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廟底溝博物館基本陳列“花開中國”的明星展品

2022-05-30 10:48張翼
理財·收藏版 2022年7期
關鍵詞:仰韶夯土底徑

張翼

廟底溝博物館是廟底溝考古遺址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托著名的廟底溝遺址而建立的專題博物館。其基本陳列“花開中國”站在歷史發(fā)展的角度,講述廟底溝文化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發(fā)展歷程、文化面貌及其重要影響,從而揭示廟底溝在中華文明發(fā)展中的主根脈地位,構建文化意義上“最早的中國”。

該展覽展出了3800余件中原地區(qū)史前人類使用過的生活用具、生產(chǎn)工具和遺跡,復原三門峽廟底溝遺址、靈寶西坡遺址等聚落場景及房屋建筑模型,輔以多維通道、動畫、投影、互動裝置、可觸摸式透明數(shù)字屏、裸眼3D等國內(nèi)先進的多媒體展示手段,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史前先民的社會生活,描繪了他們色彩斑斕的精神世界,講述了中華文明發(fā)展歷程中廟底溝人的故事。

在這些文物展品中,有一些文物天生富貴,自帶光環(huán);有一些文物神秘莫測,引人追尋;還有一些文物在歷史長河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一出場就令人嘆為觀止。

迄今發(fā)現(xiàn)的時代最早的夯土——底董夯土

底董夯土是2019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對底董遺址進行第二次考古發(fā)掘時發(fā)現(xiàn)的。它出土于房址F4的柱礎內(nèi),其上有明顯的夯窩,呈圓形,直徑約3至5厘米,為單棍圓木夯,時代為仰韶早期。

在古代,用作建筑的土大致可分為兩種:自然狀態(tài)的土稱為生土,而經(jīng)過加固處理的土被稱為夯土。夯土是經(jīng)過夯打壓實的土,密度比較大,空隙比較少,結構緊密,堅硬結實。使用夯土技術建造的房屋會更加牢固。截至目前,中原地區(qū)仰韶文化早期的遺址中,發(fā)現(xiàn)夯土的遺址較少。底董夯土遺跡的發(fā)現(xiàn),表明中原地區(qū)先民在不晚于仰韶文化早期即已掌握了夯土技術,為仰韶文化中晚期成熟的、較發(fā)達的夯土建筑技術找到了源頭,也為后世夯筑高臺建筑提供了技術保障。底董夯土遺跡,是迄今我國考古出土的年代最早的夯土遺跡,堪稱“中華第一夯”(圖1—圖3)。

為了使公眾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夯土技術的原理,我們在博物館內(nèi)展示的是夯土與生土的對比模型,底董遺址出土的夯土標本被存放在庫房的恒溫恒濕柜內(nèi)。

仰韶早期最完整最先進的陶窯——城煙陶窯

城煙陶窯遺跡出土于靈寶市川口鄉(xiāng)城煙遺址,于2019年12月從城煙遺址整體切割搬遷至博物館。陶窯窯口直徑1.5米,高2.5米。結構保存完整,火口、火道、火塘、窯箅、窯室等清晰可見,窯室底部一周有11個圓形火眼,上面還有正在燒制的陶器。時代為仰韶早期,距今6500年左右,是迄今考古發(fā)現(xiàn)的保存最好的仰韶早期陶窯。

該陶窯為一座豎穴式升焰窯,比仰韶早期常見的橫穴式陶窯結構更合理。豎穴式陶窯火膛位于窯室正下方,火焰從底部直往上升,用火效率提高,陶器受熱面積均勻,燒制出來的陶器質(zhì)量更高,生產(chǎn)效率也大大提高。所以,這也是同時期技術最先進的一座陶窯(圖4—圖6)。

仰韶早期最大的甕棺葬群——城煙甕棺群

城煙甕棺(圖7)出土于靈寶城煙遺址,共出土了100多座仰韶早期的甕棺葬群,多為兒童一次葬,少量成人二次葬。葬具以罐或甕+缽組合為主,有少量甕+盆組合,大多單獨埋葬,也有兩三座甕棺合葬的現(xiàn)象。博物館展出了30組甕棺,每一個甕棺由一件陶罐和一件陶缽組成,最大的陶罐達49厘米,最小的也有30厘米。這些甕棺出土時即為完整的一套,保存相對比較完好,陶缽底部確有小孔。

