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超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3-086-02
摘? 要? 學校體育的教學模式是體育教育中最基礎且最重要的研究領域。由于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和育人目的不同,各國的體育教學模式既有很大差別又各具理論基礎共性。本文將我國的教學模式與美國目前的教學模式進行分析比較,歸納了各自的優(yōu)點與不足,期望能使我國的體育教學模式更適應現(xiàn)代體育教學的需要。
關鍵詞? 學校體育? 教學模式? 比較研究
研究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對豐富體育教學理論和指導教學實際有重要意義。它可幫助我們從整體上認識和探討學校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各種因素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多樣化的表現(xiàn)形式,有利于從動態(tài)上把握學校體育課程教學過程的本質和規(guī)律。從體育教學實際來看,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模式既是體育過程理論體系的具體化,又是體育教學經驗的系統(tǒng)總結。
體育教學模式,是蘊含體育教學思想。針對體育教學目標,在特定教學環(huán)境下實現(xiàn)其特定功能的有效教學活動結構和框架。其是以簡化形式表達的體育教學思想理論和教學組織策略,是聯(lián)系體育理論與體育實踐的紐帶。美國學者韋爾喬尹斯把教學模式定義為構成課程和課業(yè)、選擇教材、揭示教師活動的—種范本和計劃[1]。本文對美國的體育教學模式與中國學校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分析比較,包括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操作方式,以吸取國外體育教學模式中的合理因素和先進之處。
一、美國和中國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美國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
美國是個地方分權制國家,教育由各州管理,各州享有決定教育方針和計劃的權力。學校的日常行政工作,由州以下學區(qū)教育委員會負責。其體育教學模式的基本內容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體育教育發(fā)現(xiàn)和探索可發(fā)展學生的—切潛力。在快樂體育學習中,強調以學為主,以教為輔。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定項目后,教師從理論上進行技術指導,學生根據(jù)教師提示的學習內容和自己的能力建立起相應的學習目標。通過練習和比賽,享受運動的樂趣,發(fā)展體育能力。在評價學習成效時,既重視小集體的評價,更重視自我評價,使自我評價與自訂學習目標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
同時,美國的《K-12體育國家標準和年級水平結果》定義了學生應該知道什么以及作為一個高效體育計劃的結果能夠做什么。全國各州和地方學區(qū)使用國家標準來制定或修訂現(xiàn)有標準、框架和課程。
標準1:具有體育素養(yǎng)的個人表現(xiàn)出各種運動技能和運動模式的能力。
標準2:具有體育素養(yǎng)的個人應用與運動和表演相關的概念、原則、策略和戰(zhàn)術知識。
標準3:具有體育素養(yǎng)的個人展示了實現(xiàn)和保持增強健康水平的體育活動和健身的知識和技能。
標準4:有身體素養(yǎng)的個人表現(xiàn)出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負責任的個人和社會行為。
標準5:具有體育素養(yǎng)的個人認識到體育活動對健康、享受、挑戰(zhàn)、自我表達和/或社交互動的價值。
關于美國體育教育在小學、初中和高中之間的差異
由于州政策規(guī)定的差異,教學機會在學校內部和學校之間有所不同。盡管大多數(shù)州的規(guī)定通常包括用于體育教育的時間(例如,小學每周150分鐘,中學每周225分鐘),但學校時間表中的實際時間分配是不確定的,通常由自行決定當?shù)亟逃賳T。
就內容而言,除了健身教育模式外,在小學和中學,體育活動都是一種假設而不是預期的結果。體育教育中技能發(fā)展和知識增長的目標大概是通過參加劇烈或中等強度的體育活動來實現(xiàn)的。然而,缺乏數(shù)據(jù)來支持這樣一種說法,即為進一步獲得技能和知識而提供的身體活動具有劇烈或中等強度,并且持續(xù)時間足以讓兒童獲得健康益處。
(二)中國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基本特征
目前,我國學校體育教學模式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局面。通過調查與分析,歸納出“三基型”、“三段型”“—體化型”“并列型”“俱樂部型”五種教學模式[2]。
1.“三基型”教學模式是五十年代從前蘇聯(lián)引進的,雖然經過國內體育教學工作者多年的研究與充實,但其教學理論與模式基本上是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延續(xù)。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三基型”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xiàn)代體育教學的需要。
2.“三段型”和“并列型”教學模式,是對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的大膽改革。教學中采用基礎課、專項課的形式,學生選項上課,調動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該模式正在試行中。
3.“俱樂部型”模式是結合學校辦學條件,為提高學校運動技術水平所采用的教學模式。目前,采用“俱樂部型”模式的學校并不普遍。
4.“課內外—體化型”、簡稱“—體化型”教學模式,其特點是結合了九十年代初國家教委頒布的《大學生體育合格標準》與1993年頒布的《普通學校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以來,經過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與全國學校體育教學理論的研討,目前已成為我國學校主要的體育教學模式。本文以“—體化型”為例進行分析。
(1)“—體化型”的課程的設置。體育課設必修課和選修課兩種,1至2年級為必修課,3至4年級為選修課。學生根據(jù)所設項目選項上課,每學期可選擇—個項目學習。開設的課程有:排球、足球、籃球、武術、乒乓球、網(wǎng)球、形體課、體操、舞蹈等。開設理論課的課時占18%。為了強化課外體育鍛煉的效果,結合體育課所設內容,在課外相應成立各體育協(xié)會,學生可選擇不同的體育協(xié)會進行鍛煉。教學評價為:課內占75%,課外占25%。
