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媒體報道,河南省濮陽市一位“95后”小學班主任最近突發(fā)奇想,設置了一個“煩惱盒子”,讓學生寫下煩惱放進盒子。沒想到,很短的時間內(nèi),小小的盒子集滿了學生的各種煩惱,“為什么爸爸媽媽不讓我學畫畫?”“我沒有好朋友”“我想有一個幸福團圓的家”。對于學生的煩惱,這位班主任對癥下藥,及時和他們進行了溝通。
“煩惱盒子”看似不起眼,卻蘊藏著教育智慧,彰顯著有溫度的教育,正如跟帖的不少網(wǎng)友所言,“一個小小的煩惱盒子無形中成了孩子們的心靈樹洞”“有愛心的班主任機智化解了孩子們的煩惱”“給耐心聆聽孩子心聲的老師點贊”。的確,孩子和成人一樣,成長過程中免不了遇到這樣那樣的煩惱,有的與學業(yè)有關,有的與家庭有關,有的則是在同伴交往、自我認同、興趣發(fā)展上出現(xiàn)問題。
這些煩惱在成人看來也許微不足道,對孩子卻是天大的事。解決得不好,這些小小的問題就可能成為孩子邁不過去的一道坎,成為影響他們性情與人格發(fā)展,乃至人生走向的大問題,抑或誘發(fā)其他問題;若是得到了妥善解決,孩子則可放下負擔,享受快樂童年。
孩子的事無小事,孩子的心事關涉人格養(yǎng)成和健康成長,教育者應該多傾聽、多關注、多了解。作為教師,時刻關心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是基本功也是必修課。而如何得到孩子的信任,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發(fā)現(xiàn)孩子的心理波動,“煩惱盒子”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抓手,在師生之間架起了一座坦誠溝通的橋梁,也提供了拉近師生關系、書寫教育佳話的契機。
一張匿名的小紙條暢通了師生交流的通道,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而班主任基于學生的信任和對學生的了解,幫助學生解開心結,給予他們有效的心理幫助,能讓班級充盈更多的輕松快樂。
很大程度上,“煩惱盒子”是在踐行有愛的、貼心的思政教育,是教育者心中始終裝著學生、把學生放在心上的生動表現(xiàn)。好的思政教育,既是把對家國的愛、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為一體,飽含溫度與溫情,也是以博大的胸襟、巨大的親和力贏得學生的認可,引導學生穿越逆境、勇敢前行、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高明的思政教育,背后是兒童視角,是學生本位。在辦公室里放一個小板凳,讓來交流的學生都能坐下與老師談心,抑或在教室里附上一個愛心郵箱,讓學生把不愿意當面說的話以郵件的形式講出來,這些都是可取的帶有溫度的思政教育。當老師關心每個學生的心事,每個學生都把老師當作知心朋友,愛的教育就會發(fā)生。
(摘編自《中國教育報》2022年3月24日第二版;作者:金佩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