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圓圓
摘要:《懷風藻》為日本奈良時代的漢詩集,輯錄了近江朝以來80年間64名詩人的120篇作品。通過整理和總結(jié)詩句中表述的地理位置與地理景觀,可以看出《懷風藻》中詩人偏愛引用漢籍中的典故來描寫地理意象,反映了奈良時代的日本對中國文化及大陸地理景觀的憧憬??梢姟稇扬L藻》中不少的詩歌,不論漢詩的內(nèi)容、詩型還是寫作技法,都被認為是在模仿魏晉六朝時期的作品??梢娔瘟紩r代是日本人學習漢詩的初級階段,只能機械地模仿當時的漢詩,無法用漢詩自由抒懷。
關(guān)鍵詞:懷風藻;日本漢詩;地理意識;真實的地理位置
《懷風藻》是日本奈良時代的漢詩集,據(jù)傳編撰者是奈良“文人之首”之一的淡海三船。《懷風藻》是日本最古老的漢詩集,編撰于天平勝寶3年(公元751年),這本漢詩集按時代順序容納了從近江朝到奈良朝以天皇為首的64位作者創(chuàng)作的約120首漢詩。詩歌的內(nèi)容多為侍宴應詔等公共性質(zhì)的宴會詩,其次是游覽詩歌,還有較少的抒情詩七夕詩等。詩風模仿了從六朝開始的初唐詩。同時,《懷風藻》也是了解當時日本知識階層精神生活的寶貴資料。
目前在國內(nèi)關(guān)于《懷風藻》的研究并不多見,零星的研究成果多以論文的形式出現(xiàn),關(guān)于此詩集的地理意識研究在學術(shù)界幾乎沒有,僅有高兵兵在《“南山”意象與古代東亞都城建構(gòu)——以長安終南山和奈良吉野山為中心》一文中,對比了中國終南山和日本吉野山,認為兩者在中日文學史上的地位同樣重要。與國內(nèi)相反,在日本關(guān)于《懷風藻》的研究并不少。雨宮久美在研究中認為桃源鄉(xiāng)思想在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同時,也轉(zhuǎn)變成為日本的獨特文化。此外,還有幾篇關(guān)于吉野詩的論文,例如善養(yǎng)寺淳一在《〈懷風藻〉中吉野仙境觀的成立——神仙思想接受的一個方面》中,論述了吉野被視為仙境的四個條件。另外,杉本行夫在校注的《懷風藻》中,對每部作品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與解釋,是本論文最基本的參考資料。
一、《懷風藻》中的“吉野”
《懷風藻》中有不少詩句提到了現(xiàn)實中實際存在的地理位置。因為其中大多是在“吉野”這一地方創(chuàng)作的詩作,所以本節(jié)中將其作為特別主題進行論述。然后,筆者按照主題把其他詩歌分為游宴詩和述懷詩兩類。《懷風藻》中有一組詩被稱為“吉野詩”。作為地名的吉野是指古代大和國南部,現(xiàn)在的奈良縣南部一帶地區(qū)。
大體上說,吉野詩是指在吉野這個地方創(chuàng)作的詩作。在日本有作為神婚傳說之一的柘枝傳說:一個名叫味稻的男人在大和國吉野川捕魚,某天撿到掛在梁上的柘枝時,柘枝突然變成了美女,并與其相愛結(jié)為伴侶。傳說柘枝仙媛的故鄉(xiāng)是吉野,因此,吉野被視為神仙居住的地方?!凹霸姟惫灿?6首,在此選出幾首具有代表性的吉野詩,分析其中表現(xiàn)的地理意識。
游吉野·其一
藤原史
飛文山水地,命爵薜蘿中。漆姬控鶴舉,柘媛接魚通。
煙光巖上翠,日影漘前紅。翻知玄圃近,對翫入松風。
詩人在此詩中把吉野稱為神仙境,表達了對吉野風景的喜愛。一般認為,這首詩是追隨天皇御駕的作者在與平時所在的宮廷所不同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作出此詩歌的。另一方面,天皇在自古被認為是宗教圣地的吉野地區(qū),為長生不老而祈禱。
游吉野·其二
藤原史
夏身夏色古,秋津秋氣新。昔者同汾后,今之見吉賓。
靈仙駕鶴去,星客乘査返。渚性揯流水,素心開靜仁。
其中的“吉賓”在這首詩中被認為是天皇。《莊子》中有記載“……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nèi)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1](《莊子·內(nèi)篇·逍遙游》)。傳說堯帝退位后在汾水之陽謁見高人,隱居于此?;蛘呤浅鲎浴稘h武故事》中的黃河汾水?!稘h武故事》中記載:“上行幸河東,祠后土,顧視帝京,欣然中流,與群臣飲燕。上歡甚,乃自作《秋風辭》。”[2]由此,產(chǎn)生了“漢武橫汾”這一成語,指皇帝巡游的典故,被用于贊美皇帝的作品。作者在詩中引用汾水這個地理位置,同樣贊揚了天子本人和天子的功德。
