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祥鑫
當北京冬奧會的主火炬緩緩熄滅,我們在“鳥巢”與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冬奧會”依依惜別,眼前浮現(xiàn)的是開閉幕式上的經典瞬間,是十幾天的精彩賽事,更是持續(xù)七年的冬奧報道之路。
從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的那一刻起,我就開始跟蹤報道北京冬奧會從籌辦到舉辦的七年歷程,見證“雙奧之城”北京的成長變化。七年來,我和同事們一起跟蹤并記錄著北京冬奧會日益臨近的腳步。北京冬奧會召開后,作為新華社前方報道團成員,我執(zhí)筆或參與采寫了多篇重頭評論、長篇通訊等報道。在報道中,我們處處圍繞核心、聚焦核心,時時體現(xiàn)黨的主張、反映國家意志,傳遞著同心筑夢的理念,書寫了“一起向未來”的篇章。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2015年7月31日,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宣布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的歸屬。新華社在北京和張家口多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點位安排了多路記者,期待與各界群眾共同見證再次申奧成功的歷史時刻。當時,我被分配在國家體育場“鳥巢”。
北京再次申奧,人們自然而然地會聯(lián)系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過程,聯(lián)系到1993年和2001年的兩次申奧經歷。
為準備這次申奧報道,我搜集整理了新華社在這三個時間節(jié)點播發(fā)的與奧運有關的稿件,尤其是學習了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奧成功時的相關報道,一篇篇特寫和側記充滿著中國人的激情和夢想,用舉國沸騰形容當天的場景并不為過。我也期待著這次申奧成功后“鳥巢”能夠再次“沸騰”。
當再次申奧成功的歷史時刻到來時,“鳥巢”確實成為歡樂的“海洋”,人們載歌載舞,廣場彩旗飄飄。但慶祝儀式過后,“鳥巢”迅速恢復了平靜,長安街、中華世紀壇等地也沒有像2008年一樣出現(xiàn)大量歡聚慶祝的人群。人們支持奧運的熱情沒變、喜迎奧運的心情也沒變,但已經不再“瘋狂”,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淡定和從容。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中國進入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的歷史新階段。經歷了2008年的“百年圓夢”,2013年11月3日,中國再次提出申辦冬奧會時早已今非昔比,中國人對于體育的理解,對于奧運的看法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xiàn)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
心態(tài)之變反映的是時代之變。兩次申奧成功后的巨大反差既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14年間的變與不變不正是我們的報道主題之一嗎?
我和同事們采訪了有三次申奧經歷的楊瀾、親歷我國冰雪運動發(fā)展的冬奧冠軍韓曉鵬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愿者朱宸佑,從三個奧運人物14年間的思考感悟和成長變化,看中國人的氣度和心態(tài)之變,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際地位之變。我們用《從“揚眉吐氣”到“自信謙和”——三個“奧運人”的14年》這樣一篇人物報道解答了心中的疑問,也展示了國家的日新月異。
2012年11月29日,在國家博物館,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第一次闡釋了“中國夢”的概念?!按蠹叶荚谟懻撝袊鴫?。我認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是對100年前“奧運三問”的精彩作答,是“百年圓夢”的歷史時刻。如今,北京舉辦冬奧會著眼的是更宏大的夢想。中華兒女正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這一刻,冬奧夢與中國夢交相輝映。
基于這一政治站位和廣闊視野,我們采寫了通訊《奧運圣火輝映夢想大地——寫在北京攜手張家口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之際》,展望北京攜手張家口舉辦冬奧會對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國家戰(zhàn)略的巨大推動,暢想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美麗圖景。
未來的七年,是夢想由遠及近的七年,是夢想照進現(xiàn)實的七年。我們在文章導語部分寫道:
暢想未來這七年: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zhàn)略指引下,在中國這塊充滿夢想的大地上,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大步前行,中國人民完成第一個“一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鳥巢”正北3.5公里處,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在北京冬奧會期間承擔了速度滑冰的比賽。這塊被譽為“最快的冰”的場地誕生了1項世界紀錄和10項奧運會紀錄。由于高亭宇的奪冠,“冰絲帶”也成為國人心中榮譽的殿堂。讓我引以為榮的是,我全程見證并記錄了這座書寫奧運傳奇的速滑館從無到有的過程。
□ 上圖 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上的主火炬(2月4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磊/攝)
