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府,江鵬飛 ,李興佐, 王 濤
(1.中國農業(yè)大學煙臺研究院,山東 煙臺 264670;2.中國農業(yè)大學生物學院,北京 100193)
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在概念上等同于世界文化遺產,是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yè)組織(FAO)于2002年發(fā)起的大型項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及其有關的景觀、生物多樣性、知識和文化保護體系,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認可與保護[1]。果樹多屬于多年生木本植物,生命周期長,經濟壽命也長,有的樹種可以生長數百年。梨樹是落葉果樹,全世界約有35個原生種,野生分布于歐、亞及非洲,分類上分為東方梨及西洋梨兩大類。東方梨中原生中國的約14種,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朝即有栽培,野生種類稱為樆,人工種植的稱為梨[2,3]。梨樹多以我國地名出現,如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黑龍江省雞西市梨樹區(qū),體現了我國梨樹栽培的悠久農業(yè)歷史和農耕文化。
梨品種很多,其中白梨、砂梨、秋子梨、杜梨和豆梨均原產于我國。梨在我國栽培面積和產量僅次于蘋果,在勞動人民長期種植和選育過程中,形成了眾多的名特優(yōu)梨產品,梨樹遺傳資源豐富,很多梨樹是當地原產品種,而且具有更高的遺傳異質性,能夠更好地抵御自然災害的侵襲。統(tǒng)計顯示,申報梨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5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4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產品74個,共123個,全國共有梨的地理標志102個(見表1)。
表1 地理標志中的中國梨(截止2020年)
省份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年份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年份農產品地理標志年份遼寧四川廣西甘肅山西陜西湖南河南上海福建青海湖北江西遼寧黑山錦豐梨2008遼寧旅順洋梨2013遼寧蓋州尖把梨2014遼寧北鎮(zhèn)鴨梨2017蒼溪雪梨2007蒼溪雪梨2008金川雪梨2009曹家梨2017四川曹家梨2009廣安蜜梨2013四川漢源雪梨2013南丹瑤山紅梨2008廣西灌陽雪梨2009和政啤特果2009甘肅皋蘭軟兒梨2015甘肅白銀大廟香水梨2017甘肅白銀條山梨2017蘭州冬果梨2020祁縣酥梨2009祁縣酥梨2008高平大黃梨2015山西隰縣梨2013山西王過酥梨2013山西代縣酥梨2017山西汾西梨2017山西平遙酥梨2017山西晉中東趙小白梨2019郴州梨2020陜西郴州梨2008蒲城酥梨2012陜西禮泉縣小河酥梨2017陜西乾縣泔河酥梨2019百里洲砂梨2010百里洲砂梨2014湖南百里洲砂梨2013湖南瑤山雪梨2012湖南大圍山梨2014湖南黔陽金秋梨2019寧陵金頂謝花酥梨2005河南寧陵金頂謝花酥梨2019河南孟津梨2010河南周口黃金梨2017河南三門峽陜州紅果梨2017河南虞城酥梨2020河南平頂山五里嶺酥梨2020倉橋水晶梨2011上海閔莊蜜梨2015建寧縣黃花梨2012福建建寧黃花梨2018福建泉州德化梨2018貴德軟兒梨2013貴德長把梨2013青海同仁黃果梨2015湖北舊口砂梨2011湖北咸寧闖王砂梨2018江西金溪蜜梨2012江西上饒早梨2013
