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敏敏 袁良華
摘要在歷代政府對海塘管理極為重視的大背景下,涌現(xiàn)出了大批盡忠職守的海塘管理官員,而“跳塘擔當”便是在這些塘官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標志性優(yōu)秀精神文化遺產(chǎn),但是基于史傳方志等相關(guān)古籍文獻中的跳塘史實極為罕見。通過大量古籍文獻的查找與梳理,挖掘了吳文镕、楊棟秀、周中鋐、孫王璐等恪盡職守乃至不惜以身殉職的海塘管理官員的具體史實與事跡。同時,從制度與文化兩個層面入手對“跳塘擔當”的溯因與溯源做了詳細的論證。
關(guān)鍵詞跳塘擔當;制度;文化
為了保護沿海居民的生命財產(chǎn)和促進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濟發(fā)展,先民們建起了雄偉的海塘。相應(yīng)地,系統(tǒng)的海塘管理可以追溯至北宋時期。景佑年間(1034—1038年)工部侍郎張夏設(shè)“捍江五指揮”,每一指揮統(tǒng)轄四百兵士,共計兩千人,專門從事海塘的維修工程。南宋時,余姚縣曾規(guī)定縣里有關(guān)的官員要分季巡視海塘,每月要派兵士監(jiān)查,并設(shè)立“海堤倉”,每年從田賦中提取一部分,“課其入,備修堤費”。
發(fā)展至明代,大多數(shù)土塘都改建為石塘,其中浙西石塘工程增加最多,工程技術(shù)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海塘的管理,歷代多由地方高級官吏負責,下設(shè)專職人員,有較大工程時則由中央派遣大員督工。明朝政府對治海十分重視,認為塘工不僅是沿海所在州縣的職責,更是區(qū)域政府乃至朝廷的職責,在浙江省設(shè)水利僉事,統(tǒng)籌全省水利和海塘事宜,統(tǒng)一管理。同時,各縣對各自境內(nèi)的海塘也有管理責任。在海寧等重點塘工地段都設(shè)有維修海塘的塘夫,還將石塘編號,有塘長、塘夫分段巡視和整修海塘,并定有歲修制度。
到了清代,管理機構(gòu)和管理制度更趨完備??滴跷迨拍辏?720年),清廷在紹興、杭州、嘉興三府設(shè)立專門負責海塘的官吏“海防同知”,并規(guī)定了歲修制度,由海防同知專司其事。雍正八年(1730年)李衛(wèi)又提出,只設(shè)海防同知一官難以首尾兼顧,特別在施工期更易顧此失彼,建議把杭州府捕盜同知和管糧通判二官,分派管理東西兩塘,平時輪流趕工稽查,夏秋之時親駐工所督率,另設(shè)立把總2員,兵200名,分駐東西兩塘,常年做工,使寒暑晝夜都有人管理。次年又特設(shè)“海防兵備道”一職,實行準軍事化管理,其職責為“經(jīng)理六郡塘務(wù),增至八百名,統(tǒng)以守備、干(總)、把(總) 等官”,平時負責往來巡察,遇到興修或搶修,一呼群集,不僅工有專責,而且不會耽誤搶修時間。道光以來,海塘的管理又變?yōu)橛珊技魏澜y(tǒng)理,下設(shè)東防、西防和乍防三個海防同知,分別管轄海寧東塘、海寧西塘和海鹽平湖海塘,分派千總、把總和馬步兵丁駐扎。此外,清政府對歲修和搶修制度,也有明確規(guī)定。以上措施,可以看出清代對海塘管理的重視和制度的嚴密。
正是在歷代政府對海塘管理如此重視的大背景下,涌現(xiàn)出了大批盡忠職守的海塘管理官員,而“跳塘擔當”便是在這些塘官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標志性優(yōu)秀精神文化遺產(chǎn)。但可惜的是,目前關(guān)于跳塘的記載大都停留于傳說層面,基于史傳方志等相關(guān)古籍文獻中的跳塘史實極為鮮見,亟待挖掘。
