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花生傳入中國的時間與地點

2022-05-10 08:40:16史煜飏
海交史研究 2022年4期
關(guān)鍵詞:仙居縣香芋落花生

史煜飏

花生是一種重要的經(jīng)濟作物,既是受人喜愛的食品,又是主要的榨油原料之一。關(guān)于花生何時何地傳入中國,前人進行了一些研究,但迄今仍未有定論。

1937年,美國學者富路特(L. Carrington. Goodrich)依據(jù)萬歷三十六年(1608)成書的《仙居縣志》,提出花生在1608年以前傳入福建,又依據(jù)乾隆年間學者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引用的各種史料,認為花生到17世紀中葉遍布東南各省。(1)L.Carrington. Goodrich,“Early Notices of the Peanut in China”,Monumenta Serica,Vol.2,No.2(1937),pp.405-409.1956年,羅爾綱根據(jù)徐渭的《漁鼓詞》一詩,認為花生早在嘉靖年間就已經(jīng)傳入中國,又根據(jù)王沄《瓠園集》的記載,認為花生是由福建傳入江浙地區(qū)的。(2)羅爾綱:《落花生傳入中國》,載《歷史研究》1956年第2期,第78頁。張勛燎在1963年的論文中主張中國有本土栽培的花生品種,其主要依據(jù)是相傳為元代賈銘所著的《飲食須知》和明代初年云南人蘭茂所著的《滇南本草》。他還根據(jù)徐渭的《漁鼓詞》和《中國農(nóng)業(yè)遺產(chǎn)選集甲類第七種:油料作物(上編)》(以下簡稱《農(nóng)業(yè)遺產(chǎn)選集》)中羅列的與“落花生”相關(guān)的文獻,認為中國最早栽培花生的地區(qū)是江浙一帶。同時,張勛燎并不否認花生在明清時期從海外傳入。他提出花生在1608年以前傳入福建沿海,又在康熙初年由日本傳入福州。第一次傳入的主要依據(jù)是萬歷《仙居縣志》和方以智的《物理小識》,第二次傳入的依據(jù)則是乾隆《福清縣志》。(3)張勛燎:《關(guān)于我國落花生的起源問題》,載《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63年第2期,第37—51頁。王寶卿和王思明在2005年的論文中,首先依據(jù)考古發(fā)掘提供的證據(jù),否認花生原產(chǎn)于中國的說法,并根據(jù)萬歷《仙居縣志》和王鉞的《星馀筆記》,認為花生在1608年以前傳入福建。他們又依據(jù)弘治十六年(1503)《常熟縣志》、弘治十七年(1504)《上海志》、正德元年(1506)《姑蘇志》和徐光啟《農(nóng)政全書》(4)王寶卿和王思明所引《農(nóng)政全書》為:“開花,花落即生。名之曰‘落花生’。皆嘉定有之”(標點為筆者所加)。《農(nóng)政全書》中并無此段文字,全書也沒有任何一處提到“落花生”。這段文字實際出自王世懋的《學圃雜疏》。的記載,提出花生在16世紀初傳入了江浙沿海地區(qū),可能是由葡萄牙殖民者或西方傳教士從美洲帶來的。(5)王寶卿、王思明:《花生的傳入、傳播及其影響研究》,載《中國農(nóng)史》2005年第1期,第35—44頁。2018年陳亞昌的論文首先指出明代江南地區(qū)的“落花生”并非花生,又依據(jù)康熙時人葉夢珠《閱世編》中的記載,認為花生在清初首先傳入崇明一帶。(6)陳亞昌:“明代落花生,形似香芋非花生 清初長生果,崇明首種真花生”,載《江蘇地方志》2018年第2期,第87—88頁。李昕升2019年的綜述中接受了陳亞昌的觀點,但根據(jù)《物理小識》的說法,認為花生在崇禎年間已經(jīng)傳入,且地點亦可能是福建沿海。(7)李昕升:《近40年以來外來作物來華海路傳播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載《海交史研究》2019年第4期,第79頁。

總之,研究者對花生究竟何時何地傳入中國,史料取舍、解讀各不相同,結(jié)論莫衷一是。這一問題仍有繼續(xù)探討的空間。上述研究者所依據(jù)的史料可以分成三組。一是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前的文獻,包括《飲食須知》和《滇南本草》兩書。二是明代江南地區(qū)(包括南直隸的蘇州、松江等府及浙江)的文獻,例如弘治《常熟縣志》、徐渭的《漁鼓詞》、萬歷《仙居縣志》等。三是清代前期的文獻,例如方以智的《物理小識》、乾隆《福清縣志》等。本文將重新分析這三組材料,并結(jié)合其它資料,進一步探討花生傳入中國的時間與地點。

