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若慈
“教培時代”的終結,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自主學習”和“家庭教育”時代的開始。尤其在孩子學英語這條路上,沒有了補習班,再加上“全民網課”的大背景,家長們需要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來?!霸戎饕撠熃o孩子遞水果,現(xiàn)在每天要盯孩子學習”,這樣的角色轉換,讓不少家長感到如履薄冰。
在失控與不確定之中,放手與負責之間,這是一場需要家長與孩子攜手的打怪升級之旅,也終將是一場尋找平衡之旅。
“雙減”之后,家長慌了
看著老師發(fā)來的期中考試成績單,瑋涵意識到,這次自己必須要給孩子輔導功課了。
瑋涵是一位職場媽媽,兒子上小學三年級。“雙減”之后,老師留的作業(yè)不多,只讓孩子在家里練練字,連練習冊都不用再做。英語是孩子的弱項,原本她每周要送兒子去上兩節(jié)英語課外輔導課,練習對話和培養(yǎng)語感,她頂多需要在接送孩子時關心幾句這一天學得怎么樣,再買點兒子喜歡吃的零食犒勞一下。如今這部分課程被取消后,她也就順其自然沒再給孩子找輔導班。
由于自己和丈夫工作都比較忙,瑋涵對兒子一直是“放養(yǎng)”模式。“鍛煉的機會本身變少了,而你自己又不管他的話,考試的時候就會很糟糕?!眱鹤釉境煽兎€(wěn)定在班級的中上水平,“雙減”后的第一次考試,兒子回來顯得低落很多,瑋涵沒說什么,后來收到老師的短信,才知道他這次成績下滑了不少。
有段時間,看著別人的家長想方設法給孩子“加餐”,瑋涵怕孩子成績下降影響自尊心,決定自己上手輔導孩子學習。但沒想到半個月之后,兒子的小測驗成績反而不如從前,“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氣得我后面不管了,結果他(成績)又正常點兒了。”這讓瑋涵極度挫敗,覺得自己擠出時間輔導沒有絲毫意義。
瑋涵原本猜測,這是由于孩子叛逆的性格。輔導孩子學習,最讓她感到無力的時候,就是孩子筆直地坐著,盯著課桌什么話也不說,讓他寫的東西,一個字也不愿意動筆。即便狠下心來打罵也沒有用,孩子好像每個毛孔都在向她表達著,“我就是覺得你說的不對?!?/p>
不過,瑋涵后來反思原因,她覺得可能更主要是方式出了問題,“畢竟我都這么多年沒碰語法了,有不確定的單詞還需要翻字典。好不容易回憶起來了還沒有用,你必須還得會用他正好能聽懂的方式去講——講簡單了,他不屑聽;講難了,他聽不懂,還打擊積極性?!?/p>
而另一方面,隨著孩子的快速成長,自己也開始有一些力不從心。上完一天班回到家,時間基本耗在了這上面,遇到怎么教都教不動的情況,瑋涵有時也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孩子最先感知到她的情緒,有時候還會勸她不要那么著急。
加之,現(xiàn)在聽和說都進入了英語的考核范圍,自己上學時學的是“啞巴英語”,時常會有拿不準的發(fā)音。有時候兩個不同的單詞,音標明明看起來差不多,但如果想當然地去讀,就會讀錯。相比于孩子原先上的成體系的外語培訓課程,自然會有落差。
有一次,兒子問她:“媽媽,你能不能用英式英語教我讀這個呀?”瑋涵找了個借口讓他去找爸爸讀,結果聽到兒子在跟丈夫告狀:“我媽說她在工作,但是我偷看她手機,她就是在玩!”瑋涵哭笑不得。
最近兒子就快要期末考試了,瑋涵的焦慮感再次上升,不管怎么樣,“最近還是得帶他復習復習?!?/p>
“盯”孩子學習時,到底應該“盯”什么
“教培時代”的結束,加上今年疫情下的“全民網課”背景,讓家庭教育肩負起了更多的責任,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zhàn)。3月份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fā)展研究院發(fā)布的《全國“雙減”成效調查報告》顯示,32.6%的家長為讓孩子上好學校常常感到很焦慮。
幾個月前,瑋涵所在的城市由于疫情原因,要求學生統(tǒng)一在家中上網課。沒有了同學和老師的現(xiàn)場監(jiān)督,這對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家長群里,她看到兒子班上有個同學,借口要去上廁所,實際上卻是躲在衛(wèi)生間玩手機游戲,玩得太著迷,翹了一下午的課,被發(fā)現(xiàn)后,他媽媽“揍”了他一頓。還有一個同學,課上老師喊她回答問題,剛把她的麥打開,就聽到一陣音樂聲傳來,夾雜著說話聲,這才發(fā)現(xiàn)這位同學在正襟危坐地刷短視頻。
瑋涵和丈夫兩人都需要去坐班,見狀又是一陣焦慮,商量之后,只好讓孩子姥姥來家里盯著孩子上網課,但這樣下去總也不是個辦法。
尊重孩子特性,才能讓真正的教育得以發(fā)生
在從“教培時代”到“家庭教育時代”的過渡期間,陣痛的由來看似是成績的壓力,實際上是力道錯位的問題。
每個階段的孩子,需要的培育著力點都不一樣。如何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給不同學齡的孩子創(chuàng)造出相匹配的學習環(huán)境,需要家長更多地了解孩子不同年齡時的心理特征、思維習慣與學習節(jié)奏。
在家長對孩子英語學習的參與度上,家長們往往在“信任”與“放任”之間反復橫跳,很難把握好尺度。而反常識的是,并不是家長參與得越多,孩子的成績越好。據《家長學習參與和中小學生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研究》,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高頻參與與孩子的成績并不成正相關(“小學生學業(yè)成績隨著家長學習參與頻率的增加而增高,但初中生家長學習參與頻率與子女學業(yè)成績之間呈現(xiàn)‘倒U型關系。”)這意味著,家長需要找到適度的學習參與節(jié)點與頻次,關注孩子在當前年齡學齡,是屬于“掉隊”還是“超前”,并及時扶正。
在學習方式上,家長同樣需要了解孩子的成長特征,尊重孩子在不同階段的學習方式。比如,3~10歲左右的孩子,需要不斷重復才能將知識內化,他們的形象思維更強,學習時最好借助圖像的輔助;而10歲以上的孩子抽象思維能力有了顯著提升,適合訓練邏輯、推理、歸納等能力。根據不同年齡的特征去教育孩子,更容易讓他們擁有成就感,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具體的學習素材中,家長則需要給孩子找到適宜的學習材料和課外閱讀材料。心理學家利維維果茨基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學習理論,提供了一個廣受業(yè)界認可的角度去觀察怎樣讓學習內容更具針對性?!白罱l(fā)展區(qū)”常用三個同心圓表示不同的學習“區(qū)間”,最里面的是舒適區(qū),中間一圈是成長區(qū),外面一圈是恐慌區(qū)。家長需要幫助孩子進入成長區(qū),如果學習內容太簡單或者太難都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要記?。航逃皇前褬涿绨胃?,而是培育適宜的土壤。如今的家長可以充分享受時代的便利,使用適當?shù)墓ぞ?,如相關學習資源社群、APP、或硬件學習工具,用符合孩子成長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去耐心地澆灌與賦能。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22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