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從小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而成長起來的偉大劇作家,曹禺的作品中雖極力譴責和控訴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于新成長起來的人民的壓迫,但是其作品總是會不經意間流露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皈依和眷戀。無論是對中國傳統(tǒng)戲劇手法的繼承、對中國傳統(tǒng)道德秩序的無意接受,還是對女性傳統(tǒng)品德的贊頌,都體現了他對于中國傳統(tǒng)的皈依。
曹禺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12部話劇,有一半以上都成為中國現代話劇史上的經典之作?!独子辍贰度粘觥贰对啊贰侗本┤恕返茸髌返某霈F,標志著中國現代話劇逐漸成熟。隨著近代以來對曹禺研究的增多,研究者發(fā)現曹禺作品中受基督教及西方文化的影響較多。但是曹禺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人,身上自帶中國文化的氣質和魅力。他自覺繼承了中國戲劇的特點,對戲劇背景和場景的詳細描寫、對人物外貌及性格的詳細敘寫尤其是對傳統(tǒng)悲劇“哀而不傷”特點的繼承,使得他的作品不自覺營造出一種“欣賞的距離”。此外,他推崇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道德倫理中積極向上的內容,并將這些美德滲入作品的細節(jié)中。曹禺還善于塑造中國傳統(tǒng)女性,她們身上凝聚了中國女性特有的溫柔、知書達禮、堅忍等特點。
一、傳統(tǒng)悲劇的無形滲透
錢鐘書先生在其英文著作《中國古代戲曲中的悲劇》中提出:“戲劇藝術的最高形式當然是悲劇,然則正是在悲劇方面,我國古代并沒有一位成功的劇作家。除了喜劇和鬧劇外,我們那些嚴肅的劇目都應該被歸為傳奇劇。這種戲沒有表現單一的主導激情,卻表現出一串松散地連續(xù)著的激情。所搬演的多是因果報應,其中感傷與幽默的場景有規(guī)律地交相更替,借用《霧都孤兒》里一個家常比喻,猶如一層層紅白相間的五花咸豬肉?!敝钡浆F在,同錢鐘書先生一樣,部分學者認為中國沒有悲劇,或者說沒有符合悲劇概念的悲劇。這些學者界定義中國是否有悲劇的標準是以西方的悲劇為基準。但是每個民族的發(fā)展歷程和道路都有其特殊性,民族文化也有很大差異,民族文化的差異又引起了民族文化態(tài)度和審美傾向的不同,民族特征的形成正是建立在這些不同之上的,悲劇也是一樣的。中西悲劇的差異表現在很多方面,如對結尾的處理。西方的戲劇多以大悲來結束,《被縛的普羅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等都是西方神話的典型代表,這些神話中的英雄最終都走向了慘淡的命運。中國的悲劇則通過“大團圓”或者“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等形式沖淡了故事本身悲的色彩,如《竇娥冤》《桃花扇》等,通過各種方式來實現對美好的追求。這一處理方式迎合了中國傳統(tǒng)所講究的“哀而不傷”,也就是哀傷要適度,感情要有節(jié)制,不可以大悲大喜。曹禺的戲劇創(chuàng)作也體現了這一傳統(tǒng)。