甕棺葬是古代以甕或罐等陶器為葬具來安置死者的一種葬俗。這種葬俗起源于史前時期,在新石器時代至漢代較為流行。仰韶時期通常用來安葬嬰幼兒,多數(shù)埋在居住區(qū)內(nèi)房屋附近或室內(nèi)地面下,底部常常鑿有小孔,可能是作為死者靈魂出入的通道。甕棺作為一種特殊的葬具,與后期的石棺、木棺一樣,表達著仰韶先民靈魂不滅的信仰和觀念。

仰韶村遺址第三次發(fā)掘中唯一的完整器——月牙紋彩陶罐(圖8)

這件月牙紋彩陶罐于1981年出土于澠池縣仰韶村遺址??趶?4.2厘米,腹徑15.1厘米,底徑7厘米,高11.5厘米。侈口,寬沿,圓唇,束頸,折腹,平底,質(zhì)地為細泥紅陶,表面被打磨光滑,腹部裝飾了一圈月牙紋。14枚白衣黑彩月牙紋連續(xù)排列,但月牙形狀寬窄不均,線條生澀,像是初學畫畫的孩童,拿著畫筆小心翼翼地描繪出工整的圖案,這種質(zhì)樸的美感就是原始彩陶最具魅力之處,造型既整齊規(guī)則,又有天真稚拙的趣味。

月牙紋飾表明了當時的人們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天文知識,出現(xiàn)天文崇拜的現(xiàn)象。它是當時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仰韶村遺址進行第三次考古挖掘時出土的唯一的一件完整器。

廟底溝遺址第二次發(fā)掘中唯一的完整器——弧線三角紋彩陶盆(圖9)

這件弧線三角紋彩陶盆于2002年出土于三門峽廟底溝遺址??趶?5.8厘米,底徑12厘米,高18.4厘米。略有變形,器身有一裂縫。泥質(zhì)紅陶,器壁內(nèi)外均涂紅衣,唇部及沿面外側繪一周黑彩窄帶紋,上腹部繪黑彩弧線三角和圓點紋。

這是廟底溝遺址第二次發(fā)掘出土的唯一的一件完整器。弧線三角和圓點紋是廟底溝遺址彩陶中常見的紋樣,它們作為廟底溝文化的基本構圖元素,通過連續(xù)、對稱、共用以及陰陽紋等不同方式組合成形式多樣、變幻無窮的圖案,為廟底溝文化彩陶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仰韶文化的標志性器物——小口尖底瓶(圖10)

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標志性器物。無論是仰韶早期的杯形口雙耳矮胖型的尖底瓶,仰韶中期雙環(huán)形口無耳瘦長型的尖底瓶,還是仰韶晚期喇叭口束腰型的尖底瓶,它從來沒有離開過仰韶先民的生活。

這是一件西坡遺址出土的尖底瓶,口徑4.4厘米,腹徑24.6厘米,高64.5厘米。紅陶制成,雙環(huán)形口,器身更加細長,是仰韶中期廟底溝類型的器物。它外表輪廓呈流線形,線條簡潔流暢,起伏自如;小底大腹如同身著舞裙用腳尖站立的芭蕾舞者,一襲舞衣,優(yōu)美高雅,盡顯流暢挺拔的美感。

關于小口尖底瓶的用途,學界曾經(jīng)爭論不休,觀點達10多種。近年來,隨著實驗考古學的興起和科技的進步,學者們通過檢測小口尖底瓶內(nèi)的殘留物分析得知,小口尖底瓶最大的功能應與釀酒有關。由于尖底瓶瓶口很小,易于密封,便于形成釀酒所需要的密封環(huán)境,減少空氣的接觸面積,以防止酸??;而尖底的構造可以用來澄清酒中的沉淀物,也方便放在炭火中加熱酒液。

黃河中游地區(qū)出土最早的玉鉞——西坡玉鉞(圖11)