一、1492年以前關(guān)于花生的記載

相傳為元末明初人賈銘所著的《飲食須知》中寫道:

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兒多食,滯氣難消。近出一種落花生,詭名長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莢,子如蓮肉,同生黃瓜及鴨蛋食,往往殺人。多食令精寒陽痿。(8)[元]賈銘撰,程紹恩等點校:《飲食須知》卷4,《果類》,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8年,第40—41頁。

張勛燎指出,第一種“形如香芋”的,應該是一種天南星科植物(即芋頭之類)或薯蕷科植物(即山藥之類),而第二種又名“長生果”的,就是花生。他從而認為,“到了宋元時期,利用野生落花生培植為農(nóng)作物已經(jīng)完全成功?!?9)張勛燎:《關(guān)于我國落花生的起源問題》,載《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63年第2期,第41—42頁。將《飲食須知》認定為元代作品,依據(jù)是《欽定四庫全書總目》。該書在《飲食須知》的提要中寫道:“《飲食須知》八卷……元賈銘撰。銘,海寧人,自號‘華山老人’。元時嘗官萬戶,入明已百歲。太祖召見,問其平日頤養(yǎng)之法。對云:‘要在慎飲食?!蛞源藭M覽。賜宴禮部而回。至百有六歲乃卒。”(10)[清]紀昀原著:《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卷116,《子部二十六·譜錄類存目》,四庫全書研究所整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1556頁。但是《四庫全書總目》這一說法大可懷疑。

首先,若此書確曾進獻給朱元璋,理應進入明代的皇家圖書收藏,但在明代的國家藏書目錄《文淵閣書目》中,卻并未著錄此書。(11)[明]楊士奇等編:《文淵閣書目》,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5年。在明代專門的醫(yī)書目錄《醫(yī)藏書目》中也沒有提到此書。(12)[明]殷仲春:《醫(yī)藏書目》,上海:群聯(lián)出版社,1955年。明末清初藏書家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中著錄有《飲食須知》一書,但撰者為朱泰來,卷數(shù)僅一卷(13)[清]黃虞稷撰:《千頃堂書目》卷9,《食貨類》,瞿鳳起等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52頁。,顯然與《四庫全書總目》所指并非一書??傊藭灰娪诿鞔娜魏螆D書目錄。

其次,此書還提到了不止一種美洲作物。如玉米:“玉蜀黍即番麥,味甘性平?!?14)[元]賈銘撰,程紹恩等點校:《飲食須知》卷2,《谷類》,第12頁。又如南瓜:“南瓜。味甘性溫。多食發(fā)腳氣黃疸。同羊肉食,令人氣壅。忌與豬肝、赤豆、蕎麥面同食?!?15)[元]賈銘撰,程紹恩等點校:《飲食須知》卷3,《菜類》,第27頁。玉米等美洲作物到16世紀才開始傳入中國,自然不應該出現(xiàn)在元代的文獻中。如果說這些美洲作物和花生一樣都有中國本土栽培的品種,又過于不合情理。

蘭茂的《滇南本草》上卷記載了一種名為“落花參”的植物:“味甘、熱,無毒。鹽水煮食,治肺癆……小兒不宜多食,多食生蟲變?yōu)轲岱e,忌之?!?21)[明]蘭茂撰,蘇國有校注:《滇南本草》(上卷),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86頁。從此條所配插圖來看,“落花參”就是指花生無疑。張勛燎根據(jù)此書所附《蘭茂傳略》,認為在成化十二年(1476)蘭茂去世前,云南已經(jīng)有花生栽培。(22)張勛燎所據(jù)《滇南本草》為1957年云南省衛(wèi)生廳整理本,筆者未能得見。2017年新版《滇南本草》稱蘭茂卒于成化六年。據(jù)民國《新纂云南通志》卷189,《蘭茂傳》,當以成化十二年為是。但是,《滇南本草》的這一記載同樣值得懷疑?!兜崮媳静荨穯柺篮?,被“一抄再抄,一印再印”,僅清代的抄本就有六種之多,現(xiàn)存最早的版本,也是整理者所依據(jù)的底本,是光緒十三年(1887)的昆明務(wù)本堂刻本。(23)[明]蘭茂撰,蘇國有校注:《滇南本草·版本說明》,第9頁?,F(xiàn)在此書的內(nèi)容很可能已非原貌,不能排除“落花參”一條為后人在傳抄過程中加入的可能。清代嘉慶年間的云南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說:“粵海之濱以種落花生為生涯……吾鄉(xiāng)從來未有種者,由于不知其利也。滇粵相連,滇竟遺之。”(24)[清]檀萃:《滇海虞衡志》卷11,《志草木》,《中華文史叢書·第九輯》,臺北:華文書局,1969年,第290—291頁。可見,直到嘉慶年間,云南的花生種植仍不普遍。成化年間的云南不應有花生種植??傊瑥垊琢菗?jù)以證明中國有土產(chǎn)花生的兩條材料都不是可靠的史料。

