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水靜
①尚勇,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傳統(tǒng)。盤古開天、女媧煉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這些言說先民心志的神話傳說,都包含著對“勇”的崇仰和贊頌??梢哉f,“勇者不懼”深深地刻寫在中華民族的寶貴性格之中,成為無比珍貴的民族精神基因。
②“勇者不懼”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不能忍小辱小過,睚眥之仇必報,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循大義、迎難上,義無反顧、無所畏懼,是為大勇。大勇之“大”,在與“義”融。魯莽強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們在危難面前堅守道義、堅定前行的無畏氣概。據(jù)《史記》記載,趙人藺相如攜和氏璧出使強秦,為國家大義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在秦廷之上理直氣壯地斥責秦王;而面對廉頗的魯莽冒犯之舉,藺相如又能為國家利益計而甘受個人委屈。藺相如的故事生動演繹著“勇者不懼”“義以為上”的品格?!抖Y記》講:“有義之謂勇敢?!?我們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為勇者能夠無懼地堅守并光大道義。
③勇者在道義的感召下能夠不懼艱險,甚至不懼犧牲,但勇者并非一無所懼。中國古人向來批評那種什么都不懼怕、什么都不忌憚、什么都不敬畏的蠻勇。可以說,中華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懼”,實是“無懼”與“有懼”的統(tǒng)一。勇者的“無懼”與“有懼”應(yīng)是如此;從大義、大局的角度出發(fā),在堅守道義的同時,不怕外在艱險,藐視一切困難,無懼任何挑戰(zhàn);從具體行事的角度出發(fā),則對道義心懷敬畏,如履薄冰。時常憂懼道之不行、義之不彰。
④真正的勇者有銳氣,也有靜氣。孟子與弟子公孫丑討論“勇德”時曾提到“不動心”的概念。所謂“不動心”,就是指在突如其來的危險面前能鎮(zhèn)定自若、巋然不動,“每臨大事有靜氣”。同時,這種不動如山的強大定力、靜氣,又“至大至剛”“折而不撓”,有著壓倒和戰(zhàn)勝一切的韌性與力量,沉著的靜氣,進取的銳氣,一同滋養(yǎng)著勇者的不懼品格。
⑤如何培養(yǎng)這種臨危不懼的沉著靜氣與進取銳氣呢?應(yīng)該在困境中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銳意進取??鬃又苡瘟袊鴷r,曾在陳、蔡之間被軍隊圍困而一度絕糧。情勢危機之下的孔子卻始終沉著冷靜,“歌兩柱之間”“修樂不休”。孔子珍視這場坎坷遭遇,把艱難困苦當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條件。當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面對困境時的修為和態(tài)度?!吨芤住分^:“蹇,君子以反身修德?!泵鎸ν庠诘钠D難險境,我們要反求諸己,在克除內(nèi)心恐懼、憂愁、煩擾的同時,積極自我砥礪、超越突破,并在道義感召下奮發(fā)有為。
⑥“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敝腥A民族在數(shù)千年風雨征程中,沒有被任何外在困難嚇倒,而是憑著自己在其間砥礪出的“勇者不懼”品格,開辟出文明的新天地,書寫出發(fā)展進步的新篇章。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1.選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要概括真正的勇者應(yīng)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⑤段畫線句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東 袁秋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