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的今天,利用信息技術跨領域解決行業(yè)問題,實現行業(yè)信息化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面對廣泛的社會需求,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更加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跨學科問題的能力和自主探究問題的思維習慣,教學設計也從理論操作向實踐體驗邁進,以此提升學生服務社會、探索未來和主動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新課程;教學設計;計算機;信息化
互聯(lián)網科技向移動化和智能化普及,進一步加速了信息技術的內涵發(fā)展與外延革新,因此培養(yǎng)適應社會科技發(fā)展的信息技術人才已成為教育領域中的重要課題。按照新課程理念的內涵要求,初中階段信息技術教學要改變傳統(tǒng)固化的課堂模式,樹立全新的價值目標,教師在立足于信息技術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新時代課程改革理念優(yōu)化課程教學,培養(yǎng)學生信息獲取與處理的能力,設計多元化的學習實踐空間,著眼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一、傳統(tǒng)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的困境
面對當前多元多維的信息科技環(huán)境,傳統(tǒng)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僵化,無法擺脫與實踐應用脫鉤的困境,不能滿足銜接高中的學習需求。
(一)教學理念與科技發(fā)展不適應
傳統(tǒng)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以教材為核心,更多注重理論知識教學,如果教材的水平與當前信息技術的進步程度及規(guī)律不匹配,那么學生學到的知識將不適應時代和科技的發(fā)展。新時代信息化與諸多領域深度融合,融媒體技術、VR技術、AI技術等層出不窮,知識的獲取與處理不再簡單依靠互聯(lián)網和軟件平臺進行操作,而是向沉浸式、人工智能化邁進。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下,學生缺少了課堂上的興趣體驗、科學實驗、技術檢驗過程,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與積極性得不到激發(fā),學生無法了解到當前最前沿的技術概念和科技思維,甚至有時候傳統(tǒng)知識的內容落后于學生本身的日常生活,使學生在實踐中遇到教科書無法解釋的問題時束手無策,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按照新課程標準,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是夯實基礎、培育素養(yǎng)、打開眼界、挖掘思維的重要階段,旨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現特長、拓展能力,顯然。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很難滿足這樣的新要求。
(二)教學方法與教育信息化進程不一致
初中階段課程體系較為復雜、知識結構趨于深化,這就導致了較多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以原理和知識為主、操作練習為輔,壓縮了學生實踐體驗與交流互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僅在課后花費一點精力完成操作練習。
當前,其他學科都在逐漸向信息化模式邁進,利用互聯(lián)網絡和智能終端深度輔助教育學習,課堂教學過程豐富多彩,課后拓展提升多元協(xié)同,已經構成了信息化的教育生態(tài)模式,但是與信息科技高度相關的信息技術課程卻似乎沒有完全參與到教育信息化的進程中,部分學校仍然依靠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集中式教學與計算機實驗室實踐相結合,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學生被動參與課堂活動,知識內容無法與時俱進,教學過程僵化乏味,學生沒有在帶有信息化輔助的課堂空間環(huán)境參與學習,教師沒有做到利用網絡智能科技參與指導教學,課上弱化了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渠道,課后缺少了學生交流協(xié)作和主動學習的機會,整體教學過程沒有體現開放、交互、共享、合作的信息化教育理念,學生很難鞏固強化所學知識,更無法有效挖掘其創(chuàng)新思維,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失去興趣。
(三)教學條件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要求不匹配
一是信息技術教輔材料水平相對滯后。一些學校信息技術課程使用的是校本教輔材料,內容沒有跟上新時代學生發(fā)展特點和思維特征,此外一些教學文本資料內容相對滯后,也使得在初中階段具有一定信息技術基礎的學生接觸不到更新更前沿的知識,不利于提高學生技能水平,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
二是教師專業(yè)水平相對薄弱。要想正確引導學生提高信息技術能力,教師的個人知識積累和教學水平至關重要,許多學校無法有效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根本原因在于缺少精通專業(yè)知識和信息應用實踐能力的教師,一些初中學校甚至會安排兼職教師進行教學,這對學科建設、課堂教學和學生練習指導都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三是教學硬件環(huán)境相對落后。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硬件環(huán)境要跟上新時代信息化發(fā)展水平的基本要求,部分學校計算機的配置相對落后,較難滿足課堂教學和拓展練習需求。在一些薄弱學校,生機比例達不到標準,也做不到搭建具有虛擬視覺和人工智能教學體驗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感受不到新生信息技術科技的魅力,這也導致信息技術教學無法讓學生產生濃厚興趣,發(fā)展相對滯后。