游修齡指出,花生在南美洲的原產(chǎn)地是干旱多風的地區(qū)?;ㄉ仓曩橘胗诘孛嫔L,羽狀復葉的四片小葉到傍晚會閉合,一旦受精,子房會延伸,鉆入地下結(jié)果。這些特殊的性狀都是為了適應原產(chǎn)地的氣候,避免被風吹倒或脫水。(25)游修齡:《說不清的花生問題》,載《中國農(nóng)史》1997年第4期,第104頁。而無論是江浙沿海還是云南,都不具備這樣的氣候特點,不可能是花生的原產(chǎn)地。南美大陸在兩億年前就和歐亞大陸分離,兩塊大陸上的動植物很早就走上了不同的演化道路(26)范存輝等主編:《地質(zhì)學概論》,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年,第281—282頁。。植物與動物不同,很難進行跨越大洋的長途遷徙,如果沒有人類的干預,兩塊大陸上幾乎不可能有同一植物物種分布。既然花生的原產(chǎn)地在南美洲,那么遠隔重洋的中國也就不應該有原產(chǎn)花生分布??傊?,花生的中國原產(chǎn)論既無史料支持,也不符合生物學原理。

二、明代江南的“落花生”

首先來看明代江南地區(qū)地方志中對“落花生”的記載。弘治十六年(1503)成書的《常熟縣志》最早提到了“落花生”:

菜品?!闶殹R烁叩?。浮土植之。生有小毒,煮熟可食,味甚香美。

芋頭。紫稈大葉,低田栽種。生有小毒。煮熟宜啖。

落花生。三月栽。引蔓不甚長。俗云花落在地而生子土中,故名。霜后煮熟食之,其味才美。(27)弘治《常熟縣志》卷1,《敘地理·土產(chǎn)》,《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85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第37頁。

弘治十七年(1504)的《上海志》列舉當?shù)氐奈锂a(chǎn):

蔬類:姜、芹……山藥、旱芋、香芋、胡蘿卜、茨菇、黃獨、刀豆、落花生。(28)弘治《上海志》卷3,《土產(chǎn)》,《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xù)編》第7冊,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第121—122頁。

正德元年(1506)編纂的《姑蘇志》則寫道:

芋。即“蹲鴟”。大者名芋魁,旁生小者為芋妳。其苗亦可作菹。一種出嘉定,名“博羅”。香芋。出嘉定南翔。色微黃,味香美可食。別一種引蔓生花,花落即生,名“落花生”。雖類香芋而味不及。山藥。即薯蕷子,亦出南翔。土人種以為產(chǎn),有粳、糯二種。(29)正德《姑蘇志》卷14,《土產(chǎn)》,《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xù)編》第11冊,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第946頁。

王寶卿和王思明依據(jù)以上三部地方志,認為“江浙沿海一帶也是一個花生傳入地……常熟、嘉定一帶地處重要的水路要塞長江入???,其上游是當時重要的城市南京。花生被頻繁的海外歸來的商船帶到江浙一帶是很有可能的……葡萄牙人于明正德六年以武力占領(lǐng)我國的藩國滿剌加,不久又侵入我東南沿?!硗猓髦衅谖靼嘌捞熘鹘探淌縁rancis Xavier(沙勿略)來到廣東臺山縣上川島進行傳教活動……明朝時期西方傳教士也可能是花生的傳入者之一?!?30)王寶卿、王思明:《花生的傳入、傳播及其影響研究》,載《中國農(nóng)史》2005年第1期,第37頁。但是,葡萄牙人占領(lǐng)滿剌加已經(jīng)是正德六年的事,其到達中國廣東沿海則要到正德八年(31)萬明:《中葡早期關(guān)系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年,第24頁。,西班牙傳教士來到東方時間則更晚。這與花生在弘治年間就出現(xiàn)在江浙沿海是矛盾的。

正德《姑蘇志》中“落花生”和芋、香芋、山藥并列在一起,而且明確地說它“類香芋而味不及”;《常熟縣志》中“落花生”同樣是與香芋和芋頭并列在一起;《上海志》中落花生盡管沒有與香芋并列在一起,但也是同列在“蔬類”之下。因此,這三部地方志中提到的“落花生”很可能并非花生,而是一種芋頭、香芋之類的天南星科植物。

明代提到“落花生”的方志不止上述三部。嘉靖《太倉州志》記載:

