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逍遙津公園是三國時期吳魏間著名的逍遙津之戰(zhàn)遺址,它取名于莊子的《逍遙游》,古為淝水的渡口。逍遙津經(jīng)歷幾次易名到如今成為合肥市地標景點,現(xiàn)園內(nèi)有逍遙閣、飛騎橋、張遼墓等文物遺跡,仍有三國遺風,流傳著“張遼威震逍遙津”的佳話。其中園內(nèi)罕見有張遼“一園兩墓”,據(jù)學者推測應為衣冠冢,學術界對于張遼墓仍然有爭議,其中“揚州說”可能性較大。如今,歷史遺跡與現(xiàn)代園區(qū)如何規(guī)劃成為政府關注重點,目前公園閉園修繕,旨在打造多功能城市綜合性公園。
【關鍵詞】 三國時期;張遼;古逍遙津;歷史地理
【中圖分類號】K23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4-010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4.033
安徽省合肥市素有“三國故里”之稱,位于市中心的逍遙津公園便是代表之一。逍遙津公園為古逍遙津遺址,名稱源于莊子《逍遙游》:“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 ①,因《三國演義》中“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聞名于世。逍遙津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壽春路,根據(jù)官方資料顯示,如今的逍遙津公園平面呈扇形,分東西二園,占地面積31.3公頃,水面11.2公頃。逍遙津公園正門牌匾上有“古逍遙津”鎦金四字,是宣統(tǒng)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老師——清代狀元陸潤庠所題。園內(nèi)有逍遙湖、渡津橋、飛騎橋、藏幽園等觀賞景點,更有三國歷史文化館、張遼陳列館等人文景觀。本文通過介紹古逍遙津的歷史典故與地理區(qū)劃、張遼墓的幾種學術界說法、現(xiàn)代園區(qū)規(guī)劃與發(fā)展三個方面,來展現(xiàn)逍遙津的前世今生。
一、古逍遙津的歷史與地理
逍遙津古為淝水渡口,架有津橋。關于逍遙津,較早出現(xiàn)在《三國志》中,后《輿地紀勝》記載“舒城縣南三十里,逍遙津,在合肥縣西北五里。” ②《山堂肆考》中記載:“逍遙津橋在廬州府城東北?!?③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提道:“城居四水中,又東有逍遙津,水上舊有梁。孫權之攻合肥也,張遼敗之于津北,橋不撤者兩版。權與甘寧蹴馬趨津,谷利自后著鞭助勢,遂得渡梁。凌統(tǒng)被鎧落水,后到追亡,流涕津渚” ④,這段敘述提及孫權在合肥之戰(zhàn)中“蹴馬趨津”之津即逍遙津,涉及歷史典故是三國時期“逍遙津之戰(zhàn)”。
公元215年,魏國名將張遼率領七千人大敗東吳十萬大軍,逍遙津之戰(zhàn)即兩次大破東吳的戰(zhàn)役,是合肥之戰(zhàn)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共分為前期和后期兩部分。前期是張遼率領將士主動出擊,斬殺東吳將領陳武;后期是張遼大破孫權諸將,孫權跳過斷橋得以逃脫。
《三國志·張遼傳》中記載:“太祖既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余人屯合肥?!?⑤曹操書信中說道:“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zhàn);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zhàn)。”但是張遼并不贊同,他認為“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后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zhàn),諸君何疑?”在經(jīng)過討論之后,張遼帶士兵夜襲孫權方,史書中記載:“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zhàn)。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shù)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zhàn),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shù)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shù)十人得出,余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余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zhàn)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咸服?!?⑥混戰(zhàn)之中,東吳將領陳武戰(zhàn)死,宋謙、徐盛等人負傷后撤被斬,《潘璋傳》中提道:“合肥之役,張遼奄至,諸將不備,陳武斗死,宋謙、徐盛皆披走,璋身次在后,便馳進,橫馬斬謙、盛兵走者二人,兵皆還戰(zhàn)?!?⑦
最后在津北交戰(zhàn),眾將士士氣漸低,孫權與甘寧蹴馬趨津逃到逍遙津的岸邊,但是由于橋被對方破壞,只能乘馬跳過斷橋脫險,《水經(jīng)注》載:“權與甘寧蹴馬趨津,谷利自后著鞭助勢,遂得渡梁”,因此后來重修的橋取名為“飛騎橋”。逍遙津之戰(zhàn)的勝利對三國局勢影響甚大,張遼此后威名遠揚,受到重用,更有“張遼止啼”一說。⑧陳壽將張遼稱為五子良將第一人,曹操評價他:“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zhì)忠性一,守執(zhí)節(jié)義,每臨戰(zhàn)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公元225年,曹丕懷念張遼,詔日:“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賊至今奪氣,可謂國之爪牙矣。” ⑨唐朝張仲宣贊賞:“張遼運籌之方,可以歸之于先軌。” ⑩后來羅貫中根據(jù)這一故事,創(chuàng)作出《三國演義》“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的廬當日跳檀溪,又見吳侯敗合肥。退后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這首詩就是描述孫權越橋脫險場景。?
