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云
“披文入情”出自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迸c此相應的“披文入情”教學法,就是從語言文字入手,從文字的幽微之處去探尋文章的情感,獲得審美體驗?!芭娜肭椤苯虒W法不是以前的“三步教學法”“導讀法”之類的簡單操作,它是一種介于理念和操作之間的教學法,既有操作方法的探究,也有理念的弘揚,它入手于語言,落點在審美。
從語言入手進行審美,就是要教師摒棄那些只停留在語言表層理解的教學、脫離文本的空洞說教,也就是要教師緊扣文本,深刻體悟文本內(nèi)涵,使學生獲得審美體驗。這就是審美的立場。
一、了解語言的特性,捕捉豐富的美學信息
無論是論述類文本還是文學類文本,如何讓學生消化其“養(yǎng)料”,鑒賞其創(chuàng)作技巧呢?語言的品讀自然是教學的關鍵切入點,而語言的品讀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呢?教師需引導學生關注語言的特性,從語言的特性出發(fā),捕捉豐富的信息,從而獲得審美體驗。
語言的特性和文體、作者有關,說明文的語言通常簡潔、準確、科學、嚴密,但作者風格不同,有些也會在條分縷析、嚴謹有加的語言中,添入一絲趣味。例如,葉圣陶的《蘇州園林》,既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準確性,又體現(xiàn)了其生動性。而議論文的語言概括性強,常常運用比較抽象的詞語表現(xiàn)豐富的內(nèi)容,例如《儉以養(yǎng)德》中的“儉以養(yǎng)德”,意思是要生活節(jié)儉,以此來培養(yǎng)品德。它內(nèi)涵豐富、警策動人,讀者只有聯(lián)系作品背景和全文內(nèi)容,才能有較深刻的理解。所以,實用類文本的語言也是有美感的。
當然,進入我們審美視野的,多數(shù)還是文學類文本。文學類文本的語言風格多樣、富于變化,到處都是審美的資源。文學類文本的語言又有哪些特點呢?具體說起來那就多了,我們在這里談談語言的陌生化與模糊性。
“語言的陌生化”是20世紀初俄國形式主義文論的重要概念,陌生化是以言語符號的變形吸引讀者注意力并使語言得以凸顯自身優(yōu)勢的基本途徑。語言陌生化的具體手法又有很多,如語言組合、語言形式標志的變形等。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里的“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實際上是顛倒了順序,造成了語言的變形,按正常的順序應該是“聽取稻花香里蛙聲一片說豐年”。然而,這種順序僅訴諸聽覺,詞中的順序則可以起到嗅覺、視覺、聽覺交融的效果。
語言的模糊性特征并不是說語義不清,而是說通過語言描述,展現(xiàn)事物的多義性和朦朧感,從而激發(fā)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使事物在一種更高層次的表達形式中產(chǎn)生不凡的效果。杜牧《江南春》中的“千里鶯啼綠映紅”,“千里”一詞表義模糊,并非確指“千里”,也并非肉眼所見,而是詩人展開了想象,俯瞰千里乃至萬里,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廣袤無垠、生機盎然的春景圖。
正是文學語言的暗示性、多義性、陌生化和模糊性等特征,使文學語言透露出豐富的信息,從而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審美資源。這就要求語文教學落實字詞,從語言入手引導學生審美,立足語言審美就是立足語文本位,而不是脫離文本討論。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這篇課文,有位教師是這樣進行課堂教學的:先讓一部分學生按課文中的情節(jié)表演一番,接著讓其余學生對表演進行評價,然后播放一段孔子論道的視頻,最后以“青年的志向”為話題展開討論。這種設計看上去熱熱鬧鬧,但實際上難以達成教學目標,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時“甩開了”語言。課文中“子路率爾”“夫子哂之”“夫子喟然嘆曰”等地方透露出來的人物心理狀態(tài)的信息被忽略了,教師架空了文本,上成了班主任的班會課,學生無法從中獲得審美體驗。
只有了解語言的特性,才能捕捉到文本中的豐富信息,從而還原生活,獲得審美體驗,這就是“披文入情”教學法的基本立場。
二、探究有效的語言品讀模式
“披文入情”教學法可以分為微觀的語言品讀法和中觀的流程方面的教學法,無論微觀還是中觀,“披文入情”教學法都具有開放性和可操作性。
“披文入情”是一種介于教學原則和教學操作方式之間的教學法,它可以衍生出多種多樣的模式,這種教學法在操作上不是僵化的,是有章可循的,所以“披文入情”教學法具有可操作性。
我們先談微觀的語言品讀法,即語言品讀的方法。
劉勰提出了“六觀”的鑒賞方法,要求鑒賞者一觀位體,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六觀”其實就是從義理、文辭、繼承革新、表現(xiàn)手法、音律等方面入手,立體地鑒賞文學作品。
品味文章的語言還可以通過“增、刪、調(diào)、換、聯(lián)、演、仿、分”八種方式,這八種方式不是每次每種都要用上,而是選擇其中一至兩種,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語言的魅力,深入地體會語言的妙用。下面我們談談“分”這種方法的運用?!胺帧本褪前言瓉淼姆中行问酱騺y,重新排列,進而產(chǎn)生另一種審美效果??ɡ照J為,一段文字是否是詩,未必取決于語言本身,而是取決于文字排列,即視覺形式。
一條新聞可以排列成詩:
昨天,在七號公路上,一輛汽車的時速為一百公里,猛撞在一棵法國梧桐上,車上四人全部死亡。
這則新聞通過分行,重新排列如下:
昨天
在七號公路上
一輛汽車的