二、新課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價值追尋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通過改革教學模式與培養(yǎng)目標來解決傳統(tǒng)信息技術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困境的,其根本意義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探索興趣,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有效開展各學科學習和探究活動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主動進行終身學習,拓展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需的信息技術技能,培養(yǎng)其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一)發(fā)展學生學習探索信息技術的興趣
學好任何一門課程的起點都源于對這門課程的興趣。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國家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全民化信息素養(yǎng)、提高社會整體科技文化水平,這就需要在義務教育階段打好學生信息技術基礎的同時,讓學生在今后不同的學習階段都對信息技術有較大興趣。初中學習階段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在通往中考的繁重學業(yè)過程中,信息技術并不是主要學科,如何完成新課程標準制定的任務,就需要學校高度重視課程內容、教學模式和培養(yǎng)目標的建設,強化師資隊伍的配置,構建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加深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究信息技術的興趣,為高中階段的學習和大學階段的專業(yè)化學習與研究提供源動力,進而輔助其他學科的學習與深造。
(二)培育學生信息素養(yǎng)
隨著移動互聯(lián)網的高速發(fā)展,信息技術無處不在,深度融合到我們每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在初中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學生在應用信息技術的同時,需要接觸的不只有各類學科知識,還有生活中繁雜的正負面信息以及各類網絡平臺內容,這些都將影響學生對學習和社會的認知態(tài)度與處理方式。因此,在初中的信息技術教學中,不能因為信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缺少顯性的量化指標,就忽視了對學生基礎信息觀念的教育。培育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一方面,學生在新時代的信息化社會中可以深化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鍛煉自主學習的思維與意識;另一方面,學生掌握了信息獲取與應用的原理,可以做到正確處理復雜多變的社會信息。
(三)提升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和應用能力
信息技術是一門技能類的課程,所追尋的價值歸根結底在于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應用能力。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要讓學生學習了解計算機的結構原理,掌握獲取網絡信息、制作多媒體信息,處理數據信息,培養(yǎng)利用信息技術解決綜合問題的實踐能力等,主要是在小學以興趣培養(yǎng)為主的基礎上,進入“雙銜接”的能力培養(yǎng)軌道,既要做好鞏固基礎的教學,又要找尋學生的特點特長,做好學生能力延伸的教學。信息技術的能力培養(yǎng)可以貫穿于初中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活,提升學生信息處理能力最直接的益處在于增強了學生媒介軟件操作和網絡使用技能水平,為其他學科的探究學習和自主學習提供了技術支持,進一步拓寬了學生學習資源和生活資源的范圍。
(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信息科技更迭速度飛快,很大程度在于信息技術始終在不斷地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進入初中學習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要在此基礎上對有條件的以及學有余力的學生設置選擇性學習內容,以引導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發(fā)展,這就要求學校在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上思考得更加深遠,要在培養(yǎng)學生信息處理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基礎上,向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塑造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方向上邁進。初中階段引導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的意義在于開啟學生挑戰(zhàn)自我、創(chuàng)造思考的閥門,埋下未來為國家建設和國際競爭培育人才的種子;引導學生終身學習的意義在于建立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習慣,為未來形成全民學習型社會和提升群眾科技文化水平打下能力基礎。
三、新課程理念下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策略
根據新課程標準,本研究從以下四個方面論述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設計策略。
(一)開展新理念下的課堂教學
信息技術教學的特殊性在于課堂上教師的理論指導與實操指導相輔相成,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好理論與實操的有效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改變傳統(tǒng)的說教模式,通過引入新理念、新知識改善教學效果。
一是構建內容新穎的學科課程。學??梢栽诔踔行畔⒓夹g課程課標要求的基礎上,引入前沿信息技術理論知識,設置符合初中階段的網絡融媒體編輯、多媒體技術開發(fā)、機器人開發(fā)、圖形漢語編程、信息安全維護、虛擬現實及人工智能技術體驗等課程,以新穎的理論圖文更新陳舊的知識讀本,以多維多元的課堂探索代替枯燥乏味的說教講解。
二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注重建立以學生為核心的課堂主體,以啟發(fā)互動、科學準確、聯(lián)系實際、由淺入深、講練結合、評價跟蹤為教學原則,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操作水平,以生動的體驗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比如講解信息安全維護時,教師可以拷貝真正的計算機病毒,讓學生從接觸病毒、受病毒侵害、殺除病毒的過程,學會識別信息安全、保護信息數據、恢復信息數據。