二、學術界中關于張遼墓的說法
逍遙津公園內(nèi)如今還保留著若干遺跡,例如“古逍遙津”牌匾、張遼衣冠冢、張遼墓、飛騎橋等。其中人們談論最多的是園內(nèi)張遼墓的真假,考古界至今未對張遼墓有定論,流行的“揚州說”“許昌說”“合肥說”等值得人們?nèi)ヌ骄俊?/p>
一園二墓,這在國內(nèi)較為少見,然而逍遙津內(nèi)張遼墓確有兩處,但如今依舊沒有具體的說法。一是位于逍遙津公園西北側,入口立有二出闕,反映張遼的地位之高,闕上雕刻神話傳說與一些舞樂圖。神道兩側立有石像生是三對神獸,分別是石羊石虎和石獅,是漢代建筑風格。石虎威猛,具有辟邪之說,石獅則象征地位。張遼墓作為武將墓,它本身的建筑較少,目前并未見有華表,臺階之上有一碑亭,保存張遼墓的墓碑,上書僅有篆體“魏故都亭侯張遼之墓”幾字。目前學者對于“都亭侯”說法存在爭議,他們認為張遼生前爵位至晉陽侯,死后有追謚,此處立碑為何只用“亭侯”?此外,墓碑底座雕刻成似龍似蛟的白龍玉佩造型,碑身呈圓柱形,墓碑上還雕刻左右兩處石俑,人首動物身,有墓主飛仙的意思。碑亭臺階后是張遼墓的封土,但此墓可能并非張遼真墓。距離此處八百米,位于逍遙湖中小島上有一碑,上有“張遼衣冠?!睅鬃郑墙晁?。
張遼墓究竟在哪,但至今尚未有確切說法,目前有合肥說、亳州說、許昌說、揚州說等。根據(jù)清光緒年間所修《亳州志·輿地卷》中記載,“張遼墓在城南觀音山前”以及《三國演義》記載,“張遼因箭傷發(fā)作,病逝于許昌”,但都沒有得到考古驗證。?目前可能性較大的是揚州說,原因是在《三國志》中提到“遼病篤,遂薨于江都”,江都即如今的揚州,再者有《宋高僧傳·唐揚州華林寺靈坦傳》記述:“元和五年(公元810年)相國李公墉之理廣陵也,一見(靈)坦鄭重加禮。召居華林寺,寺內(nèi)有大將軍張遼墓?!?/p>
此外,《全唐文》所收錄的《揚州華林寺大悲禪師碑銘并序》與光緒修編《甘泉縣志》記載“大悲寺,永安鎮(zhèn)南。始建于唐貞觀年間,清康熙二十一年重建,有碑記載”相互印證:甘泉縣即揚州。
更有《大清一統(tǒng)志》記載:“三國魏張遼墓,在甘泉縣大儀鄉(xiāng)?!??總體來說,尋找到的現(xiàn)有的文字記載較少,未來還需要尋找更多一手史料,利用二重證據(jù)法確定,可考慮在揚州進一步確認,有一定難度。
三、現(xiàn)代逍遙津園區(qū)規(guī)劃與發(fā)展
現(xiàn)代逍遙津公園屬于安徽省合肥市廬陽區(qū)管轄,圍繞合肥市環(huán)城河,園區(qū)主要以歷史遺跡、展覽館、自然風景為主,但是部分土地閑置,亟待解決。未來公園將打造多功能生態(tài)旅游,整合娛樂設施,完善文化服務。
逍遙津總體分為東園、西園兩個部分。東園水域較為寬廣,勾連南淝河,有湖心亭、逍遙閣等水上景觀,由青少年活動區(qū)、文化活動區(qū)組成。西園中則是草坪遍地,溪流交織,以休息區(qū)為主。園內(nèi)以植物造景為主,建筑和園林小品點綴,植物同山石、建筑、水體相互烘托、配合,形成了水榭、牡丹園、藏幽園、張遼衣冠冢和陳列館等風光各異的景點。?公園在景觀設計時合理運用抑景、夾景、框景等手法,組織造園元素。例如景區(qū)正門入口處的張遼雕像位于道路中央,兩側行道樹形成的狹長空間,這便是運用中軸線給人夾道的視覺感受,即夾景。
逍遙津公園幾次改造,距離最近的上一次改造主題是“廬水樂逍遙”——白話三國,設計者在延續(xù)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建設庭院,將馬頭墻、白墻、黛瓦、木雕等具有徽派文化的元素運用到公園建設中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合肥市政府針對逍遙津公園陳舊設施、閑置空地、園區(qū)設計進行全方位地整改,據(jù)合肥市政府公告所說,此次改造將最大限度做好保護與傳承,最大限度保留園區(qū)大規(guī)格、高質(zhì)量景觀植物,整合優(yōu)化游樂設施,合理組織園區(qū)陸路、水路游玩線路,合理完善文化服務、科普宣傳、游客服務等功能,合理布置夜景亮化,提升公園夜間景觀效果。?本次為期一年的改造已經(jīng)于2021年夏季完成建設開放,規(guī)劃了“一文化主軸、動靜兩片區(qū)、兩步行環(huán)、六功能分區(qū)、多景點”的多功能文化旅游區(qū),其中文化主軸便是“張遼威震逍遙津”的三國歷史游覽線。經(jīng)過專家的多次討論,開放后的逍遙津推出:逍遙古津、威震江東、大象希聲、閣湖秋月、魏吳遺蹤、藏幽拾貝、梅榭吐翠、九天攬勝景觀名,組成新“逍遙八景”,提升了公園的文化內(nèi)涵,也成為合肥新的風景線。值得一提的是,在東區(qū)湖邊增加了新建的仿古東吳戰(zhàn)船,歷史文化元素的增加,賦予了這座現(xiàn)代公園古樸的韻味。
