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林
一個人的整體素質(zhì)往往是通過他經(jīng)常的、無意識的細節(jié)反映出來的。成功教師的一個共同規(guī)律是通過點點滴滴的小事俘獲學生的心,因為細節(jié)決定成敗。作為一個教師,應該注意哪些細節(jié)?或者說哪些細節(jié)可能影響到本職工作的質(zhì)量?大體有以下這些。
1.蓄胡須,留長發(fā),衣著怪異,不修邊幅,給人一種萎靡不振的感覺。
2.衣著隨便,有時甚至穿著拖鞋、背心、短褲上課,不嚴肅的工作態(tài)度無形之中會傳染給學生。
3.口紅過于艷麗,眉黛過于濃重,衣服過于華麗,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
4.噴香水、染頭發(fā)、做指甲,讓學生眼花繚亂,失去追求美的方向。
5.有的女教師夏天衣著坦胸露背,冬天衣著密不透風,甚至頂著棉帽、掛著口罩、戴著手套上課。
6.拖堂。殊不知,下課鈴打響后,教師的每一句話都是多余的。
7.對學生的點頭、微笑、問好熟視無睹,不僅不給予回饋,而且毫無表情、冷若冰霜。
8.上課本應提前進入教室,但是往往遲到幾秒或者十幾秒鐘,這恰恰反映了缺乏時間觀念和對學生的輕視。
9.整節(jié)課一副臉,吝嗇微笑、惜笑如金。殊不知,微笑是密切師生關(guān)系的黏合劑。
10.和學生談話時眼睛看著別處,不懂得正視學生是對學生的尊重。
11.批評學生時話難聽、臉難看。殊不知,語言溫柔、面容和善的批評比訓斥的語言、冰冷的面孔效果要高出百倍。
12.學生回答完問題后不示意學生坐下,使得學生坐也不是,站也不是。
13.學生站起來不會回答問題,或者回答錯了,或說著說著忘了,或者說得過長一時結(jié)束不了,這種尷尬,老師不會設法替學生解脫,更不會去安慰學生。
14.學生幫助了老師,老師不表示謝意,無意中給學生一種錯覺———對于幫助自己的人是不需要感謝的。
15.當著學生的面,對家長訴說孩子的缺點、錯誤。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想讓學生信任你,需要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
16.和學生家長見面時不問“你好”,分別時不說“再見”,給家長的印象是“有知識,沒文化”。
17.家長會上像課堂上對待學生一樣,不能平等對待家長,不會說向家長學習。更有甚者是埋怨、批評家長,讓家長覺得這樣的老師傲慢、無禮、不可交,家校共育失去了感情基礎。
18.在社會上受了氣,在家里有了矛盾,把情緒帶進教室,拿學生出氣。
19.語速過快,不給學生留接受和思考的時間。
20.語音過低,不能準確、清晰地傳到每個學生的耳朵里。
21.面對學生,擺出了“師爺”的架勢,面無表情,語言平淡。壓抑的情緒既束縛了自己,也束縛了學生,使課堂沒有生氣。
22.中小學生喜歡什么、厭惡什么,從來都是不加掩飾地掛在臉上,有的老師不會察顏觀色,讀不懂學生的臉,自然不會依據(jù)學生的心理和思維活動調(diào)整自己的教法。
23.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變成了主觀、霸道,很少用溫馨的語言和商量的口氣對學生說話,師生合作流于形式。
24.說話啰嗦,雖然心是好的,總怕學生聽不懂、記不住,但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25.誤以為學生坐姿挺直、鴉雀無聲就是好的課堂秩序,甚至有時候有意制造緊張氣氛,搞得學生不敢說、不敢動。窒息的課堂培養(yǎng)不出有生氣的學生。
26.忽視讓學生有一個愉悅心情的重要性,更不懂得千方百計去激活學生的心情。
27.許多科任老師記不住學生的姓名,課堂提問或合作交流叫不出學生的名字,本應親密無間的師生關(guān)系就這么在不經(jīng)意間平淡了、疏遠了。
28.除了詢問學生的學科學習和考試分數(shù)外,基本上和學生沒有生活上、思想上、心理上的溝通與交流,讓學生覺得學科學習好、考試分數(shù)高就是全面發(fā)展。
29.學生情緒低落時,得到的不是理解、疏導與寬慰,恰恰相反,有的老師甚至是火上澆油,冰冷的臉、尖刻的話,讓學生覺得沒有人情味。
30.坐在“師道尊嚴”的高臺上,嚴肅有余,不茍言笑,不敢和學生開玩笑、拉家常,缺乏幽默感。殊不知,師道尊嚴關(guān)鍵在“道”,即老師的學識、能力與品行。
31.批改作業(yè)不僅僅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查和督促,也是對自己教學情況的調(diào)查與分析。忽視后者必然把錯誤的原因歸咎于學生,這也是不少教師成長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32.在作業(yè)本上留下幾個字或者幾句話,再通過手機發(fā)個短信,學生會感到這樣的老師可愛、可親、可信,因為那是學生永恒的文字記憶。
33.大庭廣眾之下批評學生,不僅收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起反作用。
34.一看到學生有不對的地方,便是一頓急風暴雨式的批評,學生莫明其妙,老師心急火燎,這樣的批評效果可想而知,遠不如緩沖一下,雙方都冷靜了再批評。
35.不知道激勵的重要性,舍不得表揚學生,這種缺乏激勵和激情的教育環(huán)境,學生是很難生動活潑、主動發(fā)展的。
36.“殺雞給猴看”是許多老師的教育“寶典”,一人犯錯,全班株連,沒完沒了的批評,超越范圍的警告,學生表面上不吭聲,心里面卻不服氣。
37.課堂上稍不順心就發(fā)火,拿學生出氣。老師每發(fā)一次火,威信就降低一次。
38.拿一個學生的缺點和另一個學生的優(yōu)點相比,不對稱的比較既傷害了學生的自信心,又拉大了師生之間的情感距離。
39.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是如何懲戒卻大有講究。向家長告狀、罰站、罰勞動、同一作業(yè)罰做十幾遍、不讓進教室、當著其他同學的面諷刺挖苦等等,都是不恰當?shù)摹?/p>
40.批評學生時,不讓學生說明情況,更不允許學生申辯,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
41.對學生說過頭話、賭氣話,說了又不算,自己痛快一時,但是很可能會影響到學生一生。
42.把提問當作一種懲罰的手段,發(fā)現(xiàn)哪個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就點其名回答問題。學生答不上來,在同伴面前丟了人,實際上也是一種傷害。
43.學生頂撞了自己,不會從頂撞中加以反思。其實有時候理解和寬容既是一種涵養(yǎng),也是一種教育藝術(shù)。
44.說錯了話,寫錯了字,或者答不來學生提出的問題,不愿意承認自己錯了,更不愿意承認不會或不知道。其實敢于承認錯誤或者不會、不知道是誠實的表現(xiàn),絲毫降低不了老師的威信。
45.不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潛在的能力或閃光點,尤其是對于學習一時有困難和行為一時有過失的學生,往往看不到他們的優(yōu)點,這是犯了教育的大忌。
46.對于成績不好或經(jīng)常出小差錯的學生,常常表現(xiàn)出沒有信心。這樣的老師應該記?。寒攲W生感到老師對他失去信心時,必然會導致教育的失敗。
(作者系原山西省教育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