一、“跳塘擔當”的史實呈現(xiàn):恪盡職守,以身殉職
目前,能夠找到具體可考的跳塘史實的官員之一是清代官至禮部侍郎兼戶部侍郎且歷任福建巡撫、江西巡撫、浙江巡撫、云貴總督和湖廣總督的吳文镕。據(jù)《杭州府志》記載,“時?;伎棕剑L凉史e柴土為之以捍內(nèi)石塘,歲修葺資抵御,令甲限保固二年。潮汛至無定,東漸則西殺,西漸則東殺。枝青視事,適潮大長,注西塘,西塘積殺之后,多限外工,如老缺殘互,或不能掩石塘。巡撫吳文镕信其屬言,謂塘工皆冒銷,吝不發(fā)帑。枝青爭言:‘不亟修,石塘必傾,沿海居民其魚矣!書十余上,不報。其年秋,石塘遂陷,田廬被水者蕩無孑遺。文镕來視塘,大駭,趨投海,期以身殉。枝青持之,文镕撫枝青背曰:‘不信君言,至此,亦何顏見君乎?具章自劾,而枝青亦坐?!睍r任浙江巡撫的吳文镕因為一時疏忽,造成了石塘塌陷、百姓田地房屋蕩然無存的嚴重后果,他看到這種景象的第一反應(yīng)便是“趨投海,期以身殉”,雖然后來被當時的西防同知李枝青攔下而自裁未遂,但仍然“具章自劾”,即上書自我彈劾,可以說是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不成功便成仁的“跳塘擔當”的內(nèi)核。
據(jù)《清史稿》記載,吳文镕(?—1854年)? 字甄甫,江蘇儀征人。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累遷為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督順天學(xué)政,擢內(nèi)閣學(xué)士。召回京,授禮部侍郎。調(diào)刑部,兼署戶部侍郎。道光十九年(1839年),出為福建巡撫,時嚴禁煙,英艦窺沿海,偕鄧廷楨籌防,英兵至,不得逞。后曾任江西巡撫、浙江巡撫、云貴總督。咸豐三年(1853年),調(diào)湖廣總督,時值太平軍西征軍連占漢陽、黃州,武昌戒嚴。圍解,奉詔進復(fù)黃州,屯諸城。太平軍來攻,戰(zhàn)敗,投水死。謚文節(jié)。祀京師昭忠祠。其中還特意提到他在浙江巡撫任時,“三十年海塘連決,文镕馳勘,落水幾殆,自劾疏防,革職留任,塘工竣復(fù)職”。
而關(guān)于他最終以身殉職、投水而死的史實,可以從很多文獻中得到印證?!逗习义h》記載,“黃州賊勢披猖,文镕所部不敵其半,會天大雪,賊以大隊來犯營,被陷,文镕投塘水死”??梢?,雖然當年海塘塌陷之時被人阻止,但這種恪盡職守不惜以身殉職的精神貫穿了他的一生,最終他仍然是在任上自殺殉職。
值得一提的是,吳文镕是曾國藩會試座師,可以從曾國藩的文集中尋得他生平事跡的可靠印證。曾國藩曾經(jīng)在咸豐四年的《縷陳鄂省前任督撫優(yōu)劣折》中痛陳吳文镕之死的始末:“臣國藩于九月二十一日至黃州,二十二日躬詣堵城察看當日營盤地勢,并祭吳文镕之靈,細詢該處居民,言吳總督自到營以來,雨泥深數(shù)尺,日日巡行各營,激厲士卒。正月十五日見賊踏營盤四座,知事不可為,乃于雪泥之中北向九叩首,痛哭大呼曰無以仰對圣朝,遂自投塘水而死。其塘去營門不過六七丈。土人言其平日之勤苦,臨終之忠憤,至今有流涕者,亦可見公道之不泯也?!比缓?,他又以吳文镕此前在浙省跳塘之事加以對比,“吳文镕受三朝恩遇,為督撫二十年,前此海塘潰決,尚且慷慨激烈,投海捐軀,豈有全軍覆沒,反肯濡忍偷生之理?幸賴圣明鑒照,優(yōu)加恤典,賜予美謚。吳文镕得雪斯恥,永銜感于九泉。否則名節(jié)誣墮,雖死猶有余憤矣”??梢?,吳文镕當時“慷慨激烈,投海捐軀”的事實是為人稱道的。死后謚號文節(jié),且祀京師昭忠祠,也是對他以身殉職的肯定和嘉獎。
