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解讀第三個歷史決議關于遵義會議的最新表述

2022-04-07 05:43:41黃少群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博古張聞天遵義會議

黃少群

(原中共中央黨校 黨史教研部,北京 海淀 100091)

遵義會議歷來被稱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是中國黨內(nèi)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這個“轉折點”和“轉變”,就在于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歷史地位及其所產(chǎn)生的偉大歷史作用。

一、黨的歷史上三個歷史決議對遵義會議的表述

一百年來,黨的歷史上有過三個關于歷史問題的決議,即1945 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 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2021 年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的決議》,都專門地和特別突出地對遵義會議作出了表述。從內(nèi)容上看來,三個決議的表述基本相似,又有所不同,特別是第三個決議所添加的新的詞語,對遵義會議的表述賦予了新的意境。

(一)三個歷史決議關于遵義會議表述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

對于理解這三個歷史決議、特別是第三個歷史決議對遵義會議的表述,筆者想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為便于理解和比較,現(xiàn)將三個歷史決議有關內(nèi)容摘錄如下:

第一個歷史決議表述:“這次會議開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是中國黨內(nèi)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也正是由于這一轉變,我們黨才能夠勝利地結束了長征,……推動了神圣的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保?]969-970

第二個歷史決議表述:“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保存下來……勝利地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保?]5-6

第三個歷史決議則這樣表述:“遵義會議,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新階段,……勝利地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3]24-25(以上引文中加黑部分為筆者所加)

所謂“相似”,就是三個歷史決議都對遵義會議上確立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作用作了表述;所謂“不同”,就是第二和第三個歷史決議都是在第一個歷史決議的基礎上有所增刪,特別是第三個歷史決議增加的新詞語和新內(nèi)容,使遵義會議的表述有了新意境。

(二)三個歷史決議關于遵義會議的表述,是由其所處的歷史背景決定的

第一個歷史決議作這樣的表述,完全是出于當時黨和革命斗爭的迫切需要。黨的七大時期,黨內(nèi)剛剛經(jīng)過全黨整風運動,對給黨和中國革命事業(yè)造成巨大危害的以王明為代表的土地革命戰(zhàn)爭中、后期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和抗戰(zhàn)初期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作了全面徹底的批判,正式形成了政治上成熟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毛、朱、劉、周、任),第一次明確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領導地位,明確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全黨一切工作的指導思想。決議對遵義會議作這樣的表述,就在于說明:正是由于遵義會議“開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我們黨才取得了今天(黨的七大時)的輝煌。這對進一步鞏固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全黨的核心領導地位絕對必要,正式表達了全黨意志和決心。正是這個決議,統(tǒng)一了全黨認識,加強了全黨團結,促進了革命事業(yè)迅猛前進和偉大勝利。而由于當時關于遵義會議的歷史資料還相當匱乏,參加遵義會議的老同志雖然也都出席了黨的七大,但也還來不及和不大可能對遵義會議的歷史情況作詳細回顧。所以,第一個歷史決議這樣表述,完全符合當時的歷史情況和歷史需要。

第二個歷史決議,主要是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三十二年黨的歷史發(fā)展和歷史經(jīng)驗,更主要的是總結“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的歷史教訓。針對當時出現(xiàn)的一股所謂“非毛化”的傾向,黨需要重新肯定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性,堅持發(fā)展毛澤東思想,所以決議開頭認為“有必要簡略地回顧一下建國以前二十八年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的歷史,以肯定毛澤東的偉大歷史功績。因為只是“簡略地回顧”,所以對遵義會議基本上是按照第一個歷史決議“簡略地”來表述的,并進一步總結提出了“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樣的名句。

