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強文
新的一學期又開了,在剛剛過去的寒假里,你跟爸爸媽媽的相處還愉快嗎?他們輔導(dǎo)你作業(yè)的時候是一身“佛系”,還是動不動就咆哮,需要常備速效救心丸呢?
輔導(dǎo)作業(yè)其實也算爸爸媽媽對你教育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佛系”和“雞血”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成為人民討論的熱點。其實啊,糾結(jié)如何養(yǎng)娃不光是現(xiàn)代父母的困惑,也同樣困惑者古代的父母。
古人“佛系”育兒究竟有多“佛”
所謂“佛系”育兒,就是既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不會因為孩子不夠爭氣而加以責備。歸根結(jié)底,就是降低對孩子的要求。在這方面,蘇軾可以說是典范。
洗兒戲作
◎[宋] 蘇軾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
注釋
洗兒:又稱“洗三”,是從唐朝開始流行的一種習俗,即在嬰兒出生的第三天、第七天、第九天甚至是滿月舉行洗禮,邀請親朋好友為嬰兒祈福。
公卿:古代三公和九卿的簡稱,泛指高官。
人人都盼著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長大以后能取得很高的成就。蘇軾卻不按常理出牌,希望自己的孩子愚鈍一點。因為他覺得,和成才相比,一生無災(zāi)無難更重要。蘇軾有這樣的想法,和他接連遭貶、一生漂泊的人生經(jīng)歷有關(guān)。他希望孩子不要重蹈覆轍,過得和自己一樣凄苦,而是做一個愚笨遲鈍的平凡人,能夠“傻人有傻?!保狡降?、無欲無求地守好自己的一官半職。
還有一個人,在育兒這條路上比蘇軾更“佛系”,那就是陶淵明。
和大多數(shù)父母一樣,陶淵明一開始也是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他給大兒子取名“陶舒儼”,字“求思”,不難看出他也是希望孩子能求思進取,學富五車。但他自己本身就是個“佛系”青年,所以也早有心理準備。如果你要問他,孩子不成才怎么辦呢?他會回答你: “爾之不才,亦已焉哉!”意思就是,不成才那就算了唄。
責子
◎[晉] 陶淵明
白發(fā)被兩鬢,肌膚不復(fù)實。
雖有五男兒,總不好紙筆。
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shù)。
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
通子垂九齡,但覓與栗。
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
注釋
被:讀pT,同“披”,即覆蓋。
二八:指十六歲。
志學:指十五歲。
垂九齡:將近九歲。
茍:如果。
陶淵明可以說是田園詩的開山鼻祖,可惜五個孩子都沒有繼承他優(yōu)秀的基因。老大阿舒十六歲了,懶惰無比;老二阿宣年近十五歲了,也不愛學習;老三阿雍和老四阿端都十三歲了,還不識數(shù),連“六”和“七”都數(shù)不過來;老五阿通也快九歲了,只知道到處找梨和栗子。面對這五個親生兒子,陶淵明是既好氣又好笑,還不忘感慨:這一切都是命,不如喝酒。
古代“雞娃”的父母更瘋狂
在“學而優(yōu)則仕”的古代,能像前面兩位一樣“佛系”的父母其實并不多,更多的父母則希望孩子能通過讀書取得功名。你看,詩人杜甫就說過“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朱熹也認為“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所以,在古代,也有“打了雞血”的父母,他們瘋狂起來連現(xiàn)代人都害怕。
勤學
◎[宋] 汪洙
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三冬今足用,誰笑腹空虛。
注釋
螢窗:晉朝的車胤以囊盛螢,用螢火蟲微弱的光照書夜讀。后來以“螢窗”形容勤學苦讀。
空虛:空無;不充實。
詩人汪洙認為,像“車胤盛螢”那樣苦讀幾年,學司自然就有了,也就不會有人敢笑話自己了。 在宋朝,許多人很小就能出口成章、吟詩作賦。這不僅和他們天資聰慧有關(guān),也和宋朝重文輕武、盛行“童子舉”有關(guān)。那個時候,只要十五歲以下能誦讀經(jīng)文并會作詩賦的孩子,都可以參加“童子舉”。孩子們先經(jīng)地方挑選,再被送到京城考試,這樣既降低了選拔難度,又節(jié)省了讀書的成本,孩子還能盡早走上仕途。所以,很多父母讓孩子高強度背書,甚至將孩子放在竹籠里掛在樹上,以防止他們背書時亂跑。現(xiàn)在看來,這些父母簡直就是“雞娃”父母中的戰(zhàn)斗機,令人瑟瑟發(fā)抖。
實踐才能出真知
當然,除了“佛系”和“雞血”這兩種教育模式之外,古代一些有識之士還提倡實踐教育,比如陸游,他就希望提高孩子的實踐能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是不行的,因為那是“讀死書”。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 陸游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注釋
子聿:聿,讀yu,陸游的小兒子。
絕知:一定要知道。
躬行:親身實踐。
陸游告訴自己的小兒子子聿,努力學習很重要,但光學書本知識還不夠。如果想要深入理解書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而他自己就是“躬行”的最好例子。
陸游一生都希望用實際行動來報效國家,夢想著為國戍守邊疆。終于,他在四十八歲的時候,從軍南鄭,親臨抗金戰(zhàn)場的最前線。就在從軍南鄭以后的幾年時間里,他寫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代表作,比如《長歌行》《關(guān)山月》《出塞曲》等。陸游認為,好詩都是從跋山涉水的過程中和豐富的人生閱歷里產(chǎn)生的,而軍中的豪壯生活使他精神激昂、意氣風發(fā),創(chuàng)作出的詩歌風格也更加雄渾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