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圖 張立國
翻檢2021年的報告文學,讓人感到由衷的欣慰。
先后發(fā)表,出版的蕭根勝的《國瓷之光》,紀紅建的《大戰(zhàn)疫》,王宏甲的《走向鄉(xiāng)村振興》,汪林的《王杰》,冉隆中的《滇池治水記》,徐風的《忘記我》,稅清凈的《烏蒙磅礴》,趙瑜的《白居易》,唐明華的《乳娘》,蘇有郎、楊子葉的《鐵血后衛(wèi)董振堂》,鐵流的《靠山》,丁曉平的《人民的勝利——新中國是這樣誕生的》《紅船啟航》,楊義堂的《千古家訓》《昆張支隊》,傅敏的《從太行山到東山:一心一意為人民的谷文昌》,湖北作協(xié)主編的《收官決戰(zhàn)》,呂約的《喜智與悲智——楊絳的文學世界》,陳濤的《在群山之間》,厲彥林的《沂蒙壯歌》,孫良龍的《廣北農場紀事》,徐劍的《天曉1921》,徐錦庚的《望道》,龔盛輝的《中國北斗》,還有張一涵的《天下無孤》,鐵流、趙方新的《烈火芳菲》等,可謂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加之《中國作家》(紀實版)、《人民文學》《人民日報》副刊、《北京文學》(精彩閱讀)、《解放軍文藝》《時代報告》《作品》《時代文學》等報刊時有報告文學佳作刊出,完全可以說,這是報告文學的又一個豐收年。
進入新世紀,報告文學已發(fā)展成獨具中國特色的定型的文體,其成熟的標志:一是有明確定義;二是有獨立的、全新的報告文學理論體系;三是作家和作品的專業(yè)性以及個性化的成熟、定型與超越。作為文體成熟的重要標志的第三點,在2021年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例如《解放軍文藝》推出了“強軍現(xiàn)在時”,《高原夜訓》《淬火》《飛行人生》《云端之上》《兵心》《留學“獵人學?!薄贰痘ㄩ_戰(zhàn)位》《“紅一連”速寫》《突擊英雄》《特戰(zhàn)尖兵》……面對多變的國際局勢,面對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讀者十分關注部隊的建設和戰(zhàn)斗力,這些作品是針對讀者心結的,閱讀這些作品使國人相信,我們的軍隊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
再如《作品》推出了“廣東左聯(lián)人物志”。詹谷豐寫了《馮鏗:墻外桃花墻下血》《洪靈菲:新詩吟到好花前》《杜國庠:艷陽灑遍階前地》《丘東平:蘸得硝煙書鐵血》《歐陽山:一代風流三家巷》《左翼文學的嶺南血脈》《血寫的詩篇》……這使人想起當年王富仁先生說過的話:盡管左翼作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不足,但他們是真誠的,是用鮮血和生命去追求自己理想的,是真心實意為勞苦大眾的。今天的我們又為人民、為祖國做了什么?
《山東文學》著眼地方特色,展示山東的昨日今天;《時代文學》向我們介紹的是各行各業(yè)的時代楷模;《北京文學》(精彩閱讀)更偏重于知識精英和科研領域;《時代報告》更注重于緊跟形勢、反映新時代;作為報告文學的重鎮(zhèn)《中國作家》(紀實版),則以重大題材、重大突破而領軍報告文學。這一切,都顯示著中國報告文學的成熟與力量,顯示著中國報告文學在普遍意義上的豐收。
糧食大豐收,解決了吃飯問題,雖然飯碗端在了自己手里,但不等于解決了結構性矛盾。同樣,報告文學大豐收,不等于解決了報告文學自身存在的問題。
首先,題材單一、題材同質化問題依然存在,這也是報告文學往往被詬病的主要原因。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木瘢桧炚嫔泼?、針砭假惡丑。對正能量要敢寫敢歌,理直氣壯,正大光明。對丑惡事要敢怒敢批,大義凜然,威武不屈。”在發(fā)揮報告文學針砭假惡丑的作用方面,同樣需要廣大報告文學作家、編輯和文化主管部門的重視和關注。
其次,從紀念抗戰(zhàn)勝利75周年,到紀念“九一八”90周年,再到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這些年與抗日戰(zhàn)爭相關題材的報告文學出了不少,但還遠遠不夠,14年抗戰(zhàn)的血淚史和民族精神還需進一步發(fā)掘整理。
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就出版了102卷的《日中戰(zhàn)史》,公開了大量的作戰(zhàn)檔案。臺灣地區(qū)在1966年出版了101卷的《抗日戰(zhàn)史》。直到2021年,中國內地才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南京大學張憲文教授和朱慶葆教授共同主編的100卷《抗日戰(zhàn)爭專題研究》。闞維雍將軍的兒子闞培桐,曾統(tǒng)計抗戰(zhàn)歌曲有5000余首,而今我們能見到的只有1000多首。
這讓我們想到一些問題,一是由于歷史厚重、線索紛繁等原因,許多相關題材沒人愿意去觸碰;二是有些史跡由于種種原因被遮蔽了,譬如因為小說的轟動,人們都知道鐵道游擊隊,而少有人知道微湖支隊,甚至認為微湖支隊是鐵道游擊隊領導下的一個小分隊,事實上,鐵道游擊隊是微湖支隊的一個下屬分支;三是人們更多記住的是“高大上”的英雄人物,往往忽略了平民百姓“小人物”和“中間人物”“中間層”,英雄人物是“小人物”“中間人物”的優(yōu)秀代表,而這些“小人物”“中間人物”則更貼近生活,更貼近群眾,也更能顯示歷史的真實,但他們卻很難進入正史,報告文學應最大限度地去彌補這一缺憾。
另外,現(xiàn)在稍有成就的報告文學作家,都能注意到結構、細節(jié)和語言,但名家名作仍然存有各種遺憾,主要問題出在長和快上。網(wǎng)絡時代,不少作家已習慣于盲打,這是好事,報告文學應迅速、準確地反映現(xiàn)實,快是應有之義,但快必須建立在嚴肅、認真、精準的基礎上。
明清時代出現(xiàn)的成語、典故,放到了唐宋時代的人身上,怎么讀都讓人感到不適。長和快是一對矛盾,不是說長了就不好,長和慢、短與快是有一定邏輯關系的,畢竟短和快才是相輔相成的。
一般而言,長篇報告文學還是控制在20萬字左右為宜,這一點徐錦庚做得很好。而在基本的技術層面,如今的作者通常使用電子版發(fā)稿,編輯急于發(fā)排審讀不夠認真,反正文責自負,將錯就錯、貽笑大方的事例也不鮮見。
報告文學畢竟和其他文體有所不同,它的發(fā)展需要主管部門、編輯、作者共同努力,才能鑄造輝煌,誰也不應該推卸歷史責任。
責任編輯/孫燕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