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銘
剪輯報紙,雖然說是小收藏,但其中卻是大有樂趣。
如今的報紙,多得鋪天蓋地,且內容龐雜,外形零散,不宜久存,又不忍心一股腦兒丟棄,剪下來收藏便不失為一個好辦法。那些民族習俗、異域風情、精美詩文、歷史掌故、哲學述論等等,只要是入眼可心的,盡可能把它剪貼留存,頗有點文摘、文萃的味道,但又不盡相同。前者看中的是資料性、知識性,后者卻偏于趣味性、娛樂性。剪報純屬一種民間的、個體的手工產品,輯無定期,讀無定法,用無定時,自選、自剪、自編、自貼、自藏、自賞、自用、自娛、自樂,其中的樂趣,也只能由剪報人自己去細細品味了。
有時候,報紙為了兼顧版面,把一些較長篇幅的文章分成幾期進行刊載。若不留心,漏掉某一章,便不好補齊。在多年前,三毛去世了,海內外的報刊登載了許多相關的文章,其中《參考消息》上連載的《魂歸西天話三毛》一文,情真意切,尤為感人,我想在其刊載完后再進行剪貼。但收集時,別的都在,就是找不到第一章。明明自己看過后放在辦公室里的,怎么會不見了?我便翻箱倒柜地查找,仍無結果。到別的訂閱者那里去查找,竟然也沒有找到,只好把一片空白留在心里。從此我不敢怠慢,隨有隨剪,唯恐再遺漏。
輯報者雖說各自有各自的興趣與愛好,但不能像撿破爛一樣,見什么收什么,七零八碎都要。應盡量選取精美、耐讀、資料性強又能派上用場的,切不可貪多,因為多必雜,雜必亂,亂則看不過來或不想看,致使剪報失去了它應有的功用。
剪報要講文明,不屬于自己的報紙最好別剪。有些人,不管是誰的報紙,見到自己喜歡的文章就亂剪起來,這屬于自私自利。曾經(jīng)有個正在上中學的男孩子,迷戀文章,竟然把他老家叔叔房屋里糊在墻上的報紙,用指甲挖裁下來,據(jù)文章為己有,顯得既不懂事,又不近情理。
把剪下來的文章粘貼在一起,是需要動一些心思的。剪輯的文章,由于來路不同,而又都定了形,不可能天衣無縫地吻合拼接。在編排時,可以相互重疊,但不能過多,并要露出本篇文章的題目,以便日后翻閱。編輯得恰到好處的剪報本,酷似一件精巧的工藝品。
剪報的目的是為了充分地賞讀和利用。茶余飯后,取來翻閱,那一篇篇大大小小凝結著自己心血和勞動的文章,安然地躺在剪報本里,猶如父親懷抱里的孩子,左看也嬌,右看也俏,心里只覺得滿足和快慰。
我一直有剪報的愛好,斷斷續(xù)續(xù)的已經(jīng)積累了二十多本,摞起來,有一尺多高。致用于學,解惑釋疑,頗多助益。且隨用隨取,極為便利,不啻是一個袖珍資料室。
倘使有誰要問我剪報的歷史,我只能不好意思地說:“許多年以前,那個用指甲挖裁叔叔家房子墻上報紙的男孩,便是少年時代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