□ 下圖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國家體育場舉行。這是開幕式前的表演。(新華社記者 楊磊/攝)
2017年4月25日,我采寫了第一篇有關“冰絲帶”的新聞稿件——《2022年冬奧會國家速滑館設計方案亮相》,報道了國家速滑館以“冰絲帶”為設計理念的設計方案正式出爐。
基于節(jié)儉辦奧運的理念,“冰絲帶”成為北京賽區(qū)唯一一座新建冰上場館,在其建設過程中,新華社也給予高度關注和充分報道。在后續(xù)的系列報道中,我們關注了運用中國技術,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打造的“最快的冰”;關注了依靠中國制造,用國產化高釩密閉索編織的“最大的網”;關注了憑借中國創(chuàng)新,集成BIM、物聯(lián)網、云計算、移動互聯(lián)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一系列先進數字技術建造的“最智慧的館”……
除了場館建設集“高精尖”于一身,“冰絲帶”還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充分考慮賽后利用,打造市民百姓的冰上樂園。這些內容在我們于“冰絲帶”全面竣工亮相之際采寫的通訊報道《跨越雙奧 織就夢想——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誕生記》一文中得到集中體現(xiàn)。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jié)儉特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冰絲帶”設計和建設很好貫徹了這樣的理念。除了關注并記錄這座地標場館設計、建設、運營等方面,七年來,我們把總書記的指示精神貫徹融入冬奧籌辦報道的具體篇目中。
我們重點關注了由“水立方”水冰轉換形成的“冰立方”等“雙奧”場館,深度采訪了延慶賽區(qū)總設計師李興鋼、“冰絲帶”總工程師李久林等“雙奧”人物,高度聚焦了與兩個奧運有著不解之緣的百年首鋼等區(qū)域……一位位建設者邁出的鏗鏘步伐、一座座場館畫出的成長軌跡、一片片沃土呈現(xiàn)的勃勃生機,實際上就是中國方案的鮮明縮影、中國道路的生動詮釋和中國力量的形象展示。
2017年在張家口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河北省、張家口市抓住歷史機遇,緊密結合實施“十三五”規(guī)劃,緊密結合推進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通過籌辦北京冬奧會帶動各方面建設,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fā)展兩份優(yōu)異答卷。我們在《北京:鑄就“雙奧之城”》一文中展現(xiàn)了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對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的全面帶動、古都北京發(fā)生的深刻蝶變,以及“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具體實踐。
早在2014年初,在俄羅斯索契,習近平主席同巴赫交談時說,在中國,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如果冰雪項目能在關內推廣,預計可以帶動兩三億人參與,由此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我們在《中國奧林匹克“大腳印”向前邁進——寫在第12個“全民健身日”之際》一文中,講述了中國撒播冰雪運動種子的主動作為,反映了對奧林匹克運動做出的中國貢獻,展現(xiàn)了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中國印記。
□ 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新華社北京分社報道團隊在一起討論稿件采寫。(右二為作者)
□ 2022年2月4日晚,作者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現(xiàn)場完善稿件。
從“精彩、非凡、卓越”到“簡約、安全、精彩”,再到“順利舉辦即成功”,基于嚴峻的疫情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對于辦賽要求做出精準表述。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倒計時一系列重要節(jié)點報道中,我們圍繞辦賽目標和辦賽要求展示了北京冬奧會籌辦七年間的不平凡歷程。
《沖刺!向著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寫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200天之際》展現(xiàn)了備戰(zhàn)“最后一次??肌钡男判臐M懷;《同心筑夢向未來——寫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100天之際》展現(xiàn)了“中國將兌現(xiàn)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世界將迎來一屆‘里程碑式的’奧運盛會”的恢弘底氣;《世界同期待——寫在北京冬奧會開幕倒計時一個月之際》展現(xiàn)了全球體育健兒共赴冰雪盛宴的熱烈氛圍。
世界期待中國,中國做好了準備?!半p奧之城”北京敞開懷抱迎接五洲四海的賓朋。正如我在開幕前采寫的《“雙奧之城”情更濃》一文中寫道:14年后,再迎奧運,宛如初見,情意更濃。
北京冬奧會開幕前,我接到了執(zhí)筆采寫開幕式側記的任務,頓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奧運會是全球矚目的盛會,開幕式又是一屆奧運會的重中之重。對于主辦國而言,開幕式是一個重要窗口,展示國家的風采和人民的風貌,傳遞當下的理念和未來的主張。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當時我作為一名學生志愿者,在“鳥巢”負責觀眾服務,至今依然難忘在開幕式現(xiàn)場受到的巨大震撼。厚重的歷史、燦爛的文化,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明古國的博大氣韻,讓全世界為之贊嘆,令中國人為之自豪。北京冬奧會開幕式,我們又要向世界傳遞什么理念?
