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萬里沙……同到牽??椗??!甭犞瑢W們的讀書聲,孫老師思考:如何引導同學們理解這首詩的巧妙之處呢?
孫老師沉思了一會兒,說道:“讀到‘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你看到了什么畫面?這兩句詩描寫了黃河的什么特點?”
“就是寫黃河彎彎曲曲,風大浪大嘛?!眲㈥負屩卮?。
莉莉說:“我根據‘九曲‘萬里沙想象出黃河曲折悠長、蜿蜒流動的畫面?!?/p>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帶著泥沙,從遙遠的地方奔騰而來。這樣寫妙在哪兒?”孫老師總在關鍵處緊抓不放。
劉曦抓抓腦袋,說:“這里運用了一種修辭手法——夸張,寫出了黃河奔騰向前的氣勢。”
一石激起千層浪。班長不失時機地補充道:“借用夸張,我們可以想象大風掀起萬丈巨浪,黃河如萬馬奔騰的畫面?!?/p>
……
同學們說得熱火朝天,孫老師很欣慰:“大家說得很好。詩的前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黃河來自天邊,奔騰咆哮的壯觀圖景?!徘f里‘浪淘風簸等詞,一動一靜,展現了黃河的雄偉氣勢?!?/p>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乙昧耸裁吹涔??”孫老師又拋出一問。
大家爭先恐后地回答:“這是引用‘牛郎織女的典故?!薄斑@種寫法叫聯想,詩人由黃河奔騰而去的場景,想到此去必是直上云霄去找尋牛郎織女的家……”
孫老師不住地點頭:“詩人想象真奇特。黃河奔騰呼嘯氣勢非凡,去找尋牽??椗?guī)е衩兀o人留下深刻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