薯蕷。即山藥。《本草》云一名山芋,是也。又有香芋,根實圓,與山藥不同。又有落花生,其莖葉與香芋同,而花脫墮地上即結(jié)子,小于香芋,味甘美。(32)嘉靖《太倉州志》卷5,《物產(chǎn)》,《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xù)編》第20冊,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第395頁。

這里明確指出落花生與香芋的形態(tài)非常相似,唯一的區(qū)別只是落花生的可食用部分更小(古人并不清楚芋頭的可食用部分是其塊莖,而認為是果實。因此不能僅憑“花脫墮地上即結(jié)子”就判斷是花生)。這同樣說明“落花生”并非花生,而是與香芋類似的作物。天啟《平湖縣志》記載:“落花生。花落入土生,如小芋?!?33)天啟《平湖縣志》卷9,《物產(chǎn)》,《天一閣藏明代方志選刊續(xù)編》第27冊,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第577頁。從“如小芋”來看,落花生仍是指芋頭一類植物。總之,明代江南地區(qū)方志中所記載的“落花生”并非豆科的花生,而是一種天南星科植物。

羅爾綱引徐渭的《漁鼓詞》:“堆盤如菽不知名,詠物成林未著聲。只有青藤詞一語,茨菇香芋落花生。”(34)羅爾綱:《落花生傳入中國》,載《歷史研究》1956年第2期,第78頁。并據(jù)此認為花生在嘉靖年間已經(jīng)傳入江浙地區(qū)。張勛燎也采納了羅爾綱引用的這首詩,只是認為其中描述的花生是中國本土栽培的。(35)張勛燎:《關(guān)于我國落花生的起源問題》,載《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63年第2期,第45頁。但是查《徐渭集·漁鼓詞》一詩的文字與羅爾綱所引完全不同:“洞庭橘子鳧芡菱,茨菰香芋落花生。婁唐九黃三白酒,此是老人骨董羹?!?36)[明]徐渭:《漁鼓詞四首·其四》,《徐渭集·徐文長三集》卷11,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375頁。從“堆盤如菽”來看,羅爾綱所引詩句描述的是一種豆類食物,應該就是花生。從“只有青藤詞一語”一句來看,此詩不可能是徐渭自己的作品,而是后代人化用徐渭的詩句來詠花生之作。在徐渭的詩中,“落花生”還是和香芋一同出現(xiàn):

土豆

(題下小注:絕似吳中落花生及香芋,亦似芋而此差松甘。)

榛實軟不及,菰根旨定雌,吳沙花落子,蜀國葉蹲鴟。

配茗人猶未,隨羞箸似知,嬌顰非不賞,憔悴浣紗時。(37)[明]徐渭:《土豆》,《徐渭集·徐文長三集》卷6,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190頁。

《本草綱目》卷27稱土芋又名“土卵、黃獨、土豆”,并引用蘇恭《唐本草》的說法:“土卵似小芋,肉白皮黃。梁、漢人名為黃獨??烧羰持?。”(38)[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27,《菜部二》,第1676頁??梢姶颂幍摹巴炼埂辈⒎邱R鈴薯,而是一種小芋頭。在徐渭看來,它與落花生和香芋“絕似”。頷聯(lián)的“吳沙花落子”無疑是指江南地區(qū)(吳地)出產(chǎn)的落花生,而由上文所引正德《姑蘇志》可知,“蹲鴟”是芋頭的別稱。前詩“落花生”與香芋并列,此處又與芋頭對舉,證明徐渭口中的“落花生”就是方志中提到的那種類似香芋的植物。

明代江南地區(qū)的文人在許多農(nóng)書和筆記中也提到了“落花生”,這些材料都收錄在《農(nóng)業(yè)遺產(chǎn)選集》中,并被張勛燎所采信,作為明代存在本土栽培花生的證據(jù)。其中比較典型的是李詡的《戒庵老人漫筆》:

山藥葉枯后起,復以根寸斷種之,子種者則遲。香芋、落花生性畏寒,十二月中起,以蒲包藏暖處,至三月中種,須鋤土極松,人云大者為香芋,小者為落花生?;蛟萍匆活?,非也。十二月中起則甜而不土氣。(39)[明]李詡:《種山藥諸物法》,《戒庵老人漫筆》卷6,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第227頁。