說它“相似”,就是決議都肯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因為“開始了……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和“確立了……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是一個意思。說它“不同”,就是第二個歷史決議有所“增刪”:“增”,是在“黨中央”前面加了“紅軍”兩個字;“刪”,即只說到“勝利地完成長征”,以下都刪去了。這樣,意思也就很完整了。而且當時關于遵義會議的歷史資料還比較匱乏。為什么要加“紅軍”這兩個字?因為遵義會議的主題,就是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當時軍事問題是第一位的,就是如何帶領中央紅軍突破蔣介石的重兵包圍圈,求得生存和發(fā)展,這是決定黨的生死存亡的根本問題。所以,遵義會議上張聞天按照會前與毛澤東、王稼祥共同商量的意見作“反報告”,內(nèi)容就是反對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毛澤東在會上所作的“長篇發(fā)言”,也是對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評。而要解決軍事問題,當然必須解決黨中央的領導問題。所以,在“黨中央”前面加上“紅軍”兩個字,就更能顯出遵義會議的主題、偉大意義和毛澤東的歷史作用問題。

第三個歷史決議在第二個歷史決議基礎上增加的四個新詞語和三條新內(nèi)容,使對遵義會議的表述有了新意境。而新意境,正是由新詞語和新內(nèi)容所產(chǎn)生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注意到了前兩個歷史決議所處的歷史背景和當代歷史發(fā)展,也因為改革開放以來關于遵義會議的歷史資料和會議當事人的回憶錄等,都已經(jīng)比較充分公布于世;同時為了進一步發(fā)揚黨的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作風,鄭重加上了四個詞語和三條內(nèi)容,進一步表述遵義會議和毛澤東的歷史地位,還原遵義會議的歷史原貌,筆者認為這是最尊重也是最符合黨的歷史發(fā)展事實的。前兩個歷史決議中關于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上的歷史地位,都使用了明確而肯定的語氣,即是說,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上就是(說通俗一點)黨中央和紅軍的“第一把手”了。而第三個歷史決議的表述雖然繼承了前兩個歷史決議的基本內(nèi)容,但卻新加了四條詞語和三條內(nèi)容,即“事實上”確立了、“開始確立”……、“開始形成”……、“開啟了”……。第一條詞語“事實上”,是對前兩個歷史決議表述的補正;后面三條詞語及其后的內(nèi)容,都是新增加的,是對遵義會議歷史內(nèi)容的新補充。

對這四個詞語,筆者在這里做一下注解:“事實上”確立了,即還沒有正式確立,就是說毛澤東在遵義會議上還不是第一把手,但在“事實上”他卻起著“第一把手”的作用;“開始確立”……,即剛剛開始確立,還沒有完全確立;“開始形成”……,即剛剛開始形成,還沒有完全形成;“開啟了”……,即剛剛跨出第一步,還要繼續(xù)前進。正是這四個詞語和三條內(nèi)容,才是對遵義會議最新、最全面、最完整、最準確的表述,使遵義會議表述有了新的意境。而且,理解了第一條,后面三條便迎刃而解了,因為后面的三條是與第一條是相對應的,是第一條的必然結果。

二、對“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領導地位的解讀

下面,本文著重對第三個歷史決議新增加的四個詞語中的第一條作出解讀。對于“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中“事實上”三個字,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

第一,遵義會議在組織上并沒有“開始了……”和“確立了……”,毛澤東雖然被增選為政治局常委,但他不是第一把手,按會后的兩次常委分工,他的地位是第三把手。我們先來看看遵義會議的決定和會后常委兩次分工的情況。

第一次分工:1月18日(即遵義會議后的第二天)上午,總書記博古按照遵義會議“常委中進行適當?shù)姆止ぁ钡臎Q定,主持召集常委會研究。研究結果是:博古負責黨的組織工作,張聞天負責黨的宣傳工作,周恩來負責軍事工作,毛澤東作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這個常委分工情況說明,博古仍然是第一把手,張聞天排在第二位,周恩來排在第三位,毛澤東則位居第四。而遵義會議后的軍事行動,雖然會議決定“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指揮軍事,而恩來同志是黨內(nèi)委托的對于軍事上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但周恩來、朱德則是按毛澤東的軍事路線來“指揮軍事”的,這正是遵義會議的主題。所以,博古后來說的遵義會議后有個“軍事三人團”(不是后來的毛、周、王“三人團”),就是指的毛、周、朱。