省份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年份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年份農產品地理標志年份寧夏浙江廣東貴州江蘇重慶寧夏南長灘軟梨子2015浙江云和雪梨2016浙江慈溪蜜梨2018浙江婺州蜜梨2020浙江桐琴蜜梨2020浙江鸕鳥蜜梨2020廣東連州水晶梨2016貴州福泉梨2017貴州威寧黃梨2017江蘇林苗圃早酥梨2018江蘇宿遷花園酥梨2018江蘇泗陽白酥梨2020重慶二圣梨2020重慶黃瓜山梨2020
國家農業(yè)農村部2013年公布首批國家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項目以來,已經連續(xù)評選5批次累計118個項目入選,其中果樹類35項,梨占4項,分別是遼寧鞍山南果梨栽培系統(tǒng)、甘肅皋蘭什川古梨園、吉林延邊蘋果梨栽培系統(tǒng)和四川蒼溪雪梨栽培系統(tǒng)。正在公示的第6批名單中,萊陽梨以山東萊陽古梨樹群系統(tǒng)之名入選[4],這是一項和甘肅皋蘭什川古梨園命名相似、不突出梨品種而突出古梨樹的農業(yè)文化遺產,其與地理標志萊陽梨名稱也有差別。
資料顯示,很多梨古樹群樹齡老、數量大,是我國農民在當地特定風土條件下經過長期的栽培實踐,人為保留下來優(yōu)勢的優(yōu)異品種,如延邊蘋果梨、鞍山南果梨、皋蘭軟兒梨、碭山酥梨以及鴨梨等(見表2)。
表2 部分中國古梨樹概況
萊陽是山東省梨的主要產區(qū),所產的梨約有20多個品種,統(tǒng)稱為‘萊陽梨’,而以茌梨為代表品種。調查顯示,茌梨占萊陽所有品種株數的85%以上,其次是香水梨占10%。其余品種占不到5%。萊陽梨雖是統(tǒng)稱,但是更多專指萊陽特有的茌梨[5]。
清康熙《萊陽縣志》記載:“梨有香水平桑鐵皮諸種”,但并沒有提及茌梨。1935年版《萊陽縣志》“茌梨,萊梨名馳南北,為果品中上品者指此,相傳邑人于茌平得來。但是同時期《茌平縣志》“并無此梨記載”。1912年,日本人恩田鐵尼博士考查萊陽梨,將其嫁接到日本,并在《果樹栽培學》中稱為慈梨。自此開始,包括后來的教科書等文獻資料的書面名稱中,萊陽梨一直有‘茌梨’和‘慈梨’兩種表述。
1951年,果樹學家孫云蔚指出“槎子梨與青島恩梨、萊陽茌梨,恐均為同一品系”。1980年代,果樹栽培專家廣泛調查指出,分布在山東各地的槎子梨、金香梨、冰糖子梨、恩梨、歪把糙梨在形態(tài)特征、生物特性上,與萊陽茌梨均屬于茌梨系[6]。
在茌梨系中,‘槎子梨’‘歪把糙梨’‘金香梨’近親而同源,外形和特性相似,都是通過槎子接穗繁殖,即先選取優(yōu)質梨樹枝的槎子作接穗,再將其嫁接到杜梨苗基部削成的槎子上,因此,很多地方稱其為槎子梨,也會寫作茬子梨或茬梨。推測可能有人將“茬”寫成“茌”或將“茬”讀為“茌”,從而逐漸形成‘茌梨’稱呼和寫法。而在萊陽方言中沒有“chí”(茌)音,而是將“chí”發(fā)音為“cí”,從而逐漸形成了慈(音cí)梨,而慈梨稱呼很好地將慈孝祥和文化融入其中[7]。
萊陽梨主要產自萊陽市境內的清水河和蜆河兩岸的沙灘上,尤其照旺莊鎮(zhèn)所產的茌梨最有名。照旺莊鎮(zhèn)是萊陽茌梨的核心產區(qū),包括西陶漳、蘆兒港、逍格莊、北蘆兒口和葉家泊等村莊外都有400 a以上的古梨樹,形成古梨樹群[8]。2012年7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批準使用“中國文化遺產標志”。
延邊蘋果梨是我國高緯度寒冷地區(qū)主栽的優(yōu)良品種,果形扁圓,果面帶有點狀紅暈,酷似蘋果,故名蘋果梨。是由1921年從朝鮮引種6棵梨的接穗,與龍井市桃源鄉(xiāng)小箕村的耐寒山梨嫁接而成的,當時僅成活3棵,后經幾代人的精心培植,不斷選育成為適應高寒地區(qū)的優(yōu)良品種。如今已形成延邊蘋果梨、黑龍江東寧蘋果梨、內蒙喀喇沁蘋果梨等知名的地標產品[9]。
南果梨是鞍山地區(qū)特有的水果產品,又稱“鞍果”,原產于鞍山市千山區(qū)大孤山鎮(zhèn)對樁石村。據《中國果樹志第三卷》記載,現南果梨樹母株仍生長于此。1986年經中國果樹研究院權威專家鑒定,該樹被認定為南果梨祖樹,自發(fā)現至今已有150多a歷史,是僅存的一株自然雜交實生苗南果梨樹。蘋果梨是保留了古老的實生種母樹,并嫁接擴繁形成鞍山南果梨、海城南果梨等地標產品[10]。