二、《懷風藻》述懷詩中的其他地理名詞
在表現(xiàn)實際地理位置和地理事物的詩中,有五句表現(xiàn)詩人個人感情的詩句。
代火輝霄漢,逐風回洛濱。(文武天皇《詠雪》)
巫山行雨下,洛浦回雪霏。(左史荊助仁《詠美人》)
落照曹王苑,流光織女河。(葛井廣成《月夜坐河濱一絕》)
唯有關(guān)山月,偏迎北塞人。(辨正《與朝主人》)
可以看出,前三句詩句都和曹植有關(guān)。曹植是中國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主要作品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這三句詩句中有兩句具體引用了《洛神賦》的內(nèi)容?!绑勼戀馊糨p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愿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盵3]這部分十分有名。此名句用華麗而不浮夸的語言描寫了洛神的體型、五官外貌,言語中充滿了對洛神的贊嘆和憐愛。結(jié)合這兩句詩句原有的標題,詩人通過引用洛水這個地理位置,將詠嘆的對象比喻為洛神,給雪賦予了屬于洛神的神秘感,使美人擁有如洛神般的美妙姿態(tài)。
另外,在《詠美人》中,詩人左史荊助仁不僅提到了《洛神賦》,還使用了“巫山”這一地名。中國戰(zhàn)國時期宋玉的《高唐賦》中有這樣一句:“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旦為朝云,暮為行雨?!盵4]后世轉(zhuǎn)為“結(jié)成男女相見的旖旎之夢”的意思。但是主題與《洛神賦》一致,都是表達了對美女的贊美。
第三句詩句中出現(xiàn)了“曹王苑”,其后的“流光”是出自曹植的《七哀詩》中的“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這首應該是作者在皎潔的月光之夜,遙想曹植創(chuàng)作名篇《七哀詩》而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者試圖將曹植當時的心情與自己此刻的心境聯(lián)系起來,感受曹植當時的思緒和感情。
第四句的“關(guān)山”是來自中國南北朝的長篇敘事詩《木蘭詩》中的“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杉本行夫?qū)⑦@句詩譯為:“只有傷感離別的關(guān)山月的詞,迎接從北方邊塞來的客人,但不迎接從日本來的人。雖然自己遠離日本身在唐朝,但孤獨得讓人不勝寂寥?!盵5]中國的樂府詩中有一個叫作“橫吹曲辭·關(guān)山月”的樂府曲名,以此為標題的作品無一例外地表達了離開故鄉(xiāng)的悲戚心情。
三、《懷風藻》游宴詩中的其他地理名詞
游宴詩也是《懷風藻》中一種形式,其中表現(xiàn)地理位置的詩句如下。在此分析前三句。
宜獻南山壽,千秋衛(wèi)北辰。(采女比良夫《春日侍宴應詔》)
望苑商氣絕,鳳池秋水清。(道首名《秋宴》)
景麗金谷室,年開積草春。(長屋王《初春于作寶樓置酒》)
琴樽興未已,誰載習池車。(百濟倭麻呂《初春于左射長王宅宴》)
靈臺披廣宴,寶斝歡琴書。(矢集蟲麻呂《于左仆人射長王宅宴》)
這些詩大致可以說主題上完全一致。但是,關(guān)于引用的地理空間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有微妙的不同。首先,采女比良夫的《春日侍宴應詔》中出現(xiàn)的是“南山”這一地名。南山指位于中國古代長安南面的終南山,是中日兩國祝福長壽時常用的意象。《詩經(jīng)》中有“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6](《詩經(jīng)·小雅·天?!罚?。北辰,即北極星?!墩撜Z》中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盵7](《論語·為政》)顯然,北極星處于群星正中,正如被群眾百姓所環(huán)繞的君主帝王一般,于是后人多用北辰指代皇帝天子。所以詩人在詩中引用了“南山”和“北辰”兩個詞,同時表現(xiàn)了祝愿天子長壽永存之情。