曹禺對“哀而不傷”的繼承主要表現在他對序幕和尾聲的創(chuàng)作,這一點著重體現在《雷雨》中?!独子辍返男蚰粚懙溃谝凰浇提t(yī)院中,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來等媽媽,在等待的過程中,他們聽到醫(yī)院里的姑奶奶們(類似于醫(yī)院的護士)提到了一個周老先生、兩個瘋婆娘,小女孩想弄清楚這三個人的關系,故事也正是在女孩的疑問之下展開了。尾聲在詳細講述完周、魯兩家人的故事之后,又回到了這所醫(yī)院,回到了兩個小朋友的世界,所有故事都伴隨著一場雪走向結束。曹禺在《雷雨序》中寫道:“在此地我只想提出‘序幕’和‘尾聲’的用意,簡單地說,是想送看戲的人們回家,帶著一種哀靜的心情。低著頭,沉思地,念著這些在情熱、在夢想、在計算里煎熬著的人們。蕩漾在他們的心里應該是水似的悲哀,流不盡的;而不是惶惑的,恐怖的,回念著《雷雨》像一場噩夢,死亡,慘痛如一只鉗子似的夾住人的心靈,喘不出一口氣來?!笨梢?,曹禺希望通過《雷雨》留給讀者淡淡的哀靜的心情,希望那些在夢想中煎熬的觀劇者感到的是希望和繼續(xù)奮斗下去的勇氣,而不是西方悲劇中帶給人的命運不可捉之感。同時,序幕和尾聲給予了觀劇者最佳的“欣賞的距離”,讓觀劇者在觀劇之后能游離在故事之外,不會沉迷其中。
曹禺還通過“以美寫悲”來沖淡故事帶給人的悲傷感?!度粘觥分嘘惏茁兑驇椭|西得罪金八,自己身邊的依靠消失時,她無法再去面對這些虛假的人和事,選擇了離開這個充滿丑與惡的世界。故事的最后,陳白露念叨著“太陽升起來了,黑暗留在后面。但是太陽不是我們的。我們要睡了”離開了人世。伴隨她離開的是窗外不絕于耳的打夯聲,象征著希望的勞動的聲音。打夯聲的加入使得陳白露離世的悲傷被一點點消解,留下的只有希望,只有人們?yōu)榱松娑粝碌母?。使用同樣寫法的還有《原野》,仇虎和金子的出逃并沒有一直囿于黑森林之中,他們看到了黎明,看到了鐵軌。雖然鐵軌延伸的方向很遠很遠,雖然仇虎沒有到達那鋪滿金子的地方、沒有逃離那死亡的終點,但是金子離開了,她帶著仇虎的未來離開了,去探索仇虎希望到達的未來。
二、傳統(tǒng)倫理的無形影響
曹禺出生于封建大家庭,自幼父親便十分關注他的教育,為年幼的他請了很有名望的私塾先生教他傳統(tǒng)文化,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雖然很是死板,但也將傳統(tǒng)文化滲入曹禺的心靈中。同時,他從小由繼母撫養(yǎng)長大,繼母待他親如己出,經常親自教導他一些詩詞歌賦,帶他去看中國傳統(tǒng)的戲劇,這也為他后期的戲劇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在中國傳統(tǒng)家族中,父子關系是最重要的一種倫理表現,曹禺作品中的父子關系也是無處不在,而且這種關系通常表現為子對于父類似一種古代的君臣關系,意味著絕對地服從。除了父子關系外,曹禺作品中也在無意間流露出門第之見,這種門第之見幾乎滲透在曹禺全部作品中。
父子關系是中國傳統(tǒng)家庭關系中重要的一個部分,曹禺戲劇中有幾部重點寫了父子關系,而且都將這種父子關系塑造成一種類似于君臣的關系,父親對兒子有著絕對的威嚴和領導權?!独子辍分械闹軜銏@與周萍、周沖的關系就是典型的父子關系。周萍和周沖對自己的父親周樸園唯命是從,周萍曾對魯四鳳說:“父親就是這個樣,他的話,向來不能改的。他的意見就是法律。”周萍十分聽從周樸園的安排,周樸園全面干涉周萍的生活,甚至對周萍的私生活也十分了解。周沖也是如此,當蘩漪和周樸園因為喝藥產生分歧時,周沖一開始向周樸園提議:“爸,你不該這樣?!笨墒窃谥軜銏@無形的壓迫下,周沖選擇了妥協,轉而對蘩漪說:“您喝吧,為我喝一點吧,要不然,父親的氣是不會消的?!鞭冷艟芙^后,周樸園甚至讓周萍跪下來脅迫蘩漪喝藥。周萍走到蘩漪面前跪下,蘩漪哭著將藥喝了下去。周樸園始終將自己視為周氏這個“王國”的國王,他要求自己周圍的一切都必須服從于自己的意志。
如果說父子關系在曹禺作品中屬于顯性表現,那么門第之見則屬于隱形因素?!独子辍分兄軜銏@和魯侍萍的身份分別是少爺和侍女,他們有著巨大的門第差別。他們剛相愛時,周樸園也曾為了魯侍萍放棄自己優(yōu)渥的生活,和魯侍萍一起生活并且生育了兩個孩子??墒撬麄冏詈筮€是分開了,周樸園仍然還是少爺,而魯侍萍帶著孩子走向了絕望。周樸園最終還是和門第相當的蘩漪結婚,周樸園憑吊魯侍萍的方式也是將魯侍萍塑造成一位名門閨秀、一位知書達禮的大小姐。上一輩的故事同樣發(fā)生在周萍和魯四鳳身上,即使不考慮他們的倫理關系,周萍和魯四鳳也不可能在一起,周樸園還是會扮演周家老太太的角色,像當時拆開周樸園和侍萍一樣強行拆開周萍和魯四鳳,周萍也會像周樸園一樣用粉飾的回憶來滿足自己的虛榮。