鞍山南果梨皮薄肉厚、果肉細膩多汁、香味濃郁,是中國“四大名梨”之一,被譽為“梨中皇后”,曾榮獲全國農產品加工貿易博覽會金獎,被農業(yè)部列為全國名特優(yōu)品種。
皋蘭軟兒梨和蘭州冬果梨是甘肅皋蘭什川古梨園的20幾個土產品種中兩個,古梨園是黃河文化孕育的杰作,與什川段黃河流域的變遷是密不可分,也是當地梨農與所處環(huán)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tài)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世界第一古梨園”。現存百年以上的古梨樹9 000多株,面積達266.67 hm2,古梨樹大多在300 a以上,至今仍然碩果累累[11]。
其中軟兒梨最有名,是嚴冬季節(jié)深受人們喜愛的梨中珍品,經過冬季冷凍后解凍再食用,而且可以反復多次凍融后食用,凍融使其所含成分發(fā)生變化,由秋季采摘時的酸爽變得甜美可口。在梨品種中,軟兒梨和南果梨都是個小的品種,可以較快速冷凍和融化,從而形成“凍梨”凍融后再食用方法。
碭山酥梨原產于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是古老的地方優(yōu)良品種,在當地具有3 000年的栽培史。明萬歷修編的《徐州府志》已有“碭山產梨”的記載,可見400 a前已形成規(guī)模。在碭山縣良梨鎮(zhèn)郭莊村有一株306 a古梨樹枝繁葉茂,獲稱“中國最美古樹”[12]。
碭山酥梨果實碩大,黃亮美色,皮薄多汁,肉多核小,甘甜酥脆,是我國果品中的名產,馳名海內外。碭山縣因盛產酥梨而揚名,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酥梨第一縣。此外酥梨在山東、山西、江蘇、遼寧、陜西、甘肅隴東、新疆南部和云南昆明均有栽培,將很多不毛之地的黃泛區(qū)變成酥梨綠洲。
鴨梨有河北泊頭鴨梨、晉州鴨梨、辛集鴨梨、魏縣鴨梨、寧晉鴨梨、定州鴨梨以及山東陽信鴨梨和冠縣鴨梨8個地理標志產品,而且在包括上面地標產地以及河北藁城、河間、博野、阜城、肅寧等很多地方都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和數百年的古梨樹群。
鴨梨是河北古老地方品種,因其果梗形似鴨頭而得名,鴨梨果形俊秀,皮簿肉細,脆嫩多汁,香甜爽口[13,14]。據調查,魏縣有400多a古梨樹群,傳統(tǒng)鄉(xiāng)土品種20多個;泊頭市洼里王鎮(zhèn)和齊橋鎮(zhèn)有上萬株樹齡在近300 a的梨樹,陽信縣郭村有百余棵樹齡200 a以上的老梨樹,晉州市孔目莊村東梨園里有400多a樹齡古梨樹,冠縣韓路村有340 a古梨樹,寧晉伍烈霍村梨園300多a古梨樹,辛集市苗家營村150余a古梨樹,寧晉趙羊杯和伍烈霍150余a古梨樹,另有河北肅寧和阜城古梨樹[15,16]等,一起形成河北-山東黃河故道古梨樹群(見圖1)。
圖1 河北、山東黃河故道鴨梨古梨樹群
中國古梨樹群不僅是杰出的景觀,其對于保存農業(yè)生物多樣性、維持可恢復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傳承高價值傳統(tǒng)知識和文化活動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除了南果梨一株實生古樹和甘肅和政啤特果野生實生外,其他梨樹已經找不到實生母樹,都是嫁接繁殖而來,這一點從很多百年古樹主干基部中上部的嫁接口痕跡能看出來,甘肅皋蘭什川古梨樹、萊陽古梨樹和鴨梨古樹基部斑駁嫁接痕跡顯示了我國悠久的農業(yè)文明,可以說古梨樹就是“嫁接”這項農業(yè)技術的活化石(見圖2)。
圖2 煙臺海陽古梨樹樹干嫁接痕跡和砧木萌蘗
成書于北魏末年(公元533-544年)的《齊民要術》是我國杰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學著作,其第四卷第三十七章《插梨》介紹了不同品種的梨樹。古人因為觀察到“唯二子生梨,余皆生杜”,即梨的種子只有20%長成梨,其余仍然變成杜梨,基于此古人發(fā)明了嫁接技術,賈思勰將其記錄在《齊民要術》中[15]。