第二次分工:這里需要說明為什么要有第二次分工,以及第二次分工為什么能順利進行。遵義會議經(jīng)過討論,明確中央蘇區(qū)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李德和博古應負主要責任,二人在會上受到重點批判。博古在黨內(nèi)特別在軍事上已經(jīng)失去領導威信,不可能再領導下去了;而且當時黨和紅軍正處在國民黨軍隊重重包圍之中,如何帶領紅軍沖破包圍,是決定黨和紅軍生死存亡的問題,所以,軍事問題是迫在眉睫第一位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博古又不懂軍事。所以,遵義會議雖然沒有罷免博古總書記的職務,但撤換掉博古的總書記職務已經(jīng)是勢在必行;博古自己也覺得這個總書記當不下去了,思想一時也不通,表現(xiàn)得很消極,有點撂挑子。有關老同志曾回憶說,遵義會議后有二十多天黨內(nèi)沒有總書記。遵義會議上曾提到改選總書記,周恩來、張聞天提議毛澤東擔任總書記,毛澤東沒有同意,而提議由張聞天代替博古當總書記。周恩來回憶說:“毛主席說,不對,應該讓洛甫做一個時期。毛主席硬是讓洛甫做一做看。人總是要幫的么。說服了大家,當時就讓洛甫做了?!保?]446周恩來的這個回憶說明有兩層意思:其一,遵義會議上和會后,黨內(nèi)、軍內(nèi)大事,“事實上”都尊重毛澤東的意見,改選總書記這樣的大事,首先是要征求毛澤東的意見;其二,為什么毛澤東當時推辭擔任總書記呢?筆者認為,毛澤東當時有更深層次的考慮。他知道,共產(chǎn)國際對中國黨的領導人,是只相信“國際派”(即從莫斯科留學回來、受過共產(chǎn)國際培訓的),而不相信“本土派”(即沒有在莫斯科受過訓練的);現(xiàn)在撤換掉一個“國際派”博古,而改換成“本土派”毛澤東,可能引起共產(chǎn)國際和王明的不同意見;將總書記換成另一個“國際派”張聞天,而他本來也是常委,就能夠向共產(chǎn)國際和王明交代了。根據(jù)當時遵義會議上的情況,毛澤東也明白,由他出任最高領袖的條件還不成熟,還不能得到全體一致的擁護,如凱豐等在會上就公開反對毛澤東,維護博古;博古當時對毛澤東也是不服氣的,按博古的本意,遵義會議上是要“批判”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的“小三人團”。

遵義會議上張聞天也沒有當上總書記,他是在會后二十多天常委再次分工時,才在毛澤東提議下,擔任“總書記”(當時也稱“負總責”)的;毛澤東的第三把手的位置,也是在這次會議上決定的。這也有個過程。上面說了,遵義會議后,黨內(nèi)有二十多天沒有總書記。當然,軍事行動不能停止。由于軍事上已經(jīng)由毛澤東和周恩來、朱德負責指揮,紅軍的行動主動多了,雖然一時還不能沖破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但國民黨軍隊也阻擋不了毛澤東的“十六字訣”的運用,再不能包圍和消滅紅軍了?!屈h內(nèi)總不能沒有總書記。如果強行改換總書記,當然也可以。但如果博古能夠主動表態(tài)辭去總書記職務,然后再推舉出一位總書記,那就會主動得多,就更能名正言順地得到共產(chǎn)國際和王明的認可。在這個問題上,周恩來立了不世之功,他做了關鍵性的工作,即勸說博古主動辭職。據(jù)博古后來的回憶說,周恩來在遵義會議后,和他進行過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既誠懇說明博古確實是不適合當黨的領導人,又深刻說明毛澤東的雄才大略和自己為什么真誠擁護毛澤東的領導。博古聽從了周恩來的勸說,主動向中央提出辭去總書記職務。正是這樣,2 月5 日中共中央才能再次舉行政治局常委會議討論分工,博古主動提出辭職,會議同意毛澤東的意見,推舉張聞天代替博古在黨內(nèi)負總的責任(即總書記);博古按周恩來的意見,退下來暫時接替王稼祥任紅軍總政治部主任。后來由于張國燾的一再反對,博古讓出總政治部主任一職,改由陳昌浩兼任。

