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方方
本期帶您一起讀的書是《父母最艱巨的工作》。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種說法:任何工作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上崗,唯有父母不需要任何考試。雖然不需要考證,但做父母并不比從事任何其他工作輕松,甚至可以說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而且是沒有回頭路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師,沒有什么工作比養(yǎng)育兒女更重要了。這就要求為人父母者必須好好對待并做好這項工作。那么,這項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什么?父母該如何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呢?我們一起試著到這本書里尋找答案。
“我是誰”比“我能做什么”更重要
本書作者是一對夫妻,育有3個孩子。丈夫馬爾科姆·高爾德是哈佛大學教育學碩士,擁有超過40年的教育經(jīng)驗,被公認為全美頂尖的育兒和品格教育專家。妻子勞拉·高爾德是哥倫比亞大學組織管理心理學碩士,深耕教育領域數(shù)十年,在育兒家庭動力和品格教育方面享有盛譽。細心的你可能注意到了,這對夫妻很關注品格教育,而這也是他們給為人父母者的第一個建議:父母需要為孩子塑造能夠成就自我的品格,即進行品格教育。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成功文化給父母帶來了很大壓力。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品格教育缺失。在成功文化里,人們看中的是“我能做什么”:工資、地位、教育程度、住的房子、開的汽車、孩子在哪兒上學等。而在品格文化里,人們看中的是“我是誰”:態(tài)度、努力、服務他人、社區(qū)服務、正直、勇氣、榜樣、信仰、激情、毅力、幽默、夢想等。
不妨把養(yǎng)育中常見的問題放到接受過品格教育的孩子身上,看看他們會有怎樣的做法?!坝捎谪澩妫覜]寫完暑假作業(yè)。做人要有勇氣,我主動向老師承認錯誤,同時吸取教訓,下次放假要先寫作業(yè)再玩耍。”“考試考砸了,我很難過。但我不會因為一次失敗就自暴自棄,只要繼續(xù)保持認真、努力的態(tài)度,一定會有新變化。”“成為一名小提琴家很難,我也的確還有不少差距,但人總要有夢想,萬一實現(xiàn)了呢?”
作者認為,“我是誰”比“我能做什么”更重要,因為只有知道我是誰,孩子才能發(fā)揮潛能,成為真正的自己,從而更好地應對成長過程中的種種挑戰(zhàn)。
做好父母的關鍵是做好自己
既然品格教育如此重要,父母該怎么做呢?我們先了解下關于品格的兩件事。第一,品格是激發(fā)出來的,而不是灌輸進去的。作者認為,品格是孩子本身就具備的,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本就屬于他們的東西。第二,品格的培養(yǎng)需要場景和環(huán)境。
舉個例子。由于出過意外,小劉夫婦一直謹小慎微。兒子小明出生后,為了安全起見,凡是他們認為不安全的,小明一律不能觸碰和嘗試。小明毫無懸念地長成了膽小鬼。上學后,學校有一門有趣的課程—高空攀繩。小明想去又不敢去,最后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他順利完成了挑戰(zhàn),第一次感受到冒險的快樂,表示下次還要來。然而,小劉夫婦得知此事后,非常后怕,也非常生氣,認為這樣的課程太危險,強烈要求學校取消高空攀繩課程。最后,雙方達成一致,課程保留,小明可以不參加。很快,小明又回到了膽小畏縮的狀態(tài)。
父母在孩子的品格教育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如果父母不創(chuàng)造條件或干預過多,孩子很難被激發(fā);如果外部有了刺激因素而父母不重視和支持,良好品格也無法生根發(fā)芽。
很多父母還容易犯另一個錯誤:只關注孩子,卻忽視自身。爸爸告訴孩子做人要誠實,轉臉就讓孩子撒謊幫自己打掩護;媽媽告訴孩子勇氣很重要,結果自己卻不敢跳出舒適區(qū)。要知道,孩子從來不愛聽大人說什么,但永遠在模仿大人的行為。
