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九尾狐形象在中國、韓國的各類文藝作品中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祥瑞之獸變?yōu)楸粎拹旱难帧Ⅶ然笕祟惖暮偩?,甚至成為對努力融入社會的少數群體的一種隱喻,形象可謂多種多樣、豐富飽滿。九尾狐形象在歷史洪流的裹挾中漸漸為人所關注,并在中韓兩國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發(fā)生了特殊的變化。
一、中國古代九尾狐的正面形象
中國最早關于九尾狐的記載是在《山海經》中。而《山海經》中的九尾狐與其說是傷害人類或者誘惑男性的存在,不如說是具有靈力并作為一種神圣象征的存在。這樣的例子大致可以分為如下三類﹕
首先,在《山海經·南山經》中有如下描述﹕“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正如《山海經·南山經》中記述的,九尾狐是如同吃人的狐貍一樣的存在,但同時因為人類吃掉九尾狐便可解除毒蟲“蠱”的毒性,所以九尾狐也被視為具有靈性的生物。
其次,班固于《白虎通義》中對九尾狐有如下的記述﹕“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孫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當盛也。”此處“狐死首丘”便是將狐貍的習性比喻為人不忘本的含義?!抖Y記》中也有“狐死正首丘,仁也”的描述。同時,九尾狐的九條尾巴也有子孫繁衍﹑豐富多產的含義。尤其通過“多產”這樣的印象更是可以看出后來的文學作品中九尾狐通?;没癁榕缘木売伞?/p>
最后,東漢時期的《吳越春秋》中九尾狐更是以祥瑞之兆的形象出現?!坝砣慈?,行到涂山,恐時之暮,失其制度,乃辭云:‘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九尾白狐,造于禹。
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涂山之歌曰:‘綏綏白狐,九尾龐龐﹔我家嘉夷,來賓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際,于茲則行,明矣哉?!?/p>
上文強調了禹在涂山和由九尾狐化身的女性相遇的故事。所以此部分與前文中的故事一樣,描繪了九尾狐象征多產的形象,同時白色的九尾狐也被認為是祥瑞之兆。九尾狐會幻化為女性,這個概念的基礎也基本確立。雖然九尾狐是神圣多產的象征,但隨著時代更迭,與負面的形態(tài)以及變身的能力等妖嬈的印象相結合后,九尾狐也開始逐漸變?yōu)樨撁媲易屓丝謶值男蜗蟆?/p>
二、中國古代九尾狐妲己的負面形象
中國古代文獻中妲己以九尾狐為化身的形象最早并不是出現在《封神演義》中,而是宋元時期《全相平話》中的《武王伐紂平話》中。蘇護的女兒妲己將自己的靈魂與九尾狐互換,變成了九尾狐。成為九尾狐的妲己干下了種種惡行,通過這些刻畫,九尾狐妖艷而殘忍的負面形象被鮮明地表現出來。即使在理應沒有九尾狐這樣幻想中的生物存在的史書中,也將妲己設定為負面形象。
《史記》中雖然主要講述了紂王的暴行,但通過“妲己之言是從”這樣的描寫將妲己視為紂王暴行的根源,同時也將其看作是殷商滅亡的原因。作為歷史上實際存在過的人物,妲己被和禍水畫上了等號。
漢代劉向所著的《烈女傳》中,更是以《殷紂妲己》為題對與妲己相關的內容單獨進行記述?!版Ъ褐u貴之,妲己之所憎誅之”,從中可以看出妲己掌管著后宮,還干涉政事??偨Y來說,紂王的所有暴行都被認為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了妲己的影響,后宮淫亂、不務朝政的主因都被認為是妲己。同時能笑看人們受炮烙之刑的妲己也被形容為喪失人性的存在。
明代《封神演義》中,妲己的非人性和妖艷形象達到了頂峰。首先,人類變成妖怪的設定為妲己的殘酷行為提供了合理的背景。其次,其繼承《史記》《烈女傳》中記述的惡行,將妲己描繪得更加殘酷可怕﹐例如挖掉姜皇后的眼睛,為確認孩子的性別而將孕婦剖腹等。
