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青
馬兆麟(1837-1918)字瑞書,又字竹坪,是近現(xiàn)代福建畫壇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也是詔安畫派代表性畫家。他以畫為媒,一生喜歡和社會不同階層的人士交往,時人稱為馬老師。他熱衷于教育事業(yè),積極投入東山建縣、創(chuàng)辦學校等公益事業(yè),對東山縣的教育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洞祫幵娾n》是馬兆麟存世的唯一詩集,諸多詩文反映他的交游生活,詩文以飽含情感的筆墨,反映了他們的生平際遇、生活和濃厚情誼,通過交游,也可看出馬兆麟影響了一些事和一部分人。以下根據(jù)馬兆麟《吹劍軒詩鈔》中的交游詩文、友人唱和及相關文獻,探討他的交游狀況。
許世英(1873—1964),字靜仁,號俊人,安徽省至德縣人(今東至縣)。歷經晚清、北洋、民國三個時期,宦海浮游六十余年,成為中國近代政壇上一位著名歷史人物,曾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1915年,時任民國政府交通部總長、福建巡按使的許世英南巡,駐節(jié)廈門,乘坐“建寧巡艦”到詔安巡視,遇風停泊在銅山港,馬兆麟上艦向許世英呈稟銅山建縣設治的訴求。當時,銅山隸屬詔安管轄,水陸距詔安縣城六十余里,訴訟不便。許世英欣然同意巡視銅山。后來,許世英向民國政府上書增設東山縣,這在《巡按使許世英呈請增設東山縣》一文中有記錄:“迭據(jù)紳、商、學界馬兆麟等稟請設治,以便人民。世英周咨博訪,眾論僉同。又復親自考察,詳加調查,銅山實有設治之必要?!泵駠迥辏?916),東山籌設縣治。許世英致函馬兆麟:“久別甚念,曹知事禎赴貴邑籌設東山縣治,恐其人地生疏,故命其持函造謁,親聆教益。執(zhí)事期望素著,且為稟請設治之發(fā)起人,望輔助一切,俾得早日觀成,以為貴梓造福也。許世英手啟。”在許世英的直接推動和馬兆麟等人的積極參與下,民國五年,即1916年5月1日銅山設縣,改名東山縣。
馬兆麟喜歡寫詩,他的《吹劍軒詩鈔》詩集完成后,并沒有立即印制出來。1915年許世英在巡視銅山時,來到馬兆麟創(chuàng)辦的東升學堂,在對全校師生講話后,觀看了馬兆麟的書畫作品,讀了尚未編印的《吹劍軒詩鈔》,對其書畫和詩歌大為贊賞,臨走時將《吹劍軒詩鈔》的原稿帶走,準備為其作序,刊刻出版。后來因為許世英仕途發(fā)生變化,雖沒有實現(xiàn)諾言,但也說明馬兆麟的詩詞得到了許世英的肯定。1937年,馬兆麟的孫子馬拔三將所存部分詩稿整理,交由廈門明明印刷公司出版。2008年馬兆麟重孫馬騁出資,保留原著古味,以線裝書形式,重新出版,《吹劍軒詩鈔》詩集共有三百五十九首詩歌。
漳浦縣舉人楊士鵬,曾任江蘇海門知縣,他對馬兆麟的詩歌有著很高的評價,將馬兆麟和福州的林紓相提并論,他說:“吾閩數(shù)十年來能畫者,推銅陵馬竹坪,冶山林畏廬二先生?!芏x之,竟體均極明凈,而容與中時,有豪爽氣,則又雅如其畫。憶去歲為友人題畏廬畫冊,嘆詩名為畫所掩,今于竹坪亦云夫。”他認為林紓的詩名為畫所掩,馬兆麟和林紓一樣,也是詩名為畫所掩。馬兆麟詩作瀟灑逸致,清新優(yōu)美,思維開闊,自成一派,影響詩壇。
