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人族成員中,人類的胎兒在母親子宮中生長得最快,平均每天可增重11.6 克。古人類的產前生長率在與黑猩猩“相揖別”的600 萬年前就開始走高,到100 萬年前已遠高于其他類人猿并表現出和現代人相似的特征。極高的產前生長率對人類演化出大容量的大腦至關重要。
納萊迪人(Homo naledi)是一種生活于33 萬至23 萬年前的南非古人類,雖被歸入人屬,但腦容量只有現代人的1/3,與南方古猿相當。他們居住的地下洞穴曲折狹窄、暗無天日,棚頂被熏黑,地面可見火堆的余燼和燒焦的鹿骨。種種痕跡都表明,這種腦容量極小的人類至少在23 萬年前就學會用火照明和做飯了。
冰蓋和冰川覆蓋的面積占到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2.5%,其中99%都分布在南北兩極,其余均分布在高山地區(qū)。它們封存了世界水資源的1.8%,其中存儲的淡水占到全球淡水總量的69%。如果這些冰全部融化,海平面將上升66 米。
多年凍土區(qū)占全球陸地面積的16%,儲存著1.3 萬億噸碳,其碳儲量約為全球土壤碳庫的1/2。在氣候變暖背景下,凍土融化會讓大量土壤釋放其中的碳儲備,導致凍土碳循環(huán)的改變,加劇氣候變暖。
傳粉又稱授粉,指植物的雄性配子(通常是種子植物的花粉)從花藥被傳到雌蕊柱頭并使雌性配子受精的過程。通過媒介實現傳粉的植物物種占據了現今地球陸地植物的大多數。約87.5%的被子植物依賴于動物(如蜂、蝶、蛾、蟻、甲蟲、蜂鳥、果蝠等)傳粉,其余則靠風、水等非生物媒介傳粉。
杜 鵑 花(Rhododendron simsii)開花期間,杜鵑屬鳥類向北遷徙至中國南方,“杜鵑花”由此得名。杜鵑花屬是北半球最大的木本植物屬,也是我國種子植物最大的屬,全球有1000 余種,中國有約590 種。橫斷山和喜馬拉雅地區(qū)是全球杜鵑花屬植物分布和分化中心之一,共有該屬物種320 余種,其中約2/3 為區(qū)域特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