吳文镕的例子并不是孤證,還可以從地方史志中找到其他跳塘的官員事跡。據(jù)《海寧州志稿》記載,楊棟秀字云浦,銅仁人,嘉慶辛酉進士。宣宗道光八年回任東防同知?!笆昵?,海潮沖決,塘屢壞,自盡,州人哀之?!庇涊d極為簡略,幸而可以從其他文獻中找到互證?!逗贾莞尽分幸蔡岬搅藯顥澬阕员M的史實:“查浙江海塘向系本省該管,東西兩防同知海防守備承辦。如工程較多,添派地方現(xiàn)任候補人員分辦,工有保固,事專責成,自當仍循其舊。惟辦理各工,以料足工堅為首務(wù),無如積弊相沿已久,丁役夫匠惟圖偷工減料,不按成法,每致固限未滿,率多坍卸,在工員自顧考成,察奸剔弊者或不乏人;而任用非人,茍簡敷衍者,實屬不免,甚至上年東防同知楊棟秀因而自盡?,F(xiàn)在委辦工程無不視為畏途,非得公正誠實諳練之員專司查驗,則積弊不除。要工終無實濟應(yīng)請每二十里專派分催丞倅一員,常任在工,隨時監(jiān)修,稽查責成,驗料催工,如不遵照成法,即隨時稟究。倘或扶同草率,一經(jīng)驗出,除將工員參賠外,分催之員亦同參究。仍派道府二員協(xié)同該道總催撫臣仍不時赴工查驗,如此層層稽核,有弊必除?!贝硕慰煽闯?,清代海塘工程中出現(xiàn)了很多偷工減料、敷衍塞責的現(xiàn)象,楊棟秀就是因為所用非人,導(dǎo)致海塘沖決而自盡的?!独m(xù)海塘新志》中也提到:“又有限內(nèi)工三十一丈三尺,系已故東防同知楊棟秀、已故海防守備顧振綱承辦。楊棟秀名下應(yīng)賠繳銀四千八百六兩三錢九分七厘,顧振綱名下應(yīng)賠繳銀二千二百五十六兩五錢二分五厘?,F(xiàn)在工難懸待,若俟追繳再行興辦,實屬緩不濟急,應(yīng)請先行籌款建筑,一面在于該故員等家屬名下,如數(shù)追繳歸款。其故員楊棟秀等應(yīng)賠之項,仍各分別咨行各原籍,在于該家屬等名下,照數(shù)著追,完繳還款。”楊棟秀即使已經(jīng)自殺,但應(yīng)賠繳的銀兩仍然要歸在其家屬名下繼續(xù)追討,直到賠繳款項完繳為止。
除了吳文镕、楊棟秀這樣以身殉職者,在海塘管理中還有許多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動人實例。據(jù)嘉慶《松江府志》記載,官員周中鋐“偕千總陸章乘船當險,筑未合而湍沸,急覆舟,中鋐與章俱歿于水事”?!墩憬ㄖ尽芬嘤性疲骸爸苤袖f,浙江山陰人,性慷慨,重氣節(jié),能任事。周知民情土俗,故在任多恵政。雍正六年奉旨特興江南水利,上官廉其才,凡修渠筑塘建壩置閘,一以任之,辦理悉協(xié)。二月二十九日,督浚吳淞江,筑堤江口,適暮夜合,龍風急水溜,中鋐親與夫役協(xié)力,索斷舟沉,覆溺而死?!眱蓷l記載稍有出入,但周中鋐因公殉職之史實當無疑義。
周中鋐死后,后人感念其恪盡職守不惜身死的事跡,為其樹碑立祠?!爱斨袖f令華亭時,奉賢猶隸境內(nèi),后析為縣,中鋐適為知府。至是民懷其澤,奉以為奉賢城隍之神,歲時祈報,著靈異。長洲王芑孫為廟碑紀其事,道光七年巡撫陶澍復(fù)浚吳淞江,疏請立廟江干”。清人胡天游曾撰《特贈太仆卿周公墓志銘》曰:“惟古者有功德于民,加地進律,有循其職守而恪,毋顧計利害,毅而能奮錫爵,命膺車章,厥非常典?!睂χ苤袖f“有循其職守而恪,毋顧計利害”的精神大加嘆賞。海寧望族陳氏家族后人陳其元也在《庸閑齋筆記》中寫道:“時松江府知府周公中鋐,勤其官而水死,優(yōu)旨贈太仆寺卿,遺民感德,私祀之,屢著靈爽。道光七年,巡撫陶文毅公重浚此江,以公陰佑,奏奉特旨,立廟江干,春秋致祭,方事之殷也。余以公與先相國當日有共事之雅,虔禱公祠,半年之中,聚民夫數(shù)萬人于河上,風塵不驚,疾疫不作,工程克期,是非神助,曷先致此?”周中鋐的祠廟竟有數(shù)萬人祭祀悼念,是可見其精神影響深遠。
