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治理”理念是對傳統(tǒng)組織管理模式的反思與批判。教育治理理念下,校長領導力應實現從“管理”到“治理”的目標轉型,從“領導”到“引領”的實踐轉向,從“培訓”到“培育”的價值轉化。鄉(xiāng)村校長培訓應科學設定培訓主題、創(chuàng)新培訓內容與學習方式、尊重規(guī)律精益求精,提升培訓專業(yè)化水平,引領學校高質量發(fā)展。
關鍵詞:學校治理;校長領導力;校長培訓;管理;治理
中圖分類號:G4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2)02B-0003-05
*本文系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江蘇基礎教育卓越教師隊伍建設研究”(2020JSA0612)階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21-12-15
作者簡介:韓益鳳,教育學博士,東南大學人文學院哲學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副教授,江蘇省教師培訓中心教師發(fā)展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基本理論與教師教育。
為解決農村學校校長國家級培訓機會偏少、整體素質和辦學治校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教育部于2013年啟動了農村校長助力工程,每年組織2000名農村中小學校長參加國家級培訓,為各地培養(yǎng)一批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農村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帶頭人。江蘇教育行政干部培訓中心作為教育部“校長國培計劃”實施單位,結合農村校長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緊扣學校治理的新形勢,精準把握校長培訓需求,精心設計培訓課程,探索校長領導力提升的有效策略,為創(chuàng)新型農村校長培訓提供經驗。
一、從“管理”到“治理”:校長領導力的目標轉型
“治理”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實踐方式,反對學校組織中的垂直型、等級型的權力結構,致力于把學校組織和課堂生活構筑成為一個民主的治理空間,使教師與學生均有機會成為學校組織的治理主體和權利主體,共同參與學校組織的管理活動,形成一種共享型的權力結構[1]。教育治理理論的提出和備受關注,一方面反映出教育理論研究界對學校組織機構以及管理活動的研究正在轉向對更加科學的“治理”模式的探討,另一方面也在實踐領域對校長領導力提出了新的時代要求。不斷完善學校治理體系,實現學校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是現代學校發(fā)展及其制度建設的必然要求和必經之路。
管理與治理,雖只有一字之差,意義卻大不相同。兩者的區(qū)別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第一,行為主體不同。管理的主體主要是政府,而治理的主體還包括社會組織乃至個人。第二,權力運行方向不同。管理是垂直的,單向度的,是自上而下的;治理是交互的,多樣化的,既有上行的,也有下行的,還有平行的。第三,運作模式不同。管理重在“管”,是強制的、剛性的;治理重在“治”,是合作的、包容的。第四,社會參與程度不同。管理依靠政府的政治權威通過強制的行政命令而實現;治理則強調互動和協(xié)商,鼓勵多元參與。[2]可見,治理理論視野下的學校組織結構,特別是權力的運行模式,與傳統(tǒng)科層制管理體制有著顯著的區(qū)別,治理理論背景下的校長角色和權力等均需要重新定位。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實行管辦評分離的改革,對教育部門、學校和社會都是一種全新的挑戰(zhàn),對學校來說,提升學校治理能力成為當務之急[3]。學校治理理念之下,學校組織結構的變革勢在必行,校長領導力的層級結構需要同步調整以應對國家和社會的新要求,引領學校高質量發(fā)展。校長角色和權力定位從“管理”走向“治理”,不僅是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對校長能力定位的新要求,更是校長領導力目標轉型的重要內涵和基本保障。
二、從“領導”到“引領”:校長領導力的實踐轉向