據(jù)馬兆麟后人敘述,許世英介紹來東山處理建縣事宜的曹禎知事,來到馬兆麟的澳路街的老舊平房,先是觀賞馬兆麟畫作,贊嘆馬兆麟作畫水平高,并鼓勵其繼續(xù)創(chuàng)作更多好作品。并對馬兆麟的老舊狹小房子感到感到不解:“一位已有名望的前清舉人、畫家,而且他的兒子(馬徵祥)還是個知縣,他的家竟如此!” 曹禎知事欣賞畫作后,馬兆麟急著要向他提出銅山設縣的建議,曹知事打斷了他的話,提出政府為馬老師建一處樓房。沒想到馬兆麟一口謝絕了曹知事的好意,著急地提出在銅山設縣的建議。
丘逢甲(1864-1912),號仲閼,臺灣府淡水廳苗栗縣銅鑼灣人,近代中國杰出的愛國志士、卓越的教育家、著名詩人、抗日保臺志士。光緒十五年,己丑科進士,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無意在京做官,返回臺灣教育新學,到臺灣臺中宏文書院和臺南羅山擔任主講,又兼任嘉義崇文書院的山長。
1895年,甲午戰(zhàn)爭后,丘逢甲多次上書清政府,要求廢約抗戰(zhàn)、保衛(wèi)國土,然無果。丘逢甲不得不內渡廣東后,寫下許多渴望振新中華的詩篇。著有《嶺云海日樓詩鈔》《柏莊詩集》等詩集。1897年春,丘逢甲認識了丘菽園,丘菽園是當時與康有為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南洋保皇分會會長。從1896年開始,丘逢甲先后在潮州韓山書院、潮陽東山書院和澄海景韓書院執(zhí)教。他一直想創(chuàng)辦新式學堂,培育愛國青年。為此,他遠赴南洋廣泛演說,籌募辦學經費。1901年,丘逢甲創(chuàng)辦了嶺東同文學堂,這是于粵東的一所以維新思想為指導的學校。
據(jù)現(xiàn)有文獻分析,馬兆麟、丘逢甲兩人曾謀過面,而且一直有書信來往。馬兆麟在1884年(甲申年),受李鏡農之邀,到潮州蓮陽(今汕頭澄海)教書,后來離開后,也常去潮州做客講學。在馬兆麟的《吹劍軒詩鈔》中,有幾首詩提到了和丘逢甲的交游,馬兆麟稱呼其為邱工部。丘逢甲在辛亥革命之前姓“邱”,因是雍正皇帝為了避孔子諱,下令全國丘姓一律改成“邱”姓。到了辛亥革命之后,丘逢甲為了響應革命,恢復原來的“丘”姓。而丘逢甲在詩文中稱呼馬兆麟為馬竹坪。
馬兆麟贈詩《寄仲閼邱工部逢甲》于丘逢甲,其詩如下:
一水相望兩寓公,天風吹聚轉輪篷,君仍越嶺橋邊梓,我是吳門爨下桐。
佳句早經囊護錦,效顰共擬竹裁筒,何時蓮社張高會,酒壘詩壇幟建紅。
這首詩,表達了馬兆麟同樣有著異鄉(xiāng)“天風吹聚轉輪篷”般的漂泊感,理解丘逢甲對于故鄉(xiāng)思念的深厚感情,并傳達了美好的祝愿,祝望丘逢甲事業(yè)越來越興旺。
丘逢甲隨即以《次韻答馬竹坪孝廉》寫道:“蠔墩遺碣訪文公,蹤跡天涯愧斷蓬。異域逢君話桑梓,好音遺我過絲桐。功名漫說垂青史,世事惟宜醉碧筒。預約東山重握手,大忠祠畔木棉紅。”