我國古代先民對玉的追求由來已久,早在新石器時代中期,中國北方距今約8000年的興隆洼遺址中已出現(xiàn)了玉玦、玉斧等玉器。而中原大地玉器出土得相對較少。2005—2006年,靈寶鑄鼎塬聯(lián)合考古工作隊對西坡墓地進行了發(fā)掘,出土了18件珍貴的玉器,其中9件玉鉞,是黃河中游地區(qū)出土年代最早的玉鉞。

這件玉鉞出土于西坡墓地面積最大的一座墓M17中,長17.9厘米,寬6.6厘米,厚1.7厘米。由蛇紋巖制成,深墨綠色器身呈長梯形,中部稍隆起,頂部平整,下部為雙面刃。近頂部有一圓孔,管鉆制成。整件器物磨制精細,十分光滑,兩側邊緣大部分被磨制得尖銳如刃。刃部無明顯使用痕跡。應是墓主人的珍愛之物,也是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展示數(shù)量最多的出土器物——石盤狀器(圖12)

在廟底溝博物館展示的文物中,數(shù)量最多的要數(shù)石盤狀器。它們整體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約5—12厘米,厚約1—2厘米,絕大多數(shù)是利用扁平的天然礫石打制而成,有的一面還保留著原來的巖面。廟底溝遺址的兩次發(fā)掘出土了大約三四千件,可謂數(shù)量驚人。博物館內(nèi)采用矩陣式陳列展示了2002年廟底溝遺址出土的1200多件石盤狀器。

關于石盤狀器的用途,有人認為作敲砸器或刮削器用,有人認為是制造農(nóng)具的工具,有人認為是狩獵用的投石,有人認為是太陽崇拜所用禮器,也有人認為是制作璧環(huán)類石器的毛坯,還有人認為是生產(chǎn)打制石片的石核……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究竟作何用途,尚需進一步研究。

史前時代第一次藝術浪潮——廟底溝彩陶

著名學者王仁湘說:“一眼望去,仰韶人的彩陶是繁花世界。”廟底溝彩陶是仰韶文化彩陶的代表,其數(shù)量眾多,色彩艷麗,圖案繁縟,技術高超,純手工繪制,每一件都是獨一無二的,達到了史前彩陶藝術的頂峰。廟底溝彩陶強調(diào)顏色和紋飾的對比,采用二方連續(xù)形式構圖,注重圖案的對稱和均衡,具有敏銳的審美感和很強的裝飾性。最具特點的是花瓣紋和旋紋,對周圍文化產(chǎn)生了顯著的影響。其傳播地域之廣闊,影響非常深遠,形成“中國史前時代的第一次藝術浪潮”。同時,彩陶所帶來的藝術思維與實踐的趨同,也標志著華夏主體族群的確立,對早期中國文化共同體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

這里有熱情奔放的花瓣紋,有神秘繁復的旋紋,有靈動形象的動物紋,有簡潔明快的幾何紋……

花瓣紋彩陶盆(圖13),口徑31.9厘米,底徑13.2厘米,高20.3厘米。泥質(zhì)黃陶。斂口,尖圓唇,上腹圓隆,下腹內(nèi)曲,小平底。上腹以黑彩繪出多組交錯的弧線三角、圓點、線紋等,組成一周連續(xù)的花瓣紋?;ò昙y是廟底溝文化彩陶上的主要裝飾題材,在豫西、晉南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多瓣式花瓣紋非常豐富,以植物花卉作為彩陶紋樣應該是農(nóng)業(yè)文明發(fā)達的體現(xiàn)。花瓣紋是廟底溝文化最具標志性的紋飾,是廟底溝人共同的審美傾向。

旋紋彩陶盆(圖14),口徑29.5厘米,底徑10.4厘米,高16.8厘米。侈口,窄折沿,曲腹,小平底??谘赝鈧燃按讲坷L一周黑彩窄帶紋。上腹飾一周旋紋。另一件旋紋彩陶盆(圖15)是比較規(guī)整的雙旋紋,很像一朵玫瑰花,故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認為這種紋飾是花卉紋。旋紋由弧邊三角、圓點、勾葉組成,以二方連續(xù)式圖案為主,首尾相連,無始無終,似是表達一種周而復始、循環(huán)無限的心靈韻律,體現(xiàn)了古人對宇宙天體和大自然流轉運行的初步認識。

