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埃塞:一個攝影師的行攝筆記》
王琦 著
四川美術出版社/2021.7/79.00元
王琦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藝術攝影協(xié)會副主席。2014年12月,航拍作品《天上西藏》榮登巴黎盧浮宮的藝術殿堂,喜獲由法國美術家協(xié)會舉辦的“2014法國巴黎國際藝術節(jié)”攝影類金獎;2015年9月,航拍作品《藏地秘語》榮獲“2015中國平遙第15屆國際攝影大展”優(yōu)秀風光攝影師獎。其作品《詩意旅行》《探秘川西高原》被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收藏。
行攝“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亞,猶如生命中突然綻放的花朵,不期而美妙。2017年5月20日下午3點,由埃塞俄比亞聯(lián)邦民主共和國駐重慶總領事館和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聯(lián)合主辦的“走進埃塞俄比亞——王琦國際攝影藝術作品展”在四川省圖書館隆重拉開帷幕。時任埃塞俄比亞總理海爾馬里亞姆?德薩萊尼及夫人羅曼?塔斯法耶、中國駐埃塞俄比亞大使臘翊凡,以及埃塞俄比亞政府代表團、中方領導及海內(nèi)外20多家媒體共同參加了開幕式。
這一天,我由衷地自豪和驕傲。一個中國攝影師的攝影展,能夠吸引國外政要親自蒞臨開幕式剪彩,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而且是對我用行攝方式寫給露西后裔——這個擁有3000年文明史非洲國家的情書的回應。海爾馬里亞姆?德薩萊尼總理看完展覽之后,愉快地接受了我贈送的照片,并欣然題詞——“我感謝王琦先生,他以非同一般的攝影藝術,向四川和整個中國展示我的國家。我們愛您!您會得到我的全部支持!”從接受埃塞俄比亞駐華大使的拍攝邀請到出發(fā)拍攝,僅僅只有幾周的準備時間,并要在40天的時間里完成11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畫像式拍攝和呈現(xiàn),這實在是一次艱巨的拍攝任務。用重慶總領事凱貝德·阿拉先生的話來說:“您是我們國家邀請的第一個中國攝影師,這次去埃塞俄比亞采風拍攝注定是一次不同凡響、具有深遠意義的探秘攝影之旅。因為,埃塞俄比亞是人類發(fā)源地之一?!彼?,這是一次對生命的挑戰(zhàn)和一場冒險的旅行。埃塞俄比亞與我們相隔萬水千山,從地圖上畫兩點間的距離,也要橫跨西南亞和印度洋的阿拉伯海,直抵赤道。我堅信:“在充滿挑戰(zhàn)的旅途中,要敢于面對未知,畢竟脆弱而頑強的生命本來就是在不斷地鏖戰(zhàn)和未知挑戰(zhàn)中向上生長,我對那片神秘而未知的土地充滿向往?!?/p>
在首次為期20多天的采風拍攝中,我們歷經(jīng)千辛萬苦,在宏偉壯麗的“非洲屋脊”上“狂奔”:從群山環(huán)抱的亞的斯亞貝巴到天使之城拉里貝拉;從熔巖翻滾的厄塔艾爾火山到天空之境阿薩勒鹽湖;從阿達山谷搖曳盛開的奧里維娜花海到阿爾巴門奇燃燒了整條街的鳳花;從奧莫低谷的原始部落到恩托托山下的現(xiàn)代化城市,累計行程25000公里。行走在埃塞俄比亞的疆土,80多個少數(shù)民族的原始部落組成了綠、黃、紅3種斑斕瑰麗的色彩。這些部落遠古而狂野,多彩又神秘,好似一幅幅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影像畫面,與絢麗的大地融為一體??梢哉f,那就是上帝賜予的天然調(diào)色板,只要用心靈去撫摸和感知這個神奇的國度,你就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徜徉在北部海平面以下113米且色彩斑斕具有詩意的達洛爾洼地鹽湖,在厄塔艾爾火山口觀看高溫熔巖的巖漿湖里火紅沸騰的巖漿,傾聽振聾發(fā)聵的轟鳴……一瞬間,你會感到蒼穹之下的人類是何等渺小,生命是何等的脆弱和頑強。那花了24年時間在巖石上鑿出的巖石教堂,讓拉利貝拉有了非洲的“耶路撒冷圣城”之稱。還有被稱為“穆斯林第四座圣城”的哈勒爾城,古城里具有獨一無二世界遺產(chǎn)價值的非洲建筑和伊斯蘭傳統(tǒng)風格建筑,這些堪稱“世界奇觀”。奧莫低谷的史前文化遺址舉世聞名,原始生活狀態(tài)讓人驚嘆不已,例如身著艷麗服裝的摩西部落和蘇爾馬部落婦女仍戴有巨大的唇盤,漂亮的哈莫部落婦女身上不同的金屬裝飾物代表著她們不同的婚姻狀態(tài),卡洛部落以文身和舞蹈而聞名,其他部落也有同樣迷人的習俗。得益于人類最古老的祖先——露西小姐的庇佑,埃塞俄比亞人是非洲唯一沒有經(jīng)歷過殖民統(tǒng)治的民族,每一個民族和各原始部落的語言、習俗和宗教傳統(tǒng)都被完好地保存和繼承,并能依照各自獨特的生活方式繁衍生息?;蛟S,這些僅存的最原始的人類學影像即將在地球上消失,故值得我們加倍用心感悟、努力記錄。
在中非合作共贏的時代背景下,攝影作為當代非洲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和藝術的表征性媒介和支配性媒介,是我們在當今認知和研究非洲,摒棄西方傳統(tǒng)與當代非洲觀念中的狹隘見解,尋求在更高水平上實現(xiàn)中非合作共贏和共同發(fā)展的重要工具和關鍵參考。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攝影師,不能把非洲文明作為一種象征停滯與落后的“文明化石”加以凝固,我拍攝的埃塞俄比亞照片不是去滿足那些揣測好奇,而是來源于生活,讓更多的人客觀了解非洲,認識新非洲精神。
掩卷沉思:人與自然的融合,以及與動物的和諧相處,才使得人類有生存的空間和繁衍的可能。在《行攝埃塞——一個攝影師的行攝筆記》得以出版問世之際,特別感謝埃塞俄比亞幾任駐華大使和埃塞俄比亞駐重慶總領事、埃塞俄比亞文化旅游部、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中鐵二院等朋友們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