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浩軍
當前,家庭教育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不少家長在“雙減”政策實施后,不知如何給孩子營造更好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诖?,推動家校社合作,共促家庭教育質量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
東莞市南城第一初級中學認為,高質量家庭教育的決定因素是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為此,學校依托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父母學堂等平臺,構建“喚醒意識→建立觀念→發(fā)現問題→擬定方案→有效實施→取得進步”的“六環(huán)驅動”循環(huán)指導路徑,助力家長完成角色的轉變之道。
一、共建與堅守高質量家庭教育的“三大陣地”
(一)學校的專業(yè)引領
學校可以說是家長最熟悉的專業(yè)教育機構,而教師就好比是家長最信賴的教育專家。引導家長形成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學習更加科學的育人方法,是學校和教師所肩負的重任。由此可見,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離不開學校的專業(yè)引領,學校應從主動作為、搭建平臺、聚焦共育等層面,加強家校聯系,形成育人合力。
(二)家長的基礎支撐
家長是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前進的監(jiān)督者、支持者和促進者。家長可以教育子女,但并不是每個家長都懂得教育子女的技巧。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支撐者,家長需要正面了解自己需要承擔的教育責任,掌握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了解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如此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三)社會的協同作用
當前,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正在形成新格局,即指向學科教育的學校教育,指向生活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向實踐教育的社會教育,三者共同維系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其中,社會的融入,將進一步拓展家庭教育的廣度和深度。
二、平臺筑基夯實家庭教育指導的“六環(huán)驅動”
成立多個家校共育平臺,為學校進一步深化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夯實根基,使學校實踐“六環(huán)驅動”的家庭教育指導路徑更加順暢。
(一)搭建家校共育平臺
1. 建設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開展科學管理
家庭在青少年成長培育上應關注兩個關鍵的節(jié)點:一是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二是初中階段的家庭生活狀況,將影響學生個人品行的形成。學校成立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挖掘和培養(yǎng)擅長家庭教育指導的師資人才,同時嘗試結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力量,推動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的緊密結合,共同發(fā)展。
2. 創(chuàng)立父母學堂,變“火車”為“動車”
學校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為目標,正式創(chuàng)立“父母學堂”,重在解讀國家教育方針、相關的教育政策和法規(guī),推廣家庭教育的各種理論和實踐經驗,深化家校關系,從家庭層面?zhèn)认蛲苿訉W生的成長。
(二)路徑變革六環(huán)驅動
“六環(huán)驅動”是學校在家庭教育指導上構建的路徑變革,即:喚醒意識→建立觀念→發(fā)現問題→擬定方案→有效實施→取得進步。
家庭教育的發(fā)展以“喚醒”為起點,以“進步”為終點:首先,學校從意識上喚醒家長對“雙減”的認同,讓家長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繼而指導家長系統(tǒng)地學習專業(yè)家庭教育理念,讓家長初步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然后細化,聚焦到每個家庭正在真實發(fā)生的實際問題,通過共同研究促使家長發(fā)現自身問題;接著,針對目標家庭所面臨的問題,擬定解決方案和辦法;之后,在導師的指引和幫助下,家長正視問題,采用有效措施解決問題;最后,家長和孩子取得階段進步,鞏固成果。
當家庭教育“六環(huán)驅動”的一個周期走完,將會進入下一輪的循環(huán)。其循環(huán)變革路徑具體如下圖所示:
1. 喚醒意識→建立觀念:喚醒內驅意識,建立“雙減”觀念共識
“雙減”政策要得到家長的支持,需要學校進行具體化、有針對性的價值引導。學校通過父母學堂等平臺,幫助家長形成對“雙減”意義與措施的共識,同時喚醒家長的內驅力以落實新環(huán)境下的教育行動。
家庭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離不開家長形成自我改變和自我成長的內驅力。以往,不少家長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關鍵作用,在他們的觀念里,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責任,而父母的責任僅僅是將孩子送至學校,其他的諸如孩子的品行培養(yǎng)、能力鍛煉等,應當由老師負責;也有的家長忙于工作沒時間陪伴孩子,便讓孩子上興趣班、補習班,導致有的孩子在“高壓”下出現厭學心理。
因此,家長只有增強自我成長意識,才會意識到要主動改變現狀、自我完善、自我成長,從而提高自我成長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減少家庭教育的焦慮和盲從。
