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洪
【摘? ?要】在實際問題解決中,學生容易混淆分數表示“量”與“率”的意義。“分數的再認識”練習課將分數表示“量”與“率”的意義進行概念澄清,讓學生借助一組習題,在知識運用中進一步理解分數意義,通過“量”“率”并行的練習,促進知識的深度融通。
【關鍵詞】“量”與“率”的意義;分數再認識;高階思維
“一題一課”,是指通過對一個主題或一組習題的深入研究,科學、合理、有序地組織學生展開相關的數學探究活動,在“一課”中完成“一題”。借此“一題”,促進學生對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理解,實現(xiàn)“學一題、透一點、通一類”的教學目標?!胺謹档脑僬J識”是在教學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一課后安排的一節(jié)練習課。本節(jié)練習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分數不僅可以表示具體的數量,即“量”的意義,還可以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即“率” 的意義。教學設計的核心在于幫助學生正確區(qū)分“量”與“率”的不同意義,并能在具體情境中靈活運用。
【課前思考】
在小學階段,經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習題。
2噸煤5個月燒完,平均每個月燒這些煤的(? ? ),平均每個月燒(? ? )噸。
學生在解決這類題時常?;煜謹怠傲俊迸c“率”的不同意義,解答的錯誤率高。對于這類習題,很多教師處理的方式是“就題論題”,沒有深究學生錯誤的原因。從教材編排來看,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經歷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分數可以表示數量的多少。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分數的意義》一課的重點是理解分數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學生學情,有必要在五年級教學《分數的意義》一課后,增加一節(jié)“分數的再認識”練習課,幫助學生區(qū)別分數表示“量”與“率”的兩種意義。教師不應該忽視習題的教學價值,把其簡單地當作一道習題來講解?;谝陨纤伎迹凇耙活}一課”活動中,展開“學一題、透一點、通一類”的教學研究。(如表1)
【教學過程】
一、揭示分數意義中表示“量”與“率”關系的數學本質
溝通表示分數意義的“量”與“率”,促進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環(huán)節(jié)一:理解分數“量”的意義
分數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教師先讓學生用圓片替代餅,用剪一剪,分一分等方法演示分餅的過程,并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記錄這一過程完成表格(如表2)。
師:你們是怎么計算每人平均分到幾張餅的?
生:3張,2張,[12]張,[14]張。用“總數÷份數=每份數”計算得出每人分得,和我們之前所學整數除法的道理是一樣的。
師:每人分得的餅數哪一個最多,哪一個最少?
生:3張最多。[14]張最少。
(設計意圖:在分餅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3張,2張,[12]張,[14]張都表示分得餅的數量多少,3張和2張表示的是“整張”的數量,用整數表示。當出現(xiàn)“非整張”的數量時,可用分數來表示。學生經歷了數量表示從“整數”向“分數”過渡的過程,回顧了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及數量間的大小關系,增進了對分數表示“量”的理解。)
環(huán)節(jié)二:理解分數“率”的意義
出示問題:如圖1所示。
師:請獨立思考完成填空,完成之后和同桌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圓圈的個數是正方形的2倍,正方形的個數是圓圈的[12]。
師:這里的2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生:2個。
生:不是2個,是這樣的2份。
師:那[12]呢?
生:它和前面的2一樣,表示的不是[12]個,而是一種倍數關系,正方形個數是圓個數的[12]。
師:圖2中,這里的2和[12]表示的又是什么呢?
生:2表示2份。[12]表示把圓的數量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表示的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設計意圖: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了《倍的認識》,對兩個量之間的整數倍關系有了理解基礎。以上兩題通過材料內容的變化,能促進學生從多角度去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方法的靈活性和策略的多樣性。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激活學生數學活動經驗,依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順應學生思維,遷移學習經驗,讓學生的認知從“整”的倍數關系向“非整”的倍數關系轉變,理解分數不僅可以表示具體的量,還可以表示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環(huán)節(jié)三:比較分數的“量”“率”不同意義
通過以上教學活動,學生對“量”與“率”的本質有了理解,這時教師再組織學生對前面學習過程進行整理反思,完成表3。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比較、歸納、概括等活動,找到分數表示“量”“率”意義時的不同點,促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走向抽象,增進其對分數表示“量”與“率”意義的理解。)
二、在具體情境中運用“量”“率”發(fā)展抽象思維
知識需要在運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與鞏固。通過結合具體情境解決數學問題,可促進學生加深對分數“量”與“率”意義的理解,發(fā)展推理能力和高階思維能力。
環(huán)節(jié)四:兩根繩子的[12]誰長
出示問題:有兩根同樣長的繩子,第一根剪去它的[12],第二根剪去它的[12]米,哪一根剪去的部分長?