陳亞昌指出,李詡描述的“落花生”也是香芋類植物。(40)陳亞昌:“明代落花生,形似香芋非花生;清初長生果,崇明首種真花生”。其他材料中,可以明確判斷與李詡所說是同一植物的有黃省曾的《種芋法》:“又有皮黃肉白,甘美可食,莖葉如扁豆而細,謂之香芋。又有引蔓開花,花落即生,名之曰落花生,皆嘉定有之?!?41)[明]黃省曾:《種芋法》,《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11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397頁。王世懋的《學圃雜疏》:“香芋、落花生,產(chǎn)嘉定。落花生尤甘。皆易生物,可種也?!?42)[明]王世懋:《學圃雜疏》,《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81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第648頁。周文華的《汝南圃史》:“三月……下:藕秧、菱……香蕷、落花生……”(43)[明]周文華撰,趙廣升點校:《汝南圃史》卷1,《月令》,南京:鳳凰出版社,2017年,第5頁。馮應京的《月令廣義》:“下種:……香芋、芋頭、落花生(即土豆)、大豆……”(44)[明]馮應京輯,戴任增釋:《月令廣義》卷6,《二月令》,《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164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第676頁。

還有些文獻記載比較簡略,或文義比較含糊,不好作出明確判斷。王象晉《二如亭群芳譜》:“二月……種植:……落花生。三月……種植:……落花生?!?45)[明]王象晉:《二如亭群芳譜·歲譜》卷1,《故宮珍本叢刊》第471冊,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年,第121、125頁。盡管沒有對落花生進行具體描述,但二月和三月栽種,與《戒庵老人漫筆》等材料中提到的落花生習性是吻合的。屠本畯的《野菜箋》中有一首名為《落花生》的詩:

落花一落蓓蕾成,落花不落蕾不生。世人盡惜花欲落,我愿落花長落蕾長馨。

朝來點茶花片輕,香迸磁甌清更清。盧仝七碗吃不得,無端笑殺落花生。(46)[明]屠本畯:《野菜箋》,陶珽編:《說郛續(xù)》卷41,《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19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94頁。

此詩文意頗為含糊,更像是就“落花生”三字借題發(fā)揮之作,難以判斷其所指是哪種植物。但其前一首詩是《薯蕷》,后一首是《香芋》。情況仍同上引諸書。以上所引明代江南地區(qū)文獻中的“落花生”不但從描述來看不符合花生的特點,而且也并沒有任何記載提到它由海外傳入?!奥浠ㄉ睉斒墙系貐^(qū)對一種當?shù)靥炷闲强浦参锏乃追Q,而非花生。

三、所謂“萬歷《仙居縣志》”

萬歷三十六年(1608)成書的《仙居縣志》對“落花生”的記載與眾不同,引起了研究者的廣泛注意。雍正《浙江通志》卷105:“落花生,萬歷《仙居縣志》:‘原出福建,近得其種植之。’”(47)[清]嵇曾筠、李衛(wèi)等修,沈翼機、傅王露等纂:《浙江通志》卷105,《物產(chǎn)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1872頁。乾隆年間人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卷7的“落花生”條也引用了這段材料:“萬歷《仙居縣志》:‘落花生原出福建,近得其種植之?!?48)[清]趙學敏輯:《本草綱目拾遺》卷7,《果部上》,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63年,第282頁。多位研究者均根據(jù)這段材料,認為花生在1608年以前傳入福建。其中,富路特和羅爾綱是轉(zhuǎn)引《本草綱目拾遺》,富路特還承認,他在萬歷《仙居縣志》中并沒有找到這段文字。(49)L. Carrington. Goodrich,“Early Notices of the Peanut in China”,Monumenta Serica,Vol.2,No.2(1937),p.407.王寶卿和王思明則未給出明確出處。張勛燎沒能見到萬歷《仙居縣志》,誤認為其已經(jīng)不傳,但他注意到了這段材料最早的出處應該是雍正《浙江通志》。(50)張勛燎:《關(guān)于我國落花生的起源問題》,載《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63年第2期,第47頁。在現(xiàn)存萬歷《仙居縣志》中確實找不到這段文字。雍正《浙江通志》比《本草綱目拾遺》成書更早,而且是具有權(quán)威性的官方材料,《本草綱目拾遺》很可能也是依據(jù)了《浙江通志》的說法。因此,弄清雍正《浙江通志》中這段材料的來源,是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

1935年的《重刊萬歷<仙居縣志>序》稱:“仙居有志,始自萬歷。繼之則有康熙、光緒二志。今行世者僅光緒志而已。”(51)劉風:《重刊萬歷<仙居縣志>序》,《叢書集成續(xù)編》第231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第145頁。由此可知,除了萬歷《仙居縣志》之外,還存在一部現(xiàn)在已經(jīng)失傳的康熙《仙居縣志》。雍正《浙江通志》在引用《仙居縣志》時,嚴格區(qū)分為“萬歷《仙居縣志》”和“《仙居縣志》”。該書卷173載:“張鐘音。《仙居縣志》:‘字律之。天啟間貢生,授樂清縣訓導……’張相霖?!断删涌h志》:‘字君璧。崇禎間除寧都尉……’”(52)[清]嵇曾筠、李衛(wèi)等修,沈翼機、傅王露等纂:《浙江通志》卷173,《人物四》,第3036頁。又卷233載:“福延寺……《仙居縣志》:‘即下葉寺。國朝康熙十八年,僧德充結(jié)茅以居?!?53)[清]嵇曾筠、李衛(wèi)等修,沈翼機、傅王露等纂:《浙江通志》卷232,《寺觀七》,第3965頁。“《仙居縣志》”顯然就是指康熙《仙居縣志》。

