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彬
每年幼兒園新生入學,老師和家長都希望幼兒能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墒且欢螘r間后,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孩子能夠快樂地融入集體,但總有幾個孩子不愿參與集體活動,他們嘴里不斷碎碎念:“我要媽媽!”“我要奶奶早點來接我!”個別孩子還在集體生活中表現(xiàn)出明顯的強攻擊性,不知道如何跟小伙伴相處。那么,同一年齡段的孩子們入園適應表現(xiàn)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差異?
案例一:被忽視的瑞瑞——入園適應,幼兒需要在有“愛”的親子關系中建立最初的安全感
可愛的瑞瑞有著一雙大而有神的眼睛。第一天入學,他一邊抹眼淚一邊小心翼翼地觀察著班級的幾位老師,尋找他的“救世主”。慢慢地,他靠近班級里年齡偏大一些的李老師,他認為最安全、最可能幫助他。接下來,每天外婆把他送入園,他就一溜煙跑到李老師身邊,伸出雙手要老師抱,當李老師抱起他時,他也緊緊地摟著老師的脖子,雙腿緊緊夾著老師的腰,整個人像只“小猴子”掛在李老師身上。有一天,媽媽和外婆一起送孩子過來,李老師不在班上,他就一直扯著外婆的衣領不愿下來。直到李老師出現(xiàn),他一把抱住李老師,中途媽媽回頭來跟李老師說其他的事,他看見媽媽,也是面無表情。他每天對老師說得最多話就是:“打電話給我阿婆,讓她快點來。”
經(jīng)過了解,原來瑞瑞從出生不久一直是由外婆帶著,現(xiàn)在媽媽有了二寶,更是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弟弟身上。曾經(jīng)因為弟弟搶他的玩具,瑞瑞生氣咬了弟弟,被媽媽打了屁股。瑞瑞的情感需求,越來越被媽媽忽視,越來越得不到滿足。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最初環(huán)境,一般情況下,幼兒從出生到入園前,母親是其主要的撫養(yǎng)者。兒童精神病學家指出:嬰兒對母親的愛是原始的,是最早形成的定向的情感關系。這種最初的情感關系促使幼兒對母親產生信任與依戀。最重要的是,這種最初的依戀關系很難被其他依戀關系代替。外婆再愛孩子,也不能替代父母對孩子的愛,而且,幼兒對母親依戀的程度也往往高于家庭中的其他成員。當幼兒與母親形成安全的依戀關系時,其對陌生人的反應會比較積極,能夠順利地與陌生人交往;反之,則容易對周圍的人或事物缺乏信任,感到恐懼。瑞瑞正是由于長期以來愛的不滿足、安全感的缺失,才會出現(xiàn)不適應問題。
案例二:嬌氣的小瑜——入園適應,幼兒需要在“愛”與“信任”的親子關系中不斷成長
嬌氣的小瑜在入園前家訪時就給老師留下了這樣印象。在家里,媽媽和奶奶全心全意照顧她,一天的衣食住行安排得妥妥的。老師家訪與家長交流期間,奶奶也是不斷喂水給她喝、給她穿脫衣服,不難發(fā)現(xiàn)孩子被照顧得過于仔細。
入園后,小瑜每天上學在門口與媽媽、奶奶撕扯,老師好不容易把她哄到活動室,可是她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愿意跟小朋友一起游戲、一起活動。戶外游戲時,小瑜稍微站一會,就對老師說:“老師,你能抱抱我嗎?我都快累死了!”集體活動時,“老師,你幫我打電話給奶奶吧!我也不愛學習!我不想上幼兒園。我就想在家跟奶奶玩!”上床睡覺時,“老師,你來呀,我要你陪陪我!”與此同時,小瑜媽媽不止一次告訴我,因為孩子入園哭鬧,奶奶在家心疼地流眼淚,飯都吃不下,每天數(shù)著時間盼孩子放學。
心理學上的“社會性參照”反應告訴我們,家長的情緒會通過親子互動傳遞給孩子,當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與期待時,孩子也會帶著積極的心態(tài),輕松、自然地接受入園這一現(xiàn)實,并給家長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只有保持平常心對待幼兒入園后會遇到的各種問題,才能將平穩(wěn)的情緒傳遞給幼兒。幼兒入園初期,親子關系中信任程度越高,幼兒入園適應水平就越高。
案例三:暴躁的晨晨——入園適應,幼兒需要在“寬容”與“尊重”的親子關系中養(yǎng)成良好的情緒
如果不是親眼看見,我們也不會想到一個三歲的孩子在發(fā)火時會有那么大的破壞性。晨晨入園第一天,我們就發(fā)現(xiàn)他有很強的攻擊性,所以在安排座位時,也是盡量地讓他靠近老師,方便監(jiān)管。雖然我們是很小心地看著他,可是在他跟小朋友搶奪玩具的時候,他還是暴發(fā)了。入園第二天,晨晨因為不愿意進活動室而大喊大叫,抓到什么就扔什么!班上黃老師擔心他會傷到小朋友,準備把他抱出活動室時,他張口咬住了黃老師的肩膀,三個老師幫忙,好不容易才讓他松口。老師剛一松手,他又躥進活動室,大喊大叫,把桌面玩具抓起來就扔。老師上前阻止,他用手一把抓住老師的頭發(fā),老師們合力從他手心將頭發(fā)“解救”出來,還是被他抓扯掉一把,場面異常緊張。
在跟晨晨媽媽溝通過程中,媽媽一直強調晨晨脾氣暴躁,并且一一列舉他的“罪行”:愛打小朋友、一不高興就摔東西、不受人歡迎……每次與小朋友有沖突,媽媽都會打他、罰他、批評他。因為怕他跟小朋友之間有沖突,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外婆帶著他在家玩,幾乎不出門。
孩子為什么會攻擊別人?是因為沮喪帶來了挫敗感。與父母關系疏離的孩子在處理情緒的時候,總會受到阻礙,這些阻礙會導致沮喪的情緒不斷被壓抑,而最終以攻擊的形式暴發(fā)。如果父母理解孩子攻擊性背后的原因,解決親子關系中潛在的問題,跟孩子重新建立寬容與尊重的依戀關系,讓孩子歸巢,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性將幼兒入園適應工作的重心放在幼兒身上:無論是新生入園前的家訪活動,還是入園后的游戲活動,都是為了了解幼兒、吸引幼兒,往往忽略了親子關系對幼兒入園造成的影響。
戈登·諾伊費爾德博士在《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一書中說道:“關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為了關系?!彼援敽⒆幽芘c養(yǎng)育者建立基本滿意的關系,即使沒能得到父母百分之百的回應,孩子也會感受到他的需求父母大體上是可以理解的,他是能被父母看見的。這樣的孩子才會獲得對世界的滿足感和安全感,才會更快地適應新環(huán)境、新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