這樣,按黨內(nèi)常委排位,總書記張聞天是第一把手,軍事“負責者”周恩來是第二把手,毛澤東作為周恩來在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是第三把手,博古居于第四把手的位置(因為他還是常委)。毛澤東進入了黨中央領導層,但他還不是第一位即“為首”。這是不爭的歷史事實。

第二,為什么又說“事實上確立了……”呢?如上所述,從組織上看,毛澤東確實不是第一把手;但從事實上看,遵義會議后,毛澤東在紅軍的軍事決策和黨的政治決策上,卻確實起著了第一把手的作用。戰(zhàn)爭時期,軍權就是領導權。所以說是“事實上”,而不是“已經(jīng)”,還因為遵義會議后一段時間毛澤東的軍事領導地位還不穩(wěn)定,他又遭受過三次挫折。

一是博古的譏誚。由于周恩來的信任,和各軍團領導人的一致?lián)碜o,遵義會議后,紅軍的軍事決策、行動和指揮,實際上由毛澤東提出和執(zhí)行。遵義會議期間,蔣介石對紅軍的圍追堵截又作了新的部署,調(diào)集40 萬兵力,企圖將中央紅軍圍殲于烏江西北地區(qū)。紅軍周圍的局勢變得更加嚴峻。在這種情況下,中革軍委制定和下達了《關于渡江的作戰(zhàn)計劃》,決定在四川宜賓、瀘州之間北渡長江,進入川西北,同紅四方面軍會合,跳出敵人包圍圈,建立新的根據(jù)地。于是開展了土城戰(zhàn)斗——在土城以北青杠坡地區(qū)圍殲尾追的川軍郭勛祺部,奪取北渡長江的渡口。這場戰(zhàn)斗是由毛澤東提議而經(jīng)紅軍總部決定、由毛澤東實際負責指揮的。1 月28 日戰(zhàn)斗開始,“激戰(zhàn)終日,戰(zhàn)斗失利”,損失紅軍上千人。遵義會議后,思想一時還不平靜的博古當時曾經(jīng)語帶譏誚地說:“看起來,狹隘經(jīng)驗論者①指揮也不成”[5]364。這說明,毛澤東的軍事指揮地位還不穩(wěn)定。

二是被撤銷職務。3月初,在紅軍二占遵義期間,中央常委和軍委商議,決定設立前敵司令部(亦稱前敵總部),張聞天提議并決定:毛澤東為前敵政治委員,朱德為前敵司令員。這意味著毛澤東第一次成為整個中央紅軍的總指揮。說明土城戰(zhàn)斗失敗后,張聞天、周恩來等依舊信任毛澤東,將紅軍軍事指揮權交給毛澤東。10 日,在茍壩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林彪、聶榮臻提出的發(fā)動打鼓新場(今貴州金沙縣城)戰(zhàn)斗的建議。會議在要不要攻打的問題上發(fā)生激烈爭論。毛澤東力主不打,但由于大多數(shù)同志贊成,計劃仍被通過。毛澤東遂以“去就前敵總指揮的職務力爭”。就是說:你們要打,我就不去當那個前敵總指揮(總政委)。在意見分歧的情況下,有人說“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不干就不干”。主持會議的總書記張聞天“鑒于博古過去領導的缺乏民主”,便根據(jù)多數(shù)人意見,做了取消毛的前敵司令部政委職務的決定[6]174-175。

