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讀過《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了解到兒童之家的孩子們都喜歡用各種教具學具來學習新知,并且蒙臺梭利也主張兒童的身體和精神發(fā)育都需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遵循人的本性。我們在進行教育時,也可遵循這個法則。那么怎樣在數(shù)學課堂上合理利用教具、學具呢?又有什么作用呢?這里,我淺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在概念的教學中運用直觀實物教具教學,能使學生對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形成過程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執(zhí)教《圓柱體的表面積》時,如果只是要求學生記住“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學生得到的只是“死知識”。為此,我提前留給學生任務,讓學生事先做一個圓柱體及其展開圖。課堂上,通過讓學生對比發(fā)現(xiàn)圓柱體與展開圖之間的關系,從而發(fā)現(xiàn)圓柱體的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學生邊動手,邊觀察,邊思考,邊想象,圓柱體表面積的求法就通過自己探究出來了,學生理解起來也就容易多了。
我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這節(jié)課時,先讓學生觀察比較自制教具——長方體實物,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最多能看到長方體的幾個面,學生們通過觀察,共同得出最多能看到長方體的3個面。接著再觀察長方體實物的6個面有什么關系,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得出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接著在讓學生們觀察長方體的框架(實物教具),通過量一量,比一比,得出長方體有12條棱,這12條棱根據(jù)空間位置可以分為3組,相對的棱平行且長度相等。在這一教學活動中,學生動手操作和動腦思維活動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很輕松地得出長方體的“面和棱”的特征,在充滿興趣的活動中學到了新知識。
相反的,如果在這堂課上,我沒有引導學生觀察長方體實物,而是直接照著課本讀出長方體的各個特征,可想而知,這樣的課堂是不完美的。學生不會覺得知識的可貴,更提不起對數(shù)學課的興趣。那么,上這樣的數(shù)學課又有什么意義呢?
教育家皮亞杰的內(nèi)化活動原理指出,通過感知操作—表象操作—理性操作,可使外部活動逐步內(nèi)化為智慧活動。正如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學生們利用我發(fā)的兩張同樣大小的平行四邊形卡紙,通過剪、拼、說等活動,利用轉(zhuǎn)化思想,順利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學生們通過操作學具,找到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體意識。
合理利用教具學具,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而且對完成課堂教學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數(shù)學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教具學具,通過學生動眼、動腦、動手和動口的探究活動,讓課堂活起來!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東昌路小學 烏洪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