既然萬歷《仙居縣志》中沒有這段材料,雍正《浙江通志》所引,當來自康熙《仙居縣志》?!墩憬ㄖ尽返木幷呖赡芤粫r混淆了兩部《仙居縣志》,在前面誤加了“萬歷”兩字。因此,落花生從福建傳播到浙江仙居,應是發(fā)生在康熙年間的事情,而在明代福建和浙江的其它地方志中,也找不到關(guān)于花生的任何記載??傊ㄉ?608年以前傳入福建的說法并無可靠史料支持。

四、清代關(guān)于花生傳入中國的記載

葉夢珠《閱世編》卷7:

萬壽果,一名長生果,向出徽州。近年移種于本地,草本蔓生,而果結(jié)如豆,每莢數(shù)顆,成實之后,采莢去殼,用沙微炒,以色淡黃為度,則味松而香,可充籩實,且以其名甚美,故賓筵往往用之,亦此地果中,昔無而今有者。(54)[清]葉夢珠:《閱世編》卷7,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第190頁。

陳亞昌指出,徽州地區(qū)的方志直到乾隆年間還沒有關(guān)于花生的記載,花生“向出徽州”之說并無依據(jù)。而崇明一帶多沙地,適宜花生種植,因此上海地區(qū)的花生種植當始于崇明沙上人,進而推論認為,首先從南美洲引入花生的是崇明沙上海員。(55)陳亞昌:“明代落花生,形似香芋非花生;清初長生果,崇明首種真花生”。徽州地處內(nèi)陸,確實不可能是花生的直接傳入地。但葉夢珠說花生“向出徽州”,可能是由于徽州商人通過貿(mào)易將花生帶到了松江地區(qū)。松江距崇明甚近,若花生直接由崇明海員從海外帶回,葉夢珠對此不應只字不提??傊ㄉ沙缑鱾魅胫袊恼f法缺乏依據(jù)。

方以智的《物理小識》記載:

番豆。一名落花生、土露子。二三月種之,一畦不過數(shù)子,行枝如甕菜、虎耳藤,橫枝取土壓之,藤上開花,花絲落土成實,冬后掘土取之。殼有紋,豆黃白色,炒熟甘香似松子味。(56)[清]方以智:《物理小識》卷6,《飲食類》,《方以智全書》第7冊,黃德寬、諸偉奇主編,合肥:黃山書社,2019年,第317—318頁。

同書同卷還記載了落花生的炒制方法:

生則瀉人,焦則不堪。須以紙苴水浸,然后入釜炒之,則內(nèi)熟而不焦,其香如松子。(57)同前注,第308頁。

從形態(tài)特征、栽種方式、食用方法等方面來看,這里的“番豆”都與花生的特點相符。張勛燎認為方以智所記載的花生就是萬歷《仙居縣志》所說“原出福建”的落花生,并注意到“番豆”這個別名最早就是在《物理小識》中出現(xiàn)的,在此之前,找不到標明花生為外來作物的名稱。(58)張勛燎:《關(guān)于我國落花生的起源問題》,載《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63年第2期,第47頁。

前文已經(jīng)證明,所謂萬歷《仙居縣志》對花生的記載并不成立。而在《物理小識》之前,確實沒有找到明確指出花生為外來物種的記載。因此,花生的傳入時間應當就在《物理小識》成書前不久。據(jù)蔣國保的研究,《物理小識》的初稿于崇禎十六年(1643)在北京完成。此后,方以智于庚寅年(1650)將他在南方游歷過程中收集的資料寄回桐城老家,由其子方中通將這部分材料增補進了《物理小識》的書稿中。(59)蔣國保:《<物理小識>著作考》,載《江淮論壇》1982年第1期,第48頁。關(guān)于落花生的記載很可能屬于方中通增補的內(nèi)容。因此,花生傳入中國應在順治七年(1650)之前。李昕升據(jù)這一材料認為花生當在崇禎年間傳入,是十分合理的。(60)李昕升:《近40年以來外來作物來華海路傳播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載《海交史研究》2019年第4期,第79頁。但方以智逃亡和游歷多年,行蹤遍布東南各省,《物理小識》中也沒有記載花生傳入的確切地點。因此,要斷定花生傳入我國的具體時間和地點,還需要借助其它文獻的記載。