“異域逢君話桑梓”“功名漫說垂青史”,從丘逢甲的字里行間中流露出,他們兩人在他鄉(xiāng)相遇共話鄉(xiāng)愁,交談甚歡,表現(xiàn)出相見恨晚之感,并相約在潮陽東山書院重相聚。兩人在潮州會面之后,馬兆麟寫下《和邱仲閼東山秋感即甲康步崖題壁韻六首》《得工部和章疊韻奉答》等多首詩詞,丘逢甲也以《疊韻再答竹坪》等多首詩詞回應,表達了他們相見相約、憂國憂民之情。馬兆麟與丘逢甲通過這種詩詞唱和,相互間理解維新思想、創(chuàng)辦學堂的理念,他們相處融洽,頻繁的詩文來往也加深了兩人之間的情誼。
丘逢甲對馬兆麟的書畫是高度贊賞和肯定的,在《寄懷竹坪》三首詩中,高度稱贊了馬兆麟繪畫水平。其一:“三絕幾同謝琯樵,毫巔馀力尚超超。畫家亦有桑欽筆,注了南條注北條?!鼻鸱昙追Q贊馬兆麟的詩書畫與詔安畫派主要代表人物謝琯樵齊名,有些筆墨甚至超過了謝琯樵的水平。其二:“山海羅胸爾許奇,蒼然古色現(xiàn)須眉。平生誤博丹青譽,牢落閩南老畫師?!狈Q贊馬兆麟對山川大海的壯觀和古色蒼然都了然于胸了,畫出來能讓人身臨其境。其三:“海上相逢道不孤,封侯殘夢尚模糊。要將十丈鵝溪絹,乞寫天山破敵圖?!蹦芘c馬兆麟志同道合,讓身在異鄉(xiāng)的丘逢甲感到不孤單。雖然不能實現(xiàn)當官封侯的理想,但還能“乞寫天山破敵圖”。從這三首詩文可見丘逢甲對馬兆麟繪畫非常贊賞,加以推崇。
據(jù)丘鑄昌所撰《試論丘逢甲與康、梁、黃之關系》載,光緒二十五年(1899)戊戌政變之后,丘逢甲出于同情,冒著生命危險,到香港與遭朝廷懸賞通緝的康有為及其同黨會面并合影留念。光緒二十六年(1900)丘逢甲到新加坡得到了丘菽園的熱情接待,并會見了康有為等知名人士。丘逢甲與他們相處之下,思想也是受到了保皇派的影響,政治立場發(fā)生了變化,與他們保持一致。
從馬兆麟與丘逢甲以上的詩文來看,他們兩人關系很緊密,不僅詩文創(chuàng)作上頗有默契,而且思想觀念上也有志同道合的見解。無論是在詩文交流、興辦教育還是在愛國思想上,丘逢甲都對馬兆麟產生了重要影響,馬兆麟在他的詩詞中也有所表達。比如馬兆麟為被朝廷視為亂臣賊子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寫詩,給康有為作《題贈南海先生二首》,同情他“荊公新法非私意,德祖多才是禍根”;為梁啟超題寫《飲冰室文集題詞四首》,認為梁啟超“大道常新論不刊”;還有《連日閱萬國公報感而有作》,《萬國公報》系康有為創(chuàng)辦的報紙。
馬兆麟特別對丘逢甲重視教育興學,敢于向封建傳統(tǒng)教育挑戰(zhàn),創(chuàng)辦各式學堂的做法,深受啟迪,自己也積極籌備,在1908年創(chuàng)辦了東升小學堂,并自任堂長,為東山近代教育事業(yè)作出巨大的貢獻。
丘菽園(1873-1941),名煒萲,字菽園,號星洲寓公,福建海澄人,襁褓時隨母寓居澳門,十五歲返鄉(xiāng)參加童子試,弱冠之年中舉,光緒二十一年(1895)赴北京參加會試,落第,遂絕意仕途。翌年,父逝,返南洋繼承家業(yè),頓成富豪。光緒二十六年(1900)丘菽園特地迎來康有為前來新加坡避難,并成立?;庶h新加坡分會。丘菽園先后主政《天南新報》《振南日報》《星洲日報》,一生著述豐富,有《菽園贅談》《五百石洞天揮座》等,被譽為“南僑詩宗”。
丘菽園的《菽園贅談》是一部以談論詩文為主的論著,反映了丘菽園淵博的學識和對詩歌的鑒賞能力?!遁膱@贅談》卷首有丘逢甲等諸君之序,序文之后,多人為其題辭,其中之一就有馬兆麟。
丘菽園的《菽園贅談》卷四之《詔安書畫家紀聞》,提及:
