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云?李佩甲?唐順?趙旺?陳暉
摘要:化膿性頜骨骨髓炎是好發(fā)于下頜骨的一種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的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臨床上常常表現(xiàn)出疼痛、流膿、瘺管形成以及張口受限。臨床上大多為抗感染治療,因其疾病的特征,治療時間久,容易復發(fā)。本文通過對化膿性頜骨骨髓炎的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原因、病理及影像表現(xiàn)及疾病治療等方面進行研究,旨在為臨床研究提供可靠依據(jù)。
關鍵詞:慢性化膿性頜骨骨髓炎 臨床表現(xiàn) 原因 病理 影像
【中圖分類號】 R782.3+2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8--01
骨髓炎是一種起于髓腔逐步累及其他骨組織的而使骨骼和骨髓產生炎癥的病變。目前國內外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有存在爭議的方面。本研究就慢性化膿性頜骨骨髓炎的定義、發(fā)病原因、病理及影像表現(xiàn)以及臨床治療展開研究。
定義 慢性化膿性頜骨骨髓炎是包括中央性頜骨骨髓炎和邊緣性頜骨骨髓炎的一種頜骨的炎性病變。主要表現(xiàn)為溢膿、瘺管形成及受累區(qū)牙齒松動等局部癥狀而未有明顯的全身反應,可在急性化膿性頜骨骨髓炎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時出現(xiàn)。研究表明,該病好發(fā)于下頜骨,也可發(fā)生于下頜角與聯(lián)合處,上頜骨較少見。
病因 常見的病原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其致病機制是細菌互相依附后形成一種可以對抗抗生素和吞噬細胞生物膜從而保護細菌不被殺死。主要通過牙體或牙周組織傳播,當智齒冠周炎的發(fā)生無法及時治療,炎癥繼續(xù)發(fā)展易發(fā)生邊緣性頜骨骨髓炎,但有報道下頜智齒冠周炎導致下頜骨中央型頜骨骨髓炎的發(fā)生[1]。有學者表明Gardner綜合征引起的口腔異常的表現(xiàn)也會導致其發(fā)生[2]。曾有個案報道佩戴不良修復體可致該病發(fā)生[3]。此外,損傷性或血源性感染等途徑也可引起該病發(fā)生,但較為少見。血源性感染多見于嬰幼兒,好發(fā)上頜骨,曾有相關文獻報道新生兒的臍帶感染或者呼吸道感染引發(fā)該病[4]。
病理及影像 該病主要的組織學表現(xiàn)為骨髓腔內可見大量的炎性細胞和滲出,這些細胞在血管周圍形成突起,然后這些突起擴散到鄰近區(qū)域,在骨髓細胞之間形成大小不等的被漿液性或者漿液性纖維滲出物包裹的病灶[5]。滲出的炎性物質可致髓腔內壓力不斷升高,使得血管堵塞后造成周圍骨組織缺少營養(yǎng)的供應而導致骨壞死,可見炎性肉芽組織或者纖維組織將其包裹并分離,骨細胞消失后形成無骨細胞的骨陷窩[6]。作為影像學檢查首選,X線有助于排除其他鑒別診斷,如外傷或腫瘤,但是X線片對早期骨髓炎的發(fā)現(xiàn)不敏感。X線表現(xiàn)為骨質溶解破壞型的低密度影像或骨質增生硬化型的密度增高的影像,但無法清晰診斷,需借助CT排除疊影從而進行三維方向的診斷。有研究發(fā)現(xiàn)CBCT在診斷該病方面可建立三維的模型并且在設計治療方案時可以進行手術定位確定手術的范圍從而提高手術質量[7]。目前,由于MRI能夠發(fā)現(xiàn)與該病相關的早期變化,評估疾病的真實程度,描繪感染的骨外擴散,并幫助指導手術治療,因此常規(guī)MRI已成為檢測該病的一種影像學方法。
治療 治療可分為非手術和手術治療。臨床上在治療通常沖洗結合抗生素應用進行治療。因使用抗生素易產生耐藥性所以有學者提出可用噬菌體療法替代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目前該方法在治療患慢性化膿性頜骨骨髓炎的小鼠和兔時,療效較為可觀[8]。對死骨處理方法不一,中央性以手術摘除死骨而邊緣性則刮除壞死的炎性肉芽組織。前者需徹底摘除死骨,往往需要將病變區(qū)累積的頜骨和牙齒一同去除,摘除組織后遺留的空腔及髓腔通常用明膠海綿充填促進愈合,但近幾年有報道表明在摘除病變組織后遺留的空腔可用PRF凝膠充填[9]。當病變范圍大需要摘除較大范圍的頜骨而造成的大缺損,往往需要通過骨移植術來重建缺損頜骨,如果受累區(qū)伴有軟組織缺損,則需行皮瓣轉移術來修復缺失的軟組織。研究表明缺損的頜骨可用載有萬古霉素的硫酸鈣進行修復來恢復其主要的骨輪廓及外形[10]。近幾年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該病取得一定療效,但該病能否使用該方法治療及療效有待進一步研究。
展望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對該病診斷更加明確,治療手段也變得多樣,發(fā)病機制復雜,治療后復發(fā)率高。目前最普遍的治療方法是徹底清除病灶并應用抗生素。盡管抗菌藥物及給藥方式不斷推陳出新,但治療效果欠佳;目前有新的治療方法處于試驗階段其臨床效果有待商榷,總之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治愈率,降低復發(fā)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和社會意義。
參考文獻:
侯雪瑩,萬闊,羅順云,等. 下頜智齒拔除致慢性中央型下頜骨骨髓炎1例[J]. 口腔醫(yī)學,2017,37(04):361-363.
陳佩雯,王樂詩,王月紅,方小丹.Gardner綜合征合并慢性頜骨骨髓炎1例[J].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2018;36(04):457-460.
夏章暉,宋德森. 不良修復體致下頜骨慢性骨髓炎1例[J]. 臨床口腔醫(yī)學雜志,2002,18(z1):51-51.
郝艷紅,于立明,劉亞娟.新生兒急性上頜骨骨髓炎治療體會[J].中國婦幼保健,1999,03(24)191-192.
Org B O B . Pathologic morphology of acute experimental osteomyelitis[J]. Bosnian journa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2013,13(03):153-157.
鐘鳴,王潔.口腔醫(yī)學口腔病理學分冊 [M].北京: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6.
孫朋,顏興.錐形束CT在頜骨疾病診治中的應用進展[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6,15(04):405-407.
Kishor C, Mishra RR, Saraf SK, Kumar M, Srivastav AK, Nath G. Phage therapy of staphylococcal chronic osteomyelitis in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J]. Indian J Med Res,2016,143(01):87-94.
韓新生,譚小堯,明華偉,等. 自體富血小板纖維蛋白凝膠在頜骨中央型骨髓炎骨修復中的應用[J]. 西部醫(yī)學,2019,31(11)1740-1743.
羅珉,包茂德,繆美芬,等. 病灶清除加載萬古霉素硫酸鈣人工骨植入治療外傷性化膿性骨髓炎[J]. 浙江臨床醫(yī)學,2016,02:293-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