清初人王沄在記載其游歷福建途中見聞的《閩游》中寫道:“又有落花生者,花墜地而生莢。似豆而實大。今江南亦植之矣?!?61)[清]王沄:《漫游紀略》(一名《瓠園集》)卷1《閩游》,《叢書集成三編》第80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第271頁。羅爾綱據(jù)此指出,王沄游歷福建,時間在順治九年,花生在此之前就由福建傳入了江南。(62)羅爾綱:《落花生傳入中國》,載《歷史研究》1956年第2期,第78頁。明末清初的蘇州名醫(yī)張璐在《本經(jīng)逢原》中也說:“長生果產(chǎn)閩地?;渫林屑瓷墓艧o此,近始有之?!?63)[清]張璐:《本經(jīng)逢原》卷3,《果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51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第382頁??梢娫谇宄踅先说恼J識中,花生是由福建傳來的。

王鉞曾在康熙八年至康熙十四年(1669—1675)任廣東西寧知縣,在其所著《星馀筆記》中記載:“落花生,一名千歲子。藤蔓扶疏,子在根下。一苞二百余顆。皮殼青黃色。殼中肉如栗,炒食微香。干者殼肉分離,撼之有聲。云種自閩中來,今廣南處處有之。”(64)[清]王鉞:《星馀筆記》,《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249冊,濟南:齊魯書社,1996年,第236頁。說明在清初廣東地區(qū)的觀念里,花生也是來自福建。清代福建當?shù)厝艘灿嘘P(guān)于花生的記載,《本草綱目拾遺》引用康熙年間仙游人王鳳九的《匯書》:“近時有一種名‘落花生’者,(65)原文作“落生花”,當為排印錯誤。莖葉俱類豆,其花亦似豆花而色黃,枝上不結(jié)實,其花落地即結(jié)實于泥土中,亦奇物也。實亦似豆莢而稍堅硬,炒熟食之,作松子之味,此種皆自閩中來。”(66)[清]趙學敏輯:《本草綱目拾遺》卷7,《果部上》,第281頁。

以上材料都提到花生來自福建,看來花生確實是從福建首先傳入我國的。那么,花生又具體在何時何地傳入福建呢?

從這三部地方志的記載中,可以大致勾勒出花生在福建傳入和擴散的情形。崇禎年間,花生從漳州沿海傳入,并逐漸向北向西擴散,到順治十年左右已經(jīng)傳播到了閩西的寧化一帶。乾隆《福清縣志》稱:“落花生,出外國,昔年無之。蔓生園中,花謝時其心中有絲垂入地結(jié)實,故名。一房可二三粒,味甚香美。康熙初年,僧隱元往扶桑覓種寄回。亦可以壓油?!?70)乾隆《福清縣志》卷2,《地輿》,《中國地方志集成·福建府縣志輯》第20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年,第77頁。

張勛燎認為此條記載時間、地點、人物都十分明確,大致可信。他還發(fā)現(xiàn)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將花生稱為“彌勒大種落地松”,“彌勒”即指隱元和尚,而“大種”說明此次從福州傳入的品種與此前傳入的不同,果實大,產(chǎn)量高,適應性強,含油量高,因此很快取代了此前傳入的花生品種。張勛燎同時提出,日語中將花生稱為“隱元豆”,這似乎與隱元將花生從日本寄回中國矛盾。他認為這是由于隱元先將中國的本土花生帶入日本,此后美洲的優(yōu)質(zhì)花生品種傳入日本,隱元又將這個新品種寄回中國。(71)張勛燎:《關(guān)于我國落花生的起源問題》,載《四川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63年第2期,第48—49頁。隱元禪師于順治十一年(1654)東渡日本,后于京都建黃檗寺,赴日后與福建的明代遺民仍多有交往,與鄭成功也有聯(lián)絡(luò)。(72)林觀潮:《隱元隆琦禪師》,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0年。由他將花生從日本寄回福州是完全有可能的。

康熙十一年(1672)成書的《福清縣志》提到一種叫“落花參”的作物:“落花參,花生在上,實結(jié)在下?!?73)康熙《福清縣志》卷1,《土產(chǎn)》,《中國地方志集成·第二編》第25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年,第39頁。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解釋說:“落花生,草本蔓生……狀蠶豆,味甘以清,微有參氣,亦名‘落花參’。”(74)[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卷27,《草語》,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715頁。說明“落花參”也是花生的別稱。這一關(guān)于花生的記載恰好也來自福清,當非巧合,其所記花生可能就是由隱元從日本寄回的??傊ㄉ鷳诳滴醭跄瓯灰N到福州地區(qū),可能是由僧人隱元自日本傳入的。