師: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最后選一位同學代表小組發(fā)言。其他小組可以提問。
生:一樣長。
生:不一定。因為[12]表示“率”,[12]米表示“量”。兩個[12]的意義不一樣,不能看到[12]就說相等。
生:無法確定。因為不知道繩子的長度。如果繩長是1米,那么剪去1米的[12]也就是[12]米,兩根繩子剪去部分相同。如果繩長是2米,那么剪去2米的[12]是剪去1米。1米大于[12]米,第一根繩子剪去的部分長。如果繩長是0.8米,那么0.8米的[12]是0.4米。0.4米小于[12]米,第二根繩子剪去的部分長。所以有3種情況。
師:都同意嗎?我們再舉例驗證一下。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明晰[12]表示“率”,[12]米表示具體長度數量的多少。組織學生進行分類、討論、驗證,最后得出三種情況:當繩長等于1米時,繩長的[12]和[12]米一樣長。當繩長大于1米時,繩長的[12]大于[12]米。當繩長小于1米時,繩長的[12]小于[12]米。通過這樣的數學活動,學生理解分數“率”表示的具體量的大小與單位“1”的大小有關。)
環(huán)節(jié)五:不同[12]的實際應用
出示問題:有兩根繩子,被布遮掉了一部分。已知一根繩子的[12]露在外面,另一根繩子的[12]米露在外面,兩根繩子露在外面部分相等,請問這兩根繩子哪根長?
師:哪根繩子更長?說說理由。
生:露在外面的[12]這根繩子長度是確定的。因為把這根繩子平均分成2份,我們看見的部分是其中的1份,這1份的長度是繩子總長的[12],遮掉的部分也是這樣的1份。
生:這根露在外面[12]米的繩子,被遮掉的部分可能很長,也可能很短,當然也可能是[12]米。所以,它的長度是無法確定的。
師:也就是說,這根[12]露在外面的繩子,長度是確定的,而露在外面[12]米的繩子長度是不確定的,因此,不能確定兩根繩子哪根長。
(設計意圖:兩根繩子,沒有遮擋部分的繩子長度相同,比較繩子總長。第一根繩子露在外面部分是繩長的[12],這里的[12]表示“率”,求繩子總長就是計算單位“1”的長度,第二根繩子露在外面部分是[12]米,這里的[12]米表示的是具體的數量,遮掉部分的長短與[12]米沒有關系。學生在分辨兩個[12]含義的過程中,進一步明晰了分數“量”與“率”的不同意義。)
【教學思考】
一、把握節(jié)點,促進生長
把握節(jié)點就是把握這節(jié)練習課什么時間執(zhí)教、執(zhí)教內容是什么等問題。從內容上看,“量”與“率”的意義學生容易混淆,教材中缺少相關內容的比較,需要補充相應的教學內容。從時間上看,本節(jié)課安排在《分數的意義》教學之后,剛好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分數意義中的單位“1”等知識點,及時區(qū)分“量”與“率”意義的異同,理解分數不僅可以表示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還可以表示具體的量,建立概念模型,及時避免混淆。
二、抓住本質,概念澄清
抓住本質就是讓學生理解分數不僅可以表示“量”的意義,還可以表示“率”的意義,并進行區(qū)分與關聯(lián)。在理解概念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在觀察、比較、分析和運用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體會數學學習的方法。教學中,教師通過“量”的意義與“率”的意義的梳理,讓學生對概念的認識更加深刻。
三、抓住要素,高階思維
高階思維需要在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和技能解決具體問題時培養(yǎng)。教學中教師設計分數表示“率”與“量”意義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理解題目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區(qū)分在實際問題中分數表示的意義是“量”還是“率”。學生對分數意義理解得更加深刻。
參考文獻:
[1]鄭毓信.數學思維與小學數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2]鮑善軍.一題一課:指向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參考(數學),2020(6).
[3]章穎.把握節(jié)點促生長:以“分數的初步認識”“分數的再認識”為例[J].小學數學教師,2019(5).
[4]鮑善軍,朱曙光.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一題一課”教學設計與實踐[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21(11).
(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qū)江灣小學? ?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