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聶華苓說:艾青的詩,好在那雄渾的力量,直截了當?shù)恼Z言,強烈鮮明的意象。 意象承擔了詩歌的形象描繪功能、表情達意功能、審美價值功能等。通過對意象的咂摸和涵泳,可以快速、準確、深入地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貼近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一、意象內涵:苦難和光明
20世紀30年代,艾青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詩作。這一時期的中國,外族入侵、山河破碎,面對多災多難的祖國,艾青的作品染上了強烈、深刻、直白的感情色彩,詩人選取“苦難”系和“光明”系的意象進行描繪,承載了詩人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對苦難祖國的摯愛、對光明未來的憧憬、對革命的使命和責任。
“苦難”系意象:土地、雪、曠野、鐵窗……這一類意象的特點是憂郁、沉重、悲愴。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夜間,一場大雪飄然而至,艾青寫下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詩中反復詠嘆“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啊”。這片土地,不是詩人曾經(jīng)游學的歐洲,是與他血脈相連、生死與共的祖國——中國的土地,更是被寒冷的雪封鎖的土地。這雪,是沒有溫暖的寒冷,是沒有自由的壓迫。我們不禁想到盧溝橋事變后日本侵略者對中華大地的屠殺和蹂躪,國民黨統(tǒng)治者的剝削和專制,都發(fā)生在艾青詩句中的土地上。土地的意象,是國土,是故鄉(xiāng),是家園,是忍辱負重的中華民族,是顛沛流離的炎黃子孫。
“光明”系意象:太陽、煤、黎明、火把、啟明星……這類意象,有著相似的特點,它們象征著光明和勝利,而且這種光明和勝利既是坎坷的,又是必然的,是一種重生和希望?!短枴分杏羞h古的墓塋、黑暗的年代、沉睡的山脈、陳腐的靈魂等意象,我們應當看到,這種光明和勝利是來之不易的,就如住在“萬年的深山里”,“萬年的巖石里”的煤一樣,發(fā)出了“給我以火,給我以火!”的吶喊,那是詩人對革命、對奮斗的渴望與堅持,更突顯了詩人必勝的信念和追尋的信仰。
二、表現(xiàn)形式:抒情和哲思
艾青的第一次創(chuàng)作高峰,是從1937年至1941年,詩歌主要表現(xiàn)內容為國家民族的災難、下層人民的困苦,以上文所講的苦難系和光明系的意象為代表,這里不再贅言。年輕的艾青,溫熱的胸膛里奔騰著戰(zhàn)斗的血液,這一時期的詩歌,情感沸騰、粗獷、壯闊、不可遏制,所以,在表達方式上大多都以抒情為主,詩歌篇幅相對較長,正是艾青愛國情感的噴發(fā)與碰撞。
他的第二次創(chuàng)作高峰,是在1979年以后。70歲左右的艾青,從憂郁、激越、澎湃漸趨幽深、平緩、理性。老年的他更具智慧和哲思,借助一系列意象表達了自己對歷史、哲學、藝術的思考。這一時期的詩歌意象,與前期較為單調的藝術形象相比要豐富一些。比如礁石、魚化石、古羅馬大競技場、神秘果、鏡子、盆景等。它們并沒有相似的情感內涵,而是各具特點,而詩人也能敏銳地感受到意象的內在特點,進而議論,揭示它們蘊涵的理趣和哲思。在表達上,作者比較克制、含蓄,篇幅相對短小。
《魚化石》中,最主要的兩個意象是曾經(jīng)的魚和現(xiàn)在的化石。作者借助動作活動、精力旺盛、浪里跳躍、海里浮沉的魚象征曾經(jīng)的自己,借化石的意象,表現(xiàn)自己二十年的痛苦挫折?!杜杈啊芬辉娒枥L各式各樣的盆景,從頭至尾在寫盆景的遭遇,然而,無處不是在寫詩人坎坷磨難的一生,也給世人警示:這樣的悲劇再也不能重演了。最后詩人寫到“或者這也是一種藝術,卻寫盡了對自由的譏嘲”。這些意象的選擇與描摹,簡練濃縮,卻形象深刻,是作者人生智慧的總結與熔鑄,意境深遠,啟迪心扉,具有撼人心魂的藝術魅力。
三、地域色彩:南北與歐洲