毛澤東剛剛擔任的前敵總政委職務,僅一個禮拜就被取消了。這也進一步說明毛澤東的軍事領導地位之不穩(wěn)定,還未取得黨內(nèi)、軍內(nèi)領導人的完全信任。毛澤東并未因此而袖手不管,出于對黨和軍隊命運的高度責任感,他仍然堅持己見,在當晚提著馬燈到周恩來住處,說服了周恩來;次日(11 日)晨,周恩來召集中央負責人會議,再次研究作戰(zhàn)計劃,終于說服了大家放棄進攻打鼓新場的計劃。由于毛澤東的堅持,使紅軍避免了一次重大損失。

三是軍事指揮遭到公開反對。毛澤東從打鼓新場事件中進一步得到一條教訓:作戰(zhàn)情況瞬息萬變,指揮需要集中,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總是開中央會議由那么多人來集體討論,這樣難免會貽誤戰(zhàn)機,提議成立一個由幾個人組成的小組來指揮,更利于作戰(zhàn)。張聞天和周恩來都贊成這個建議。于是,在3 月11 日或12 日的政治局會議上,由張聞天提出、經(jīng)會議討論決定成立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三人組成新三人團(即“三人軍事小組”,亦稱“三人團”),全權負責指揮軍事,以周恩來為“團長”[7],但在軍事戰(zhàn)略指揮上,周恩來完全尊重毛澤東的意見。正是在“新三人團”(毛澤東)的指揮下,3月16日和20日中央紅軍隨即又三渡、四渡赤水河,演出了“四渡赤水”的神奇史劇,牽著敵人鼻子走,使中央紅軍完全掌握了戰(zhàn)場的主動權,避開了敵人的跟蹤追擊;接著佯攻貴陽,威逼昆明,成功北渡金沙江,將國民黨幾十萬“追剿”部隊甩在了金沙江以南,終于擺脫了敵人的重兵包圍——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取得了戰(zhàn)略轉移中的決定性勝利。

“四渡赤水”,是古今中外戰(zhàn)爭史上的奇觀,留下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一段佳話。毛澤東后來自己說:我平生的得意之筆是“四渡赤水”。但是,卻由此引起了黨內(nèi)、軍內(nèi)的一場爭論。

從四渡赤水到北渡金沙江的過程中,部隊連續(xù)行軍作戰(zhàn),十分疲勞,有些人產(chǎn)生了埋怨情緒;部隊部分指戰(zhàn)員也因不了解敵人動向和毛澤東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指揮藝術,開始有人反對“打腿仗”(指跑路多)和出現(xiàn)不滿;甚至一些中、高層部隊領導人也有意見,反對毛澤東的“兜圈子”、與敵人捉迷藏式的指揮,責備使部隊來回走了不少冤枉路,還說打鼓新場事件就是一個證明,即是說,如果攻下打鼓新場,就不會走這么多冤枉路。林彪公開寫給中革軍委的信中提出:我們走的盡是“弓背路”(彎路),“這樣會把部隊拖垮的,像他這樣指揮還行?”意思是說:行軍打仗,應該多走“弓弦路”(直線),不應該走那么多“弓背路”。因此,他提出:“毛、朱、周隨軍主持大計”,“由彭德懷任前敵總指揮,迅速北進與四方面軍會合”[8]198。因為戰(zhàn)斗緊張,對這些問題不可能及時展開討論。渡過金沙江以后,紅軍得以在四川會理休整5 天。長征途中紅軍從來沒有能在一個地方休息5 天。5月12 日,張聞天在此主持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史稱“會理會議”)。會議統(tǒng)一了對遵義會議以來中央關于軍事戰(zhàn)略戰(zhàn)術的認識,討論渡過金沙江以后的行動計劃,并著重解決前一階段對軍事指揮的不滿情緒,特別對林彪的那封信進行了批評。毛澤東發(fā)言批評了林彪。毛澤東說:“你是個娃娃,你懂得什么?”[5]353張聞天在報告中也批評了林彪的這一錯誤;周恩來、朱德等發(fā)言支持毛澤東;博古的態(tài)度也有了較大轉變,在會上公開表態(tài)支持毛澤東。博古此時對毛澤東的軍事指揮完全服氣了。會理會議統(tǒng)一了黨內(nèi)、軍內(nèi)的認識,維護了毛澤東的軍事領導和黨內(nèi)的團結,并決定立即北上,同紅四方面軍會合。