三是強化課堂練習設計。上機操作是信息技術課的特色,教師要找尋貼近練習興趣的操作實驗,讓學生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比如講授“計算機中的文件”這節(jié)課,教師可以根據初一學生的特點設置一個組裝游戲的練習,學生要把不同文件夾中的文件復制或移動到同一文件夾才能觸發(fā)游戲的開關,因此為了盡快體驗到游戲的樂趣,學生就必須學會文件的復制、移動和程序的啟動等操作,這將極大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練習效率。
四是營造智能化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教師可以將新興的智能科技設備引入課堂,讓學生們充分了解和體驗生活中前沿的信息科學技術,使學生切身懂得學習信息技術的目的和意義。比如讓學生通過移動互聯(lián)網終端預約博物館的門票、打卡在線學習情況,通過虛擬現實智能穿戴設備體驗物理實驗、化學實驗,利用3D掃描打印設備制作歷史古跡模型、地理地標模型等。
(二)設置任務型教學模式
教師可以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深入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解決其知識學習中的盲點,有效提高學生的操作應用能力,檢驗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促進協(xié)作互助精神的培養(yǎng)。比如教師可以設置兩種不同類型的任務,第一種是學生獨立完成的任務,在學習Excel表格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班級的成績表,求出班級平均分、總分、最高分、最低分和排名等,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置相應難度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反復記憶函數公式、上機練習,激發(fā)實踐興趣,強化基礎知識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加深知識點考核、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薄弱之處,促進提升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數據分析思維,進而提高學習效果。第二種是學生合作完成的任務,教師可以設置若干個班級項目小組,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完成班級網頁站點的制作,或者是小游戲程序的開發(fā),并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組內分工,包括項目的總體設計、美工樣式、代碼編輯、項目講解演說等,對開發(fā)成果可以進行公開演示和虛擬招標,鍛煉學生的想象力,激發(fā)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榮譽感,培養(yǎng)正確的信息素養(yǎng)。對于兩種類型任務的設置,教師要保證兩個原則,一是任務的科學性,任務設置要適度,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二是任務的準確性,任務設置要明確教學目標,要緊扣教學知識點。
(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
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主要是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并根據具體情況建立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掌握信息技術需要完成信息運算、設計、開發(fā)等一系列活動,這就要求操作者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對信息技術教學效果會起到助推作用。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自主學習目標,包括課堂目標和課后目標。以教學網頁設計為例,課堂目標設置為學生根據教材內容和前期的課堂積累,自主設計喜歡的網頁樣式,教師做隨堂指導答疑解惑;課后目標設置為對比互聯(lián)網上你喜歡的網頁,完善課堂上自己的網頁設計,再總結哪些是自己的新收獲、哪些是自己現階段無法習得的技術、自己的作品與實際網頁有哪些差距等,并將這些認識在下一堂課中體現出來。教師在設置自主學習的目標時要符合教學的規(guī)律和節(jié)奏,盡可能擴寬學生的學習范圍,提供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四)拓展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渠道
按照新課程標準,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鞏固學生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興趣,發(fā)展學生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意識,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了解創(chuàng)新科技,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機會,構建多元化的學習空間。以學校開設機器人編程課程為例,學生通過學習機器人編程,激發(fā)探索智能信息科技的興趣,在無窮多變的程序設定中,開發(fā)創(chuàng)造可以簡單服務于學生生活的功能設計;課外,學校要為學生提供的交流空間,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參加競賽,參加校際交流研討,為學生提供思維創(chuàng)新拓展的渠道,組織學生走進科研院所、科技企業(yè),通過調研學習或參與微小項目的研發(fā),真正開闊學生的視野,突破課堂和書本上的知識限制,從而喚醒學生的自主探索意愿。
參考文獻:
[1]邵益新.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計算機教學實施策略分析[J].科幻畫報,2021(11).
[2]夏光德.新課改下初中計算機教學實施策略分析[J].教育現代,2016(8).
(責任編輯:趙春艷)
作者簡介:段楠,錦州市教師進修學院中學教研員。
課題項目: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立項課題“多媒體課件在思政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的深化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G20CB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