所謂“望苑”,是指中國漢武帝時期的博望苑?!稘h書》中記載“及冠就宮,上為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從其所好?!盵8](《漢書·戾太子傳》)鳳池即鳳凰池,是“中書省”的別稱。根據(jù)《晉書》的《荀勖傳》記載,“人有賀之者,勖曰:奪我鳳凰池,諸君賀我邪?”[9](《晉書·荀勖傳》)這首詩把宴會所在的禁苑比喻為漢武帝的博望苑,把禁苑里的池子稱為鳳凰池,意在贊揚一同參加宴會的同僚都具有比肩宰相的才能。此外,該詩句后面的一句“昔聞濠梁論,今辯游魚情”,其中“濠梁”來源于《莊子》中“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0](《莊子·秋水篇》)的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墓适?,討論了魚的樂趣。這里的意思是“今天在宴會上和同事們模仿莊子和惠子,聊聊池里的魚,討論眼前魚的樂趣在哪里?!?/p>
第三句詩句“金谷園”是中國晉朝的富翁石崇的別館。《晉書》中有“崇有別館在河陽之金谷,一名梓澤,送者傾都,帳飲于此焉”[11]的記載(《晉書·石苞傳》)。石崇創(chuàng)作的《金谷詩序》中寫道:“余有別廬在河南金谷澗中……或登高臨水,或列坐水濱,時琴笙筑,合載車中,道路并作?!盵12]充分描述了金谷園的奢侈以及文人學士聚集的熱鬧景象。作者長屋王將自己舉辦宴會的宅邸比喻為石崇的金谷園,描述了宴會的盛況,但由于石崇在歷史上留下了“奢華無度”的負面印象,因此筆者認為長屋王在詩作中引用石崇的典故有不妥之處。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懷風藻》中漢詩所提到的地理名詞,均存在于中日古今現(xiàn)實之中。可見詩人們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使用的創(chuàng)作素材大多是引用自中國古典,多數(shù)使用中國的歷史典故及中國歷史上的人物和事件。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懷風藻》中的不少詩歌,不論詩的內(nèi)容、詩體及創(chuàng)作技巧,都被認為是在模仿魏晉六朝時期的作品。
奈良時代是日本向中國派遣遣唐使的繁榮時期,許多日本文人作為遣唐使前往中國,目睹了當時唐朝文化的繁榮景象。因此,奈良時代的貴族和文人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洋溢著對濃郁唐風的崇拜,向往著中國的自然景觀和文化景觀,這也被認為是奈良時代日本詩人詩作中頻繁出現(xiàn)中國地理位置名詞的原因之一。
作者簡介:武圓圓(1998—),女,漢族,甘肅慶陽人,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日本文化。
參考文獻:
〔1〕陳鼓應.莊子新譯新注[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20.
〔2〕陸輯編.說纂甲集[Z].古今說海,上海:集成圖書公司,1909.
〔3〕王巍.曹植集校注[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
〔4〕蕭統(tǒng).文選(全六冊)[M].李善 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875-876.
〔5〕杉本行夫 譯注.懐風藻[M].日本京都:弘文堂書房,1943:75.
〔6〕向熹 譯注.詩經(jīng)[M].上海:商務印書館,2013:235.
〔7〕杜道書 譯注.論語[M].上海:中華書局,2011:6
〔8〕耿相新 康華.漢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221.
〔9〕房玄齡等撰.晉書[M].上海:中華書局,1999:758.
〔10〕陳鼓應.莊子新譯新注[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7:394.
〔11〕房玄齡等撰.晉書[M].上海:中華書局,1999:656.
〔12〕劉義慶撰.徐震堮校箋.世說新語校箋[M].上海:中華書局,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