林彪的反對,未能撼動毛澤東的軍事領導,反而助推了毛澤東的軍事領導前進了一步。會理會議后,中央紅軍接著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以及一、四方面軍會師后與張國燾分裂主義的斗爭中,都是毛澤東指揮和領導的;一、四方面軍分裂后中央紅軍單獨北上,因周恩來病重,不能工作,8 月19 日在沙窩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討論常委分工等問題,第一次明確:“毛澤東負責軍事工作”;并根據(jù)毛澤東意見,決定中央常委會每周至少開一次,以發(fā)揮常委會的作用[4]467。而隨后長征途中的中央常委會或政治局會議上,大都由毛澤東作軍事或政治問題的報告:按黨內(nèi)規(guī)矩,這說明毛澤東事實上起著常委會核心的作用,特別是對張國燾的斗爭策略,基本上都是由毛澤東提出而由中央決定的。

沙窩會議只是臨時分工。1935 年10 月19 日,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標志著中央紅軍長征的結束。27 日在吳起鎮(zhèn)舉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討論部隊工作、行動方針及常委分工。關于常委分工,會議同意張聞天提議方案:毛澤東負責軍事,周恩來負責中央組織局和后方軍事工作,博古負責蘇維埃政府工作。這個分工是第一次改變了遵義會議以來的決定,明確了毛澤東是中國工農(nóng)紅軍的最高領導人,周恩來則成為毛澤東在軍事上的“助手”。這樣,長征結束后,軍事上“毛正周副”的格局就正式形成了。但是,按照中共黨內(nèi)的規(guī)則,常委會決定的事項,還須政治局會議通過,才算最后決定。

1935 年11 月3 日,中央在陜北甘泉縣下寺灣邊區(qū)特委召開會議,討論紅軍行動方針、中央對外名義及中央組織問題,主持會議的張聞天建議:成立新的中央軍委(名義稱西北軍委),并提議毛澤東擔任軍委主席。會議最后決定:“成立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軍委成員為:毛澤東(主席)、周恩來(副主席)、彭德懷(副主席)、王稼祥、聶洪鈞、林彪、徐海東、程子華、郭洪濤?!薄按蟮膽?zhàn)略問題,軍委向中央提出討論,至于戰(zhàn)斗指揮問題,由他們?nèi)珯鄾Q定?!薄霸邳h的工作方面。成立組織局和軍委后方辦事處,統(tǒng)一由周恩來負責?!保?]484這樣,中央紅軍長征結束,毛澤東正式走上中國紅軍的最高領導崗位。當然,中央總書記還是張聞天。就是說,從組織上看,毛澤東還不是黨中央第一把手。毛澤東成為黨中央第一把手,是后來經(jīng)過1938 年10 月的六屆六中全會到1943 年3 月政治局會議正式通過《中共中央關于中央機構調(diào)整及精簡的決定》,推定毛澤東為政治局主席和書記處主席,這樣,“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的新的領導”,“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這個過程才算正式完成了。

三、對“開始確立”“開始形成”“開啟了”三條詞語的解讀

說清楚了第一條詞語,下面三條詞語就順理成章了。當然也需要做些解釋:正因為有了第一條“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當然也必須把以他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開始在黨內(nèi)逐步確立,第一個歷史決議中說“遵義會議以后,黨中央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的政治路線,是完全正確的”,這說明這個“完全正確的”政治路線在遵義會議以后才在黨內(nèi)得到逐步的實施,到黨的七大正式完成。正因為如此,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也才開始形成。眾所周知,黨的第一代政治上成熟的領導集體(毛、朱、劉、周、任),是在延安黨的七大時正式形成的,而遵義會議期間,這個第一代領導集體的主要成員毛澤東、周恩來和朱德,已經(jīng)都是黨和軍隊的主要領導人了。至于劉少奇,是在1937 年5 月白區(qū)工作會議后,才開始進入毛澤東的視線;而任弼時則是在1938 年3 月政治局會議和10 月六屆六中全會上,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認可。1943 年3 月政治局會議決定毛澤東和劉少奇、任弼時組成三人書記處,成為黨的最高領導機構,如此,劉、任開始進入黨的領導核心,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新階段也才得以開啟。所謂“開啟”,是剛剛打開了踏進“新階段”的這扇大門。

