學生學會在不改變故事意識的情況下縮寫故事,使故事保持連貫性。使語文作業(yè)呈現(xiàn)分層特點,可以這樣進行布置:
(一)用繪制表格的形式做讀書筆記。
(表格內容包括故事的名稱、主要人物、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學生邊讀邊做,能夠提高作業(yè)效率,對文章內容的把握也更加深刻。)
(二)利用多種方式,如上網查資料、咨詢老師或者家長、看課外書等方法,收集其他具有奇幻色彩、具有特點的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是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的,今天形成書面形式的故事是許多人智慧的總結,表達了無數(shù)人心中美好的愿望。民間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容易吸引學生,故事脈絡非常清晰,學生讀起來也覺得很順利。在學完《牛郎織女(二)》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我國民間故事的特點初步了解,通過查找更多的資料,拓展學生的眼界。
(三)寫一篇簡短的讀書心得。
(字數(shù)盡量控制在一百字以內為最優(yōu),讀書心得是學生對以上兩個內容的延伸,讓學生加入自己的主觀意識,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fā)散。)
作業(yè)1屬于基礎性作業(yè)的范疇,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作業(yè)2為拓展延伸性作業(yè),學生根據自身可利用的條件盡量完成;作業(yè)3為探究性作業(yè),這里要求學生選擇性完成,突出作業(yè)設計的層次性。
作業(yè)形式:作業(yè)設計既有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又加入了課外延伸部分。在書面作業(yè)形式的基礎之上加入了繪圖的方式,將文字與表格相結合,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學生的規(guī)劃能力。
五、根據學生水平,給予恰當評價
在教學評價方面,教師也要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評價。點評不僅要注重知識性,還要注意情感的表達;熱情、風趣、委婉、具有激勵性的評語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建設?!白鳂I(yè)有進步”“書寫工整漂亮”“你很會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錯誤”這些具有激勵作用的評語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關愛,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作業(yè)中揚長避短,提高學習效率。因為不同障礙類別或是不同障礙程度的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肯定是大相徑庭的,所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需因人而異,要盡量采取積極鼓勵的方式,抓住學生的閃光處,培養(yǎng)他們對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這樣才更有利于他們今后的學習和人格的完善。
分層教學是體現(xiàn)培智學校語文教學中因材施教原則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它也能幫助課堂中每位學生都真正學有所得。
參考文獻:
[1]王華英.分層教學在培智語文課堂中的靈活運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7):21.
[2]蔣敦梅,魯忠.分層,在培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然抉擇[J].課程教育研究,2016(3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