“當先種杜,經年后插之”說的是種杜梨后1 a再嫁接。“杜樹大者,插五枝;小者,或三或二”說的是干粗杜梨可以多嫁接5個枝條,而干細的可以嫁接3個或者2個枝條。甘肅皋蘭什川古梨園中的古梨樹嫁接痕跡即顯示了這種嫁接方法。而萊陽梨古樹幾乎均為一砧一穗嫁接?!恫謇妗分薪榻B的嫁接管理技術和現代教科書中的嫁接幾乎完全一致。一株株形態(tài)各異的古梨樹就象中國農業(yè)技術的一枚枚活化石,展現了我們悠久而燦爛的農業(yè)文化,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實踐游學和游客。
梨樹的喜光特性使得古梨樹內膛空虛而沒有枝條[16],古梨樹虬枝盤繞,梨農充分考慮“插梨”嫁接技術和梨樹特性,對內膛缺少結果枝的梨樹“見縫插針”,將品質優(yōu)良的其他樹上的1 a生枝嫁接到老樹干上(見圖3-5),從而形成光效更高的古梨樹葉幕,進而提高光能利用率,這使得古梨樹持續(xù)枝繁葉茂,不斷煥發(fā)生機。
圖3 梨農自制工具嫁接
圖4 嫁接1 a后新枝生長情況
圖5 嫁接10 a后新枝生長情況
除了梨樹嫁接技術的傳承,很多名優(yōu)梨種在生產過程中都形成其獨特、彰顯品種特性的農藝措施。如甘肅皋蘭古梨樹的“天把式”技藝,萊陽茌梨的掐花兒操作技藝。俗稱“掐花兒”這項措施,更確切講的是切萼,即將剛剛謝花的幼梨小果萼段切掉。據傳已經應用上百年,起初梨農切萼處理主要是為了防治果園中的一種梨實蜂,即通過切萼去掉梨實蜂產于萊陽梨花萼部位的蟲卵,這項旨在預防梨實蜂蛀蝕萊陽梨的措施改變了梨本身的形狀,形成萊陽梨固有的特點,讓萊陽梨成為現在公認的外觀。掐花兒也成為萊陽梨管理中必要的操作。并且隨著管理推進,梨農又發(fā)明了掐花兒剪,并一直沿用至今,從技術變革到工具創(chuàng)新都體現了梨農的智慧(見圖6)。
圖6 萊陽梨果萼端銹斑和梨農自制的掐花兒剪
中國古梨樹群都是歷代梨農在所生活的特定風土環(huán)境下,在其所生長的很多原生品種基礎上,經過長期管理實踐,自然構建了一套可以傳承的完整的知識和文化體系,從而形成與其所處環(huán)境長期協同進化和動態(tài)適應下所形成的獨特的古梨樹群文化景觀,是具有世界影響的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
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是見證和傳承優(yōu)秀農耕文化的重要載體,其蘊含資源利用、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氣候調節(jié)與適應、病蟲草害控制、養(yǎng)分循環(huán)等方面的傳統(tǒng)農業(yè)知識和技術,其發(fā)掘需要多學科、多領域共同推進。
對于農業(yè)文化遺產的保護核心是傳承,是傳統(tǒng)農業(yè)知識和技術體系的傳承。隨著工業(yè)進步和社會發(fā)展,一些古梨園被棄種或擠占,也由于部分地方過度旅游開發(fā)而使氣勢浩大、梨韻幽深的梨園景觀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農業(yè)部《關于開展中國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發(fā)掘工作的通知》即以挖掘、保護、傳承和利用為核心,以篩選認定中國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為重點,不斷發(fā)掘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文化和社會功能,并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探索開拓動態(tài)傳承的途徑、方法,努力實現文化、生態(tài)、社會和經濟效益的統(tǒng)一。但是,作為重要文化遺產延續(xù)和發(fā)展的支撐系統(tǒng),傳統(tǒng)農業(yè)知識和技術體系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如何很好地傳承傳統(tǒng)農業(yè)知識和技術體系,進而保護重要農業(yè)文化遺產將成為重要課題[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