三、傳統(tǒng)道德的無形歸依
作為一個出生于封建大家庭的知識分子,曹禺深深感受到了家族文化對人的壓制和束縛,也意識到必須采取一種決絕的抗爭方式來拒絕這種家庭文化的侵蝕。但是,在家族文化的熏陶下成長起來的曹禺,也深刻體會到家族文化所蘊含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道德情感、天倫之樂的美好,對家庭破裂伴隨而來的家庭溫情的流失、美好道德的消逝深感惋惜。曹禺在作品中有意識地保留了這種文化意蘊,并且通過人物的塑造體現出來。尤其是塑造女性形象時,曹禺保留了中國傳統(tǒng)女性的溫柔、知書達禮、容忍等美德,將她們塑造成劇作中較為光輝的形象,同時曹禺總會給人物留下善的退路。
瑞玨和愫方是曹禺筆下傳統(tǒng)女性最典型的代表。李瑞玨是《家》中高覺新的妻子,她和覺新是父母之言、媒妁之命,他們在封建大家長的見證下結為夫妻。瑞玨在婚后用自己的一腔愛意去溫暖覺新,這個毫無生氣、死氣沉沉的家里有了一個溫暖的港灣,讓他可以放心去休息去??俊K郎厝?、善解人意,她深深愛著覺新,她甚至想過自己離開,將兒子和丈夫托付給梅小姐,只因為她不愿意看到覺新痛苦的眼神,不愿意看著覺新傷心。即將臨盆時,即使自己知道到郊外的房子生孩子可能會有危險,她也堅定地離開高家,不讓高家人為難覺新。瑞玨的一生都以丈夫覺新為中心,她用心去迎合丈夫的喜好。《北京人》中的愫方也是如此。愫方作為曾家第三代媳婦,她看到了這個家的罪惡、腐朽和落后,她盡力做好她作為孫媳婦的一切事情,她犧牲自我、犧牲所愛,回歸傳統(tǒng)之中。曹禺在《曹禺論創(chuàng)作》中說:“特別是像愫方這樣秉性高潔的女性,她們不僅引起我的同情,而且使我打心里尊敬她們。中國婦女中那種為了他人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我是愿意用最美好的言詞來贊美她們的,我覺得她們的內心世界太美了。”曹禺將他心中最美好的道德品質都加在了瑞玨和愫方這樣溫柔的傳統(tǒng)女性身上。
曹禺不愿意將所有的痛苦都化為悲傷,他會給自己筆下的人物一個機會?!对啊分谐鸹⒑α私勾笮遣⑶议g接害死小黑子,離開焦家之后,在黑森林中,他看到了紅燈一直在追逐他,看到了以前一起在監(jiān)獄里被殘害的獄友,看到了自己的父親和妹妹,看到了焦閻王的惡毒,看到了他所有的苦難和不甘,他想要給自己殺人找一個合理的借口。但是當他最后看到焦大星臨死前的掙扎,看到無辜的小黑子時,他的內心十分痛苦,善與惡在他的心中糾結,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善,選擇了承擔自己的罪過?!度粘觥分械年惏茁?,她貪戀上層生活,她享受眾人對她的贊美和喜愛。對于方達生提出的結婚請求她果斷拒絕,她不愿意再回到社會的底層,過最苦的日子。但是她的內心仍然保留著對善和仁的希望,她不惜冒著和金八站在對立面的風險去救小東西,她心疼小東西身上受過的傷,不希望小東西再走上自己所走的路。在小東西被金八賣到妓院里時,她和方達生不遺余力尋找她,即使這一行為被周圍上層社會的人所歧視。陳白露用面具將她的善良隱藏起來,以便自己在那個不允許善存在的社會階層生存。
四、結語
曹禺的話劇開啟了中國話劇現代化的先河,為我國話劇發(fā)展奠定了基礎。曹禺對待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直保持著矛盾的心態(tài),他既看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中惡的一面,也看到了傳統(tǒng)文化中善的一面,他想要極力批判和挖苦那惡的、丑的,但又忍不住贊美和塑造那善的、美的。也正是因為他矛盾的心態(tài),才使得作品中不至于將善的和美的東西抹去,留給人沉重的悲痛。他始終希望自己帶給讀者和觀眾的是希望,是繼續(xù)與黑暗拼搏下去的勇氣和力量,是“窗外仍然光明”的美好未來。
(喀什大學人文學院)
作者簡介:韓童童(1995—),女,山西臨汾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