領導是“以實踐為中心展開的,由社會系統(tǒng)中的領導主體根據組織環(huán)境和領導客體的實際情況確定本系統(tǒng)的目標和任務,并通過示范、說服、命令、競爭和合作等途徑獲取和動用各種資源,引導和規(guī)范領導客體、實現既定目標,完成共同事業(yè)的強效社會工具和行為互動過程”[4]。校長是教育分工的產物,不同歷史時期肩負著不同的教育使命,校長領導力的構成要件同樣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有所變化,側重點也會因時代變遷而有所不同。
在教育治理理念下,新時代學校校長所扮演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現代學校校長在學校內部治理結構中的角色主要表現為引領、主導和協(xié)調三大類八種角色,校長對學校內部治理起到了學校目標引領、教學引領、道德引領,主導學校發(fā)展、教師發(fā)展、學生發(fā)展,協(xié)調各種關系與資源等重要的角色作用?!盵5]教育治理理念要求校長領導力在實踐層面從重“領導”轉向重“引領”。首先,現代學校制度應充分發(fā)揮校長的引領功能,關注學校治理方向的把握、學校愿景的科學設計與辦學目標的分解、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的引領與監(jiān)控、道德建設的引領與前行等等。其次,現代學校制度要充分發(fā)揮校長的主導能力,凸顯校長學校治理的責任擔當。再次,現代學校制度要充分發(fā)揮校長的協(xié)調能力。
研究發(fā)現,邊遠鄉(xiāng)村地區(qū)的中小學校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顯示出不可替代的“國家機構身份”特征[6]。但與此同時,農村校長因多重原因對教育治理理論和現代學校制度建設的時代要求未能做出及時有效的思想和行動準備。相較于城市校長,農村校長對教育治理理論下校長領導力的理解相對滯后,教育治理能力相對較弱。因此,農村校長更需要有針對性地補充教育管理和治理理論知識,提升專業(yè)能力,成為學校治理的先行者,引領農村學校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廣闊的成長空間。
三、從“培訓”到“培育”:校長領導力的價值轉化
領導力是一種內生能力,領導力的提升不僅需要“培訓”的外力推動,更需要“培育”的內在激發(fā)。“校長國培計劃”邊遠貧困地區(qū)農村校長助力工程旨在提高農村校長解決辦學重點難點問題的能力,為各地培養(yǎng)一批實施素質教育、推進農村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帶頭人。根據教育部的整體部署、統(tǒng)籌安排,江蘇教育行政干部培訓中心承接了“校長國培計劃”2020年邊遠貧困地區(qū)農村校長助力工程50位校長的培訓任務。在培訓中,我們將培育理念融入培訓項目之中,科學合理確定培訓主題,創(chuàng)新培訓內容與活動方式,提升培訓專業(yè)化水平,引領農村校長轉變治校理念,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一)多維立體,適切需求,科學合理確定培訓主題與培訓階段
2020年邊遠貧困地區(qū)農村校長助力工程培訓對象來自中西部地區(qū)農村學校,根據培訓問卷調查可知:他們學校所在區(qū)域現代化程度不高,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較低,教育相對落后;校長進修提升機會少,教育理論基礎薄弱,管學治校能力不足,視野不夠開闊,教育研究能力有待提升。在治理理論不斷深入學校內部管理的背景下,學校治理理論和實踐經驗對邊遠貧困地區(qū)校長改善辦學行為、依法治校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诖?,此次培訓主題確定為“學校治理背景下校長辦學能力提升”,分為“集中學習”“影子培訓”“返崗實踐”三個階段,逐步推進實施,累計培訓時間4個月。
1.集中學習階段:聚焦難題,明確目標
在兩周的“集中學習”階段,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設計理念,圍繞農村校長辦學困惑和能力短板,構建特色鮮明的以問題為本位、促進能力提升的課程體系,幫助參培校長明晰學校治理背景下校長角色定位,全面提升適應時代需求的教育理論與人文素養(yǎng)。參培校長在理論學習中反思,在實踐反思中自省;聚焦農村學校治理的難題,豐實優(yōu)化學校內外部治理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達成認知自信與行動自覺?;谘行迣W習收獲,圍繞理論素養(yǎng)提升和實際問題解決困境,突出實踐優(yōu)化重點,每位參培校長完成1份“學校治理改進計劃”。
2.影子培訓階段:觀摩研討,體悟路徑
