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偉清
摘要: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設有必要引起重視,尤其是活動型課堂的教學。通過活動型課的構建,進一步優(yōu)化當前的教學模式,既可以滿足迎考的需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又可以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目標。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
前言: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構建活動型課堂則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這就要求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地革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注重活動型課堂的構建。從而,為初中生帶來富有生機和趣味的道德與法治課堂。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的實際價值
活動型學科課程增進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和參與者,當課堂屬于學生之后才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切實參與到實際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來,激發(fā)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型學科課程想要達到完美效果,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議題式教學。以議題為中心,設計一系列供學生思考和實踐的活動,鼓勵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課堂中盡可能提供真實的復雜環(huán)境,學生思維"動"起來,進而深入探究、辨析,提升綜合能力。學生們在交流中能更好地掌握知識,也能在共同探究合作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互幫互助的精神。點燃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的構建策略
1.立足時政熱點
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程具有很強的時政性,當今社會發(fā)展迅速,國際局勢瞬息萬變,活動情境應當與國內國際接軌,可以結合當下的時政熱點,豐富活動的素材,靈活運用國內新聞和國外新聞作為實施活動型課程的活動情境,擴寬活動的視野。讓初中生能夠在具體的活動之中,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為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例如,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開展"積極奉獻社會"的教學活動中。為了幫助初中生意識到服務和奉獻社會需要我們積極地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之中。教師可以立足于當下的時政熱點新冠肺炎,組織初中生觀看"抗擊疫情的相關視頻"的活動,讓初中生能夠親眼看見為了抗擊疫情,為了讓更多人看見春天,有些人把自己化成了春天,讓初中生意識到世界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我們的健康和幸福,都是無數平凡的人的付出所換取的。因此,我們更應該積極地承擔起社會責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來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2.結合教材內容開展活動教學
在初中的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圍繞教材內容來組織教學活動。首先是因為教材內容是一切教學形式開展的首要前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是不能夠脫離教材而組織教學活動的。與此同時,初中的道德與法治學科也是中考的重要考察內容,如果教師沒有按照教材內容來組織教學活動,學生在進行中考的時候,也就無法得到一個相對較高的分數,會拉低整體的成績。其次,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健全法律意識,形成正確三觀和促進成長的學科,而道德與法治的教材中就收錄著,幫助教師進行教學的內容,這些內容都是經過教育專家層層篩選和校驗而選出最適合初中階段的政治內容。例如,在進行道德與法治上冊中的《友誼與成長同行》的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充分的結合教材內容來組織道德與法治的活動型課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去自主閱讀這章的政治內容,讓學生了解“友誼”的真正意義。然后教師就可以結合這章的政治內容,利用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時間,在班級內部組織一場朋友、同學和師生之間的“茶話會”或座談會,主要讓學生談論他們眼中的“友誼”是什么樣的,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和怎樣與朋友共同成長等內容,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汲取營養(yǎng)。
3.優(yōu)化活動設計促進學生勞動實踐
首先,在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要緊密貼合相關議題,遵循學生勞動素養(yǎng)培育的目標指引,善于采用序列化的活動形式來呈現(xiàn)課堂內容,比如在進行“職業(yè)”相關內容的教學時,活動型課堂便可以進行如下設計:環(huán)節(jié)1安排學生進行課前采訪,了解身邊職業(yè)的特點,并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分享。環(huán)節(jié)2課堂開展辯論賽,要求雙方就目前網紅這一職業(yè)發(fā)表各自看法,并選取一些學生熟悉的網紅案例作為辯論素材,以此讓學生透過網紅現(xiàn)象洞察其背后的核心競爭力,也讓學生能夠明白勞動能力對于職業(yè)的發(fā)展是不可缺失的。環(huán)節(jié)3安排學生就“我的職業(yè)規(guī)劃”議題進行分組討論,并能夠結合最終的討論結果做出正確的職業(yè)選擇方案。環(huán)節(jié)4師生一同對課前的采訪環(huán)節(jié)進行評價,從中讓學生深刻地明白什么是敬業(yè)精神。通過這樣一系列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序列化活動設計,學生不僅更加高效地掌握了所學知識,同時對于勞動的認識以及勞動觀念也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
其次,加強教學引導,保證教師教學效用的最優(yōu)化發(fā)揮。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型教學課堂上,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勞動素養(yǎng),筆者認為教師的正確引導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項要素。而在教學引導方面,筆者認為重點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第一,活動的設計要緊扣議題,同時能夠緊密地貼合教材邏輯強化各個活動環(huán)節(jié)的內在聯(lián)系。第二,活動過程中的各小組內部要做到明確分工,做到活動任務的精細劃分,照顧到每一名學生的實際情況,達成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第三,做好活動的過程監(jiān)督與引導,對于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指導,比如對于表現(xiàn)欠佳的學生要給予鼓勵,對于過于積極的學生在表揚的同時也要適當地溝通給其他同學預留機會,以提升學生的整體參與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施中,教師要充分考慮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采取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元素,構建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型課堂,讓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深植學生的內心。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時,教師應明確是在培育時代新人,力求做到目的明確、立意高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
參考文獻:
[1]李小慧.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堂淺探[J].文教資料,2020(11):205-206,200.
[2]朱婷婷.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活動型課程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