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浩
(河北石油職業(yè)技術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思政課實踐教學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它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兼具課程育人和實踐育人的雙重功能,充分體現了“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講好新時代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實質就是指不僅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培養(yǎng)人,更要強化實踐教學、深化實踐育人?!缎聲r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明確指出:“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拓展實踐教學形式,注重實踐教學效果”[1]。高校思政課校內實踐教學基地以“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目的,通過創(chuàng)新形式、豐富內容和完善應用模式,提升實踐教學效果,把“紙上談”變成“實踐行”,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理想信念,增強綜合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陶鑄奮斗精神。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2]。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響青年學子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風貌,關乎一代青年的成長成才。為貫徹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理念,做到思政課進頭腦,將思政課堂知識融入思政課校內實訓中,從而促進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顯得尤為重要。
高校思政課校內多功能實訓基地是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載體,以滿足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多種需求,為學生們提供不同的感官、思維體驗,從而實現思政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促進思想政治理論由“隱性教育”向“顯性教育”轉化,從“被動理解”向“主動運用”遷移。思政課校內實踐基地涵蓋《思想道德與法治》、《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四門課程重點專題。依托思政課校內多功能實訓基地的實踐教學將緊緊抓住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為國育才、為黨育人的大方針,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統(tǒng)一,引導學生學會用理論解讀時代、分析現實,構建通識與特色互融、理論與實踐互補的雙線雙向實踐育人格局,在地方紅色文化浸潤、感染和熏陶中,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3]。因此,探索高職高專思政課多功能綜合實訓基地建設對于增強思政課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們對思政課教學的認同感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到“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么培養(yǎng)人和為誰培養(yǎng)人”這一根本性問題,如何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髓,讓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入耳、入腦、入心,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建設高校思政課校內多功能實訓基地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方法,通過開發(fā)課堂專題配套實踐項目,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建設成為學生真心喜愛且終身受益的課程。
1)思政課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難以全覆蓋、存在安全隱患
通過網絡調研和線下調研發(fā)現,很多高校通過與當地或者外地的實踐基地進行合作,建設思政課校外實踐基地,并取得了一些效果。同時,校外實踐基地也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各個專業(yè)學生授課時間不統(tǒng)一,校外實踐基地開放時間有限、班容量不足使得校外實踐基地教育難以全覆蓋學校學生;第二,部分還存在安全隱患,對安全開展思政課教育有一定的制約;第三,受疫情影響,校外實踐存在一定安全風險。
2)思政課“雙基地”建設形式多樣難以聚焦思政教育重點
“雙基地”是指把專業(yè)實習實訓基地同時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在進行專業(yè)實習實訓的同時強化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精神培養(yǎng),實現職業(yè)技能訓練與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機融合?!半p基地”建設對于高校學生是必要的,但是也要看到思政課“雙基地”教育的不足之處。通過調研發(fā)現,很多高校在進行思政課“雙基地”建設,但存在建設形式多樣、課程標準無法統(tǒng)一、思政課教師難以對教學效果進行有效的過程性評價等問題,最重要的是難以聚焦思政教育的重點,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況。
3)思政課紅色教育基地內容單一、普適性差
思政教育與紅色教育基地相結合是很多高校近年來的一個重要探索方向。通過紅色基地的情景教育能夠與同學們產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促進思政知識內化于心,增強同學們的認同感。同時值得關注的是紅色教育基地在空間上集聚性差,距離較遠;在時間上開放時間有限,無法實現全過程實踐教育;在內容上紅色基地內容呈現片段化,具有單一性,難以達到系統(tǒng)學習思政課知識的效果。
4)高校思政課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滯后、多為傳統(tǒng)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目前,大多數高校思政課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滯后,沒有配套的場地、設施,更難以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推動思政課知識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對于處于數字時代的大學生吸引力有限。目前,很多高校還在運用傳統(tǒng)的實訓方式進行實踐教學,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拓展選拔視野,抓好教育培訓,強化實踐鍛煉,健全激勵機制,整體推進高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和心理咨詢教師等隊伍建設,保證這支隊伍后繼有人、源源不斷”[2]。目前很多高校存在教師老齡化、數字化培訓少、激勵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導致高校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不足,無法充分利用多功能教學系統(tǒng)。
思政課校內實踐課程近年來作為高校思政課建設的新的組成部分,存在以下幾種情況。一是難以納入到教學系統(tǒng),使思政課校內實踐課程名不正言不順;二是學分分配不夠,甚至沒有相應的學分,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三是教師激勵機制不足,思政課實踐課程課時費難以保證,教師授課動力不足。以上三種情況導致思政課校內實踐課程建設和利用關系處理不科學,難以提升實踐有效性。
思政課校內實訓基地包括思政課虛擬現實實訓室、《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實踐實訓室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暨模擬法庭實踐實訓室三大部分,涉及知識點多、內容廣、具有很強的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需要較多的建設資金。目前高校思政課實訓基地到位資金不足,導致相應的教學資源不足和教學模式走向單一化。
高校要抓好教育培訓,強化實踐鍛煉,健全激勵機制,一方面鼓勵教師走出去進行相應的數字化和信息化培訓,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另一方面積極支持思政課教師引進來,不僅引進相應的數字化、信息化資源等硬件,同時引進來全國其他優(yōu)秀高校的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系統(tǒng)等軟件。
針對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和紅色教育基地資源形式多樣、難以聚焦思政教育的重點和一些校內實訓基地課程標準無法統(tǒng)一等問題,應在建設思政課校內實訓基地的同時建立起針對實踐基地的實踐課程標準,并將其納入到思政課過程性考核中,給予適當的學分和成績權重,規(guī)范課程建設。建立思政課實踐課程標準不僅能夠充分調動教育主體的積極性,也能夠保證教育客體積極參與進來,形成教育主客體良性互動的關系。
在建設思政課校內實踐教學基地時,充分利用建設資金,一方面保證硬件建設質量,另一方面也重視軟件資源建設,系統(tǒng)性的匹配相應的教學資源。實踐教學基地為高校提供了思政課實踐教學平臺和實踐資源,對于高校培育人才具有重要意義,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物資投入,將為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提供保障。[4]高校思政課教師要主動參與到教學資源的建設中,多維度探索教學方式、寬視角理解教學資源、深挖教學資源潛能,最大化利用好校內實踐教學基地教學資源,形成多種校內實踐基地教學模式。思政
課教師要處理好建設和利用的關系,努力將校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打造成學生喜歡去、樂意聽、主動學的思政新課堂,提升教學質效。
校友資源是培育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的重要力量,是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成才觀的重要導向標。將優(yōu)秀畢業(yè)生事例、優(yōu)秀校友案例匯集,打造示范校本案例,并將其貫穿于思政課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之中,實現數字化呈現。依托于思政課校內教學基地的數字化校本案例能夠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做到經常化、示范化教育,促進學生樹立工匠精神、職業(yè)道德,搭建起思政理論與實踐橋梁,增強思政課的說服力與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