無獨有偶,還可以從地方史志中找到類似的例子。如“孫王璐,字冠云,補海鹽縣典史,承辦海塘,身先夫卒,晝夜勤劬,雖嚴霜烈日,常往來泥淖中。上憲稔其勤能,擢署秀水縣丞,藉辦秀水塘務(wù),以勞勚太過,檄至,而璐已病沒。海鹽紳士呈請崇祀晏思祠”。孫王璐在海塘事務(wù)中親力親為,以致勞損身死,百姓祠之,也是對其以身殉職的弘揚與肯定。
二、“跳塘擔當”的制度溯因:保固有期,賠修問責
跳塘史實的出現(xiàn),固然與官員自身的人格與精神特質(zhì)有關(guān),究其客觀原因,其實也與當時極為嚴苛的工程保固制度不無干系。所謂保固,即讓承辦海塘工程的官員立期保證其堅固,如在保固期限內(nèi)有所損壞,由承辦者任賠修之責。而清代對錢塘江海塘工程的保固制度,依據(jù)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的工次,保固年限都有所不同?!罢憬轮羵涮凉へ熈畛行薰儆诠た⒑笃鹣薇9倘辏轮l石塊石各塘保固一年,附石土塘各保固半年,搶修加筑草塘保固三月,限內(nèi)如有坍塌,即著落承修官賠修,如遇異常潮汐,實非人力可施,察明工程本屬堅固、錢糧皆歸實用者,雖在限內(nèi),亦準取結(jié)保題,免其賠修。如物料茍簡、工程草率、錢糧不歸實用以致工程坍塌者,雖屬異常潮汐,亦必將承修官照例題參著落賠補”。而晚清時期對保固期限的規(guī)定也一再更改修訂,未有定制。具體各段工次和不同工程類別的保固年限各有不同,大體情況為工程安全簡單則保固年限長,若是易受風潮沖刷的臨水之工等險工,則保固年限短,具體的保固年限還是依據(jù)具體情形而發(fā)生變化。如“自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至二十六年(1846年),海潮不過暗漲并無潮頭,彼柴掃各工無論保固兩年即不修理,亦無大礙。道光二十三年七堡決口系由山水驟發(fā),不關(guān)海潮,至二十六年夏秋問潮起以至二十七年潮頭更大至二十八年潮頭愈猛,較二十六年不啻十倍,又二十六七兩年止是秋汛大潮,二十八年則春夏冬三季亦如秋汛甚有更大于秋汛者,良由東塘中沙愈高,橫加梗阻,愈漲愈寬,潮勢盡擊北塘,又加潮水較前猛烈,此時柴埽各工即使保固半年尚屬難支”。
政府對于海塘修筑的各種復(fù)雜情況亦有清晰認知與應(yīng)對策略。“近日仁和、海寧地方,江海直逼塘腳,潮汐晝夜兩次往回沖刷,又加以土松沙浮,坍卸靡常,實屬險要,且塘堤有土石、鑲草之不同,工程有平險、最險之各異,若不逐一分晰,止以平穩(wěn)險工定一年二年之限,尚有疎漏。查新筑之土備塘,系在石塘之內(nèi),既不擋抵潮汐,亦無江水搜刷,應(yīng)照不險工程例,保固三年;其新筑條石塊石各塘,皆因海潮江溜日夜沖激,塘身坍矬,始行改筑,均系險要處所,應(yīng)仍照原議,各保固一年;再拆底草塘緣下系活土浮沙,不能建筑石塘,而柴草非木石可比,日浸海水,易于朽爛,勢難經(jīng)久,又附石土塘緊靠塘身,每遇夏秋潮涌,加以東南風勢猛力,潮頭直潑塘面塘身,稍有矬卸,土塘亦因以坍塌,均屬險要工程,應(yīng)各保固半年。至搶修之加鑲草塘,系江海急流頂沖之地,坍矬處所不及拆筑,應(yīng)即隨時搶堵補救,一時實為最險工程,應(yīng)保固三個月。統(tǒng)于收工之日扣起,如限內(nèi)坍塌,即著落承修之員賠修”。