當父母意識到他們的自我成長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成長時,他們便可能覺醒,并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教育好孩子。養(yǎng)兒育女并非簡單地給予物質條件上的支持,而是更多地要從精神層面給孩子提供成長的養(yǎng)分。家長在不斷學習中,學會適應初中階段孩子身心成長的變化,修復可能存在的親子關系漏洞,主動陪伴、觀察孩子,嘗試在溝通中深入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與“雙減”形成價值共識的家長,就會開啟主動陪伴,增加與孩子進行親子溝通的時間,引導處于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學會管理時間,積極參加家庭勞動、閱讀、體育鍛煉等,認清教育現狀與孩子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樹立全面發(fā)展的家庭教育觀念,不過分追求功利性的教育結果。
2. 發(fā)現問題→擬定方案:發(fā)現問題所在,指導家長學會解決問題
學校的家庭教育指導,需要在引導家長形成觀念共識的基礎上,敏銳發(fā)現家庭教育的問題所在,聚焦多個渠道轉化家長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而言,家長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1)過分關注考試成績
初中是孩子求學生涯中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不少家長將成績看得異常重要,擔心孩子因為成績不佳而不能順利升學,這種心態(tài)如果表現得過分明顯,將給學生帶來巨大心理壓力。為此,針對這類問題,學校從多個角度分析擬定指導方案,并在導師的指引下,逐層分解個中要害。
首先,從現實危害性的角度出發(fā),為家長分析片面看重學業(yè)成績可能會帶來的不良后果,破除“唯分數論”和“學習至上”的觀念,才能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和諧發(fā)展,從看重“成績”轉向看重“素養(yǎng)”。學習是學生的重要活動內容,但并非唯一的活動,學生既要有學習時間,也要有一定的自由選擇活動內容的空間,這樣才能增強孩子的學習主動性。
再者,學校還從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何種人才的角度來為家長分解焦慮,家長不僅要注重孩子的知識性學習,還要注重孩子的創(chuàng)新發(fā)明能力、綜合探究思維、與人合作的社交能力等的培養(yǎng),重視孩子人格心智上的健康成長。
最后,家長也要客觀看待每個孩子的差異性,給予自己孩子適度的期待與合理的定位,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的家庭育人生態(tài)。
(2)過于忽視孩子成長
正如前面所提及,有些家長由于工作忙碌無暇陪伴及教育孩子,忽視了參與陪伴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性。學校針對這類問題,采取的更多是說理引導的方式。家長可以利用閑暇時光,與孩子進行一次短暫的親子交談、家務互動、體育鍛煉……并將這些寶貴的互動用文字或圖文的形式記錄下來,既充實了孩子的課余生活,也進一步增進了親子之間的關系。
(3)用錯誤方式評價孩子
家長怎樣看待和評價自己的孩子,用什么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孩子,這實際上關系到家庭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它猶如一個“指揮棒”,影響著家庭教育的大方向,甚至也決定了孩子未來發(fā)展的大方向。
不少家庭往往將“聽不聽話”作為評價孩子的重要標準,這從表面上看是對中華傳統(tǒng)美德“孝敬父母”的傳承,但深究之下,問題也逐漸顯現。如果一味將聽話與否作為標準,長此以往,孩子性格中個性化的一面將被消磨殆盡,變得不敢獨立思考,這明顯不符合當下社會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父母和子女之間以何種方式相處,這本身就是一種家庭教育,而相處的方式并非是“家長講—孩子聽”“家長說—孩子做”。做出改變的第一步,就是引導家長嘗試把一些家庭事務的話事權交到孩子手里,使孩子感受到尊重,更有利于他們學會自我管理和教育,甚至主動參與家庭大小事務的處理。
3. 有效實施→取得進步:可視化的進步,循環(huán)驅動顯性成果初顯
經過初步的指導,學校發(fā)現,部分家長在發(fā)現問題后,已慢慢學會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主動閱讀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讀本、聽他們感興趣的家庭教育講座等,獲得較為專業(yè)的教育理論;學習和尊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努力了解孩子成長的階段性特征,關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敏感期以及天性等;在積極獲取知識的同時,家長也會主動管理自己的情緒,注意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
當家庭教育少了“嘮叨式”的說教,少了“控制式”的管教,多了“多樣式”的陪伴,孩子就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間,出現青少年叛逆反抗情緒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有的家長還能主動策劃更多適合家庭活動的內容,在學校和社區(qū)的協助下,與孩子一起參與社區(qū)的實踐活動,真正活化學生因“雙減”而多出來的時間和空間,也有利于家長參與中學生尤其是初三學生對未來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為孩子的個性化成長創(chuàng)造更加多元的機會。
總之,家庭對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學校將繼續(xù)深入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從育人目標、學生需求等維度出發(fā),構建更加科學化的指導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