通過觀看開幕式彩排和研究文藝演出和儀式的編排,我們對于開幕式“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主題有了更深理解。在開幕式上,“一朵雪花”的意象貫穿始終,代表9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小雪花最終構建成一朵大雪花,形成最后的主火炬,詮釋的不正是新加入的“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和“一起向未來”的主題口號嗎?
我們決定就用“一朵雪花”貫穿全文始終,看似描寫開幕式的場景,實則闡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文中既要有回顧奧運征程的歷史縱深感,也要有炫酷節(jié)目表現(xiàn)出的未來感;既要體現(xiàn)熱場環(huán)節(jié)廣場舞節(jié)目的歡快,也要突出儀式環(huán)節(jié)眾志成城的感動;既要展示世界文明的多元,也要詮釋攜手同行的心境。
最終,我們把文章框架列為“這一朵雪花濃縮百年奮斗征程,百年追夢鑄就今日中國,這是冬奧夢與中國夢的歷史交匯”“這一朵雪花折射世界文明之光,中華文明同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這是全世界共襄盛舉的舞臺”“這一朵雪花映照攜手同行之路,‘世界大同,天下一家’,這是‘一起向未來’的豪邁宣言”三個部分,回顧百年奮斗征程,展示文明交流互鑒,彰顯“天下一家”情懷?!氨g歌耀五環(huán)”的標題,成為全文的點睛之筆。
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開幕式當晚,我坐在國家體育場的記者席根據現(xiàn)場內容微調、潤色稿件。盡管對開幕式的內容早已“了如指掌”,但置身現(xiàn)場,沉浸其中,依然會被現(xiàn)場的宏大場景所深深感染,心頭縈繞的是身處盛世中國的自豪和人類命運與共的感動。
在北京冬奧會開閉幕階段的報道中,我先后參與了兩篇新華社高端評論欄目“鐘華論”的采寫?!锻氨┲s 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寫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之際》和《中國攜手世界 向著春天出發(fā)——寫在北京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之際》兩篇稿件形成姊妹篇,站位更高,看得更遠,讓讀者更能理解北京冬奧會向世界展現(xiàn)的中國,向世界傳 遞的理念。
讀懂中國更要讀懂一個個代表性現(xiàn)象背后的中國。例如,北京冬奧會開幕后,吉祥物冰墩墩的“意外”走紅令很多人“猝不及防”?!氨斩铡睘楹稳绱恕盎鸨保恳孕茇垶樵偷募槲锞烤挂馕吨裁??
我們深入采訪了參與冬奧、關注冬奧的海內外人士和喜愛“冰墩墩”、購買“冰墩墩”的海內外消費者等,解讀“一墩難求”背后的深意。我們在文中寫道:被全民熱議和爭搶的“冰墩墩”此時已遠遠超出賽會紀念品的意義,凝聚著人們對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的深情期待,促進著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的深度交融,蘊含著“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深厚情感。
北京冬奧會再次成為永恒的經典。十六天的精彩綻放,源于七年的精心籌辦,更凝聚著百年追夢與圓夢的歷史進程。“雙奧之城”的榮耀鐫刻在奧林匹克歷史的天空,北京冬奧會在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歷史舞臺上又樹立起一座新的豐碑。
北京冬奧會已經結束,中國攜手世界又站在了一個夢想的新起點。我們在閉幕式稿件《非凡的冰雪盛會 精彩的中國答卷》中寫道:致敬2008,我們與奧運初次相遇,共同許下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美好心愿;難忘2022,我們與奧運再次相聚,攜手開啟了“一起向未來”的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