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漢珍
“打夯嘞!夯嘞,抬起頭哦,往前走哦,別偷懶哪,往前趕哪!夯嘞,夯嘞……”號子聲聲,響雷陣陣,伴著強烈的節(jié)奏,夯石起起落落,撞擊在大地上……
豫東這一帶,建房、筑堤時都得打夯。農(nóng)村那時流行兩種夯:一種,夯石如倒扣的陶缸,中孔安有一根木樁,由老把式掌舵方位,領喊號子。夯的四周拴有七八根紅燭般粗細的麻繩。這種夯穩(wěn)當,易操作,但提升高度不大,夯力有限,一般在地形狹窄、障礙物多,或房屋結構簡單的農(nóng)家宅院中使用。還有一種夯,夯石狀如磐鼓形,沒有扶手,四周拴的麻繩更多、更粗、更長,夯石排起的高度,可達兩三丈,落如泰山壓頂,充滿刺激與挑戰(zhàn),觀賞性極強。這種夯,砸下來的力量比較大,效率更高,夯得更實。
最具特色的還是打夯號子了。那時候,農(nóng)民大多沒有很高的文化,多是文盲、半文盲,但號子要的是押韻與節(jié)奏,沒有特別的內(nèi)容約定,或提示:“這里軟,再添添哪;腳下落,小心著哦!”“快要到了拐彎處哦,你的氣力要收住哦!”或祝福:“今年的收成真正好哦,過年添個小棉襖哦!”或觸景:“這個小孩紅臉蛋兒哦,長大娶個好媳婦兒啊!”
唱者跟著感覺走,和者“吆嗨夯嘞”應,沒有陽春白雪,只有熱騰騰的鄉(xiāng)土氣息。在一長一短、一唱一和、一緊一松、一起一落間,夯實了一排排根基,筑起了鄉(xiāng)親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打我記事,老宅翻蓋過兩次房子,從土坯茅草房到紅色磚瓦房,見證了一個時期農(nóng)村的變遷。沒變的,是每次蓋房都靠著生產(chǎn)隊的鄉(xiāng)親們,一夯一夯地排實房屋的根基,攜手壘建而成。宅院里的老屋,風風雨雨幾十年了,雖有些斑駁,至今仍穩(wěn)穩(wěn)地矗立著。只是,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老屋里沒了人居住,熱鬧的老院冷清下來。真是世事滄桑,物是人非!
打夯記憶里沖擊最強烈的,要數(shù)那年翻蓋大隊部了。在當時,不亞于現(xiàn)今上馬一個大型工程項目。開工那天,場院里紅旗獵獵,人聲鼎沸,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空氣在升騰,塵土在升騰,人群的情緒在升騰,整個工地似乎像開了鍋的水,沸騰起來!
一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后,大隊書記扯開嗓門喊道:“起夯!”只見兩臺大夯同時排上天空。這廂“社員們加把勁嘞,吆嗨噢嗨”,那廂“撂起來往上拋哦,吆嗨噢嗨”,號子聲此起彼伏,響徹天際。
兩個喊號子的,是大隊挑出來的老把式,二人拿出了看家的本領,相互挑戰(zhàn),各領風騷。兩個打夯團隊也暗暗較起勁來:看誰排得高,看誰夯得實,看誰唱得歡!
烈日下,汗水止不住地如蚯蚓般哧溜溜地從夯手們身上往下滑。古銅的膚色,暴起的青筋,裸露的胸大肌,彰顯著原始生命的沖動與倔強,這是勞動之美!
責任編輯:楊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