《清實錄》中記載了不少因為修塘不力而遭到革職且勒令賠修的案例:“東防同知劉頌?zāi)暧谔羷?wù)漫不措意,致各工坍塌,應(yīng)請開去本缺,撤銷保案,并責令賠修。署海防營守備王兆麒,老邁龍鐘,應(yīng)勒令休致。杭嘉湖道崔永安,難辭疏忽之咎,請交部察議。”清代的保固制度以及責任追究制度緊密配合,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建筑質(zhì)量保障制度體系,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合理性和適當性。
三、“跳塘擔當”的文化溯源:良吏名宦,立祠立傳
歷代政府之所以對海塘管理如此重視,其原因在于海塘修筑事關(guān)國計民生,而海塘官員吏治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百姓生活的安定與否。正是由于這些官員地位的重要性,因此那些造福一方、為地方百姓作出貢獻、恪盡職守乃至不惜以身殉職的官員能夠受到朝廷的表彰和百姓的愛戴,享有“生有榮號,死見奉祀”的殊榮。
百姓之所以會有為良吏立祠的傳統(tǒng)和信仰,一方面是出于對造福一方的循吏的感激和懷念,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過祭祀溝通神人,以期得到保佑與庇護。為良吏樹碑立廟的做法是對其生前政績的肯定與贊揚,無形中對后繼的地方官吏起著激勵和鞭策的作用,對于吏治的清明和社會的安定無疑會有一定的正面影響。歷朝歷代都有因筑塘抗潮立下極大功勞而受后世祠祀的官員。如清乾隆《蕭山縣志》卷二十三“人物”載:“張夏,行六五,蕭山人?!贾萁堵视眯酵?,潮水沖激,不過三載輒壞。公乃作石堤十二里,以防江潮之患。既成,人感德不朽。”塑造了一個廉明能干、事必躬親、恪盡職守的官員形象。
“跳塘擔當”自古源遠流長,不絕如縷。正如習近平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中所說的:“當年的封建官吏尚且如此,現(xiàn)在我們作為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干部,更應(yīng)有強烈的責任感,明白責任,敢于負責,保一方平安,強一方經(jīng)濟,富一方百姓,真正做到守土有責。”“跳塘擔當”作為傳統(tǒng)文化中優(yōu)秀精神文化遺產(chǎn)的代表,應(yīng)予以重視與弘揚。
參考文獻:
[1]二十五史·宋史·河渠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兩浙海塘通志卷一七,續(xù)修四庫全書851史部·政書類[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3]李楁.杭州府志178卷[M].民國十一年刊本.
[4]趙爾巽.清史稿536卷列傳一百八十三[M].民國十七年清史館本.
[5]佚名.湖南褒忠録初稿4卷寇事述一[M].清同治活字本.
[6]曾國藩.湖湘文庫 曾國藩全集[M].岳麓書社,2011(12).
[7]鄭翰獻主編.續(xù)海塘新志卷三[M].錢塘江文獻集成第1冊,杭州出版社,2014(8).
(蔡敏敏 浙江財經(jīng)大學(xué)東方學(xué)院;
袁良華 海寧市社會科學(xué)界聯(lián)合會)
【責任編輯: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