歷史文獻中所記述的妲己的負面印象與九尾狐相結合,在妲己成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妖婦的同時,原本被視為祥瑞的九尾狐也自然變成了不祥之物。在當時以儒教歷史觀為主導的“美人罪惡論”的背景下,妲己與九尾狐便被賦予了妖艷、殘忍的含義。換句話說,即是將“如妲己般的女性會引發(fā)國家災難,使國家滅亡”的不祥妖怪形象滲透到了普通百姓的文化之中。然而殷商即使沒有妲己的出現也會被紂王毀滅,妲己只不過是“天命思想”“異姓革命”的犧牲品。在暴行做盡的紂王被封神的同時,妲己不光沒有被封神,甚至還被姜子牙斬殺。從這點來看,妲己也可以被認為是既凄美又殘忍,窮兇極惡卻因無法封神而令人惋惜的存在。妲己這樣的形象也比較客觀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以及當時“神—人—妖”的階級制度。
三、朝鮮半島古代九尾狐形象
在朝鮮半島,有關九尾狐的文獻記錄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紀。1241年的《東國李相國集》中的《老巫篇》可以被視為當地第一部出現九尾狐的作品,其中將巫婆比喻為九尾狐﹕“沅湘之間亦信鬼,荒淫譎詭尤可嗤,海東此風未掃除,女則為覡男為巫,自言至神降我軀,而我聞此笑且吁,如非穴中千歲鼠,當是林下九尾狐?!?/p>
當時朝鮮半島的佛教治國是受到宋代朱熹所創(chuàng)立的理學這一新儒學的影響,對此的教育和研究也非常的積極。尤其是由于理學的流行,信奉鬼神的朝鮮巫教逐漸衰落,所以對巫婆的負面認知也變得非常普遍。因此,高麗王朝時期將巫婆比喻為九尾狐,也可以據此認為當時的人們對于九尾狐也是抱有負面評價的。金堉所著的文集《潛谷遺稿》中的七言律詩也有九尾狐相關的敘述﹕“我家家南山北谷,陰陰大木森如束。藤蘿盤結晝而晦,中有狐來巖下伏。故老相傳紫紫精,能作變幻為誑惑。吾聞千載之狐化淫婦,此物如何死不速。又聞九尾之狐在青丘,此物如何近我屋。愿得強弓勁弩金矢百,射盡狐群一時戮?!?/p>
朝鮮半島文學作品中的九尾狐不同于中國,根據作者各自想象力的不同,其形態(tài)也多種多樣。因此也可以說,韓國文學作品中的九尾狐并不像中國的九尾狐會代指妲己等某些特定的對象。
朝鮮王朝時期的文獻《朝鮮王朝實錄》中也有相應的描述。通過諸如“九尾狐奸詐”“將詭計多端的人稱為九尾狐”等,可以確信當時民眾對九尾狐的看法。從當時把狡猾奸詐的人比作九尾狐這一點也可判斷出,在朝鮮王朝時期九尾狐是負面、狡猾和奸惡的存在。
最后要說的是﹐1927年在《別乾坤》上發(fā)表的《東西毒婦列傳》這篇文章里也有關于九尾狐的敘述。《東西毒婦列傳》中介紹了中國的妲己和褒姒,并提到了九尾狐吸收妲己的靈魂并進入其肉身的神話設定。正因如此,“妲己是妖婦,也是九尾狐”的認知在韓國普通民眾的心中逐漸加深,九尾狐的負面形象也進一步被強化。
四、現代影視作品中九尾狐形象的變遷史
關于狐貍精“妲己”這個形象比較有代表性的兩部作品分別是1990年上海電視劇制作中心出品的《封神榜》和2006年浙江永樂影視機構出品的《封神榜·鳳鳴岐山》。
20世紀90年代初期,女導演郭信玲將小說《封神演義》進行改編并創(chuàng)作成電視劇。在諸多版本中,1990年版《封神榜》電視劇至今依舊被認為是最經典的版本,其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它忠實還原了小說故事,對人物的塑造也更接近于原作。
20世紀90年代,中國才開始大眾文化的研究。同時,中國電視劇以古典小說為中心制作的比重開始逐漸增加。
這個時期中國大陸正式制作和上映了《封神榜》。根據制作者的意圖,電視劇要忠實地還原原著,同時要兼顧大眾的喜好,1990年版的《封神榜》用了較為通俗的形式來進行演繹,例如為了強調妲己的妖艷使用了相較以往更加裸露的服裝,著重表現其殘忍對待姜皇后的惡行等。
2006年版的《封神榜·鳳鳴岐山》(以下簡稱為2006年版《封神榜》)則以大眾為中心,從當代中國的視角解構了原作。2006年版的妲己與之前《封神榜》中不同,妲己不是單純作為妖怪的九尾狐,而是被改編得更加具有人情味。例如九尾狐的靈魂和妲己自身的靈魂是共存的,白天會出現天真善良的人類妲己,而晚上則出現和紂王享樂的九尾狐。2006年版中強調妲己和伯邑考之間的感情以及紂王和九尾狐之間的愛情,并且詳細地描繪了人物各自的心理變化。在這之中,妲己不是單純的九尾狐,而是半人半妖的存在,可以說比起原作,這部影視劇通過多角度的描寫和強調讓妲己的形象變得豐滿。例如在前半部分,妲己(九尾狐)魅惑紂王,擾亂殷商,但之后作為人類的妲己因為擾亂殷商的罪責感便將自己是九尾狐的事實告訴了父母,此時的人性情感,反映了作品更加強調人性方面的描寫。同時還通過人類與神、妖之間的爭斗以及妲己半人半妖的設定,描寫了妲己自我探索的過程。
