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熙
2021年5月28日,章開沅先生逝世,享年95歲。作為辛亥革命史研究的泰山北斗與華中師范大學的老校長,其經歷可謂波瀾壯闊,見證了百年滄桑。作為自傳性質的《章開沅口述自傳》(以下簡稱《自傳》)一書,無疑是了解章開沅先生一生經歷的重要著作?!蹲詡鳌芬粫膬r值,除了追溯個人生命史的發(fā)展之外,更折射出了一個大時代的政治、社會、學術的變遷。整理者彭劍在整理后記中所言自己采取“不限定主題,而力求全面”的方案,采訪的關注點不在章師的學術,而是章師的生平。恰是這一“力求全面”的方案,使得《自傳》的價值體現在透過口述,將個人生命融于中國近現代史所發(fā)生的跌宕起伏變遷當中,其視野的廣度與歷史的縱深感,皆令人受益匪淺。
《自傳》一書共32章,大致可以1949年為斷代,1949年以前部分可歸為章先生求學之路途,1949年以后內容適為章先生工作之經歷。在求學階段既可見其童年歡樂的一面,也有透過時代脈絡折射自己對社會認知的一層。工作階段則日漸成熟穩(wěn)重,且以學術之路為其主要脈絡。
就史實一面而論,《自傳》在敘述章先生個人經歷過程中,提供了諸多豐富而生動的歷史材料,其中既有章先生自我的社會認知,也有不少掌故趣聞,皆可補正史記載之闕漏,極大豐富了歷史研究的材料。以其童年一章為例,章先生在私塾發(fā)蒙,雖值上世紀30年代,這種私塾經歷卻仍較為普遍。且私塾正中有一很大牌位,上寫“天地君親師”五個大字,章先生和叔叔們、哥哥們每天對其磕頭。這一現象在余英時《現代儒學論》之《“天地君親師”的起源》一篇也有述及,若以近代化史觀視之,上世紀30年代此舉似可歸為保守落后,但“天地君親師”所代表的價值系統無疑仍值得我們注意,無論是研究上層文化也好,還是民間文化也罷。章先生的此一記錄無疑為這種價值系統的普遍性又提供了新的證明。
章先生早年求學對階級的深邃認知,亦足糾傳統之固化認識。章先生出生于資本家庭(雖其出生時,家道已逐漸中落),在其認知中,始終是進步的。因此在就讀金陵大學時,被吸收到進步的學生團體爝火團契當中。此后他參加了大型學生運動,以自己獨到的眼光識別出進步與敵視進步團體的區(qū)別。在章先生看來,對蔣介石父子忠心耿耿的恰是青年軍的學生,青年軍的學生又多半出身西北農村貧苦農家。而民運學生們雖然多出生于富庶之家,卻代表了貧苦大眾的利益。此一見解在當時可謂頗為獨到,階級意識的形成不唯階級出生所決定,進步與反動的區(qū)別當在于是否能代表貧苦大眾的利益上。章先生在學術方面最大的貢獻則在于奠定辛亥革命史、張謇、教會大學等方面的基石,在《自傳》中皆有詳細脈絡可尋,供讀者了解章先生學術生命史的發(fā)端與經歷。尋常時期的寫作自不待多言,難能可貴的是在困境之中仍能逆流而上,有所作為。以“文革”期間被關牛棚為例,雖被關牛棚,仍不像其余老師空磨歲月,把精力用于下棋上。相反,章先生利用空余時間仍去歷史系資料室查閱資料,并舉張舜徽先生在澡堂發(fā)奮圖強,撰寫學術著作《說文解字約注》兩百多萬字為經驗頗為勵志。災害雖重,啟發(fā)頗大,處此逆境,常人于此隨波逐流,隨社會而病,章先生與張舜徽先生所代表的卻是那少見的逆流而上,自強不息的鮮活例子。
《自傳》除述事理之外還尚情感,其中飽含的感情更令讀者為之暢快,意興盎然。就文字而言,給人一種細膩之感,常令人如臨現場,并于腦海中重構其場景。這在章先生口述童年玩樂、墜入愛河、同事趣事等場景中頗能體現。此外,在細膩之內更能見其筋骨一面,這在其為“南屠”取證的過往中屢見不鮮。
章先生在《自傳》中多次述及對妻子黃懷玉女士的情感,二人之間的恩愛與甜蜜令旁人十分羨煞。在愛情當中,頗可化解人生機遇的痛楚。章先生毫不避諱地述及自己家庭和睦密鑰,以己為榜樣,傳授持家之道,甚還奉勸男子漢們一定要根除大男子主義,讀來令人情感充沛。
章先生無疑是一位情感非常豐富之人,職是之故,對南京大屠殺取證一事便頗為費心。彼時章先生已年過六旬,卻在“南屠”取證方面用力最深。在唐德剛、邵力子等人提出籌建對日索賠會的問題上,章先生爽快答應,別人問其“你敢嗎?”之時,章先生認此乃民族大義,沒有什么后顧之憂,因而笑答“死切不懼,何況簽名乎?”這種民族情懷深見筋骨。因這份筋骨,使得章先生對堅持研究南京大屠殺的人相當敬重,又對純如之死倍感深痛。在解讀張純如自盡原因時,未嘗不隱約映襯章先生自己的情感,即在閱讀那些充滿恐怖的文字的時候,都難免毛骨悚然,心境驟變。為了創(chuàng)作尤其需要進入到大屠殺的歷史情境中去。章先生的解讀未嘗不是自己親身體會之感。所幸章先生在痛苦之外,尚有堅定民族情感驅使其做更有意義之事,其后巧遇東史郎、東京國際會議等事項中,章先生都述說了那種沉重的心情與“忠恕”的精神。在章先生身上,正體現了這種細膩而內含筋骨的氣象。
尚需措意的是,整理者彭劍在整理后記中歸納了自傳文稿的來源途徑,包括60萬字的抄本,別人所做的口述采訪,章先生或別人口述以及章先生的筆述和日記等。旁征博引,互相參照之處頗多,極大豐富了《自傳》的生動性與可信度。誠如整理者所言,如果有人要深入研究章先生,一定要參考口述抄本,并且要親自聽一聽錄音,這些對研究口述者的心態(tài)依舊是非常有價值的。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研究生。)