時速為一百公里
猛撞
在一棵法國梧桐上
車上四人
全部
死亡
重新排列后的句子從視覺上強調(diào)了關鍵詞語,如“猛撞”,包含較多心理暗示;“死亡”,突兀而至,令人觸目驚心。再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的:
他還看見了天上出現(xiàn)彎彎的彩虹。
他還看見了各種顏色的花朵。
還有綠草。還有草葉上明亮的露珠。
他的影子就站在他身邊,和他手拉著手。
這樣按句排列,有節(jié)奏感,適合學生閱讀,是詩的分布形式,也有了詩的意蘊,可謂“八字品讀法,換行悟詩意”。
他還看見了天上出現(xiàn)彎彎的彩虹。他還看見了各種顏色的花朵。還有綠草。還有草葉上明亮的露珠。他的影子就站在他身邊,和他手拉著手。
如果按這樣的段落排列,就是一般地描述盲孩子對美好世界的想象,表達效果“大打折扣”。
八字品讀法簡單易行,在很多文本中都可以運用,對語言的品讀鑒賞可以起到橋梁作用,使學生更容易領悟語言的精彩之處,捕捉到更豐富的情感信息,產(chǎn)生更強烈的共鳴,獲得更充分的審美體驗。
我們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還可以總結出更多的教學法。比如,以讀為基礎的“涵泳法”,通過讀、思、悟,達到品讀語言、理解文本的目的?!芭娜肭椤苯虒W法之所以不能固定為某一種教學步驟、某一種模式,就是因為語言表述是具體的,是豐富的,所以語言品讀模式也具有無限性。
那么,從語言品讀入手的“披文入情”教學法是否無法技術化呢?應該說如寫作方法一樣,大體有,定體則無。語言的豐富性決定了品讀模式的無限性,但是語言能力提高的途徑以及語言積累的過程又有規(guī)律可循,所以“披文入情”教學法具有可行性。語言品讀方法以審美為目的,可以分為微觀的語言品讀法和中觀的流程方面的教學法,微觀的如上文舉出的例子,中觀的可具體化為“讀—找—品—聯(lián)—仿”這一過程,意思是拿到一個文本,先讀,然后找出有價值的句子,結合品讀的方法仔細品味語言,再進行聯(lián)想、仿寫。教師將這一形式運用于教學中,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品讀語言的良好習慣。
三、搭建多元平臺,提升語言審美能力
探索總結出的品讀方法或教學流程,都是在閱讀行為發(fā)生時運用的。教師要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還需督促學生大量地閱讀,“披文入情”教學法需結合大量的閱讀,才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披文入情”教學法,需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幫助學生提高其語言的審美能力以及語言的應用能力。此外,教師還需建立多元化的教學平臺,以推動、強化“披文入情”教學法的實施,把審美的立場貫徹到日常教學中。
平臺可以分為課內(nèi)、課外兩種。課內(nèi)的平臺除了課堂教學,還可以開設“課前5分鐘品語言”這樣的活動,師生可以一同挑選一些適合閱讀的經(jīng)典名篇或名著。學生可以提前摘錄文本片段,在“課前5分鐘品語言”活動中分析、展示。在“課前5分鐘品語言”活動中,學生可以運用一定的模式進行賞析,也可以試著總結出某種語言賞析模式。
課外的平臺則可以更加多元化,如話劇表演、詩文朗誦會、網(wǎng)絡文案設計比賽等,都可以激發(fā)學生品讀語言的興趣。一些敘事類的課文,如《燭之武退秦師》《鴻門宴》等,學生可以將其轉(zhuǎn)換為劇本進行表演,在寫劇本、完成表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著重品味語言,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而戲劇《竇娥冤》《雷雨》《哈姆萊特》等課文,更需要學生花大力氣揣摩臺詞,分析人物行為。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對語言的品讀,能對文本中呈現(xiàn)的“美”進行審視,對其中表露的“丑”進行鞭笞。這一審美活動的過程會使學生深化對語言的理解以及對語言品讀方式的掌握。
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語言作為“披文入情”教學法的操作內(nèi)容在課內(nèi)平臺的延伸,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揣摩語言,體悟其意蘊。例如,臨街店鋪的招牌名稱可作為課堂語言賞析的延伸內(nèi)容,教師可以通過微型課題的形式讓學生研究、討論,學生能夠?qū)Φ赇佌信泼Q進行推敲,甚至可以通過店鋪招牌名稱推測該店老板的形象、性格特點等。這都是“披文入情”教學法的實例。
學生通過語言賞析平臺的構建,在課內(nèi)、課外進行大量的閱讀,能有效增強讀寫能力,提升語言的敏感度,達到與作者“同情共鳴”的效果。基于此,審美的目的自然也就達成了。
四、建立富有激勵性的評價機制,鞏固審美立場
教師要讓學生形成“披文入情”的習慣?!芭娜肭椤苯虒W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要建立富有激勵性的評價機制,該評價機制應設置相應的檢測、運用等功能,可在課內(nèi)測評學生的語言品讀能力,評估學生的語言運用水平等。評價形式多樣,可以是試題測試,也可以是口頭評價。例如,就學生在日常閱讀中提升了語言文字的敏感度,總能見微知著,能經(jīng)常運用“披文入情”的方式剖析生活現(xiàn)象等,教師可以提出口頭表揚。
“披文入情”教學法不是要教師停留在文本解讀本身,而是要通過品讀一系列的語言文字,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站在審美的角度“披文入情”,這是基本的教學立場。
(作者單位:江西省九江市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