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xué)開
扇子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不過扇子起初并不是用來納涼的,而是用來彰顯身份與地位的。古代皇帝、后妃及達(dá)官貴人出行時,多以成雙的儀仗扇來表示高貴的社會地位。古代文人墨客無論走到哪里,都喜歡手握一把扇子,顯示自己高雅、有品位。
因“扇”與“善”諧音,故古人常用扇子象征善行。上至達(dá)官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歡在房間里掛一幅大的扇面畫,或開一面扇形窗,祈禱善心、善行永駐,吉祥安康。扇子還是儒雅智慧的象征。諸葛亮手執(zhí)鵝毛扇,運籌帷幄。紀(jì)曉嵐搖扇吟詩作對,口吐蓮花。
扇子本是夏天用來揮風(fēng)取涼的,秋天就沒用了,所以古詩里常用秋扇比喻棄婦。漢代宮廷女詩人班婕妤失寵于漢武帝時,寫下了《怨歌行》:“新裂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fēng)發(fā)。??智锕?jié)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痹娙艘陨茸饔鳎莱隽藢m廷婦女悲慘的命運。唐代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泵枥L的是一個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凄涼心情。王昌齡的《長信秋詞》:“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痹娙藢F扇與失寵的宮女聯(lián)系在一起,委婉地表達(dá)了宮女內(nèi)心的怨憤和惆悵。
(丁強摘自《科教新報》)責(zé)編:何建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