馬君名兆麟,字瑞書,一字子般,號竹坪,或稱東山里人,同治拔貢,光緒舉人。幼時作花卉,私淑謝琯樵,后乃決然舍去,博覽古今諸名家真跡,縱橫出入。一以北派為主,而參以己意,非復曩時面目矣,名從此日著。書法蒼堅疏古,如其畫然……壬辰識君于榕蔭講舍,方據(jù)案作畫,興酣揮毫,頃刻數(shù)紙,見余至,推紙相揖,通姓名外,即不復作寒暄,諧談歡甚,……琯樵竹坪善畫而兼善書者也。
丘菽園的敘述詳盡馬兆麟的書畫經歷和風格特點,在丘菽園心中,馬兆麟是一位才華橫溢、即席創(chuàng)作的畫家。馬兆麟剛開始學畫時,崇拜謝琯樵,繼而博覽古今名家的作品,虛心學習名家的真跡。后以北派畫風為主,融入自己的見解,形成自己的風格,逐漸家喻戶曉。
壬辰年(1892),丘菽園與馬兆麟在榕蔭講舍第一次相識,當時的場景是馬兆麟在畫桌上作畫,酣暢淋漓,頃刻間便作了很多幅畫。兩人一見面就相處得很融洽,而且馬兆麟還謙虛地向丘菽園請教。丘菽園認為馬兆麟雖宗北派,然與南人合轍,首次將任伯年的海派畫風融入畫中,得到詔安鄉(xiāng)人的認可,并且開始學習北派。向馬兆麟求學的后輩很多,且多有成就,比如高足沙韻、謝東瀾等。
丘菽園在《菽園贅談》中對馬兆麟書法的評價;“書法蒼堅疏古,如其畫然?!?還認為謝琯樵和馬兆麟繪畫和書法俱佳,把馬兆麟擺在同謝琯樵同等位置。
丘菽園素以詩名,存詩一千四百多首,有“星洲大詩人”之美譽。與丘菽園交往的詩友之中,有些還著稱于十九世紀末的中國詩壇詞界,如廣東的康有為、梁啟超、丘逢甲等,福建詩友之中,馬兆麟為其中之一。丘菽園和馬兆麟雖然只有數(shù)面之緣,兩人卻十分投契。馬兆麟的《丘菽園孝廉贅談書后》云:
三寸弓矟萬里身,書成一尺十經旬、懸河辯口蓮花舌,明月雙眸秋水神。
斷草剩吟知巳淚,馬蹄鴻爪寫生因,卻慚噓拂到衰朽,無那冬烘笑殺人。
馬兆麟理解丘菽園為寫出《菽園贅談》而付出的很多努力,認為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雖然寫書只形成一尺厚的內容,但卻需要學習很多書藉,甚至需要游歷積累更多的經驗。
縱觀馬兆麟和丘菽園的交往,兩人不僅在詩歌、書畫方面有著密切的交流,丘菽園還對馬兆麟的繪畫藝術有了客觀介紹和評價,為后人了解馬兆麟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從《吹劍軒詩鈔》中看出,馬兆麟還與多位舉人秀才的來往密切,如:為舉人孫詒堂題了《戲題孫詒堂孝廉醫(yī)俗圖》,為秀才許遜名、許星衢、許友虞、陳有禎、林儷云、胡君襄、楊羞勃等都有贈詩,還有一些名人志士、親朋好友,有所涉及。通過以上對馬兆麟交游生活的梳理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他一生交游甚廣。馬兆麟在堅持藝術道路的同時,把繪畫藝術作為交游的平臺,廣結朋友,從而推動建縣,創(chuàng)建學校,為老百姓做實事。難能可貴的品質使其更貼近社會普通階層,并引起各界人士關注,提高了馬兆麟在民間的名氣和威望,擴大了他的人際交游廣度,推動了他的繪畫藝術向更廣闊的范圍傳播,也為他的藝術成就奠定了基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