006年版兩部電視劇都是以《封神演義》為原型制作的,像這樣對同一部作品進行改編和翻拍﹐是中國大眾文化中常用的IP(知識產權)制作方法。從20世紀90年代到現在,利用古典小說IP《封神演義》制作的后來不斷被重制的電視劇《封神榜》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因此,從明代開始流傳下來九尾狐妲己的魅惑妖婦形象也一直延續(xù)至今。
韓國九尾狐的描繪通常是將文獻中的記錄和神話中的描述結合起來,故文化產業(yè)中出現的九尾狐也通常會受到這兩方面的影響。而受到中國九尾狐相關故事的影響,結合韓國相關的背景文化,韓國文化作品中也出現了豐富多樣的九尾狐形象。《傳說的故鄉(xiāng)》是韓國廣播公司(KBS)以過去的故事為素材播出的驚悚恐怖系列短劇。1977年以《摩尼山孝女》開始首播后人氣飆升,連續(xù)播出12年之久。之后經歷7年的空白期,于1996年夏天至1999年以納涼特輯的形式播出。2008年以《九尾狐》篇為開端,再次以迷你劇的形式播出兩年。
首先,在2008年播出的劇集《傳說的故鄉(xiāng)》中,主人公在成為九尾狐之前,是以一個單純、好奇心強的平凡女性形象登場的。在變身為九尾狐后,她對殺害姐姐的家族成員進行了報復,但因心軟而無法殺死自己的哥哥。而2009年版劇集中的九尾狐則是為了在人類社會生存才成了人類,同時對人類也變得更加憎惡。而后因成為人類和男性結婚,感受到丈夫的誠實和愛才逐漸敞開了心扉﹐但最終被丈夫背叛,再次對人類失去了信任。從目的上來說,2008版劇集中的九尾狐是為了給去世的姐姐報仇,而2009年版中的九尾狐則是為了避免受到人類的傷害才被迫變?yōu)槿祟悺?/p>
2008年版和2009年版中的九尾狐形象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與人類男性的愛情故事方面。2008版的故事超越了一般人妖故事的框架,設定了人和九尾狐的新矛盾。九尾狐不再是在森林中魅惑男人的妖怪,而是存在于人類生活之中,作為人類女性的九尾狐也必須為自己的家庭做出犧牲。由此可見,2008年版中九尾狐關于“恨”的描述,從一直以來的丈夫背叛轉變成女性在以男性為中心的家庭社會觀中犧牲自我的過程。因此也可以說這里的九尾狐是韓國女性自身的一個投影。之后2009年版中的九尾狐雖然和之前的形象類似,但從敘事的角度來說,這一版中其對人類的感情更加復雜。另外,這一版中九尾狐迫于生存的需求沒有辦法才選擇成為人類。
韓國作為單一民族國家,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韓國的外國人人口急劇增長,對多文化主義和相關的各種社會現象的研究變得活躍起來。與我們國家不同的是,作為一個單一民族國家,韓國政府和民眾并沒有過多感受到文化融合在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并不重視多文化融合會帶來的負面影響。然而在2006年就已經有超過100萬名外國人生活在韓國。而這些外國人就仿佛神話故事中的九尾狐,試圖融入韓國的社會文化但無法如愿。雖然在2000年中期韓國開始實行“多文化主義”政策,但礙于多數韓國人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總體進度較為緩慢。因此,外國人群體在進入韓國社會的過程中,也會感到自己在韓國社會受到歧視或者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后來韓國的主流商業(yè)影視劇,都逐漸重視和反映類似的主題。例如韓國演員劉亞仁主演的電影《少年菀得》講述了一個在多文化背景家庭中生活的少年的曲折故事。從這點來看,2009年版的《傳說的故鄉(xiāng)》中九尾狐希望通過變身為人類融入人類社會的故事,也可以被看作是外國人群體希望融入韓國社會的一種隱喻。
[作者簡介]趙學飛,女,蒙古族,內蒙古自治區(qū)包頭市人,韓國仁荷大學教育學博士在讀,研究方向為韓國語言文化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