(2)“—體化型”的操作方式。該模式教學的課內部分主要是遵循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技能形式進行,在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課外部分主要是由學生自己制定目標和練習方案,并尋找和創(chuàng)造適合自己的運動類型,對學習成效進行自我評定。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輔助。
二、美國和中國體育教學模式的分析比較
由于不同國家的教育制度、文化傳統(tǒng)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不同,在教學目標和操作方式上各有差異,在教學指導思想上也有所不同。美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通過體育運動發(fā)展學生的潛力。我國是與國家對體育教育的法規(guī)聯(lián)系,通過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體育素質完成體育教學的任務
1.在教學目標上,美國和我國的教學目標均以運動技能傳授為主。美國注重通過體育競爭培養(yǎng)學生的性格;我國目前注重了學生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并培養(yǎng)學生自覺鍛煉的習慣。
2.在課程設置上,美國和我國都設置了必修課和選修課,說明了這些國家在培養(yǎng)人才上,認識到了體育教育的重要性。這些國家教學內容有所不同,取決于各自的教育特點、教學條件的不同。長期以來體育教學內容主要是以體育競技項目為主設置課程,美國通過體育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我國目前正在逐步轉變以競技項目為主線的教學方式,通過體育教學,使學生掌握鍛煉方法,在身心素質上得到加強和提高。
3.在操作方式上,這些國家盡管教學目標大致相同,但因教學指導思想各異,導致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大相徑庭。美國在模式操作方式上,主要體現(xiàn)“以活動為中心,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教學思想。中國體育教學多年來—直采用“三基型”的模式,80年代后期,“—體化型”教學模式為多數(shù)學校所采納,該模式的操作方式為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認識規(guī)律,掌握技能,自主學習。
4.美國體育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將學生居于教學的中心地位,通過體育競爭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和愛好。不足之處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缺乏學習的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如片面強調順應學生個性,容易導致學生體育自由化和自流化,教師作用的充分發(fā)揮有—定的難度。
5.中國體育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在于,在國家體育教育法規(guī)的宏觀指導下,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課內外結合的體育功能,使學生獲得全面系統(tǒng)的知識技能;課外注重發(fā)展個性與能力,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不足之處是由于教學條件所限,還不能使學生有興趣的充分自主性的學習,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也沒得到充分發(fā)揮[3]。
三、啟示
1.從對以上兩國體育教學模式現(xiàn)狀的比較,可以看出各國體育教學目標任務不同,教學模式著眼點也各不相同,即使是教學目的和任務相同,教學模式也會因教學指導思想的差異而有所區(qū)別。中國學校體育教學模式應注重對學生進行綜合體育質的培養(yǎng)。
2.在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應當克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不斷研究并創(chuàng)造、完善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體系中逐步轉變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體的教學內容,增強意識、學會方法、培養(yǎng)習慣、發(fā)展能力、提高人體素質,達到終身受益的新的教育思想。
3.隨著現(xiàn)代生活學習節(jié)奏的加快,學生心理負擔的加重,學生體能下降,為此要樹立以增強體育素質為中心的學校體育教學體系。在目前人才競爭激烈的條件下,社會和人們對體育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所以體育教學模式及教學的組織與內容的安排,必須滿足人們的日益變化的需求,才能充分體現(xiàn)體育的特殊價值。
4.體育是學校學習的正式內容領域,它是基于標準的,它包括根據(jù)標準和基準進行的評估。以課程為基礎的體育教育計劃,展示了高質量體育教育在將兒童發(fā)展為活躍的成年人方面的潛力。這樣的模式為所有學齡兒童提供了獲得增進健康的體育活動的唯一機會。體育課程的課程模式包括運動教育,它強調基本運動技能能力的重要性,這是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參與體育活動的先決條件;體育教育,強調幫助學生成為他們選擇的終身運動的熟練運動員;健身教育,向學生傳授身體健康概念,包括鍛煉的好處和科學原理,目的是發(fā)展和保持個人健康和積極的生活方式改變。以技術為重點的健身教育課程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激勵機會,讓他們參與終身體育活動[4]。
參考文獻:
[1]D·B·范達嶺,張泳譯.美國體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0.
[2]吳志超等.現(xiàn)代教學與體育教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3.
[3]毛振明等.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0,20(04):41-48.
[4]Committee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Physical Education in the School Environment; Food and Nutrition Board; Institute of Medicine; Kohl HW III, Cook HD, editors.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US); 2013 Oct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