在兩周的“影子培訓”階段,以“行動學習理論”為基礎,通過科學編組、交叉走訪等方式幫助參培校長提升優(yōu)化學校治理能力的專業(yè)理解與認知,通過學習觀摩與小組行動學習模式達成理論與實踐的高度融合;進行優(yōu)化學校治理的實踐反思,達成行動研究自主?;谘行迣W習收獲,以實際問題為核心,以實踐優(yōu)化為重點,每位參培校長完成1份“學校治理借鑒與啟示”,每個研修小組分別完成1份“影子學校調研反饋報告”。
3.返崗實踐階段:身體力行,實踐改進
在為期三個月的“返崗實踐”階段,以學校治理改進的問題診斷與行動落實指導為依托,幫助參培校長進一步優(yōu)化學校治理的專業(yè)能力與行為,達成行動改進自覺與能力有效提升?;谘行迣W習收獲,以實際問題為核心,以實踐優(yōu)化為重點,每位參培校長立足學校實際,在項目導師指導下,修改完成1份適合所在學校的“校本治理改進行動方案”。
(二)問題導向,實踐引領,創(chuàng)新培訓內容與活動方式
圍繞“學校治理背景下農村校長辦學能力提升”精準設計培訓內容,集中學習、影子培訓、返崗實踐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過專題理論學習、案例分析、學?,F場診斷、跟崗學習、校長論壇、教育沙龍等方式從理論到實踐全面提升農村校長辦學能力。培訓嚴格遵循“學思結合”“知行合一”“務實應用”的原則精心設計課程模塊。
1.課程內容緊扣目標,分階段有序推進
本次研修聚焦“學校治理背景下校長辦學能力提升”的研修主題,立足“聆聽·反思”(“集中學習”階段)—“觀摩·研討”(“影子培訓”階段)—“行動·改進”(“返崗實踐”階段)的研修目標階段推進路徑,基于“落地適需”“求真務實”“助力促變”的基本原則,結合對學校治理為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4個問題的認知路徑,突出問題意識,強調行動改進。在4個月的推進周期內,分階段交叉遞進,開展以下4個模塊的研修:“模塊一:學校治理背景下校長辦學能力提升的價值訴求(為什么)”“模塊二:學校治理背景下校長辦學能力提升體驗認知(是什么)”“模塊三:學校治理背景下校長辦學能力提升要素指南(做什么)”“模塊四:學校治理背景下校長辦學能力提升行動策略(怎么做)”。
集中學習階段,聚焦“聆聽·反思”的階段性研修目標,第一周重點圍繞模塊一,第二周重點圍繞模塊三,從教育理念和政策入手,設計相關課程,幫助校長確立學校治理背景下農村校長的專業(yè)意識、權力意志、法制意識,同時設計了人文素養(yǎng)和教育科研方法等課程,作為校長辦學能力提升、教育思想凝練的基礎準備課程;圍繞校長辦學能力的4個維度——施政能力、管理能力、文化治理能力、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與設計能力,采用“理論—經驗—工具”的邏輯思路,設計相關課程,幫助農村校長基于治理理論規(guī)范辦學行為,依法治校,在提高理論水平的同時反思自己的實踐工作,學會使用課程治理、人員管理等學校改進的策略工具。
影子培訓階段,聚焦“觀摩·研討”的階段性研修目標,重點圍繞模塊二,圍繞培訓主題設計跟崗學習計劃,幫助校長系統(tǒng)分析基地學校治理的成功經驗,并形成自己所在學校治理診斷報告,制定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
返崗實踐階段,聚焦“行動·改進”的階段性研修目標,重點圍繞模塊四,切實立足參培校長所在學校的校本管理行動改進具體落實問題,有效依托“雙導師”的專業(yè)指導,組織開展強調參與、注重變換的多元研修活動。具體包括:導師和參培校長共同商定返崗指導內容和方式,采取“學習總結—反饋指導—實踐完善—辦學改進”學校治理四步法,實現學校在辦學理念、目標定位、育人模式、內外部治理等方面的改進,幫助參培校長形成辦學思想成果。
2.培訓方式靈活設計,學習體驗持續(xù)優(yōu)化
圍繞“三階段四模塊”的研修課程實施路徑,遵循農村校長學習的規(guī)律和特征,靈活選用多種培訓方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行動學習,提升校長沉浸式學習體驗,增強培訓效果。
一是打破傳統(tǒng)專家講座的固有印象,讓講課內容切實服務學習目標。作為集中培訓的重要形式,專家講座在知識傳遞和信息供給方面的優(yōu)勢非常顯著。為了讓講座內容更加貼合校長在學校管理中的實際問題,提升參培校長學習體驗,在本項目中主要圍繞兩個方面進行創(chuàng)新。一方面要求專家在講座中圍繞案例講解,結合學校辦學實踐進行有針對性的理論和實踐指導。另一方面講、議結合,每場講座都要留出三分之一的時間給參培校長討論、提問和反思,讓專家的講授和答疑有效結合,將參培校長關心的問題設計為講座的重點。