所以,如果期待孩子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品格,父母需要主動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激發(fā)孩子內在的力量;必要時,父母要主動讓路,讓孩子自己選擇;更重要的是,父母要有意識地親身示范,而不是光說不練甚至言行不一。
10個要點幫父母應對育兒挑戰(zhàn)
看完品格教育的基本原則,接下來看看父母具體該怎么做。作者分享了10個要點,方便父母在猶豫不決時更好地做出抉擇,我們逐一來看。
真實比和諧更重要。為維持家庭表面的和諧,很多父母選擇了逃避真實。明明已經(jīng)離婚了,夫妻倆卻仍在孩子面前裝作是恩愛夫妻;孩子出了很嚴重的問題,父母卻自欺欺人、不管不問,以為長大了就好了……一時和諧最終換來的可能是萬劫不復。一回家,爸爸就成了完美無瑕的人,就連被辭退都被粉飾為有了更好的機會,意外收獲了一個長假。于是,兒子也試圖成為完人,只做對的事,不敢迎接挑戰(zhàn)。直到爸爸坦承自己的失敗,兒子才漸漸有了接納不足的勇氣。
原則比規(guī)則更重要。有了問題,父母立刻制定規(guī)則:你不能這樣做。新問題出現(xiàn)后,又制定一個規(guī)則……規(guī)則越來越多,效果卻沒有越來越好,因為缺少原則。原則定了,很多事也就有了方向。原則是凡事節(jié)制,規(guī)則就可以因時而變了,比如不能過度玩手機、不能過分放縱吃的欲望等。
態(tài)度比天分更重要。一句“你孩子真聰明”或是“這孩子有點兒笨”讓不少家庭掉進了天分的陷阱。有孩子自恃天分高,態(tài)度消極,無奈成了方仲永;有孩子覺得天賦不夠,自暴自棄,更是泯然眾人。天分是不可控的,需要終身開發(fā)和培養(yǎng),而態(tài)度是可控的,且?guī)缀蹩梢择R上改變。
設定更高期望,不執(zhí)著結果。為什么要設定更高期望?品格教育的目標不是讓人不掉進陰溝,而是讓他能夠到星星。如何不讓更高期望成為負累?父母學會放手,不執(zhí)著結果,好壞都要接受。
成功失敗都有價值。好像很多人都懂這個道理,但并非都能真正接受,就像很多父母會說:“只要你盡最大努力,我不在乎你的分數(shù)?!备鼫蚀_的說法應該是,只要付出努力,都是有意義的。
讓障礙成為機遇。有些父母總覺得孩子還小,太脆弱,一有問題,就想替孩子解決。殊不知,這反而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機會。父母要盡可能地讓孩子面對自己的困境,自己解決問題。要相信,孩子自有他的智慧。
學會抓住和放手。有些父母什么都要管,結果孩子永遠長不大;有些父母什么都不管,結果孩子不知道如何長大。其實,父母真正要做的是要懂得什么該抓住,什么該放手。兒子戀愛了,媽媽很擔心他,就像自己的媽媽曾經(jīng)擔心自己那樣。但這個媽媽開始思考—抓?。何蚁M麅鹤又雷约簩λ膿暮完P心。放手:這是他的選擇。最后,媽媽選擇把自己的擔心說出來,兒子表示理解,并認真做了回應。當媽媽抓住了自己需要說的,她就真的可以放手了。
創(chuàng)造品格文化。品格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和耳濡目染的環(huán)境。作者分享了“三點計劃”。找到一份“工作”:大孩子可以找到賺錢的工作,小孩子可以掃地、做飯、洗碗等,讓每個人在家都有主人翁的身份。家庭會議:分享自己的煩心事,講述過去一周過得如何,為下一周設定目標。強制娛樂:給每個人一個機會,讓他提出自己的娛樂方案。通過行動形成習慣,播種品格。
謙卑地尋求和接受幫助。在孩子面前,有些父母習慣假裝自己無所不能,總覺得孩子什么都不懂,結果,自己成了育兒路上的孤獨者,無助又辛苦。其實,父母本不必如此要強。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坦承自己的脆弱,你會發(fā)現(xiàn),另一半、親友、孩子甚至是陌生人都會成為你的支持者。
激勵孩子是我們首要的工作。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對孩子的激勵無需驚天動地,只需細水長流;無需完美無缺,只需真誠勇敢。當父母分享自己的掙扎和情感、嘗試自己沒有掌握的東西,甚至做按時起床、堅持刷牙這些小事,都是讓孩子感到被激勵的時刻。
每個要點后,作者都布置了相應的家庭練習和活動,非常具體、實用,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延伸閱讀,相信一定會有更多收獲。最后,我想以這本書中的一句話結尾:如果你是父母,你的卓越表現(xiàn)將會是你對這個星球的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