鳥紋彩陶缽(圖16),施紅色陶衣,表面磨光。腹部用黑彩繪兩組對頂三角形紋,為變體正視鳥紋的形象,雙翅展開呈三角形,尾部似燕尾。旁邊繪一火焰紋。另外一件鳥紋彩陶缽(圖17)為側視的簡化鳥紋形象。廟底溝遺址的鳥紋彩陶所見鳥紋無論是站立狀還是飛翔狀,均為頭右尾左的側視樣式。從簡化為兩條弧線加以圓點表示鳥首,到更為簡潔的對頂三角紋,都在凸顯鳥紋的形象,說明廟底溝先民對鳥的鐘愛。

人面紋彩陶缽(圖18),口徑16.6厘米,底徑6.9厘米,高8.7厘米,淺黃陶。尖圓唇。通體磨光,唇部及上腹各飾一周黑彩窄帶紋,腹部飾五組上下兩層凸弧紋構成的圖案,下層凸弧紋下飾一圓點。這種紋飾我們通常稱之為“眼目紋”。兩組眼目紋組成一張生動的人面,上面是眉毛、眼睛,中間的窄帶是鼻梁,非常形象。

火焰紋彩陶缽(圖19),口徑13.7厘米,底徑5.3厘米,高6.5厘米。這件火焰紋紅陶缽,黑色花紋,這是十分典型的火焰紋。火在新石器時代已經(jīng)成為人類生產(chǎn)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廟底溝先民將自己所看到的生活中火苗向外發(fā)散出光和焰的樣子,用藝術化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形象地繪制在陶器上。

條帶紋彩陶盆(圖20),口徑30.5厘米,高14.7厘米。敞口、曲腹下收。口沿裝飾有一圈黑色條帶紋,在它的上腹部繪制了五個圓點紋。紋飾比較簡單,但給人以簡潔之美。

網(wǎng)格紋彩陶缽(圖21),口徑14.3厘米,底徑6.2厘米,高8厘米。其上的網(wǎng)格紋,是作為眼目紋之間的間隔出現(xiàn)的。網(wǎng)格紋的形象可能來自先民捕魚時的漁網(wǎng)。

西陰紋彩陶缽(圖22),口徑14厘米,底徑5.3厘米,高7.1厘米。泥質(zhì)黃陶。斂口,鼓腹小平底。腹部飾四組西陰紋。西陰紋是一種彎角狀紋飾,因最早發(fā)現(xiàn)于山西夏縣西陰村而得名。通常以黑彩作襯底,空出中間的彎角作主體紋飾,構圖均衡簡練。在廟底溝文化時期十分流行,分布范圍頗廣,是廟底溝文化彩陶的代表性紋飾之一。

垂弧紋彩陶缽(圖23),口徑20.1厘米,底徑8.8厘米,高9厘米。泥質(zhì)紅陶??谘叵嘛椓M黑彩垂弧紋,其下還有弧線三角和平行線組成的紋飾。

猜你喜歡
仰韶夯土底徑
沖刺百億!仰韶做對了什么
現(xiàn)代夯土建筑材料特性及抗震性能數(shù)值模擬
仰韶、仰韶,那一場美麗的邂逅
江蘇省無錫市城南遺址甕棺墓葬發(fā)掘簡報
大型卷筒繩槽底徑測量方法淺析
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仰韶時期生產(chǎn)工具
一種能準確高效檢測齒轂槽底徑的檢具
臨潁縣固廂墓地M15發(fā)掘簡報
鄭州商城遺址出土夯土材料的分析研究
竹筋夯土柱力學性能試驗研究
襄垣县| 磐石市| 阳朔县| 筠连县| 荣成市| 普洱| 屏东县| 湘潭县| 民和| 浦北县| 清流县| 郴州市| 文安县| 内丘县| 杭锦旗| 普陀区| 乐安县| 枣阳市| 尉氏县| 南陵县| 贵溪市| 台安县| 东乌珠穆沁旗| 资中县| 宁化县| 微博| 中江县| 宁安市| 南雄市| 太湖县| 楚雄市| 磐石市| 封开县| 苗栗县| 安仁县| 城固县| 讷河市| 防城港市| 桓仁| 比如县|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