第二個歷史決議和第三個歷史決議提道:“勝利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新局面”,“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新階段”,就是說,遵義會議的成功,保證了長征的勝利完成,隨后才逐步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走上新階段,這個“新局面”和“新階段”就是:正確地領導了“一二九”救亡運動,正確地解決了西安事變,組織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直至推動了神圣的抗日戰(zhàn)爭的爆發(fā)。這也正是毛澤東所說的:“長征一結束,新局面就開始?!保?]150

最后,筆者還想說明一點,第三個歷史決議中新加的“事實上”三個字,也是筆者多年來,即從上世紀80 年代以來一直堅持的一個觀點,不僅在筆者的文章、著作中,還在多次有關學說研討會上的發(fā)言中,都曾經(jīng)作過表達。僅舉兩例:一是筆者和馬齊彬、劉文軍(由筆者主筆)合著的《中央革命根據(jù)地史》(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一書中就強調(diào)說明:遵義會議“在實際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理論和路線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10]545;二是筆者的封筆專著《從井岡山到延安——毛澤東的奮斗史》(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15 年版)一書中,還對第二個歷史決議中“確立了……”及“以后各種史書均持此說”等,專門談過“一點不同意見”,即“我認為這個定論不十分恰當”[11]583,并提出:“我的意見,是否可以這樣表達:遵義會議上毛澤東第一次進入了黨和軍隊的領導核心?!h內(nèi)是常委,軍內(nèi)是第二把手。而這種情況,在毛澤東黨內(nèi)生活的歷史上以前是沒有過的?!保?1]

注釋:

①中央蘇區(qū)時期,“左”傾中央指責毛澤東的游擊戰(zhàn)戰(zhàn)術思想為“狹隘經(jīng)驗論”,給毛澤東戴上了“狹隘經(jīng)驗論”的帽子。

猜你喜歡
博古張聞天遵義會議
張聞天陳列館
世紀風采(2023年10期)2023-10-14 00:52:10
張聞天《神府調(diào)查經(jīng)驗談》
拓本博古畫:金石傳拓與中國畫的交匯
藝術評論(2020年3期)2020-02-06 06:29:54
朱德在遵義會議前后
文史春秋(2019年12期)2019-04-13 13:49:42
遵義會議前后的周恩來
文史春秋(2017年9期)2017-12-19 12:32:13
博古通“經(jīng)”,養(yǎng)生亦養(yǎng)心
學生天地(2017年7期)2017-05-17 05:49:30
長征前夜博古李德想甩掉毛澤東
紅土地(2016年10期)2016-01-28 08:15:54
王明、博古比較研究
張聞天功著遵義會議
軍事歷史(1996年4期)1996-08-20 07:23:46
張聞天的軍事活動
軍事歷史(1992年4期)1992-08-15 06:20:36
班玛县| 博客| 康马县| 永康市| 惠安县| 班玛县| 保康县| 榆社县| 和田县| 柘荣县| 调兵山市| 顺平县| 龙川县| 清河县| 通海县| 南宫市| 铜陵市| 扶沟县| 泾阳县| 南涧| 富锦市| 磴口县| 明溪县| 庐江县| 浑源县| 蓝田县| 新龙县| 赤水市| 郸城县| 五寨县| 囊谦县| 和平县| 南丰县| 台州市| 大荔县| 五台县| 汨罗市| 乌拉特后旗| 滦南县| 大丰市| 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