二是參培校長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微課題研究的系統(tǒng)展開讓學習路徑有跡可循。所謂的“微課題研究”實際上就是實踐問題研究,貫穿于整個培訓學習過程。具體路徑如下:微課題研究方法指導—圍繞培訓主題參培校長聯系本校實際自主篩選問題—專家具體指導確定課題(即問題)并指導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階段(集中學習):大致勾勒本校某一方面的發(fā)展基本思路和框架。第二階段(影子培訓):結合跟崗學校觀察、學習所得,修改、充實、完善第一階段形成的思路和框架。第三階段(返崗實踐):結合本校實際,與班子成員、學校師生一起集思廣益,并在專家的指點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下,最終形成本校某一方面的發(fā)展規(guī)劃。
三是個人學習和團隊學習高度融合,激發(fā)參培校長的群聚效應。根據校長選題組建學習團隊,參培校長以團隊形式參與集中學習階段的課堂討論、微論壇、學術沙龍等研討交流活動。圍繞農村校長辦學能力提升、學校治理中的實際問題和困難,組織專家校長與參培校長對話交流,共享智慧,拓展思路,提升參培校長辦學能力和思想境界。在影子培訓階段,以團隊形式參與跟崗學習培訓。圍繞選題,結合跟崗學校辦學特色,參培校長自主選擇跟崗學校。跟崗結束后,以團隊形式匯報跟崗學習成果和微課題階段研究成果。在團隊學習中,參培校長不斷打破個人知識和經驗邊界,吸收同伴智慧,不斷提升對選題的認識水平和決策能力。
(三)尊重規(guī)律,精益求精,提升培訓專業(yè)化水平
邊遠貧困地區(qū)農村校長助力工程的實施,是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的意見》以及《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先后出臺這一背景下進行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校長能力的有效提升,培訓效果的切實保障,有賴于培訓機構的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
1.緊扣需求,精心設計
研究西部農村校長特質,把握校長培訓需求,凝練培訓主題,追求培訓的特定化、精準化、縱深化。圍繞校長辦學的能力維度,基于學校治理的背景,培訓既注重提高校長對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全面把握,又聚焦政策解讀和施政能力的提升;既強調對國家課程方案的解讀,又聚力學校課程的開發(fā)和治理;既關注對學校隊伍建設的理性探討,又引領學校治校方略和發(fā)展規(guī)劃的整體設計。
2.尊重規(guī)律,精準施訓
尊重校長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精心謀劃培訓課程。精挑細選培訓專家,追求培訓最優(yōu)效果。首先,突破校長培訓傳統(tǒng)模式,培訓方式靈活多樣。靈活采取案例式、探究式、情境式、討論式、任務驅動、現場觀摩等方式開展培訓,提高參培校長參與度,增強培訓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課程實施的實效。其次,注重學思結合,借助啟發(fā)式、探究式、參與式教學充分調動校長學習自主性和學習體驗。深度結合專題學習與工作坊研修,觀摩考察與反思體驗,實現多種培訓方式相互滲透融合。
3.效果跟蹤,精益求精
依據成人學習理論和校長學習特點,精雕細琢培訓過程?;谛iL滿意目標,精準務實操作。在理論培訓中強調實踐案例分析,在實踐練習中突出理論與能力提升,注重參培校長的“主體發(fā)現”“雙向對話”“觀念更新”“行為跟進”,提高他們的自我發(fā)展能力和辦學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葉飛.“治理”理念與學校組織的權力共享建構[J].教育導刊,2014(2上):3.
[2]肖俊華.從管理到治理:領導者如何引領單位建設[J].領導科學,2014(3):11.
[3]黃全明.關于提升學校治理能力的若干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6):92.
[4]朱新民,唐靖云,江信鴻.管理學基礎[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8:8.
[5]滿建宇,程晉寬.論學校內部治理中校長的角色定位[J].中國教育學刊,2016(2):1.
[6]吳康寧.教育改革的“中國問題”[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234.
責任編輯:楊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