四、結語
通過敘述逍遙津的歷史典故、關于張遼墓的幾種說法的綜述以及現(xiàn)代公園的發(fā)展規(guī)劃,簡單展示古逍遙津的前世今生。對于合肥人來說,逍遙津公園是人們童年美好的回憶,園內(nèi)1954年建的大象滑梯是“老合肥”的歷史載體,歷史上“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也為人們津津樂道。逍遙津公園從建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合肥的地標性建筑,它是廬州文化的歷史脈絡,見證合肥這座城市的發(fā)展以及幾代人的成長。
注釋:
①曹礎基:《莊子淺注》,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11頁。
②王象之:《輿地紀勝》,清道光二十九年懼盈齋刻本,卷四十五。
③彭大翼、張幼學:《山堂肆考》,明萬歷二十三年金陵書林周顯刻本,宮集卷二十七地理。
④酈道元:《水經(jīng)注·施水》,岳麓書社1995年版,第三十二卷。
⑤陳壽著,裴松之注:《三國志·魏書·張遼傳》,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312頁。
⑥陳壽著,裴松之注:《三國志·魏書·張遼傳》,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312頁。
⑦陳壽著,裴松之注:《三國志·潘璋傳》中華書局,2006年版。
⑧李瀚:《蒙求集注》,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二卷,第34頁。
⑨陳壽著,裴松之注:《三國志·魏書·張遼傳》,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313頁。
⑩董誥等:《全唐文》,清嘉慶內(nèi)府刻本,第四百七十卷,第4155頁。
?羅貫中:《三國演義》,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六十七回,585頁。
?鐘泰、宗能征:《亳州志》,黃山書社2014年版,輿地古跡卷。
?穆彰阿纂、潘錫恩等:《大清一統(tǒng)志》民國23年—24年上海圖書館舊抄本,卷九十七揚州府二,第4265頁。
?高虹穎、高峰:《淺析中國古典園林構景手法在現(xiàn)代城市園林中的運用——以合肥市逍遙津公園為例》,《大眾文藝》2015年15期,第104頁。
?宋奇鋒:《現(xiàn)代園林設計與城市文脈的延續(xù)——逍遙津公園改造分析》,《科技信息》2011年12期,第686-687頁。
?《合肥日報》:《逍遙津公園10月9日起封閉改造》,http://www.hefei.gov.cn,2020-10-09。
參考文獻:
[1]曹礎基.莊子淺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4.
[2]酈道元.水經(jīng)注·施水[M].長沙:岳麓書社,1995.
[3]陳壽著,裴松之注.三國志·魏書·張遼傳[M].北京:中華書局,2006.
[4]李瀚.蒙求集注[M].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董誥等.全唐文[M].清嘉慶內(nèi)府刻本.
[6]羅貫中.三國演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7]鐘泰,宗能征.亳州志[M].合肥:黃山書社,2014.
[8]穆彰阿纂,潘錫恩等.大清一統(tǒng)志[M].1934—1935年上海圖書館舊抄本.
[9]高虹穎,高峰.淺析中國古典園林構景手法在現(xiàn)代城市園林中的運用——以合肥市逍遙津公園為例[J].大眾文藝,2015,(15):104.
[10]宋奇鋒.現(xiàn)代園林設計與城市文脈的延續(xù)——逍遙津公園改造分析[J].科技信息,2011,(12):686-687.
[11]逍遙津公園10月9日起封閉改造[EB/OL].合肥日報,2020-11-29.http://www.hefei.gov.cn.
[12]王象之.輿地紀勝[M].清道光二十九年懼盈齋刻本.
[13]彭大翼,張幼學.山堂肆考·宮集卷二十七地理[M].明萬歷二十三年金陵書林周顯刻本.
作者介紹:
唐智慧,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歷史系,研究方向:中國史、文物與博物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