讀艾青的詩歌,可以感覺到明顯的地域差別,這和艾青的人生經(jīng)歷密不可分。艾青出生于浙江省金華市,在這里成長到18歲,可以說他的青少年時期一直是生活在江南水鄉(xiāng)的,所以,我們在艾青的詩歌中,總能看到一些江南的影子。比如《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里講到“破爛的烏篷船”,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寫到了“青苔”,這些意象總是和艾青抒寫對少年、對故鄉(xiāng)的情結分割不開。
19歲到22歲的四年,艾青到巴黎學習繪畫。22歲回國后加入左翼美術家聯(lián)盟,因為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久就被捕了。在獄中的三年,正是他開始大量創(chuàng)作回憶性詩歌的起點。除了故土情結的意象以外,很多意象都和歐洲的求學生涯有關。歐洲類意象,讀者在理解時,會有一定的難度,甚至需要結合歐洲的歷史文化進行解讀。比如《蘆笛》中,回憶蘆笛,是詩人對歐洲學習生活的懷念,同時,詩人也借蘆笛的意象,表達對法國大革命的歌頌,由此抒發(fā)自己對革命的堅持、對自由的追求,富于戰(zhàn)斗精神。
作者對于歐洲的感情是復雜的,有贊頌,也有批判和譴責。在《馬賽》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的意象,活脫脫刻畫出了馬賽的罪惡形象。作者站在千千萬萬勞苦大眾的角度,表達了對于城市的諷刺和批判。
25歲,艾青出獄,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文學的創(chuàng)作之中,這期間,他在很多地方留下了足跡,尤其是陜西一帶,在延安、潼關、風陵渡都留下了創(chuàng)作?!讹L陵渡》中,通過塑造風和黃河這些險惡的意象,象征中華民族面臨的艱難和困境,最后以潼關做結,抒發(fā)作者抗日的決心和對勝利的堅信。北方的這些意象,與江南溫柔細膩的特點不同,它們氣勢磅礴,粗獷雄渾,正好和詩人憂郁、激昂的情感和諧統(tǒng)一。所以,我們看到,在作者第一次創(chuàng)作高峰中的愛國主義題材詩歌,出現(xiàn)了較多的北方意象。
四、重疊形式:單一與鋪排
在艾青的詩歌中,有一部分詩歌,主要以使用單一意象為主,比如《太陽》《煤》等。這類意象的象征意義一般比較明顯,詩人通過對單一意象的描寫即能達到抒情效果。還有一部分詩歌,則是采用鋪排意象的寫法,通過對一系列相似意象的描寫,用他們的共同特點來充分表達主體的特點與情感。比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中,作者寫到,“在你補好了兒子們的為山腰的荊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小兒被柴刀砍傷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兒們的襯衣上的虱子一顆顆地掐死之后”,通過一系列的意象,表現(xiàn)了大堰河的貧窮、辛苦、勤勞、樸素、繁忙,由此,我們更能體會到詩人對大堰河的同情、贊美和懷念。后文又選取紅漆雕花的家具、父母的睡床上金色的花紋,檐頭“天倫敘樂”的匾、新?lián)Q上的衣服的絲和貝殼的紐扣、油漆過的安了火缽的炕凳、碾了三番的白米的飯等諸多意象,表現(xiàn)了詩人父母家的富裕、輝煌、顯貴,和前面的大堰河的處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怪不得詩人忸怩不安,感到格格不入、陌生和疏離。和詩人血脈相連的親人是勤勞、真誠的大堰河,是貧苦、真誠的廣大勞動群眾。
艾青認為:“意象是詩人從感覺向他所采取的材料的擁抱,是詩人使人喚醒感官向題材的迫近?!痹姼璧囊庀笫窃姼枨楦械牡闹饕d體,是學習鑒賞詩歌的一把鑰匙。當學生學會了對詩歌意象進行分析,把握詩歌意象的內涵所在,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歌情感,感受詩人的內心情懷。
作者單位:江蘇省江南大學附屬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