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琳 田阿曼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fā)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我們要善于把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和發(fā)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繼承?!敝腥A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品格。當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應該做好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學校是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文化自信更要從娃娃抓起。要想更好地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就需要加強學校的力量,讓傳統文化扎根每個家庭,實現文化自信。為了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育人內涵,我們做出了這樣的探索——
扎染文化是一種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瑰寶。
如今走進我們校園,似乎走進了扎染的世界:每個班級的文化背景墻都用了孩子們的扎染布料,因此都有各自的特殊色彩;班級里的遙控器收納袋、課桌旁邊的儲物收納袋、扎染的手絹、扎染的小魚、書法作品的裱框等也都是由孩子們親手扎染的布料制作而成的;甚至有的孩子在家長的協助下,用扎染的布料制作了筆袋和書包,這樣新穎別致的創(chuàng)作,使走在路上的孩子們成了一道特殊的亮麗風景線,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扎染工藝。(圖1、圖2)
不僅如此,全校的老師都積極參與到完善學校扎染工作坊的工作中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一個新思路:今年種植可以提取染料的植物,自己做染料,進行扎染。這不僅僅是扎染工作坊的進步,更涉及了多學科的整合問題,將科學、勞動、數學、美術等學科有機結合,真正實現了素質教育,是符合新時代教育體系的一種學習方式。
我國是茶文化的故鄉(xiāng)。傳說最早發(fā)現茶的人是神農氏,記錄在《神農本草經》里?!恫杞洝分杏涊d:“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聞于魯周公。”茶藝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他藝術形式,并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國茶文化。
學校的茶藝課為孩子們了解茶文化打開了一扇門。推開茶藝室的門,一股古風迎面而來,茶藝室古樸的設計一下子把孩子們帶入了古香古色的情境中。茶藝課上,老師身著漢服,在舒緩的古典音樂中教孩子們認識茶器——茶道六君子、三才杯、公道杯、茶巾等;識別茶的種類及不同功效;展示溫具、置茶、沖泡、倒茶、奉茶、品茶等茶道。在優(yōu)雅的環(huán)境中,孩子們認真聆聽茶藝知識,輕柔緩慢地動手泡茶,在沖泡的過程中學習中華禮儀。茶藝課的開設既培養(yǎng)了孩子們細致、專心的品格,提高了他們學習、做事的專注度,又教會了孩子們如何待人接物,使其深層次地領悟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圖3、圖4)
參加學校的茶藝課后,很多孩子會在家里為父母泡上一杯香茗。家長們說,當孩子雙手奉上茶杯的時候,他們心中百感交集,瞬間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通過茶藝課的學習,孩子變得更加知書達理、溫文爾雅,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系也更加和諧融洽。
我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有著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千百年來,人們利用這些資源,用他們的巧手制造了許許多多工藝性很強的生產、生活用具。其中,編織而成的用具在我國傳統的工藝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在農村,編織的原材料很豐富。為了傳承這項技藝,樹立孩子們的文化自信,學校開設了手工編織興趣小組,從最簡單的手法開始教起。第一項作品就是編織蔬菜籃。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塑料袋購物,雖然方便,但也給環(huán)境保護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提倡使用綠色環(huán)保的手工編織蔬菜籃。孩子們在進行小組活動時,老師手把手地教大家編織的方法,孩子們看到各種各樣的編織條很興奮。盡管遇到了不少困難,但誰也沒有輕言放棄,從歪歪扭扭到整整齊齊,孩子們在編織的過程中學會了堅持,這是難能可貴的品質。
作品完成后,孩子們把它當作禮物送給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長輩們出去買菜購物,拿上孩子送的蔬菜籃,既滿足了孩子的成就感,又減少了塑料袋的使用,家庭環(huán)保意識逐漸增強。更可喜的是,通過這項活動,從各個家庭中挖掘出了不少隱藏的編織高手——家中老人。他們主動教孩子手工編織,由一開始的塑料編織,延伸到草編、柳編等。
這項活動實現了我們的最終目的,那就是利用農村這些天然的環(huán)保材料,傳承老一輩人的編織手藝。小手拉大手,綠色環(huán)保進家庭;大手握小手,文化傳承更牢固。(圖5、圖6)
學校教育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碰撞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兩者互相作用,助力青少年成長。正如教育部體育衛(wèi)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所說:“我們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讓青少年學生在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甭仿湫捱h兮,我們正走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大路上。
(作者單位系河北省辛集市田家莊鄉(xiāng)田家莊小學)
(編輯 文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