《滇海虞衡志》稱云南“近來頗有彌勒大種落地松與蓖麻以榨油,故其民俗漸豐裕。將來廣行于全滇,亦大利一也。”(75)[清]檀萃:《滇海虞衡志》卷11,《志草木》,《中華文史叢書·第九輯》,臺北:華文書局,1969年,第291頁。富路特指出,《滇海虞衡志》一書有許多不可靠的記載,如稱花生和番薯在宋代就從海外傳入之類,科學性很差,史料價值不高。(76)L. Carrington. Goodrich,“Early Notices of the Peanut in China”,Monumenta Serica,Vol.2,No.2(1937),p.405.但是此書關(guān)于清代云南“彌勒大種落地松”的記載是作者在家鄉(xiāng)的見聞,值得重視?!侗静菥V目拾遺》提到花生有兩個品種:“落花生,一名長生果……今閩省產(chǎn)者出興化為第一,名黃土,味甜而粒滿;出臺灣,名白土,味澀而粒細,其油煎之不熟,食之令人瀉?!?77)[清]趙學敏輯:《本草綱目拾遺》卷7,《果部上》,第281頁。名叫“黃土”的品種味道更好,果實更飽滿,這與“彌勒大種”相符合。而產(chǎn)自臺灣,“食之令人瀉”,名叫“白土”的品種與方以智所記“生則瀉人”的落花生品種相符合?;蛟S“黃土”(也就是“彌勒大種落地松”)這一優(yōu)質(zhì)品種傳入福州后迅速傳播,在大陸徹底替代了原來的花生品種。原來的這一品質(zhì)較差的品種此后僅在臺灣種植。

張勛燎提出隱元先將花生從中國帶到日本,又把新品種花生從日本寄回中國。這一說法沒有任何史料支持,完全是建立在中國有本土栽培的花生這一前提上的推測,而且日語中“隱元豆”一詞并非花生的意思,而是指“菜豆、扁豆、蕓豆”(78)日本講談社編:《日漢大辭典》,上海譯文出版社編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年,第167頁。。

總之,花生在明末清初多次從福建地區(qū)傳入中國。其中有兩次較為明確,一次為崇禎年間傳入漳州沿海,另一次為康熙初年傳入福州。這兩次傳入的花生可能是不同的品種,第二次傳入的品質(zhì)更好,逐漸替代了第一次傳入的品種。

五、結(jié)論

通過對明清時期各種材料的辨析,關(guān)于花生傳入中國的情況,可得以下三點認識:第一,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之前,中文材料中所謂對花生的記載均不可靠。我國在宋元時期就有花生種植的說法既得不到文獻支持,也不符合生物學原理;第二,明代江南地區(qū)文獻中頻繁出現(xiàn)的“落花生”是指一種天南星科植物,并非花生;第三,花生在明末清初多次傳入中國,其中較明確的兩次分別是崇禎年間傳入福建漳州沿海,以及康熙初年傳入福州。兩次傳入的花生可能是不同的品種。

明代中后期,世界進入了大航海時代,東西方之間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隨著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歐洲國家的勢力東來,玉米、番薯、煙草、花生等原產(chǎn)于美洲大陸的農(nóng)作物紛紛傳入中國。這些美洲作物的到來對中國的飲食結(jié)構(gòu)、人口增長乃至社會、經(jīng)濟面貌都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對美洲作物傳入和早期傳播的情況進行實證研究,有助于準確把握明清時期中外交往的形勢,也有助于進一步探究美洲作物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影響。本文正是此類實證研究的一次嘗試。

猜你喜歡
仙居縣香芋落花生
香芋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研究
From China to the world
浙江省仙居縣盂溪水庫工程設(shè)計
仙居縣美術(shù)教師優(yōu)秀作品選登
臨武縣香芋品種比較試驗
長江蔬菜(2019年12期)2019-07-16 02:51:04
各極其妙的《落花生》
——許地山、老舍同題散文《落花生》比較賞析
喜收楊梅助增收
秋天,落花生
威遠縣慶衛(wèi)鎮(zhèn)香芋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與前景分析
落花生
高淳县| 南木林县| 河北省| 富裕县| 离岛区| 武功县| 普兰店市| 自贡市| 忻州市| 长宁区| 攀枝花市| 武安市| 汾西县| 瑞安市| 双城市| 韶关市| 郴州市| 泸州市| 华蓥市| 师宗县| 凤冈县| 洛扎县| 广水市| 阜南县| 盱眙县| 盖州市| 岫岩| 靖边县| 陆河县| 宁阳县| 桐庐县| 晋州市| 泗水县| 日土县| 宝丰县| 仁怀市| 唐山市| 芜湖市| 洪泽县| 莫力| 琼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